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007|回复: 27

[【主题讨论】] 书多了怎么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6-16 16:5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韩信点兵是多多益善,但是我的才具最多只比刘邦,每天接收了大量排山倒海涌来的资讯,面对这么多的书和信息,我们的头脑负荷得了吗?面对这么多的书和信息,我有足够的判断能力吗,知道什么是香饽饽,什么是臭狗屎?大家准备好了吗








----------------------------有讨论的潜力,所以加分。随便编辑贴子,楼主见谅啊 hooker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7: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象一 : 我患上了“阅读综合症”!等到书多了,特别是那些放在案头尚未来得及亲近的书一多,出门之前和上厕所之前找书就踌躇 ... 不管怎么说,“阅读综合症”和“看碟综合症”我都已经患上了,怎么办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7:0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象二  :“可是那些我不喜欢的书中有很多的确是经典,不看太可惜,看了又痛苦,怎么办? ... 书多了,读的速度是肯定跟不上的。何况很多书是因为兴趣才买,但是却经常是为了学习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6 17: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象三:

我在这里不想“说明”或“揭示”海量信息时代(也就是当下)的学术是什么样子的。揭示出来了又有什么用呢?吓着别人了怎么办啊?很多学者把这个世界描述得特别吓人:到处是权力的控制,是阶级的斗争,是性别、种族的歧视,到处是仇恨,是体制,是游戏规则,谁都谁都束手无策,谁都不得翻身……我可不想说这种培养人的阴暗心里和懦弱性格的话,这是要断子绝孙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6 20:3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患得患失,世人常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7 23: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面对着更多选择带来而带了的焦虑,这是正常的。因为选择就是意味要有舍弃,人生有涯,人有这么多的局限性,如此有限的精力和智力,怎能做到鱼和熊掌兼得,这是人的宿命。但是问题是如何做出更好、更优化的选择,这也是个难题,个体情况不同,价值偏好也各异。 也许最最重要的是选择和自己心性相近的学问、工作,才对得起自己,这短暂的一生,可是这有谈何容易,客观环境的限制,没有合适时机等等原因均会造成人生悲剧,奈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8 21:1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在杞人忧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8 21: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多了看,看完了卖,卖了再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8 22:4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李敖的读书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9 07:5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整理一下,並分類,然後庫存起來,
先看自己最需要的,畢竟書與書之間的相同的,
多精讀幾本之後,其他講的應該差不多,
然後就採用快速閱讀的方法,去補充新的東西。
採用:精讀與泛讀結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20:5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快速阅读方法是从文字中间迅速吸收有用信息的一种阅读方法。其目的是尽快抛弃多余信息,吸收有用信息。快速阅读可使阅读速度由每分钟100—150字。其阅读要求是:①注意力要高度集中。②克服出声朗读、逐字阅读和回归倒读的习惯,而采用无声视读法。③运用概念阅读法组读。④运用垂直阅读法作纵向扫描。⑤采取跳读技巧,根据文献结构,抓住概要、掌握中心和重点。可见,快速阅读法并不仅是单独追求速度的快读,而且是注重质量的一种创造性的理解过程。快速阅读的方法很多,比较主要的有:

概念阅读法
科学研究证明,决定一个人阅读速度的关键是对所感知信息的加工方法。加工信息的方法,包括按照字母顺序阅读;按照音节顺序阅读;按照词汇顺序阅读;按照概念阅读,(即从文中挑选出单个概念,然后综合包含在一个或几个句子中的思想,很快理解)四种。这四种阅读方法,代表着四种阅读水平。一般来说,知识水平有限,阅读能力较低的人采用前两种加工方法;知识面较宽、阅读能力较高的人采用第三种加工方法;有较高文学修养、会写文章、记忆力又较强的人采用第四种加工方法。使用概念阅读法,不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还可提高思维综合能力。

垂直阅读法
又称纵向扫描法。是指在读横排版文献时,眼晴以较少振幅,沿每页书的中心设想线,由上而下垂直扫描,迅速阅读。

一目十行法
一目十行法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不失为一种有用的读书法。对内容不太重要的完全可以一目十行,但对经典著作,重要的专业书,不能用这种方法。一目十行,实际上是对信息的浏览筛选过程,当发现有价值的观点材料时,再仔细阅读或做摘记。一目十行与鲸吞法不同,前者是十行十行的浏览,后者则一页一页甚至几页几页地往后翻。

三遍读书法
这是茅盾、苏步青等著名学者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第一是读大概,是“鸟瞰”式的,对整篇文章先有个印象;第二遍是“精读”式的,可像机枪手学习枪械装卸那样,来个大拆卸,仔细考察、慢慢体味;第三遍实际上应是多遍的意思。

“宝塔式”阅读法
这是政论家邹韬奋创造的一种读书方法。他在读书时,遇到其中“特别为自己喜欢的,便在题目上做个号,再看第二次;优其喜欢的再看第三遍;最喜欢的,一遇着有偷闲的时候就常常看。”这样读过的书就形成了一座宝塔,基础最大,越往上越小。所以,邹韬奋将自己的读书方法形象地称为“宝塔式”读书法。

以写带读法
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读书与写作结合起来,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理论,马上用文章的形式表达出来,边读书边写作,以写带读,学以致用。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颇得益于这种读书方法。

内容交叉法
指一个人在连续读书的过程中,感到疲倦时,可换读另一种内容的书,增强阅读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20:5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五步阅读法


又称SQ3R读书法,是由美国衣阿华大学创用,后流行于英美等国的一种综合性读书法。SQ3R英文“Surrey”(浏览)、“Question”(发问)、“Recite”(复述)、“Review”(复习)五个词首字母的缩写。这种阅读方法将阅读过程分为五个步骤:①浏览。通过看前言、序跋、目次、内容摘要及正文中的大小标题、注释、附录等,概括地把书看一遍,,从整体上对全书有个印象,明确书、文的重点和难点。②发问。对书、文中的重点、难点之处进行阅读,提出问题以备在深入阅读中思考,寻求答案。③阅读。带着所提问题,对书、文进行深入细致地阅读,并作读书笔记,以加深理解、增强记忆。④复述。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阅读中所获取的知识信息进行回忆检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以提高阅读效果。⑤复习。对阅读过的内容,不断地进行复习,以巩固记忆,保证学习成效。五步阅读法符合感知、记忆与思维相联系的规律,因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19 20:5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十要(读书艺术)

一、以读书为乐而不以读书为苦。
二、学有反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力戒“好高鹜远”。
三、准备好读书的工具。学好古汉语,到少要学会一门外语。
四、读书要“专”,也要“博”。
五、“精读,粗读”相得益彰。书有两类:一类要再三细读;另一类略读即可。
六、要善于挤时间。口袋中最好常放一本袖珍书,利用一切零碎时间阅读。
七、既“单”读,亦“合”读。一人读书,重在思考;与他人共读,重在讨论。
八、学而时习之。不复习无法巩固已学的知识。
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不损害身体,特别要保护好眼睛。
十、读书获得的知识,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不要迷信书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9 23: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书的确不少,但垃圾书亦甚多,更不用说书中的谬误之处了。择其善者而读之,其不善者而弃之。然而,怎样判断书之善劣,又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值得研究。希望读书参考区多围绕这个方面发贴加以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19 23:29:4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方法是先读经典,再找相关论文,照着论文下的参考书目再找书看

  费力伯父同志于1953年在上面这段话上批示  “SCI读书法好”

拿破仑说,把那些信都扔下,过上一个月,里面反应的问题就自己解决了


把你的电脑染上病毒,然后当机,让他休息2个月,你的综合症大概会好一些,试试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

最好让DVD机也一起感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0 02: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十法(读书艺术)
            一、精读法。精读,就是精心、精细、精确地读。
            二、泛读法,泛读,是指粗泛地读。
            三、浏览法。浏览法,就是随意翻翻的读书法。
            四、求一法。宋朝文学家苏轼创造了“八面受敌;一间求之”的读书法。
            五、厚薄法。读书分两步。第一步要“由薄变厚”,第二步“由厚变薄”。这就叫厚薄法。
            六、出入法。入,就是钻进去;出;就是走出来。
            七、交替法。两种以上的书,轮流交替地读,就是交替法。
            八、渗透法。不太懂的东西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接触后,就自然地懂了。
            九、对比法。读书要进行比较。
            十、快速法。泛读与快读应结合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0 15:05: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书应该越来越多,如果你都消化了,那就越来越少,如果什么都没有读,光放着,当然是越来越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6-20 22: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畅销书太多,鱼龙混杂,确实不知该怎么鉴别。


当你看完一本书,觉得它不好时已经晚了,时间精力都进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02: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书有优劣之分。好书给人以营养,劣书害人胜毒菌。是故,展卷之前须酌斟。

(二)学而不思则罔。只有勤学善思,才能把书本知识消化吸收。生吞活剥、不求甚解,即便读书破万卷,下笔依然愁煞人。

(三)自古饱学之士,大都是藏书的大户,而只藏书、不读书、把书作为装璜门面的“伪学士”也不乏其人。书要多藏,更要多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6-21 21:49: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书的诀窍

对于书籍不要望而生畏,随着自己的意思去读,这就是读书最重要的原则。

不了解读书的诀窍的人,不能随心所欲地阅读。他们从第一页的第一行起,一个字一个字地读下去。然而,有些书籍的前几页,往往是索然乏味的漫长的叙述。因此,使读者在失所望。

倘若一个人只阅读每一本书的前几页就不敢再读下去,那么,他连一本书也不可能有头有尾地新闻记者了。新闻记者书籍,完全是由于自己内心所企求而读的。即使那本书是自己扫喜欢的,也未必从头到尾都是合乎自己的要求的。某人迫切需要的部分,也许换上另个人却是多余的叙述。

至于诗或有深度的文章,就得逐字逐句地细心咀嚼。如果是讨论某一个问题或评论之类,就不必逐字逐句去阅读。有些书籍虽然厚达300页,作者真正想说的却只是其中的二三十页。如果以二三十页就可以了解作者的论点,就不需要去阅读其余冗长的叙述了。

大部分的书籍,阅读序文就可以了解该书的主题和作者的态度。因此,在新闻记者本文之前,若能先阅读序文,有时候不必阅读全文,只要把序论、本论、结论的重要部分各翻数页,就可以了解论点。有些书籍先浏览目次,选择有趣的来读。读完了一本书并不能算是完全的读书。即使把铅字全看过了,如果没有把握内容,仍然是不完全的读书。真正的读书,并非按部就班地读那铅字,贵能随心所欲,阅读自己所要读的书籍,吸取知识的营养。“跳读”的方式,就是避免浪费的、乏味的、不愿意读的地方,乃是最全程的方式。不过要注意能够真正把握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跳过自己所不需要的部分。

有些人误以为读书必须记忆,若非记忆,不能算是读书,这种念头,使得他们视读书为畏途。

凡是专心阅读的书籍,即使未曾记忆,也必然可以变成我们精神上的血与肉而被吸取。

那些对于读书感到索然乏味的人,往往是未能依据自己的需求而读书,盲目地听从社会的批评或相信书店的广告。

即使他们得到自己所喜欢读的书籍,对于书中不必要的部分耗费很大的精力去读它,对于自己应该读的部分反而予以忽略。并非读书没有兴趣,乃是他们的读书方法本身有问题。

对于书籍不要望而生畏,随着自己的意思去读,这就是读书地重要的原则。这个原则,

使得读书的方法因时、因地、因书以及因情绪而有异。唯其如此,读书才能给日常生活带来无穷的喜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11:28 , Processed in 0.65642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