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其他】] [原创首发]中医学的遗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2-25 17:58:3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我介绍一下,我是西医,刚中医成教毕业。楼上说的分析中药化学来研究中药,这种方法已不能说明中医了。
曾经有个著名的例子,某年北京流脑流行,某医家根据当年运气(此为八卦易演,也许有人不信)认为用白虎汤有效,后用,果有效,西医就把流脑病毒放在白虎汤,结果流脑病毒没什么变化。又过了几年北京又暴发了流脑,西医想当然地都用上白虎汤,没效。又找到那位医家,经易演后,在白虎汤上加两味药,又有效了。西医们又把此方的汤中加入当时的流脑病毒,同样病毒没变化。
因此用西医观点或西方观点(物理,化学,思路)来解释中医是行不通的,中医有其独特的辨证思想,有着最朴素的辨证观。
中医本身是不神秘的,在古代道学思想早已融入人们的平常生活中,一些词汇,比如,“向阳,太阳,树荫,阴沟,阴险,阳坡,阴天,艳阳天,阴阳头,阴阳怪气,阴森森”等,早就把阴阳说得清清楚楚,它就是这么简单。但是西方的思维就想把它解剖开来,想知道阴阳到底是啥,试想,你能说明风是什么,解剖我来看看,这是不可能的么,能说明它就不存在么。
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反对中医呢,一,是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不了解。二,是很多中医院校的老师是不搞临床的,而且以英语为重,试想中医与英语有关么。(古代是师带徒的,还有许多是自学的)。三,带出不少西医学得专,中医还没入门的人才。(很多中医院校出来不会看病,还反说中医没用,有了病看西医)
为什么很少有中医生出来打抱不平呢,就是对反对中医的理论。这与中医固有的养生观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中医观讲究未病先防(说是养生)既病则治。“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黄帝内经》中一段。黄帝问岐伯,我听说上古时代的人,年龄都超过了百岁,动作却不显得衰老;而今天的人,刚到半百动作就显衰老了,这是因为时代不同,还是因为今天人们不会养生呢?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岐伯说,古时的人一般都懂得养生道理,能效法自然变化之理而适应,饮食有节制,作息有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活到寿命应该终了的时候;现在的人就不是这样了,把酒当作水饮用,把反常的生活当成习惯,不知道保持体力的充沛蓄养精神的重要,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就衰老了。
  你看中医家讲究少劳神,少争持,心态平和,而多数中医生,都精神内敛,目光有神,性情温和,多有书卷气,少烟酒,起居有常,重于养生。而且中医生长寿多。少争持及心态平和造成了许多中医家,不愿多做无谓的解释。
唉,就说这点吧,看来有空时要给诸位上点眼药水,哈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8:0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云之惑于2009-02-25 12:26发表的 :
其实,我们已经在讨论中落后了!

日本早就开始研究中医中药,目前,虽然对中医研究尚浅,但中药方面,依托其严谨的态度和发达的工业水平,已全面超越中国,制剂无论在市场份额,有效性,安全性上都优于我国的中药制剂!日本已基本建立完整的中药研发,生产,销售体系!令国人羡慕的GAP已部分完成,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中间体控制体系已经非常成熟,同时,在我国还处于概念炒作阶段的一些现代制剂技术,也已得到应用!

韩国,前段时间要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暂不论这消息的准确与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韩国人看重中医!其实,国内中医药大学中,海外留学生一直以韩国人最多!主要分布于中药,针灸推拿,中医等主干学科!他们学成之后,回韩国开设私人诊所或是从事相关的工作,都能过上不错的生活!值得肯定的是,一般他们是单独开课,不随中国学生一起上课,即便是一起,老师在讲授到关键技术时,会使用方言!
.......
    其实,别的国家无论怎么做中药,都是在照猫画虎,真正的根还是在中国,中药离不开中医的理论,同时中医的理论发展又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一体的不能孤立起来。
其实日本硕士中医发展的好,其实他们就抄袭了我们几个传统的方子,而且都是最传统最经典最简单的方子,比如说麻黄汤、小柴胡汤,现在都被日本和韩国西化了,而其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只是是在市场推广方面表现得比较好,其实对于整个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没有任何的推动和发展,中国就是被他们引入了歧途。
  总之,我们一定要记住一点中国的文化是中医药理论的根,而中药只有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才叫中药,否则就属于天然药物、生药的范畴。我们要着重发展中药,因为我们有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只是我们的财富,也是我们的优势,而不要都去学别人去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到了中药现代化研究上,现在各大院校,传统中药的研究项目已经很少了,都在做生药研究,其实这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在经济和观念上有很大的差距,美国每开发出一个天然药物,要筛选10万个物质,我们现在国内的机构还没有能力做到这样,我们不应该丢了西瓜捡芝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19: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帖子好热啊!^_^
   看来看去好像由中医讲到中药了,小文也想凑个热闹^_^,且来胡言一番。
   中药的临床应用,必须熟练掌握各种药物的“升降浮沉,性味归经”。自然更离不开“君臣佐使”的方剂配伍。而要想做好配伍,又必须熟知患者的“证”应从六经,还是三焦,或者脏腑?既而,分清了“阴、阳、寒、热、表、里、虚、实”,方能寻出的相应的“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而要寻得正确的“证”,则又需依靠“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手段。“望”有头面、口舌、身形、手掌之说,“闻”有气息气味粗浊轻浅之辨,“问”有十问歌,“切”有脉之诀。如此,诸般皆备,尚须考虑患者平日饮食起居,作息习惯。诸多种种,有一处不到,皆可使功败垂成。
   既如此,中医之难,可以见乎?
   今之习中医者,一纸未尽,头已昏昏。不明阴阳分不尽,岂知五行转无常?见肝之病,不知实脾。未成大医,何谈精诚!
   故知中医之败,败于理论古奥艰深,而又盘根错节。今之初学者,不习古文,不明古事,无知无识复无畏。以此学识而诊病,何能有效?一服无效,再服加倍。医者辩证不明,患者遍尝诸剂。医患俱苦。然后言;中医无效!
   呜呼,其真无效乎?其真不识医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21:42:08 | 显示全部楼层
废医存药

中药的临床应用,确实如楼上刘兄所言,中药离不开中医,离开中医的中药已经不再是中药了,因此中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类似于现在西方很先进的个体化给药体系!
比如说麻黄汤、小柴胡汤,现在都被日本和韩国西化了,而其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只是是在市场推广方面表现得比较好,其实对于整个的中医药理论体系没有任何的推动和发展,中国就是被他们引入了歧途。

兄弟呀,此话总感觉有些悲凉,如果人民群众都不吃宣传这一套,脑白金哪会这么火爆!谁不知道有效的减肥药里都加些二甲双胍!

故知中医之败,败于理论古奥艰深,而又盘根错节。今之初学者,不习古文,不明古事,无知无识复无畏。以此学识而诊病,何能有效?一服无效,再服加倍。医者辩证不明,患者遍尝诸剂。医患俱苦。然后言;中医无效!

再难也要学呀,否则,不是要不要废的问题,而是自己要没了!中国仅剩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东西,仅剩的那五个保密品种!

个人认为,中医药也是解决目前医疗体制各种问题一个突破口!毕竟这东西是我们自己的,自己的东西都派不上用场,还指望别人家的东西贱卖给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22:3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毕业于中医药大学,工作已经快十年了,一直在做药品研发,但是在我的工作中从来都没用到过任何的中医理论,用中医理论说的事情,重来都站不住脚,都不会有人听
建议把这个帖子应该转到生命科学版,然后总结出几个具体的问题,大家好好的讨论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22:48:3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做药品研发时不考虑配伍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5 23:5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4楼fengxinglie于2009-02-25 22:38发表的 :
我毕业于中医药大学,工作已经快十年了,一直在做药品研发,但是在我的工作中从来都没用到过任何的中医理论,用中医理论说的事情,重来都站不住脚,都不会有人听
建议把这个帖子应该转到生命科学版,然后总结出几个具体的问题,大家好好的讨论一下


有时间我想明确几个问题:
1.兄弟做的是什么药的研发?中成药?化学合成药?
2.如果是中成药研发,你的配方开发是用什么理论支撑的?(我知道毒理,病理实验很多是用西药的经验)
3.据我了解,我们现在很多人想废弃的中医理论,现在被我们吹捧的洋人拿去研究,其中美国药监局对开发药用植物是积极鼓励的,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思维方式,从单方向复方靠近。
4.楼主毕业于中医药大学,从事药物研发十年,从来不用中医理论。要真是这样,的确是一种遗憾。教育界要反思以后还要不要开这些专业,学而无用,实在是浪费国民教育资源。药物研究领域要转变方式,朝着“防制西药”的路继续前进,无须加大投入搞中药产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10:04:05 | 显示全部楼层
fengxinglie兄是老前辈了!
原创版非专业的朋友多,让大家了解了解,也不错!生命版也是医生居多!

fengxinglie兄如果做中成药的话,不太可能没有用到过中医理论,即使你专做8类,9类!在你做项目前期调研,处方筛选,剂型筛选,临床设计,资料申报,专利申报,中药保护申请,包括后期的产品推广,只要你是中药制剂,都需要使用到中医理论,懂不懂,理解多少是其次,引经据典,适当炒作是肯定需要的!除非兄弟就做些提取物卖给外国人!

药理这块,中国正在形成自己的评价体系,且不论原创的色彩有多浓,好歹开始有中药药理这个名词,建立中医病症的药理模型!

至于从单方转向复方,那不是领导的英明决策,而是发展所致,因为常用的300味中药无论从成分,药理,药效,毒理,配伍等研究的都差不多了,可以转入小型复方的研究工作了!时机已成熟!

课程还是要开的,好不好是其次,医药行业讲究资质,没有学历,就没有资质,也就不能做相关的工作!

hanvool 兄不要掐我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2-26 20: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嗯,有鉴于楼上这位老兄说的,研究中药从没用到中医理论,谈一谈本人对中药针剂在临床上运用的体会
   初入临床,虽是学的西医,但喜欢给病号开点中成药,比如高热给挂点双黄连,穿心莲,清开灵,咳嗽给挂点鱼腥草(现在已禁用鱼腥草针剂),痰热清,发现有的效果特好,有的没效,有的副作用特别大,当然当时是用西医学观点来开的。
   后来系统学习了中医基础,才发现这中药针剂用得实在是大错特错,有时有效那是瞎猫遇上死耗子。为什么呢。
  打个比方,我曾给一位轻微感冒的人输双黄连,当时他流清涕,微寒,体温37。5(腋下)饮食不佳,舌淡,苔白。输了没一个小时,居然有轻微的过敏反应了。双黄连的这几种药在我们南方山区可以说遍地都是,开花花粉可以说每年都有吸入,为啥就没过敏反应,做成中药针剂为啥就有过敏反应了。经过学了中医才知道,此病号是寒症(俗语讲受了凉),我却给他用了清热解毒的药。按西医的说法就是别人有炎症,我却用了使炎症加重的药。当然反应(药物副作用大小)看人的体质了,体质好,用起来至多没效。体质差,用起来反应大。
  说一下清开灵,它的原方就是安宫牛黄丸,温病医家三宝之一。要是解放前的旧货,有奇效,清热解毒,宁神定惊,旧货里有真牛黄,犀角。在旧时代,那就是现在的肾上腺素,救命药呀。一般中风,流脑,高热惊厥,西医没法子,中医一日一丸,就可救人于水火之中。到了我们西医生手上就只能高热用用,还不放心,再加上抗生素联着用,针剂效果还没人家丸药好,个人想法,那主要是西医没经过辨证乱用。
   曾经于健康报上看到一病例,一病人于大医院用青霉素迟发性过敏反应,当时救过来了,但一身皮肤骚痒,用尽了一切西医方法治了一年半,一直没效果,病人都等死了。最后转到中医院,结果给定性为阳脱,气阴两虚,输液用清开灵加生脉注射液,另外对症状用药同天人就醒了,一周,人就出院了。你看,只要是中药针剂对症用药,其效也如神。
   再说一下鱼腥草针剂,当然是没禁之前用的,发现临床上凡是有反应的患者,都是素体虚寒,面色多苍白的,舌淡苔白,或厚腻,或舌淡胖的,倒没见一例热症(中医热症)患者有反应。
   最后说说中药药理研发与中药的关系,中药药理研发,那于中医可以说大多是风马牛不相及,不过每一种中药都是一系列不同的化合物组成,不用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中药学早就把这一系例的化合物与治啥病归类得清清楚,而中药药理研发就是把一种或多种的化合物提取归类,然后找出与临床某些病(西医症状)相对应的化合物关系,然后进行人体试验,有效的就批量生产。
   打个比方说,丹参丸,如果能在别的植物上提取到,甚至可以化合生成丹参的有效成份,就不用丹参来生产丹参丸了
  我很痛恨这种西方研究,因为破坏了不少中药的资源,甘草与红豆杉就是个很好的例子,破坏了中国的生态平衡。
  好了,课就上到此,本人也胡扯了一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18: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画地为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3-22 19: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厉害,真能延伸,从中医到医药到制药,人吃五谷哪有不生病的,现在讲“以人为本”,医与药就成为维护人们生命不可或缺的了,医德、药品质量及价格等更加受到政府和人们的关注,希望以前的弯路正过来,不合理的东西改过来,人们的身体健康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3-22 21:1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倒是有个小小的建议

医院国营化,我想这不是什么问题,理论上也没有什么站不住脚。
医院不可能出现负盈率吧?
人吃五谷杂粮,都会有个头疼脑热
看病难的根源与其说是药价高
不如说国家、政府的不作为更贴近事实一些
改革的最大失败就是完全抛弃了社会主义
同时,一切都按市场经济那一套来
就好比丢了自己的布鞋,捡来只别人的破皮鞋,
还沾沾自喜,哥们我,终于有皮鞋了

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药品,国营化生产,完全可以,至于效益,这也只是个,多或者更多的问题!

另外大力开展中医师培养,悬壶济世的人多一些,再多一些
农村人,下港工人,等等,也就可以花小钱办大事了!

胡言乱语,随便说说!
最后总结
1.医院国营化,常用药生产国营化
2.民间中医,封建社会化,继续坐堂把脉,为无产阶级服务!
3.支持西医,奸杀中医的洋学奴才,用西医服务,而且完全市场经济化。
皆大欢喜,各取所好!
很好!很好!

忘了说一句,现在的医院是市场化,国有私营,
不太恰当,但的确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21:46 , Processed in 0.446282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