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807|回复: 0

[【学科前沿】] 2005年中国生命科学10大进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3 21:34: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5年已经过去,在这一年里,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都取得了跳跃式的发展。生命经纬网站(http://www.biox.cn/)组织了22位生命科学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对过去一年内中国大陆生命科学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点评,最终投票评出了2005年中国生命科学10大进展。

1. 复旦大学发现PB转座因子,提高转基因小鼠制作效率
复旦大学许田博士和吴晓晖博士等领衔的研究小组发现的运用PB转座因子(被命名为“夸蛾”)研究新方法可以在大范围内快速寻找疾病相关基因,建立多种疾病模型,寻找疾病机理和药物靶点,从而发现、创新治疗手段和药物,也为人类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途径。新方法还可以用于鉴定并研究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基因,并改良经济动物。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详细介绍:http://www.biox.cn/content/20060101/41485.htm

2. 我国率先解析和“呼吸”密切相关的膜蛋白复合体三维结构
饶子和院士的研究小组在世界上率先解析了线粒体膜蛋白复合物II的精细结构,填补了线粒体结构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领域的空白,该成果发表在《细胞》杂志上。通过线粒体复合物II的结构,该研究组对已知的与人类疾病相关的该复合物的突变位点进行了精确定位,发现这些突变位点均位于电子传递体或醌结合位点的周围,它们的突变或影响了电子传递体的结合,或影响了醌的结合,从而导致电子传递的中断,逃逸到线粒体基质中或线粒体内膜中,产生大量氧自由基进而导致肿瘤。线粒体复合物II的结构解析为研究与该复合物相关的人类线粒体疾病提供了一个真实可用的模型。
详细介绍:http://www.biox.cn/content/20060101/41483.htm

3. 我国科学家发现蛋白质的活性对确定神经细胞极性起关键作用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和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一项重要发现:一个名叫“GSK”的蛋白质,是决定“话筒”和“听筒”的“关键人物”。这也是近25年来,我国内地学者首次登上《细胞》这本顶尖学术刊物,其第一作者蒋辉是神经所在读研究生,通讯作者是旅美中国学者饶毅教授。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研究工作全部在中国本土进行。
详细介绍:http://www.biox.cn/content/20060101/41474.htm

4. 中国农业大学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对候鸟的感染的研究
《科学》杂志发表的刘金华教授为第一作者的这篇论文名为《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对候鸟的感染》,描述了今年上半年在我国青海湖发生的候鸟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的情况。由于至今世界上没有发生过候鸟禽流感疫病,而且候鸟禽流感疫病的发生将会给世界禽流感的控制造成巨大困难。这次候鸟禽流感病毒致病性的增强,又使得我们不得不高度重视禽流感病毒的公共卫生学意义。候鸟禽流感的发生预示禽流感不再是某个区域或国家的问题,而将是一个世界各国政府必须要共同关注的问题。
详细介绍:http://www.biox.cn/content/20060101/41489.htm

5. 我国乙肝基因芯片检测步入实用阶段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与深圳益生堂生物企业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基于基因芯片的“乙型肝炎病毒核酸及拉米夫定耐药检测试剂盒”,获得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新药证书和生产文号。该试剂盒的研制成功,是我国基因芯片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个体化医疗检测试剂开始进入实用阶段,对提高我国乙型肝炎的治疗水平及促进生物芯片的产业化具有重大意义。
详细介绍:http://www.biox.cn/content/20060101/41501.htm

6. “神六”上的我国首次航天医学细胞学实验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首次航天医学细胞学实验。空间飞行可导致心血管功能障碍、骨质丢失、肌肉萎缩、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功能紊乱、空间运动病等多种生理、病理变化。通过此次飞行实验,科研人员们不仅获得了空间飞行影响心肌细胞结构功能的第一手数据,而且还证实了他们千辛万苦遴选出的药物确实能够在太空中对心肌细胞起到防护作用。通过进一步的努力,该药物有望开发为航天员心功能保健药物,也可用于地面心衰等相关心脏功能损伤的保健药物。而成骨细胞的搭载实验,则为深刻认识空间丢失和衰老性骨质疏松提供了科学依据。
详细介绍:http://www.biox.cn/content/20060101/41500.htm

7. 我国科学家研究记忆脑机制取得突破 ***恐惧形成之谜
复旦大学神经生物学研究所与合作者韩国国立汉城大学发现,大脑前扣带皮层及其神经元NR2B受体在恐惧记忆形成过程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的研究结果发表在9月15日出版的国际神经科学顶级刊物《神经元》(Neuron)上。 这一研究工作不仅增强了人们对记忆形成机制的进一步了解,而且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同时,为开发防治“创伤后应激综合征”(PTSD)的药物提供了新的受体靶点。
详细介绍:http://www.biox.cn/content/20060101/41495.htm

8. 无脊椎动物集群灭绝与细菌变化有关
微生物变化与无脊椎动物集群灭绝关系密切,显生宙全球最大生物灭绝期间至少存在两次生物危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青年学者谢树成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殷鸿福等与英国学者合作,通过对我国浙江长兴煤山二叠———三叠纪界线剖面分子化石的研究,揭示了这一重大发现。研究成果3月24日发表在《自然》杂志2005年434卷上。
详细介绍:http://www.biox.cn/content/20060101/41477.htm

9. 中国科学家参与完成“水稻基因组序列全图”
“国际水稻基因组测序计划”始于1998年,由***、美国、中国等1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在草图的绘制中,中国科学家就曾圆满完成了水稻4号染色体的精细序列测定和分析工作。在接下来的全图绘制中,中方科学家仍然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承担并完成了水稻籼、粳两个亚种间全基因组序列的比较及水稻基因组着丝粒序列的分析工作。中方科学家还填补了水稻4号染色体序列的4个物理空缺和近300个序列空缺,使得4号染色体仍然是测序最完整的染色体之一。***、美国、中国等多国科学家在8月11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已绘制完成了“水稻基因组序列全图”,其覆盖率和精确度均远远高于此前发表的草图。它宣告:这一历时6年半的国际大科学工程圆满结束。
详细介绍:http://www.biox.cn/content/20060101/41487.htm

10. 中科大研究发现癌细胞染色体变异途径
来自中国科技大学和美国哈佛医学院细胞生物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可能致癌的非整倍体(染色体数目异常)细胞的产生途径,为了解癌症细胞从何而来这一根源问题提供了重要帮助。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10月13日Nature杂志上。Nature杂志对此的评价是,“这项研究对染色体数目异常的细胞是如何形成的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这个现象是全新的,并且对癌症研究有着重要作用。”
详细介绍:http://www.biox.cn/content/20060101/41498.htm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6:56 , Processed in 0.31445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