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792|回复: 19

[【原创】] 咬文嚼字一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4-11 17: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老板的儿子四年级了,也不爱学习,经常问我作业,有次偶尔翻开他的语文课本,看了下课文,其中一篇没有作者署名的课文《第一朵杏花》,文中有一段如下的文字: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

看到这样的句子,我反复读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好,仔细一想,原来出在一个“皱”字的使用上,

南唐·冯延巳词中有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里的“皱”字用的十分恰当,是作者细致观察生活的结果,池水一般属于死水,经微风吹过后变得不平静,故而有“吹皱”一说,形容的十分贴切,

但如果不加思考,人云亦云,将“皱”字用在江河大海,吹皱了江水,吹皱了河水,吹皱了海水,则是非常不恰当地,因为江河大海乃活水,其本身就是流动的,非平静的池水,何来“吹皱”一说?

可惜的是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这样的未经署名的非经典名篇,不止一篇,谬误也不仅一处,教材还不如以前八十年代的好。希望这样的错误以后尽可能少一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1 19:0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天刚好水比较静。河也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1 19: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航天飞机上可以讲吹皱了太平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1 20:0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个河是作者吹皱的,不是风。写一下意境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1 20:45: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也不一定不对
冬去春来,河水开冻,万物由静变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1 21:41:57 | 显示全部楼层
origin 发表于 2017-4-11 20:45
其实也不一定不对
冬去春来,河水开冻,万物由静变动

感谢O兄指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2 16: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咬文嚼字 还是多讨论一下比较好,看来各有各的观点和意见,重要的是要有钻研的精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2 18: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oliven 于 2017-4-12 18:16 编辑
sdqdsjw2000 发表于 2017-4-12 16:33
既然咬文嚼字 还是多讨论一下比较好,看来各有各的观点和意见,重要的是要有钻研的精神!


确实,练字推敲,需要经过反腐斟酌,能有讨论很好。一般都应按常理来讲,有人要是硬说吹皱黄河水好,谁也管不了,再举一则练字故事:

唐人任蕃(fan)尝题诗天台巾子峰寺壁,诗云: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后来觉得一江水可能不贴切,因有前峰,可能会挡光,出现“峰掩月”的情况,故而改“一”为“半”:前峰月照半江水。

固然“一”和“半”之差别旁人细思的能有几个?但诗人肯于观察,勤于思考,精于练字的精神,令人点赞!

点评

半有动感,可能这个更重要吧  发表于 2017-4-12 19:2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3 01: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效果,即使有一点不合科学道理,也可以说是浪漫主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3 08: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oliven 发表于 2017-4-12 18:15
确实,练字推敲,需要经过反腐斟酌,能有讨论很好。一般都应按常理来讲,有人要是硬说吹皱黄河水好,谁 ...

客观的讲,月有高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
一江水就是一江水,半江水就是半江水。
反复斟酌出来的“半”可能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换个角度讲,可以想象一下,为什么当初写成一江水了?
是亲眼所见,还是后来想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3 14:4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何来“吹皱”一说?
       “南唐·冯延巳词中有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里的“皱”字用的十分恰当,是作者细致观察生活的结果,池水一般属于死水,经微风吹过后变得不  平静,故而有“吹皱”一说,形容的十分贴切,
       但如果不加思考,人云亦云,将“皱”字用在江河大海,吹皱了江水,吹皱了河水,吹皱了海水,则是非常不恰当地,因为江河大海乃活水,其本身就是  流动的,非平静的池水,何来“吹皱”一说?”
       真是无独有偶: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
       网上提出讨论: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吹皱"一词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最佳答案:很好,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风的轻柔,海的平静,很有特色。
其他回答:用得好,因为用吹皱一词描写的海面很恰当。大家以为如何呢?
    当年,冯延已“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句,传诵一时。于是李暻跟他开玩笑:“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已答道:“未若陛下‘红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冯绘春风、李写秋雨,君臣二人如此戏谑,终成一段词坛佳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16: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17-4-13 01:11
文学作品更重要的是效果,即使有一点不合科学道理,也可以说是浪漫主义


文学作品当然可以夸张,李白的“白发三千丈”自然没有人说不好,但如果为了所谓的形式的美,而脱离客观实际,我总觉得不很好,

鲁迅画解剖图为了好看,画歪了位置,藤野老师替他改好,鲁迅心里老是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还是自己画的好,反正自己心里知道。--------的确有一些人在某些时候求美胜过求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17: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1994 发表于 2017-4-13 08:42
客观的讲,月有高低,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
一江水就是一江水,半江水就是半江水。
反复斟酌出来的 ...

做文章写诗,很多词的运用当然需要反复斟酌、推敲,否则也不会有“推敲”一说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3 17: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pjz6688 发表于 2017-4-13 14:40
何来“吹皱”一说?
       “南唐·冯延巳词中有云“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这里的“皱 ...

如果你在海边生活,你就会知道大海几乎没有海面如镜的时候,即便在无风的情况下,也是有潮涨潮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4 07:2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上无风三尺浪”,即使不住在海边的人也听说过;我近到大连,远至海南岛,见过海。但和作品中写的能一样吗?“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就是一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4-14 10:36:56 | 显示全部楼层
pjz6688 发表于 2017-4-14 07:28
“海上无风三尺浪”,即使不住在海边的人也听说过;我近到大连,远至海南岛,见过海。但和作品中写的能一样 ...

这个恰恰就是不当用词的又一案例,原文“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改为“阵阵凉风吹拂着平静的海面”丝毫没有对文意的影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4 16:46: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pjz6688 于 2017-4-14 17:05 编辑

“吹皱”一词用得恰当,还是“恰恰就是不当用词”?

下面两段话,都是从网上摘录的:(供参考)

海边的黄昏
阵阵凉风吹皱了平静的海面,白天拥挤的人潮已离去,海浪一波又一波地吞噬沙滩上的脚印,汹涌的浪涛,向无声的沙滩,诉说着它的寂寞。艳丽的晚霞,像是...海边的晚霞,真是令人流连往返。

海边的黄昏
阵阵凉风,吹拂着海面,闪动着跳跃的余晖,鳞浪层层。海,映着斜阳,伴着浪涛,吞噬着沙滩上的脚印,清脆低沉的浪声,似乎向无际的天空诉说他无边的寂寞。白天蜂拥的人潮早已退去,剩下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5 08: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边的黄昏——“阵阵凉风吹皱”好,还是“阵阵凉风吹拂”好?

本帖最后由 pjz6688 于 2017-4-15 09:29 编辑

请看海南大海的情趣——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4-15 12: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皱,动感,可意会,构图成画
拂,表象,略直白,浅显易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2 03:20 , Processed in 0.525802 second(s), 9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