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294|回复: 0

《秘本兵法》现身西安 引出《三十六计》作者之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3-7-30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十六计”是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经典谋略之一,现今传世的 、被称为“益智之荟萃、谋略之大成”的兵学奇书《三十六计》,源 自20世纪40年代发现的一个孤本,该孤本是抗日战争期间四川民间用 土纸排印印出的,其编撰者到底是谁,至今无人知晓。中国军事天地:
  近日,西安一位姓张的民间收藏家向媒体披露了一个震撼性的消 息:他收藏有其父原著的《秘本兵法》手定稿,社会上流传的《三十 六计》一书仅有2797字,其源自《秘本兵法》的早期草创本,内容也 只是《秘本兵法》中的“第六行”?即第六卷?万余字中的一部分。 有关专家认为,从内容看,《秘本兵法》的出现,是《三十六计》在 版本学上的一个重要发现,也为探究《三十六计》的原作者提供了一 个新线索。中国军事天地
 《秘本兵法》现身西安中国军事天地: 49岁的西安市民张敬轩现为中国陕西孙武兵法研究会会长。7月 25日,记者在西安西郊他的家中见到了一厚摞《秘本兵法》手稿本, 作者为张敬轩已亡故的父亲、民国时期从事中国古代兵法研究的陕西 学者张联甲。中国军事天地:
 《秘本兵法》一书,又名《九行兵法》,凝聚了张联甲42年的心 血,他的手稿本共有两种,一种是民国十四年?1925年?初草于西安 药王洞的初稿本,时日长久,其遭虫蚀、鼠咬,有相当损坏;二是 1967年夏作于甘肃平凉道教圣地崆峒山的定稿本。它们全部采用隶书 字体抄写,其中还夹杂有战国时期以前的古文字,所使用的纸张为安 徽宣纸,纸质呈黄褐色,书稿的封面和文尾都盖有张联甲的朱印。
  定稿本《秘本兵法》共有14万字,分为九行?即九卷?,其“总 目”为:“前辞·从善如流;一一行·一道而立;二二行·四德而生 ;三三行·九神定容;四四行·一十六备;五五行·二十五正;六六 行·三十六计;七七行·四十九策:八八行·六十四变;九九行·八 十一知;验辞·从善可登。”
   在该书的前言?即前辞?里,作者称,战争可分人与自然、人类 之间战争两类,该书省略人与自然的战争,只说人类之间的战争。
    从《秘本兵法》的整体结构可明显看出,“六六行·三十六计” 属于其第六卷。中国军事天地:
     《秘本兵法》的篇题全部用成语定名,内容全部用《易》理解释 ,数术贯穿于兵理之中,这是《秘本兵法》的三大独有特点。书中留 有不少古文字,估计是张联甲先生从古代兵书上记录下来的。
    令人惊叹的是,《秘本兵法》中部分内容与上世纪70年代汉墓中 出土的古代兵法竹简相同。在《秘本兵法》之“六六行·三十六计” 的分类上,亦明显借鉴了西周兵法《军志》的分类,将三十六计分为 六行,即:谋战、胜战,为优势之计;合战、敌战,为均势之计;混 战、败战为劣势之计。这种分类和传世本大不相同。而张氏的“三十 六计”在体系上更合理,分类上更科学,内容上更完整。
   《秘本兵法》的作者在研读诸多古兵书的基础上,大量运用了已 失传的古兵法的文字和内容,又总结归类重新布局,并独创性地将每 计由“理曰”、“解曰”、“定曰”合成一体,可谓自成一体
     经考证,《秘本兵法》的作者张联甲先生生于1899年夏历六月初 五,病故于1972年7月8日,终年73岁。他生于山西赵城平和书院,长 于陕西长安。他7岁进私塾读书,其父张瑞玑为清末光绪癸卯进士, 曾在清朝军机处任职,家中藏有大量古兵书。19岁那年,张联甲以第 一名的成绩考入保定军官学堂,1920年军校毕业后,又被校方保送至 日本东京振武堂深造,1922年,又到日本自卫第11联队实习了一年。
   1923年元月,取得硕士学位的张联甲谢绝了校方留校任教的美意 ,毅然决然地回到了他的“小谁园之家”——西安药王洞里,开始了 他的名理研究生涯。在研读古兵书的基础上,他将兵理、易理合为一 体,精心构思、整体编排,于1925年秋完成了大型兵书——《秘本兵 法》,但他没有急于定稿刊印。
    1937年“七七事变”后,张联甲加入国民党并参加了抗日战争。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年10月,他带着累累伤痕“解甲归田 ”之后,任教于西安二中、雷神庙街小学。1952年秋,因所谓的“历 史问题”,被迫辞去教师一职,以卖菜为生。
      1967年夏,自感时日不多的张联甲受已出家的原战友之邀,来到 甘肃平凉崆峒山中,历时3年,重新对《秘本兵法》予以校理定稿。 至此,共历时42年完成了自己一生的夙愿。出于历史原因,《秘本兵 法》一书从未刊印过,只是秘藏于家中。
  据张敬轩介绍,“文革”时期,为防止书稿被人搜走丢失,父亲 曾要求自己必须用2年背完《秘本兵法》一书,张联甲临去世前叮咛 说,将来若书稿付印,不用《九行兵法》书名而叫《秘本兵法》。
   张敬轩说:《三十六计》的作者是我父亲“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军事谋略中的重要军事哲学思想,对现 代战争依然具有指导意义。《南齐书》里载有“三十六策,走为上策 ”的语句,清朝天地会一组织刊印的《洪门志》书里记载有“三十六 着”的名称,但无具体内容。关于清朝中期到底有无《三十六计》一 书仍无定论。据调查,国内流行本《三十六计》(简称“流行本”)一书最早来 源于民国三十年?即1941年?,由成都瑞琴楼发行、四川兴华印刷所 用土纸排印。1943年,北京的一名教师叔和在成都的祠堂旧街一地摊 上无意购得瑞琴楼版的《三十六计》,该书旁注小字“秘本兵法”, 无作者姓名且后三页被撕毁。中国军事天地:http://www.excitecity.com   张敬轩先生收藏的《秘本兵法》的“六六行·三十六计”?简称 “张本”?,却是一个尚未见到的版本。关于“张本”与“流行本” 的关联,张敬轩向记者披露了一个震撼性的消息:瑞琴楼版的《三十 六计》一书的作者就是其父张联甲。中国军事天地:http://www.excitecity.com   据张敬轩说,“流行本”一书最早依据的原始蓝本就是其父于 1937年前后丢失的草创本。1937年7月前的几天,其父张联甲来到陕 西州?今彬县?地角沟考察地形、地貌,地角沟自古以来为古代的大 战场,兵法上称该地为“死地”。张联甲将随身携带的录有“三十六 计”提纲的记录本遗失在当地一村民王二牛的院子里。中国军事天地:http://www.excitecity.com   王二牛之后将此记录本卖给来当地收购古画的商人——四川江油 人翟瑞琴。翟瑞琴如获至宝,将本子里的三十六计的内容做了修改, 后成书付印了千余本。张联甲闻讯后,亲赴四川将此事告至江油县县 长吴某处,吴为黄埔军校毕业,并打抱不平,判翟瑞琴“侵权”,罚 了翟100元现大洋,将抄来未卖出的1200本《三十六计》交给张联甲 。张联甲将书带回陕西,最后如何处理不得而知。但张敬轩之说惟一 可信的重要证据之一是他的家里仍留有多本瑞琴楼版的《三十六计》 。两书作者是否为一人有待详考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前所长石兴邦研究员认为,张联甲先生孜孜不 倦地博览古代军事典籍,潜心书理,研究而编撰的14万余言的大型兵 书《秘本兵法》,为继承祖国历史文化遗产,弘扬优秀文化作出了贡 献。像其中重要部分的“六六行·三十六计”,较之近年流行的《三 十六计》,其内容要丰富得多。至于“张本”与“流行本”的关系,即它们是否出自于张联甲之 手,有关专家认为尚需进一步考证。经西安陆军学院朱宝庆教授等专家初步研究认为,《秘本兵法》 中的“六六行·三十六计”,与“流行本”《三十六计》不是残本与 原本的问题,而是出自同一手笔、同一构思和同一文风;“张本”的 写作虽晚于“流行本”,但在“流行本”的基础上改写的可能性又不 大。不少古代兵法研究专家一致认为:一、从内容上看,“流行本” 过于简约,“像是一个写作提纲”,而“张本”内容完整、语言生动 ,使“流行本”得到了重要补充。例如“以逸待劳”一节,“流行本 ”只有“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11个字;“张本”则为“困 敌之势,势不以战。守险保势,势以待变。损上益下,其道上行,损 益盈虚,与对偕行”。这一阐解,使“以逸待劳之计”的计理更为明 确。二、“张本”的体系结构更为合理、更趋成熟。三、“张本”的 引述中涉及到部分失传兵书的大量资料,对研究古代兵书的源流当有 参考价值,其学术成就不可低估。中国军事天地多年来,张敬轩对其父的《秘本兵法》进行了整理、释注工作。 一年前,他与5位专家校理出了《六六行·三十六计》,准备先行出 版,但不少出版社对其并不感“兴趣”,有的答应以千字付给15元的 报酬答应出版,最后张敬轩决定自费出版。预计今年8月出版。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国会图书馆闻讯后,主动接洽,愿以每本 3000元的价格购《六六行·三十六计》影印本100册。为了表示诚意 ,他们先付给了张敬轩10万元的订金。中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8 21:04 , Processed in 0.279329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