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080|回复: 3

[【文史类】] 关于柴静《看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3 07:2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关于《看见》

书中引用了《霸王别姬》编剧芦苇的一句话: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其实真实有时候并不见得都能引起我们内心的压迫感,因为万物皆真,我们本不能承受那么多。对于这本书来说:真实,是因为柴静才有了万钧之力。
近段时间忙得都恨自己的工作了,没有办法延续读我的古诗文写我琐碎的读书笔记,只好忙里偷闲读点现代文作品。
这个学期因为开始要求学生必须在语文晚自习读书,所以有学生还真开始用心读书了。好几个提到了《看见》,后来自己就把电子版的找来看了一部分,觉得值得收藏,于是买了一本,后来凑单,又买了一本(可以送给语文科代表)。
女文青、严肃的记者、思想者,这些标签都可以贴到柴静身上,但我觉得最好的还是“令人尊敬的朋友”,这样的称呼比较接近我最主要的印象。有时候觉得,其实努力出名也没什么坏处,至少也许有机会与优秀的人对谈,比如接受柴静的专访。
这本书既关涉到家国天下,也与平民百姓紧密相关,比如非典、征地、汶川地震、杀夫者、同性恋、药家鑫,大时代与小人物在柴静眼中并没有轻重之分。她在面对新闻的时候既保持了一个记者的立场,同时又保持了一个善良的人的立场。
一个人在面对自己面对他人面对社会面对国家的时候常常是无能为力的,选择退守蜷缩不免是最安全的方式,为什么柴静能坚持十年?央视记者的身份、团队的支持这些当然是重要支撑,更重要的是,她自己坚持了下来。
所有的选择,最后都是人自己的选择。包括她后来做《穹顶之下》,没有人要求她一定要去做什么,做出来也难免会有各种压力,但她还是选择了去做。
在一个整体还未能免于“蒙昧”的时代,柴静这样的人极其珍贵,时代需要他们呵护他们却常常无情地冲击他们。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极度脆弱迷茫的时刻,太多人选择逃避或者忍受,有些人选择了继续战斗,保持信心保持思考的态度,这些人值得尊敬。《看见》中呈现出来的柴静让人想到中国历史上让人尊敬的那些入世之“士”,套用一个比较俗气的说法,知识分子其实是“民族的脊梁”,虽然我们常常会按照自己模糊的要求去定义民族、国家、人民等等庞大的词汇,但其实通过践行自己的人生理念,民族就是我们自己,国家就是我们自己,人民更是我们自己。
将思考上升到思想,将同情上升到慈悲,从苦难中读出希望,这似乎就是柴静一直在做的事。
世界太复杂了,不知道从哪个时代起,许多知识分子选择了远离公共事务,在书斋中痛苦思索或者怡然自得,这也不能说错,在浮躁的尘世保持知识分子个人的独立当然可贵。但是,直面人间的各种惨痛,勇敢地战斗,并仍然能保持信心,这样的人尤其值得我们尊敬。
《看见》在写作技法上不免失之琐碎,读者未必对其中的每个案例都有兴趣,但这些基本不影响这本书的价值。

20161114河北衡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9 22: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的言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思维,谢谢楼主提供了新思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7-22 20: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辩证的看,历史地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5 23: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3-29 23:09 , Processed in 0.35260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