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41|回复: 11

[【时事表】] 网瘾孩子怎堪二次伤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9 11:23: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刚刚看到网易上面对待网瘾孩子的新讨论,感觉心情沉甸甸的!

孩子有什么心理疾病都在适时的被我们成人迅速做大做强成一个很赚钱的市场,好像孩子就是一块唐僧肉,全套一条龙!

喜欢上网吧,
孩子这里中关村有最新最强大的游戏PC,最耀眼的大屏显示器,还有网通电信的欢乐家庭上网大礼包!

喜欢游戏吧,
这里各家门户和代理最新最好最沉迷的游戏,满大街点卡游戏卡专卖,还有各种正版给家长的防沉迷的网关或者防火墙,还有针对孩子上网养眼睛的饮料

喜欢聊天吧
这里大街小巷都存在网吧,可以逃离家长监视来上网聊天,喜欢见美眉吧,那各家网站都要清凉区域给小孩子看种种擦边的图像或者视频

喜欢进入网瘾了吧
各种专家脱敏治疗广告成天飞舞,孩子全套服务啊!!!


网瘾孩子怎堪二次伤害
2009-05-09 08:53:00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如果不是多家媒体的报道,如果不是亲历孩子的披露,实在会以为,下面描述的事实只会发生在恐怖小说里——吃巧克力,未经许可坐某人的椅子,上厕所锁门——这些再正常不过的行为,都会成为戒网瘾专家视作“违规”并强制实行电疗的理由。曾被电过的孩子说:“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

不幸,如此“生不如死”被治疗过的网瘾孩子,在山东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里就已经近3000个。

本应慎之又慎的如此极端且对身体有可能造成严重二次伤害的治疗方式,竟可以随便被采用,甚至还当成一种“特色治疗”施用于大批未成年人,实在让人不寒而栗!

几年前,一家治疗机构采用新型药物戒治网瘾,就广受质疑,因为孩子网瘾是戒了,却对一切事情失去了兴趣。数年过去,网瘾治疗的“法律底线”,始终未见明晰,治疗机构的鱼龙混杂现象,却日益繁盛;治疗手段更是从药物到暴力再到现在披露的泛滥化的“电休克”,节节升级。那些数年前就在追问的疑惑,更迫在眉睫——被扣上“网瘾”帽子的孩子,他们的基本公民人身权利该怎么去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权又该怎样去维护?他们是否在所谓治疗中,从生理到心理都遭受到二次伤害?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2007年度有个估算,在中国4000万未成年网民中,“网瘾少年”总数约为400万——600万。而关于网瘾成因的调查却点中了社会的一个神经穴位:网瘾群体中,问题家庭的孩子占了绝大部分,因网络游戏成瘾的比例,高达80%以上。我们必须痛心疾首地承认:正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的畸变、游戏运营厂商的不良、社会监管的失范,才让这一大批孩子成了“牺牲品”。

遗憾的是,对待这些成了牺牲品的孩子,很多人却往往束手无策。我们看到的是,一些绝望的家长,只是寄望于治疗机构能一劳永逸解决孩子的网瘾,哪怕是封闭治疗、药物乃至电击,哪怕这一切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理带来沉重的阴影;我们还能看到,网瘾治疗居然可以成为一个偌大的“市场”,引来有资质无资质的张三李四从中分羹;我们更会看到,那些带有非法拘禁、非法用药等性质的、明显有悖未成年人保护的做法,在“戒除网瘾”的名义之下,被明目张胆地运用,却永远只是“争议”,而没有被“严禁”。

救救孩子吧,让孩子远离电击,远离伤害,因为我们不能忽视他们的感受,不能为了让他们改变成瘾行为而不择手段。

孩子对网络的依恋,很多时候,是孩子在成长中无法和社会取得有效沟通、无法得到爱和关怀的一种情感寄托。网瘾,本身就是孩子心理受伤的表象化。这个时候,他们带伤的心灵,需要的是理解,需要的是心和心的交流,而不是面对冷酷的仪器;需要的是父母、老师和社会,付出更多的爱心和努力,用法律、道德和慈爱,给他们的成长提供健康土壤,温暖呵护他们稚嫩的,柔弱的,还不够坚强的心灵,让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天比一天阳光灿烂。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作者:本报特约评论员吴焰)

http://tech.163.com/09/0509/08/58S241OI000915BF.html



谁都想在网瘾治疗市场分杯羹
2009-05-07 08:39:35 来源: 中国青年报(北京) 跟贴 2 条 手机看新闻
“网瘾”这个词自从诞生以来,就一路伴随争议。究竟什么症状表现才叫“上网成瘾”?上网成瘾究竟是不是病?如果是病,应该由具有哪些资质的机构来收治?治疗方法究竟有哪几种?

杨永信网瘾戒治中心只是诸多“网瘾戒治机构”中的一个代表,在全国各地,具有不同学识和身份背景的人都分别在用自己所认可的方式对“网瘾患者”进行治疗。

有人用心理咨询的方式与患者聊天,有人把患者集中起来进行封闭式“军训”,有人使用精神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还有人将上述三种方法综合使用;这些人中有的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有的是精神卫生领域的医师,还有的根本不具有任何资质,只是曾经做过或者“略懂”心理治疗。

然而,家长出于对治愈孩子网瘾的迫切愿望,在明知网瘾治疗市场混乱的情况下,还是不惜代价地把孩子送到各种类型的治疗机构去“试试”。

山东省某市一位官员认识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在各种网瘾戒治机构几进几出,花费几十万元仍没能根治网瘾。他向中国青年报记者透露,该市近年来收到很多家长反映孩子上网成瘾,要求予以关注的来信。

“现在各种戒网瘾机构太多了,治疗方法、收费标准基本都是他们自己说了算。”上述人士曾经组织过几批专家学者,在一些网瘾治疗机构开展调研。

据悉,目前全国各地的网瘾治疗机构收费少则每月三四千元,多则每月上万元,这还不包括一些机构开具的各种中西药费和诊疗费。在杨永信网瘾治疗中心,记者看到一对即将出院的父子,他们治疗近5个月,花费25414元。

“这是一块大蛋糕,国家还没规定谁有权做这个事,现在谁都想在其中分一杯羹。”这位官员说。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王新认为,要规范网瘾治疗,必须要先回答“什么是网瘾”,然而,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结论,“说不清楚它是什么,就不可能去说怎么治疗它。”

杨永信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说,“国家没有规定说可以还是不可以,如果国家规定说精神卫生医师不能参与网瘾治疗,那我就马上停手不做网瘾治疗。”

杨永信告诉记者,他的网戒中心没有任何批文,因为他们没有向上报批,也“不必向上报批”。他解释说,2006年成立网戒中心还有另一块牌子,也就是其前身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康复医科”(2003年成立)。他告诉记者,在精神病医院开设心理康复医科不需要审批,因此开设网戒中心顺理成章,收治网瘾孩子是合法的。

公共医学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表示,如果在精神病医院开设网瘾治疗中心,那么至少要符合一个条件——国家承认网瘾属于一个新的医疗项目。而新的医学活动要符合相关标准。比如网瘾的认定,首先应该由中华医学会的相关学科统一制定一个标准,成为行业标准,经过一段时间试行,可以上升为部颁标准或国家标准。如果没有走这个程序,肯定是不行的。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烨捷 白雪)


http://tech.163.com/09/0507/08/58MSI1HG000915BF.html


山东专家电击治网瘾惹争议
2009-05-08 02:34:32 来源: 京华时报(北京) 跟贴 6 条 手机看新闻 最近几则网帖,把“全国戒网专家”杨永信的治疗网瘾模式拉到了聚光灯下。他在网瘾孩子太阳穴或手指上接通电极,以电流刺激脑部的治疗方式引起了极大争议。

目前,有100多名孩子留在杨永信所在的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接受这种治疗,不能擅自离开。治疗方式为电击,并服用精神类药物,孩子入院时大多被强行押制。在这里“治疗”过的“网瘾孩子”,据杨永信介绍,已经近3000人。

用电击“醒脑”

每月中心至少有一次干部参观,盟友的任何一点微小错误都意味着被电休克

“精品”在山东省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瘾戒治中心(以下简称网戒中心)是专用语,意指改造成功的孩子。“走偏”则是走上邪路,染上网瘾等行为。在网戒中心治疗的孩子统称为“盟友”。网戒中心内部对杨永信尊称为“杨叔”。

“盟友”都曾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孩子,很多家长尝试过各种手段,包括打骂,找心理医生,找别的网戒中心。据说,都比不上独创“醒脑”电击疗法的杨永信网戒中心。

网戒中心是一座独院小楼,楼上2、3、4层住着网瘾孩子及其家长。杨的办公室是2楼的一个单间。距其10米不到的另一个房间,就是“13号”——电击治疗室。

记者从走廊经过,听到此起彼伏的“姐姐好”“阿姨好”,“盟友”见到对面走来的记者和医护人员,都面带微笑,主动大声打招呼。杨永信说,这里曾得到各界领导的关心,领导们看到网戒中心把顽劣的网瘾孩子改造成天使般的青春少年,都非常惊喜。

网上的帖子是这么分析的:“每月中心至少有一次干部参观,这个时候网戒中心的氛围变得异常紧张,因为这个时候盟友的任何一点微小错误都意味着被电休克。”

一名即将离院的男孩和父亲一起接受记者采访。记者问孩子:你马上要出去了,开心么?

他皱皱眉头,想了几秒钟后,字斟句酌地说:“我出去,后,要好好,学习,再也不,走偏……”每说两三个字,他的眼珠就迅速左偏,望向父亲。

山东省某市有位官员去年曾造访这里。他表示,有时他觉得,这里的和谐未免“太过了,倒像是做表面文章似的”。而且,一旦他和孩子单独在一起,还没说上两句话,网戒中心的家长同盟委员会(以下简称家委会)成员或医护人员就默默地站在一边。

严格的制度

违反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电疗

每个盟友的房间里都有一张网戒中心的权力架构图:最上面是“网戒中心主任”,也就是“杨叔”,下面支开两线,分别是“家委会”和“同盟班会”,家委会主任之下,还列有8个分组织。

曾在网戒中心接受过1个多月治疗的高中学生张明(化名)透露,每个盟友都要受到家委会和班委会的监督,一旦在网戒中心“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或“点现钱”。“加圈”,是指在盟友名字后面画一个圈,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据张明介绍,可能被加圈的行为很多,甚至离院前高兴,也会被记为“兴奋”,不是“加圈”,就是“点现钱”。

“点现钱”是一种电击疗法。在《入院盟友必读》上写着:“在这个大家庭里,要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无信、承而不诺、耍小聪明、出尔反尔、执迷不悟’,违反任意一条就等于‘触电’,要做物理治疗,也称‘醒脑治疗’,俗称‘点现钱’。”

在孩子们病房里,记者看见一张清单,上面列举“可能点现钱”的规定多达86条,“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都在其列。违反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电疗。

治疗仪威慑大

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

有人在网上指责杨永信的“醒脑疗法”实际上就是“电休克”,是精神科常用的非药物治疗方法,所用的电能可以点亮一个30瓦的灯泡。

杨永信称,网上指称他使用“电休克”手段对待孩子,完全说错了。他使用的是1—5毫安微弱电量,“醒脑疗法”对脑子不会有任何伤害,但是“相当的疼”。

4月28日下午,记者终于进入传说中的13号室,在一张黑色的皮垫治疗床边,杨永信展示了“心理治疗仪”。大约两个巴掌大小的黄白相间的仪器看起来并不起眼,上面写着“治疗仪(电休克)”,“电休克”三字被一块白胶布盖住了。按照杨永信的说法,他每次使用的是1—5毫安的微弱电量,但这台治疗仪的最小刻度值为10毫安,最大电流能达到200毫安。

这台小小的机器对孩子们有莫大的威慑力。曾被电过的张明说:“那种感觉生不如死,电太阳穴就像用毛线针从一边扎进去,再从另一边扎出来的感觉。电手基本是电头疼痛的四倍。”

电完就乖了

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吃的是什么药,大概是补脑的药

杨永信和很多家长告诉记者,在网吧不回家、和社会上的损友胡混甚至吸毒、早孕……这些孩子的过去让父母伤透了心,有的孩子不仅打骂父母,还想要杀掉他们。

对这些家长来说,将网戒中心说成“电休克”“集中营”完全是污蔑。家委会主任是一位姓杨的父亲,他质问道:“你看看我们,是不是想要害孩子的人!我去所谓的行走学校考察过,也看过成天给孩子军训、体罚的地方,甚至殴打孩子,我们不去。”

在这位父亲看来,杨叔的网戒中心非常科学,给很多家庭带去了希望,给社会做了一件大好事,这份事业需要人们理解。“那些一帆风顺的家长体会不到我们这些走偏孩子家庭的苦难。”

临沂四院的前身是一家精神病医院,然而记者接触到的家长,大多都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是精神病患者,但他们却通过签协议,认可了杨永信给孩子吃药、通电等行为。

一些家长并不清楚孩子吃的是什么药,几名接受采访的家长和孩子表示:“大概是补脑的药吧,具体我们也不懂。”但家长每天督促孩子吃药。一名家委会成员告诉记者,有时孩子没记圈或犯错,一些家长主动要求加圈,让孩子经受电击。“电完就乖了”。

对于电击的强度,他们有的说,只有“0.3—0.5毫安”,有的认为是“0.1—0.5毫安”,是绝对安全的。事实上,杨永信对记者说的,一直是1—5毫安。

杨永信表示,他是精神卫生科主任医师,以前也给患者做过20毫安左右的电休克治疗,他甚至有权力给患者做90毫安电流的电休克治疗。因此,在最初的几个网瘾孩子身上,杨永信分别用20毫安电流做电击,渐渐减弱,通过实验探索出现在“1—5毫安”的“安全值”。

网戒中心无批文

如果国家规定说精神卫生医师不能参与网瘾治疗,那我就马上停手

杨永信说,他的网戒中心没有任何批文,因为他们没有向上报批,也“不必向上报批”。他解释说,2006年成立网戒中心还有另一块牌子,也就是其前身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心理康复医科”(2003年成立)。在精神病医院开设心理康复医科不需要审批,因此开设网戒中心顺理成章,收治网瘾孩子是合法的。

杨永信说:“如果国家规定说精神卫生医师不能参与网瘾治疗,那我就马上停手不做网瘾治疗,但是现在国家没有规定说可以还是不可以。”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

■专家说法

究竟什么症状表现才叫“上网成瘾”?上网成瘾究竟是不是病?如果是病,应该由具有哪些资质的机构来收治?治疗方法究竟有哪几种?杨永信网瘾戒治中心只是诸多“网瘾戒治机构”中的一个代表。

究竟什么是网瘾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王新认为,要规范网瘾治疗,必须要先回答“什么是网瘾”,然而,对于这个问题,至今还没有一个权威结论,“说不清楚它是什么,就不可能去说怎么治疗它。”

王新认为,现在网瘾治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法律底线”问题,“那些被扣上‘网瘾’帽子的孩子的基本公民人身权利怎么去保护?他们的生命健康权怎样保护?谁能保证电击不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电击疗法需要资质吗

以电击方式“惩罚”网瘾患者的做法,被称为电刺激厌恶治疗。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一位吕姓医生指出,厌恶疗法是通过惩罚性刺激来消除适应不良行为的方法,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治疗方法。就是将被治疗者的不良行为与电刺激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旦这一不良行为出现就予以电刺激,使被治疗者产生厌恶体验。可用于治疗酒精依赖、性变态行为等。

吕医生说:“在上海,要对病人进行行为治疗可能需要有心理治疗师资格证才行。”

杨永信表示,他并没有听说过“心理治疗师”这门考试。他和网戒中心其他六名经常给孩子做“醒脑疗法”的医师都没有心理治疗师资格证。

戒网瘾能否用药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律系教师王新还对“网瘾”能否使用药物进行治疗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所谓的“网瘾”,与烟瘾、酒瘾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属于“非物质依赖成瘾症”,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

在网戒中心,每天三次广播提醒孩子吃药,其中包括一舒、乐友等治疗焦虑、抑郁的药物。不过,一些孩子和家长都对此不太清楚,只知道是“补脑的药物”。

网瘾应否被医院收治

在公共医学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卓小勤指出,目前没有标准认定网瘾是精神疾病,也就不存在适应征,将其收治进精神卫生中心,作为精神疾病来治疗是有问题的。

卓小勤表示,精神卫生科医师的确有权给病人做电击休克,但问题在于,这些人是否具有适应征。如果没有统一的治病标准,就没有适应征,即便可以开展这方面的科研,也需要经过审批,尤其涉及人的时候。 (本文来源:京华时报 )

http://tech.163.com/09/0508/02/58OQ2B2I000915BF.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9 11:3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是个问题,记得小时为了出去打乒乓球而逃课,后来被家长海扁+学校禁止上课期间打球而改正,所以给小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是我们这些个大人应该做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9 12:4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用电击的方式治疗孩子的网瘾,是家长和社会对孩子心灵和身体的又一次摧残!作为家长,怎么忍心让自己的孩子承受这种折磨?而社会怎么会容许这种毫无人性的治疗方式继续存在?这种行为除了证明自己无知和愚蠢外,还掩盖了那一位位家长痛哭流涕、痛斥网吧罪恶下逃避责任的态度!

治疗!听听,是治疗。也就是说网瘾本质上是一种病。作为家长,我们无法预防孩子不得病,孩子得病我们家长是没有责任的,或者说责任最小。因为家长是深爱自己的儿女的,总是力图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成长教育环境,孩子得病了主要是受到诱惑,是外因造成的。而我们家长的责任就是,孩子得病了,必须马上得到诊治!

可网瘾是一种病吗?成就网瘾的过程是怎样的呢?为啥自己家的孩子上网就成瘾,而有的孩子上网就没成瘾呢?在这些问题没有搞清楚之前,就迫不及待地宣称这是一种病,并施以物理的治疗方式是不是太草率了?

提起孩子,家长总是哭诉说自己怎样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长大,怎样照顾他吃,怎样照顾他穿,怎样怎样的辛苦挣钱养孩子。我就纳闷了,这不是你应该做的吗?不给他吃,不给他穿,你养孩子干嘛?为了自己年老有个依靠?那样的爱是不是太自私了一些?孩子也是人,他也对环境有自己的认识、看法,将来也会有自己的人生。成长过程中更需要心灵上的交流,也需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作为家长,虽然也有自己的人生,但我始终认为应该在有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做出选择,因为孩子的债是欠不起的,王姬不就是最好的证明吗?。一步走错,步步走错。改正的代价将是巨大的。

所以,如果你有孩子,那么请你注意以下几点:
1.从小注重孩子性格、习惯、态度的培养
2.0-3岁最好不要让他看电视,多带他去接触大自然
3. 让他学会、练习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多于孩子交流,培养沟通方式
5. 告诉他,健康高于一切
6. 你要知道孩子的软实力永远高于所谓的背多少唐诗,认多少字,或作多少算术题,而软实力的培养是最难的,也是最耗时间的

最后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也希望做家长的多承担一份责任,让悲剧不再重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9 13:4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网瘾划归为精神疾病的范畴,就必须用治疗精神疾病的手段去治疗了。我想对于网瘾特别的重的小孩,采取必要的治疗手段是无可厚非的,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我们还是应该从源头找原因,是什么造成了孩子上网成瘾,没有节制!就像是吸毒,不但要物理治疗,还要结合心理治疗。家长与孩子要有足够的沟通,现在一般家里都一个小孩,父母又都上班,小孩放学后没有东西去消遣,必然寻求网上的刺激,加之社会上各种广告的诱惑,别说是小孩,就是大人也可能上瘾啊!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室外运动,让他们的课余生活丰富一些。更重要的是家长对孩子的正确引导,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上网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9 14:4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如果你有孩子,那么请你注意以下几点:
1.从小注重孩子性格、习惯、态度的培养
2.0-3岁最好不要让他看电视,多带他去接触大自然
3. 让他学会、练习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多于孩子交流,培养沟通方式
5. 告诉他,健康高于一切
6. 你要知道孩子的软实力永远高于所谓的背多少唐诗,认多少字,或作多少算术题,而软实力的培养是最难的,也是最耗时间的】

您说的有很宝贵的地方,我来说一下为什么很多家庭做不到

1.从小注重孩子性格、习惯、态度的培养

很多双职工家庭孩子都是先交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培育的,所以性格习惯态度这些是综合因素,大家没有一定共识,最后只能是各说各话,老人有老人的方式习惯,另外还有个代理人的心理,怕孩子出事,但是没有精力全天24小时紧盯,所以很多老人带孩子怕孩子特别活跃

2)0-3岁最好不要让他看电视,多带他去接触大自然

据我观察,看电视是很多父母老人带孩子最经济最节省体力的办法,要不随时跟在孩子后面捡东西要么看着孩子活动,一刻不闲,电视一看孩子就安静了


3. 让他学会、练习表达自己的情感

孩子是最会和家长博弈的小精灵,学会的是家长自己表达的情感,所以先问问家长自己会合格的表达吗


4. 多于孩子交流,培养沟通方式
还是那句话,和孩子交流是要付出大段时间的,很多家长没有这个喘息的时间的,都是在自己事业最吃劲的时候增添人口的

5. 告诉他,健康高于一切
健康的世界现在是在乡村或者旅游景区,告诉他健康和能保障健康不是一回事,即使我们知道孩子的塑料玩具会挥发化学气体,即使我清楚我买到的食物很多含超标的有害物质,可是我没有办法把这些有害物质驱除出我的生活,我只能近似给他一个相对来说不是那么有害的环境

6. 你要知道孩子的软实力永远高于所谓的背多少唐诗,认多少字,或作多少算术题,而软实力的培养是最难的,也是最耗时间的


可是孩子的软实力是要家长自己花费时间和资金来不断测试出来的,唐诗,汉字算数是最经济最快速培育和体现孩子天分的传统项目,我们花费时间是要讲究效率和金钱的,很可惜我们很多家长只能给孩子提供这些传承我们古老文明精华的唐诗古文或者算数!

孩子不易,家长更不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9 15: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henry2000888于2009-05-09 14:46发表的 :
孩子不易,家长更不易
.......

非常同意henry2000888的观点!家长也不容易啊!

稍微有一点不同看法,家长不容易,不能成为抽不出时间与孩子分享的理由。
个人觉得,孩子网瘾的形成,与家长的教育方法是分不开的,家庭毕竟是孩子
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有很大影响,花些时间,与孩子沟通,
比孩子大了,相沟通而没法沟通好!

网瘾的形成如果是既成事实的话,那么,家长下决心去治疗确实也是迫不得已的。
不过,不赞成马上就送到所谓的“专业机构”进行严格治疗,和孩子想法沟通,
共同面对,应该是第一步。

祝福这些孩子们尽快脱离这些困境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8:4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wangjade于2009-05-09 15:13发表的 :


非常同意henry2000888的观点!家长也不容易啊!

稍微有一点不同看法,家长不容易,不能成为抽不出时间与孩子分享的理由。
.......


感觉您说得有道理,家长确实应该尽力

我只是描述了一个客观现实:

很多双职工家庭家长根本没有时间全程陪伴孩子
孩子现在上网往往很讨厌家长在旁边实时监督,这又构成一个孩子和家长博弈的局面

家长再注意办法来规范孩子,必经网络成瘾是个生理心理长期作用的问题,家长再引导注意也有失误的时候,治理这类成瘾问题,很多家长不是专家,但是困境是专家往往在赚钱做这个事情,治疗手段和疗效都不是我们学生家长能控制把握的,这就等于说:

上网成瘾伤害了孩子
治疗成瘾伤害的是家长和孩子

所以这是个现实的相当样本量的问题,是个批量问题,已经不能从家长注意这样角度来规范了,这就是这几个新闻揭示的现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09: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胡适对当时中国问题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到今天同样适用。我推崇他的部分理论和认识,可由于他不按毛泽东的意愿服务,被踢出联合阵线了。学会科学的分析和认识事物,热爱学习是摆脱愚昧和无知的良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09: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henry2000888于2009-05-10 08:45发表的 :
上网成瘾伤害了孩子
治疗成瘾伤害的是家长和孩子


.......

对呀,利益优先,就会有损道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0 09: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wangjade于2009-05-10 09:10发表的 :


对呀,利益优先,就会有损道德。


有时候感觉这些治疗的利益专家很像苍蝇,哪里有缝马上就盯上去,然后抬高这个行当的进入门槛,指望自己说得做得就是行业标准,然后加盟连锁,整个过程看不到一丝为家长孩子考虑治疗效果和国家监督的视点,完全是一种自动的全面准备垄断吃独食,拒绝监督的商业自动化行为

有时候觉得这样其实真是很冷,什么都是商业利益,包括治疗孩子心理弱点矫正孩子心理依赖成瘾的行为,全自动商业策划垄断取高利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10 09:3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henry2000888于2009-05-10 09:23发表的 :



有时候感觉这些治疗的利益专家很像苍蝇,哪里有缝马上就盯上去,然后抬高这个行当的进入门槛,指望自己说得做得就是行业标准,然后加盟连锁,整个过程看不到一丝为家长孩子考虑治疗效果和国家监督的视点,完全是一种自动的全面准备垄断吃独食,拒绝监督的商业自动化行为

.......
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这个状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5-14 14:5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dspcan于2009-05-10 09:31发表的 :

早期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是这个状态!

也不一样,现在进步了

这样的专家现在考虑都是垄断了:

他考虑这些事物的要点是:

第一尽快构筑一个限制其他人进入的门槛,尽量把这个东西向国家申请成一个行业标准,自己享有全部权利,把竞争者限制住

第二尽快把这个东西搞成类似加盟连锁的一个大圈,尽量把这个市场独霸起来

第三尽快找专家或者权威,争取话语权上面自己占据道德技术的高地


所以这些事情如果不加强制衡的话,我们社会和学生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就像三聚氰胺事件那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9 17:39 , Processed in 0.358536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