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65|回复: 0

[♥ 奥运快报 ♥] 女排的脆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3 13:56: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三局的脆败,如同一支射向心魄的利箭,那样冷酷凌厉,将中国女排打入了深渊。这一个夜晚,中国体育传统概念的三大球冲金势头,被彻底划上了句号。女排的第三局,要比女篮被冲得七零八落还要凄惨,又一个被寄托了超体育意念的奥运梦想,在这个夜晚陡然消失了。

女子排球是一项观赏性极强的运动,这么多团队集体项目中,女排运动员脸上的欢笑,似乎是最多的,这也是中国女排最可爱的地方。然而当她们黯然退出争金行列时,场边的落寞和冷清,其寒透骨。可以想像,这一局的脆败将激起多么复杂的声音。

于是从陈忠和到王一梅,从训练方式到郎平带领美国女排进入决赛,都成了女排失利的即时反应。最尖锐的声音,是将第三局的表现,和“女排精神”联系了起来——这是一种难以辩驳,却又无法接受的指责。

一定意义上,“女排精神”的象征意义,要大于其对实时竞技成绩的激励意义。“女排精神”是八十年代初树立起来的一种历史丰碑,饱含改革开放初期中国人强国梦想的精神向往。拼搏的劲头,以体育的方式呈现出来是最感人的,但这不应该成为指责现在中国女排的理由。

倘若没有4年前雅典的奇迹,倘若不是这批女排队员在2003年和2004年登上了世界之巅,我们提到“女排精神”时,多少会伴随着一声轻叹,大有世风已变、人心不古的慨谓。事实上,“女排精神”属于八十年代那支不朽球队的人文存留,对于后来者的效仿和激励作用,或许永远都存在,可是在“女排精神”作用下创造出来的垄断世界排坛的五连冠奇迹,不应该成为其后中国女排的精神负累。

遗憾的是,这种精神负累事实存在着。雅典翻盘俄罗斯的金牌决战奇迹,被很多人认为是“女排精神”的复活——前辈的丰功伟绩,自然激励了后来人,只是后来人创造奇迹的方式和机缘,却多少被忽略了。和前辈相同的地方,是这支球队在陈忠和指挥下,总能平稳正常地发挥自己的水平;和前辈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支球队从实力上,较巴西古巴的差距,不仅仅是精神力量能够缩短的。新女排不可避免地总要在老女排巨大的成功影子下奋斗着。这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负累。

郎平的成功,不足以用来指斥中国女排的失败。美国女排都是业余选手,但这些业余选手是从一个排球人口超过20万的排球起源国选拔而出的。中国排球人口有多少?女排联赛曾经火爆一时,现在只有10支相对齐整的球队,“女排精神”都没有真正把中国推动为排球大国,即便我们仍然让国家女排保持了世界水准,长时间的竞技竞争,人员储备上的短缺,在北京奥运会上被陡然放大。为什么伤病问题会在过去4年如此痛苦地困扰着中国女排?因为在中国女排联赛中,冯坤、赵蕊蕊们仍然是不可替代的国手。

与个人化色彩更浓的其他项目不同,类似三大球的集体项目,很难在短时间内提升水平,因为这些项目对于项目发展的金字塔结构要求更加苛刻,短时间集中资源,未必就能很快在赛场上收到成效。女排在辉煌之后,浮沉十数年,等到这一批国手成长后,才迎来了一段辉煌期,其前其后的人材断层,才是引人深思的。
=======================================
精神?再有精神不科学也白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3 19:46 , Processed in 0.295728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