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49|回复: 6

[【政法哲学类】] (Routledge出版社),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2-28 14: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Routledge, Social Constructivism And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当您的朋友需要提取此文件时只需:
    匿名提取文件连接 http://pickup.mofile.com/3353335753028269  
    或登录Mofile,使用提取码 3353335753028269 提取文件



《社会建构论与科学哲学》
社会建构论者坚持认为,我们不是发现(discover),而是发明(invent)了世界的这诸多性质。作者在此书里面仔细分析了科学哲学以及建构主义的论战。

说起来有个很好玩的事件,叫索卡尔事件。

1990年代中后期,围绕着后现代思潮中的种种蒙昧含糊之处,欧美学界爆发了一场大论战。
1994年,美国生物学家格罗斯与数学家莱维特出版了《高级迷信:学界左派及其与科学之争》一书,对以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和科学研究的名义出现的“科学元斟”思潮,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受《高级迷信》一书的激励,艾伦·索卡尔向著名的文化研究杂志《社会文本》递交了一篇“诈文”,标题是《超越界线:走向量子引力的超形式的解释学》。据称,这是一篇讨论“后现代哲学以及20世纪物理学的政治蕴涵”的学术文章。结果,5位副主编一致通过把它发表。为了回击《高级迷信》对科学的文化研究的批判,《社会文本》在1996年推出了一期名为“科学大战”的特刊。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索卡尔的“诈文”恰恰发表在这期特刊上。

但索卡尔随即在《大众语言》月刊上发表了《曝光——一个物理学家的文化研究实验》,文章披露,他的那篇“诈文”不过是“把有意编造的谬误、语言的滥用以及各种毫无根据的结论捏合在一起的大杂烩”。他在编辑们所信奉的后现代主义与当代科学之间有意识地捏造“联系”,甚至还加入了常识性的科学错误。索卡尔认为,“诈文”之所以被接受,是因为它“听上去很有趣”,并且“迎合了《社会文本》编辑们在意识形态上的偏见”。在《曝光》一文的开头,他引用了劳丹的话:“用主观的兴趣和思想来代替事实和证据这种做法,是我们时代最突出和最有害的反理智主义的表现。”

随后在世界的传播媒介中,“索卡尔事件”被广泛地在头版报道,被称之为“诈文”、“玩笑”、“事件”、“一场恶作剧”、“一场骗局”、“胡说”、“废话”等。学术界的大多数人站在索卡尔一边,认为这也是他们自己的反对学术界中蒙昧和虚伪,或政治假象的斗争;美国的大众百姓则深恐他们的学费被白白浪费掉;而世界各地的科学元勘学者,其中有人认为“这只会出现在美国学术界”,为自己寻求解脱,另一些人认为这是右翼知识分子对科学的社会批评表现出来的不信任,或者说是科学家对他们的工作表现出来的误解。

这篇诈文一出现,就立即触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由科学家、持实证主义立场的哲学家组成的科学卫士与后现代思想家之间的“科学大战”。许多著名的报纸,如美国的《纽约时报》、英国的《泰晤士报》等都参加了讨论。众多出版社,如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杜克大学出版社、纽约大学出版社、哈佛大学出版社、牛津大学出版社等,纷纷出版或正在计划出版有关方面的著作;已出版了的著作有N·克瑞杰主编的《建立在沙滩上的房子:后现代主义者的科学神秘性的曝光》(1998);艾伦·索卡尔和杰·布里克蒙特的《时髦的胡说:后现代知识界对科学的滥用》(1998);保罗·格罗斯、罗曼·莱维特和马丁·刘易斯主编的《飞离科学与理性》(1996);罗曼·莱维特的《普罗米修斯的困惑:科学与当代文化的矛盾》(1999);斯尼尔·莱维特主编的《识别错误:在政治方向上论战的第二波》(1999),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对后现代科学思潮的批判已从第一阶段的对认识论相对主义的批判进入第二阶段对其政治意识形态的批判;《大众语言》杂志编辑部出版了《索卡尔诈文》(2000),把“索卡尔事件”后引发的争论中的主要文章汇编成一本论文集;芝加哥大学还计划在明年出版《后现代之后》(布里克蒙特主编)。

后现代思想家也不甘示弱,奋起反击。《社会主题》主编之一的安德鲁·罗斯主编了《科学战》(1996)一书;法国著名的后现代科学哲学家布鲁诺·拉尔(Bruno Latour)(在科学战中,他受到了最猛烈的批评),发表了《潘多拉的希望——论科学研究的实在》(1999)一书作为反击;美国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的安德鲁·皮克林(Andrew Pickering)编辑了《作为实践与文化的科学》(1994)论文集;普里高津与斯唐热发表了《确定性的丧失》(1997);而斯唐热,一位当前活跃在后现代舞台上的哲学家,又发表了《发明与权力》(1998)一书;哈佛大学科学史教授玛里奥·比尔基奥林(Marlo Biagioli)将近年来出现的后现代科学反思中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汇集成一本论文集:《科学元勘读者》(1999);诺尔·塞提娜(K.Knorr Cetina)发表了《认识的文化:科学是怎样创造知识的?》(1999);芝加哥大学出版了费耶阿本德的遗作《丰富的结果:抽象的神话与存在的丰富性》(1999);基思·M·艾锡曼(Keith M.Ashman)和菲利普·S·巴里格(Philip S.Baringer)主编了《科学大战之后》(罗格斯大学出版社,2001年);杰伊·拉宾格(Jay Labinger)和亨利·柯林斯主编了《一种文化:关于科学的对话》(芝加哥出版社,2001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8 08: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 you very much.
Southamerican philosophers are greatfull with you.
Kukla Rule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09: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you re welcome, i love argentina people,especially philosophers as soccer team fans.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2 12: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thank you very much. i need the bo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2 13:46:05 | 显示全部楼层
excuse me , can i ask how you get the Pdf version? did you buy it or by other means? thank you for your sharing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3-12 17:27:45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rapidshare.de这个网站里面有很多,需要搜索

这里面有不少好东东。

楼上兄弟既然母语中文,那就别用洋人的话了嘛,嘻嘻~
ignatius人家是南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3-12 19: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感谢了
虽然母语是中文,但在练英文,见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9:52 , Processed in 0.46337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