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98|回复: 3

[艺术收藏♡] 收藏  中国历代名画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7-9 06: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套名画按现代到古代的顺序排列,包括了各个时期比较出名的名家作品。有敦煌壁画、莫高窟壁画,一直到原始石画,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希望大家喜欢。
1、[现代]陆俨少《山水图》
李可染的友人陆俨少是上海嘉定人,年青时受湖帆器重,博采历代名家技法,尤得力于元人王蒙。抗战时避难入川,看遍巴蜀山水,深受自然启发。所作山水长于用线条勾云划水,以留白法表现云烟;构图自出机杼,由小及大,转折之间,别开生面;下笔中锋、偏锋、皴擦互用,厚重而不刻板,秀雅而不艳媚。云水激荡,山川奇伟,大气磅礴,神采飞动。
  陆俨少虽对传统作了创新,但他对画家要有坚实的文化修养却从不怀疑,曾说要“三分读书,三分写字,四分画画”,是位诗、书、画全面发展的大师。晚年陆俨少任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有《山水画刍议》等。



2、[现代]李可染《犟牛图》
经历了政治、经济、文化的激烈变革,在全盘西化、中西融合,以及新儒学思潮浸润的二十世纪后期,中国绘画不断发展的进程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李可染(1907年-1989年)、陆俨少(109年-1993年)就是推动当代中国绘画发展的南北二位著名教授。
  李可染,江苏徐州人。曾就学于杭州“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后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本世纪中国绘画的传统主义大师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及改良主义大师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都是他的老师。在错综复杂的文化环境中,他“以最大的功力打入传统,以最大的勇气打出传统”;并将西洋画中的明暗法、几何造型法、封闭立体主义构图法等技巧,透过自己的理解,适切地融入个人的绘画中,不但塑造出具有创造性及成熟的绘画风格,并成功地完成中国绘画的改革。
  李可染的绘画讲究点、线的搭配,注意点线面的节奏感,山水构图圆中见方,饱满严谨,画面明暗层次丰富,云烟朦胧,亮点活跃(插图161-1、-2);人物、动物、墨块笔痕清晰有力,简练拙朴,生趣勃勃,尤多农家自然清新气氛。他主张苦学,主张深入学习传统、深入观察大自然、深入思考、深入实践,人称“苦学派”。



3、[现代]李可染《漓江天下景》
李可染的另一幅名画。。



4、[现代]张大千《庐山图》(局部)
近百年来,在继承传统、开辟时代新风的众多画家中,张大千(1899年-1983年)无疑是极具代表性的一代大师。
  他是四川内江人,年青时游学日本,后归隐四川青城山,潜心于石涛、八大及董源、巨然、王蒙等古典风格,又赴敦煌临摹壁画,技艺大进。中年达到可与古人争雄竞胜的水平。
  1949年出国,云游美洲、欧洲等地,视野扩及世界,学养雄厚,终于自出机杼,所作以泼墨泼彩呈现出苍浑渊穆的面目,用抽象表现主义开拓了中国画的新领域。
  张大千于山水、人物、花鸟、鞍马无所不精,工意兼具,勤奋创作,乐此不疲,且于历代宫廷画、文人画、民间画以及西洋画皆有汲取,取精用宏,晚年由传统派画家而成为融和西法的变革派画家。作品早、中、晚年风格不同,但都以浓郁的东方情调而被受世人瞩目。1956年他与毕加索在欧洲相识,被画坛称为“东方的毕加索”。晚年病逝于台北“摩耶精舍”。



5、[现代]张大千《晚帆》



6、[现代]刘海粟《黄山图》
刘海粟(1896年-1994年),江苏武进(今常州)人。17岁赴沪创建上海美专,主张尽力发展中国传统美术宝藏,尽量吸收外来新艺术,首倡中国人体模特儿教学;打破关门教学陈规,带学生赴西湖写生;招收女生,开中国男女同校先河。反对封建礼教,人称“叛徒大师”。后旅日游欧访南洋,艺名日著。
  善山水,泼墨与没骨重彩尤奇诡,光怪陆离,汪洋恣肆,气魄阔大。曾多次赴黄山写生,所写黄山图,奇幻壮丽,寄托对祖国山河无限热爱的深情。



7、[现代] 徐悲鸿《奔马》
徐悲鸿(1895年-1953年),江苏宜兴人。早年赴日本和法国游学,1927年归国。历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中央美术学院院长等。
  擅长人物、动物、花卉等。主张学习素描,讲究造型之严谨、结构之精确、整体感之强烈,并认为应吸收西画优秀技法,丰富中国绘画的创作。所画人物、动物,笔墨放纵,形神兼备,往往还寓以热爱祖国、嫉恶如仇的情感。



8、[现代]林风眠《浴女图》
“五四”以来,蔡元培、陈独秀、胡适、鲁迅等新文化运动健将都按照各自的观点倡导美术革命。有的提出改革国画的纲领,有的留学归国后办新学,画模特儿、办展览、出画报,形成一股力量,向以模拟四王山水为代表的“正统派”展开进攻。兼溶中西的林风眠、徐悲鸿、刘海粟、吴作人等教授即为其中的杰出人物。
  林风眠(1900年-1991年),广东梅县人。少年时以《芥子园画谱》习画,后留法,研习西画。归国后,1928年被蔡元培派赴杭州,创立“国立艺术院”(今中国美术学院),任首任校长。他艺通中西,对中西的审美情趣皆有深刻的领悟,以调和中西复兴中国艺术为己任。长于人物、花鸟、山水,所作富有韵味,且通俗易懂,他的孤鹭、秋雁、水汀、美女(插图152)等水墨画,设色浑化自如,浓艳处多加积色和复色,清雅处纯净透明,厚而不浊,淡而不薄,光影色彩自然柔和,具有诗一般的美感,和盎然的生命力。晚年定居香港,弟子遍及海内外。



9、[现代]傅抱石《山雨图》
傅抱石(1904年-1965年),江西新喻人。曾受徐悲鸿器重,推荐赴日留学,归国后任教于国立艺专(今中国美术学院)、南京中央大学美术系。善绘山水、人物、工意兼具。《山雨》图轴写山雨流泉,树石草亭,皆以,线描或细挺,或秀柔,面部具体,衣着姿式泼墨写意,尤擅长历史人物,既有晋、唐古雅之风,又有现代浪漫气质,如《九歌图.湘君》。



10、[现代]傅抱石《九歌图·湘君》





11、[现代]潘天寿《映日荷花图》
潘天寿(1866年-1971年),浙江宁海人。擅诗书画印,山水、花鸟,人物兼长,画风受八大、石涛影响,而又自具雄肆奇倔的面目,线条坚定粗犷有力,构图出人意表,体现刚强不屈的豪迈民族性格,变文人画柔雅为沉雄、坚毅,有撼人的力量和强烈的现代意识。
  


12、[现代]潘天寿《秋荷》
  


13、[现代]黄宾虹《川蜀记游图》
  黄宾虹(1865年-1955年),生于浙江金华,安徽歙县人。曾任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他主张画家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求修养之高”,又认为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丽,对祖国大好河山充满了热爱之情。他重自然气韵,开创了“黑、密、厚、重”的独特画风,元气淋漓,草木华滋。黄宾虹擅长用浓淡不同的墨彩、反复勾画点染,而呈现层次丰富、意境深邃的景象,初看似苍茫一片,细看自然生动,乱而不乱,意境无穷。
  


14、[现代]齐白石《蝈蝈》
齐白石(1863年-1957年),湖南湘潭人。精写意花鸟,尤工水墨虾、蟹、鱼、蛙,从徐渭、八大、吴昌硕等人笔墨中汲取技法,又长期观察自然景动物,所作着墨不多,概括生动,设色墨彩相融,质朴天真,活泼多趣。山水构图奇肆,治印古朴,蔚然成家。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并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的和平奖金。
  


15、[现代]齐白石《河虾图》
  


16、[现代]高剑父《枫鹰图》
“岭南画派”以留学日本的广东人高剑父、高奇峰兄弟以及陈树人为著,世称“岭南三杰”。他们的作品中融入海外技法,即水墨中掺入水彩、水粉画的粉质颜料,在不吸水的矾纸上作画,使画面色彩鲜艳亮丽,借此表现岭南阳光充足的xxx带自然风光,有“新国画派”之称。
  


17、[现代]任 颐《钟馗》
“四任”中以任颐(字伯年)最著,他善于画人物、花鸟,所作受陈洪受影响,略作夸张,线纹坚劲凝练;而又吸收民间设色技法,色彩明丽。任颐好民间故事、历史人物入画,如《钟馗》、《凫荷图》、《风尘三侠》、《吕布与貂禅》等,雅俗共赏。
  


18、[近代]吴昌硕《白菜》
吴昌硕也以书法、篆刻入画,作品金石味浓郁,风格沉着雄肆。他除花卉外,兼长人物、山水,画面题诗文以吐泄豪情,既使意境丰富。吴昌硕治印也很出名,他是杭州“西泠印社”的创始人。
  


19、[现代]赵之谦《蟠桃图》
  清末明初,上海和广州等沿海城市开埠通商,吸引着各方画家云集。他们最先接受维新思想和外来文化,对传统中国画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作品体现时代生活气息,融合外来艺术技法因素,在“正统派”外别树旗帜,形成“海上画派”和“岭南画派”。
  “海上画派”的主要画家有赵之谦、“四任”(任熊、任薰、任颐、任预)、虚谷、吴昌硕、吴友如等。赵之谦的作品,善于将篆隶书法功力融入画面,风格浑朴秀劲,花卉设色浓艳,宏伟富丽,以象征吉祥。
  


20、[清]罗 聘《醉钟馗图》(局部)
  罗聘的《醉钟馗图》,以漫画的手法,描绘出一幅迷离朴塑、奇异怪谲的鬼怪世界,借以讽刺社会现实。有人将此图比作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称它们都是用“以鬼喻人”的手法来讽诲世事。
  




21、[清]黄慎的《花鸟草虫》之一
黄慎的《花鸟草虫册》以农家田园小景入画,生动别致,充满质朴气息。
  
  

22、[清]金 农《佛像画》
金农的《佛像画》轴,佛像神情安然飘逸,身后背景以其独特的书法来完成。新颖的构图及遒劲的笔力得益于作者深厚的碑刻功底。
  
  

23、[清]郑 燮《墨竹图》
  郑燮的《竹石图》,挺劲?保?哂芯笄坎谎敝????旨耐小耙恢σ灰叮?芄孛袂椤钡耐?槊窦浼部嘀?摹?br>
  
  

24、[清]袁 江《海上三山图》
  
  

25、[清]王原祁《仿大痴山水》
王原祁画风浑厚秀润,喜用干笔焦墨,曾在京中任书画总裁,弟子满门,有“娄东画派”之称。
  
  

26、[清]王 翚《水阁幽人图》



  


  






27、[清]王时敏《仙山楼阁图》
王时敏,晚年时,以黄公望为宗,兼取董、巨和王蒙诸家,更多苍劲浑厚之趣。故宫博物院藏其《仙山楼阁图》轴,作于75岁,可见其晚年山水面目。



  


  






28、[清]王 鉴《长松仙馆》
[清]王 鉴《长松仙馆》
清初重要的画家还有“正统派”的四王,即太仓(今属江苏)人王时敏、王鉴,常熟人王翚,和王时敏的孙子王原祁。王鉴落墨丰润,兼擅青绿。



  


  






29、[清]方以智《骑驴图》
活动于江西的哲学家方以智,所绘简单,却含有思想,如《骑驴图》,就寓有三数合一、学问自许的含意。图中骑驴者实为他“不佛不儒不道、又佛又儒又道”的自我写照,表明知识分子在社会变荡时期不忘文化传统的乐观精神。 四僧和明遗民画派因负有民族气节和艺术上的独创精神,而被称作清初画坛的“野逸派”。



  


  






30、[清]龚 贤《溪山隐居图》
象“四僧”一样有着傲骨与野逸之趣的遗民画家龚贤,为“金陵八家”的代表。他的山水注重墨色的厚重,善用积墨法表示山水的阴阳向背,很有苍郁深邃的趣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9 06:44:46 | 显示全部楼层
31、[清]弘 仁《天都峰图》
    弘仁,笔墨简淡,线条疏秀,山水清奇磊落。他最爱画家乡黄山的奇松怪石,伟岸俊峭,以寄托孤傲清高之情,成为清初“黄山画派”的首领。
  
  

32、[清]髡残《雨洗山根图》
髡残的山水粗头乱服,笔墨纵横淋漓,善于干湿互用,层次丰富,多幽深繁复之趣,寄托远离尘俗的逃禅避世之情;与其画面上的草书诗文互得益彰,给人旷达忘世之感。
  
  

33、[清] 朱耷《荷花小鸟》
朱耷画山水原学董其昌,明亡后变調,以山水寄情,意境苍涼悽楚,笔墨沈郁含蓄,使人有「墨点无多泪点多」之感。
  
  

34、[清]石 涛《山水清音图》
《山水清音图》,画面上描绘峭壁大岭,飞泉激湍,新松夭矫,丛枝滴翠;水阁凉亭间,主客晤对长夜,静观万象,不觉轻风拂露,微曦既开。画面上,山草向左偃伏,松枝逆势右出,竹条左右摇曳,似乎吹来了淡淡轻风,伴随着淙淙流水,交响之音,仿佛溢向画外,流入观者的心田,作为遁世之歌,另外也蓄含着宽容的积极的审美境界。
  
  

35、[明]陈洪绶《雅集图》卷(局部)
《雅集图》此图,纵29.8厘米,横98.4厘米。图为横幅,居中作一石案,案上端放一尊雕琢精致的观音造像,和供佛用的水盂香炉、瓶荷。案前一高士,面对造像,正展卷吟读,紧挨他右侧为愚庵和尚,图中人物各具姿态,却神情专注,都沉浸在米仲诏的吟读声中。此图是陈洪绶的代表之作。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36、[明]陈洪绶《仕女图》
仕女图是陈洪绶人物画的重要部分。那些变形、夸张的美女,长着大大的鼻子,神态动人。陈洪绶笔下的仕女,眉毛和眼睛距离很宽,显得意态非同寻常。一眼便可看出是一位受过文化教育、高雅脱谷又天真活泼的少女。另外,他画的仕女,大都圆浑丰满,是从唐代仕女形象中变出来的。陈洪绶的画颜色很古淡,仅于美女的嘴唇上轻点朱红,其余颜色若淡无。不少仕女画中人物面部用“三白法”,即面部额上、鼻尖、下巴用三块白粉铺设,嘴唇用红色一点,显得十分纯洁丰韵。他把画中的人物形象(尤其是他心爱的美人)变得头大身小,奇骇怪状。常见的是头大身材短小。
  
  

37、[明]董其昌《墨梅图》册之一
董其昌在美术理论上多所建树,他提出直抒己意、仿古人而变古人;讲究神似,以拙胜巧;画家要“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来加强学养;并以禅宗南北之分来总结画史,认为从唐朝开始,以王维的水墨渲淡一派为南宗,以李思训工笔重彩一派为北宗,前者注重抒情,有文人气;后者注重写实,有工匠气;他崇南贬北。此论一出,影响很大,文人画的南宗成为画坛正宗,以致海外称“文人画”为“南画”,以此为中国画的代表。
  
  

38、[明]董其昌《仿王蒙山水》
董其昌长于山水画,提倡“元四家”,轻视“吴门画派”,极力鼓吹纯“文人画”。所作注重笔墨技巧,书画同体,讲究气韵,慕求风神,带有主观抒意,追求似与不似。董其昌善于将古人的结构、技法特点加以归纳,使画面的疏密、浓淡、开合、虚实更有规律,富有清润温雅、平和怡然的趣味,稚拙、简淡中带有宁静、自然的文人之思。
  
  

39、[明]董其昌《葑泾访古图》
董其昌(1555-1636),华亭人。字玄宰,号思白、香光。以书法扬名,行草为明一代之冠。画得宋元之法,擅作山水。是幅为其48岁时所画,笔墨蕴籍,堪称佳作。
  
  

40、[明]徐 渭《驴背吟诗图》
徐渭的人物画也很精彩,寥寥数笔,即见精神,如《驴背吟诗图》,使人产生一种驴蹄行进的节奏感,似乎听见了驴蹄的的答答的声音,这是画家微妙的音乐感觉的传达。
  
  



41、[明]徐 渭《墨葡萄图》
徐渭较陈淳更为放纵,以泼墨大写意花鸟画见长,不求形似求生韵,笔势激动,气度轩昂,如感情之渲泄,澎湃汹涌。这与他怀才不遇的坎坷经历大有关联,才情在仕途上受阻,却在诗文书画上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如《墨葡萄图》轴,几无线条,全用泼墨泼水而成,却墨分五色,浓淡有致,形态生动;狂放之气,足以骄人。
  
  

42、[明]陈 淳《花卉册》之一
陈淳的花鸟画师法沈周,用笔随意,自由纵横,淡墨疏笔,生趣横溢,是位以拙胜巧的高手。他的水墨花卉常常是一花数叶,疏淡欹斜,比沈周的作品更为活泼。
  
  

43、[明]唐 寅《落霞孤鹜图》
《落霞孤鹜图》是唐寅山水画苍秀一路的代表作。画高岭耸峙,几株茂密的柳树掩映着水阁台榭,下临大江。阁中一人独坐眺望,童子侍立,远处落霞孤骛,烟水微茫,景物十分辽阔。画法工整,山石*廓用较干笔皴擦点染,线条变幻流畅,风格潇洒苍秀,构图不落俗套。画上自题诗曰: “画栋珠帘烟水中,落霞孤骛渺无踪。千年想见王南海,曾借龙王一阵风。”作者显然是借《滕王阁序》作者王勃的少年得志,为自己坎坷的遭遇吐不平。此画近于南宋院体,和他借鉴北宋、元代的作品风格不同,是他盛年时的得意之作。唐寅除绘画外,兼长诗文、书法,堪称“二绝”,他以高度的文化修养,深化了艺术表现的层次。
  
  

44、[明]仇 英《桃源仙境图》
《桃源仙境图》是根据晋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创作的,画的构图繁复多层次,布局严谨而又有虚实,用色非常讲究对比,山色和树色非常浓艳深重,云雾很迷茫,而几位闲居而坐、弹琴歌舞的老者的色彩却洁白明亮,全面形成强烈的对比色感。
  
  

45、[明]唐 寅《古木幽篁图》
绢本设色 164.8cmx89.5cm 南京市博物馆藏
此图作枯木一株,高低不平,参差错落。枯树之间以幽篁相破,枝杈刻划精致,前屈后伸,来龙去脉,清晰明了。
  
  

46、[明]唐 寅《孟蜀宫妓图》
此图为唐寅早年工笔人物画的代表作。画五代西蜀后主孟昶宫内故事,四个盛装宫妓的神情状貌。画上题:『莲花冠子道人衣,日侍君王宴紫薇,花柳不知人已去,年年斗绿与争绯。
  蜀后主每于宫中裹小巾,命宫妓衣道衣,冠莲花冠,日寻花柳以侍酣宴,蜀之谣已溢耳矣,而主之不挹注之,竟至滥觞,俾后想摇头之令,不无扼腕。唐寅。』作者在揭露讽刺蜀主腐朽生活之余,亦抒发了对宫妓们不幸遭遇的同情。 
  图中衣纹用铁线描,细劲流畅,设色妍丽。画面中间一正一背两个宫妓,穿著的颜色强烈对比,造成醒目的效果,奇余颜色亦浓、淡、冷、暖互相呼应或映衬,变化十分巧妙。 
  仕女的脸部,柳眼樱唇,下巴尖俏,应是当时的社会审美观,同时又以「三白法」将人物额头、鼻梁、颊部施以白粉,使仕女显得秀丽娇柔,具有立体的效果。 
  
  

47、[明]文徵明《曲港归舟图》
[明]文徵明《曲港归舟图》 纸本墨笔 115cmx33.6cm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48、[明]沈 周《庐山高图》
《庐山高图》寄兴于画,寓意深长。这幅图是沈周为他的老师祝寿而作的。他以雄伟瑰丽的庐山来比喻老师的崇高人格,并在画上巧妙地安排一较小的人物远眺香炉峰瀑布,从而点出了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跃然纸上。
  
  

49、[明]文徵明《真赏斋图》(局部)
明代中期随着经济生活的繁荣,素称“鱼米之乡、丝绸之路”的苏州(俗称吴门)涌现出卓有成就的画家群体,以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家最为著名,人称“吴门画派”。他们的作品大多数表现江南文人优雅闲适的生活情趣。
  
  

50、[明]吴 伟《灞桥风雪图》
《灞桥风雪图》为传统绘画题材,此图画风雪中危崖、古树,骑驴老者踏雪走过古桥,寒风凛凛,似乎心有所感,俯首觅句,很富诗意。此图用笔奔放,健拔、简洁,颇有气势,但粗放中也有不乏精细之处。画中用湿笔较多,主要见笔处一遍完成。
  
  




51、[明]戴 进《溪堂诗意图》
《溪堂诗意图》 为戴进晚年的杰作。图绘峻岭虬松、茅屋临溪、后倚飞瀑,中藏寺观,表达深山幽居之意。此图笔墨苍劲、布置精密、峰峦重叠。
  
  

52、[明]戴 进《关山行旅图》
戴进技艺全面,人物、山水、花卉皆擅长,面貌也有多种变化,山水取法宋人苍劲一派,又融以元人水墨法传统,山石大斧劈皴,水墨淋漓,豪放挺健,下笔较重,粗犷有力,气势充沛。人物工意结合,面部描写较细,神态生动,衣纹线条则粗放顿挫,劲练洒脱,风貌独具,花鸟既能工笔设色,又能水墨写意。
  
  

53、
[明]吕 纪《残荷鹰鹭图》
《残荷鹰鹭图》,画一只雄鹰正转身下扑,荷塘中白鹭和小鸟都惊慌逃避,不知所措,借以告戒皇帝不要滥用武功。绘画在开明的政治气候下,显然又得到更进一步地发展。
  
  

54、[明]吕 纪《三思图》
吕纪的花鸟画含有规劝皇帝实行善政的意思,如《三思图》,画三只相思鸟,以表示凡事三思而行;
  
  

55、[明]王 履《华山图册》之一  
《华山图册》,绘陕西华山小景40幅,题诗拔文,抒写欣赏自然风光的感受。山体作小斧劈皴,奇峭伟岸,林木杂生,云烟流布;笔墨苍劲,变化灵活,气韵生动。后人称他取法自然山水的画风为“华山派”。
  
  

56、[明]陈洪绶《品茶图》
[明]陈洪绶《品茶图》绢本 设色,纵76cm,横53cm。
 陈洪绶(公元1598-1652年),字章侯,号老莲,晚年号梅迟。浙江诸暨人。其绘画能汲取前人的优良传统技法,加以新意,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所做花鸟、山水,构图新奇,色彩浓丽,富于装饰情趣。所画人物,躯干伟岸,造型夸张传神,衣纹清圆细劲,是明代末年有突出成就的画家。
  
  

57、[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之一 
[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之一 每幅53.8cm×37.7cm 上海博物馆藏
董其昌(1555一1636,明嘉靖三十四年--祟帧九年),万历进土,官至礼部尚书,然其书画声名远盖于官名。他的书法博采众长,融颜、二王、苏米于一家,秀丽洒脱,刚健超逸,左右明清三百年,康熙、乾隆二帝,张照、刘墉诸家,均以"董书"为楷模。他的画宗王维、董巨、二米和"元四家",气韵秀润,意境深邃,继承文人画风,成为"松江派"泰斗,列明代第一。
  
  

58、[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明]陈洪绶《荷花鸳鸯图》(北京故宫博物院)
  
  

59、[元]永乐宫壁画 《钟离权度吕洞宾图》(局部)
《钟离权度吕洞宾图》尤为精彩,钟离权的谆谆相劝,吕洞宾的反复思虑,皆在眉宇、姿式中得到淋漓地表现,惟妙惟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9 06:47:31 | 显示全部楼层
60、[元]永乐宫壁画 《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壁画,总面积420余平方米,画了近300位天神在朝见元始天尊时的情景,构图宏阔,场面雄伟。其中8个主像皆作冕旒帝王装,雍容大度,配以仙曹、玉女、香官、使者、力士、五岳、四渎等神像,分三至四层安排;奇踪异状,是舍如堵,坐立翘企,浑然一体;人物作重彩勾填,细部采用填金沥粉加以突出,线描飘逸自然,动挫有致。全图红绿相间,富丽高华,而一切众灵莫不风神俊爽,挂壁行云,情采奕奕,充满仙气。
  
  

61、[元]王 冕《墨梅图》
《墨梅图》是王冕重要的代表作。一枝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间。劲拨的枝干有数尺之长;已开未开的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画的左上角有画家自己的一首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首诗不仅说明了他的创作这一作品的意图,而且吐露了他的胸怀和理想。题诗既道出了意图,挺劲的书法也烘托了整体风格,题诗的位置还与梅树枝叉成开合之势,造成画面的均衡。在画法上,笔力挺秀,圈梅花时创造了一种一笔两顿的方法。
  
  

62、[元]张彦辅《棘竹幽禽图》
在文人画兴起的元代,绘画已发展成为文人寄托情趣的艺术。才气横溢的文人除画物寓意外,还写诗填词于画上,解释画意,抒发情感,典雅含蓄,意趣无穷;有的画家更为直露,索性摆脱诗词格律的束缚,信笔在画上提句跋文,直抒胸臆。书法或奔放,或秀逸,或朴拙,或工整,与绘画笔墨风格相融,起到图文互补、增强艺术效果的作用。此时治印多用圆珠文;闲章、名印,或白文,或朱文;形制或方或圆,或长或扁,或肖像,或形物;有的押脚,有的起首,在素纸绢绫上与书法黑红相映,虚实互见,赏心悦目,给绘画增添了妙趣不尽的书卷之气。
  
  

63、[元]吴 镇《溪山高隐图》
吴镇出身贫寒,孜孜绘艺,不求闻达。所作山水、人物、花鸟,以湿笔见长,而淳朴天真,充满野逸之趣,以寄托自由不羁、归隐江湖的志向。有《溪山高隐图》、《渔夫图》等。
  
  

64、[元]倪 瓒《容膝斋图》
《容膝斋图》中横势的山石,横势的用笔,加上横势的皴法,增添了疏阔旷远的气氛。画中横向的山石体块,将立轴画面分割成几个段落,然后以挺直的树干将画面连贯起来。这种构图关系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体现了云林独特的审美情趣。
  
  

65、[元]王 蒙《清卞隐居图》
王蒙出身官员,为赵孟頫的外孙,所作山水以密体见长,布局充实,结构饱满,用笔多变。皴法丰富,厚重繁密。 如《清卞隐居图》,重山复岭,密树流泉,气势苍郁;图上采用披麻皴、斧劈皴、牛毛皴及解索皴等多种手法,层层积累,多至数十重,极富质感,沉郁深秀,苍茫雄浑,将归隐避乱,寄趣林泉的情感渲泄无遗。明人董其昌称王蒙“力能扛鼎”,评此画为“天下第一”。
  
  

66、[元]王 蒙《春山读书图》
王蒙山水画中有一部分为继承黄公望浅绛技法的作品,《春山读书图》是其中之一。画中书亭茅屋背靠青山,头盖松荫,座落于台阁青溪之上。这种幽静自然的环境是文人隐士们向往的境界。
  
  

67、[元]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局部)
《富春山居图》,纵33厘米,横长630厘米,村舍隐约,渔舟出没,林峦森秀,笔墨苍简,颇得富春江两岸烟波浩渺、坡峦清润的情趣,被誉为“画中《兰亭序》”。
  
  

68、[元]高克恭《墨竹坡石图》
高克恭的墨竹既重形,又重神,孤高清秀,出人意表,虽是写作,实是写人,落笔潇洒,秀雅可人。赵孟頫称其人品高,胸次磊落,故所作看似游戏,却能不流于俗格。在元代各民族文化大融合,文人画大发展的进程中,他和赵孟頫的美术成就都是足以令人称道的。
  
  



69、[元]高克恭《秋山暮蔼图》
元初画坛上流传着“南赵北高”的佳话,将南方的赵孟頫与高克恭(1248年-1310年)相提并论。 高克恭为色目人,他曾与赵孟頫同时在北京任职,后来两人又在江南共事彼此结下深厚的友谊。受赵孟頫影响,高克恭对书画的兴趣与日俱增。他悟性极高,善作山水、墨竹。尤其喜爱董源、米芾的画风,卷面云烟流动,淡雅有致,富有诗一般的韵律,生机盎然。
  
  

70、[元]赵孟頫《浴马图》(局部)
赵孟頫除技法全面外,他的绘画讲求表达思想内涵,《浴马图》,乃是借千里马不得志,只能充作皇家禁苑点缀太平的宠物,来抒写自己羁栖元廷、不得重用的尴尬处境。
  
  

71、[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元]赵孟頫《鹊华秋色图》 藏于台湾台北故宫博物院
赵孟頫的绘画,凡人物、山水、花鸟、鞍马,皆墨韵高古,或以书法入画,博采晋、唐、北宋诸家之长,以气韵生动取胜,所绘《鹊华秋色图》,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有宋人之雄而去取犷。 《鹊华秋色图》,画的是现在的鹊山和华山的秋天景色,画中平川洲渚,红树芦荻,渔舟出没,房舍隐现。绿阴丛中,两山突起,山势峻峭,遥遥相对。至今从这幅画中还能想见到当时鹊山的美丽景色。
  
  

72、[元]朱德润《林下鸣琴图》
[元]朱德润《林下鸣琴图》 绢本水墨120.8*5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73、[元]方 雅《竹石图卷》
  
  

74、[宋] 牧溪《观音图》
牧溪的作品虽不如梁楷那么简练,但所绘大多为佛教禅思题材,寓有静心、忘物、四大皆空的思想,而且形象刻划与写情传神俱得,如《观音图》,落墨不多,却神形兼具。他的画大多流传于日本佛寺,深受日本僧俗欢迎
  
  

75、[宋]梁 楷《李白行吟图》
传世《李白行吟图》,舍弃一切背景,简单数笔,就勾勒出李白游吟时飘然潇洒的神情,以少胜多,而寓意深远,令人寻味。后人称其作为“减笔画”。
  
  

76、[宋]梁 楷《六祖破竹图》
禅宗僧侣画家以禅宗南派“顿悟”思想指导绘艺,着墨不多,深藏玄机;题材不拘,皆作禅理;所绘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调。其中梁楷、牧溪(又名法常)最为著名。
  
  




77、[辽]墓室壁画《草原生活图》
辽代崇尚厚葬,金代流行薄葬,故而辽代墓室壁画要远比金代发达,其题材亦与游牧生活多所关联。如内蒙古库伦旗七号辽墓壁画,描绘契丹游牧狩猎的生活场面,驼马成群,帐篷互连,人们握竿驭马,粗犷豪放,草原情景历历在目。壁画的技法虽不是出自高手,但形象真实生动,线描流畅,设色淡雅。朴素中见灵巧,富有生命力
  
  

78、[金]张 瑀《文姬归汉图》(局部)
是卷画东汉末年文学家蔡邕之女文姬归汉的故事。重点突出归汉的行旅场面,不如配景,人疏密错落,互相呼应,真切描绘出长途跋涉的气氛和朔风凛冽的塞外环境。笔墨遒劲简练,富于变化,设色浅淡丰富,典雅和谐。画左上方署款“祗应司张□画”。“祗应司”乃金代设置构机,可证为金代作品。“张”下一字漶漫不晰,郭沫若释为“禹”字。日本大阪美术馆藏有题为“宋宫素然明妃出塞图”卷者,其 构与此颇相似,故论者有内容 之争。然均以为稀世珍品,可补画史不足。画上钤有明万历 “皇帝图书”等三玺,清梁清标、乾隆、嘉庆、宣统诸凿藏 印。
  
  

79、[辽]赵 霖《六骏图卷》(局部)
《六骏图卷》画唐太宗昭陵前石刻(浮雕)六匹骏马,即:飒露紫、卷毛、白蹄乌、特勒骠、青骓和什伐赤。六骏为太宗李世民征战时先后骑乘过的骏马,征战中大多中过箭伤。六骏分别取侍立、徐行、奔驰等动态。画中第一段添画上行恭像,马所受箭伤也一一表明。画法浑厚朴拙,带有石刻雄浑和刚健的厚磋风味。每段题赞,为赵秉文所书。后有赵氏一跋。赵秉文也为金国人,字周臣,官至翰林学士。工诗,能画。
  
  

80、[宋]夏 圭《烟岫林居图》
南宋画院画师夏圭,善于以虚代实、计白当黑,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浩渺的空间,后人称之为“夏半边”。如《《烟岫林居图》,意境高简,发人幽思。夏奎与马远相比,画面空白更多,辽阔平远之势更足。
  
  

81、[宋]马 远《踏歌行图》
这是一幅充分体现马远画风的作品。画家以饱蘸墨汁的大斧劈皴法,画出有棱有角的坚硬山石,以坚挺富于弹性的线条,画劲瘦如铁的拖枝树木,山被推移到一边,摆成风格独具的“马一角”式构图。陇上四个酩酊的老汉,乘着酒兴手舞足蹈,招致前边两童奇怪的回头相望,把个“丰年人乐业,陇上踏歌行”的意境,活脱脱地表现在画上。
  
  

82、[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清明上河图》,以描绘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清明节这一天都市与城郊百姓的种种活动,展现了京城工商业与交通的繁华面貌,成为宋代风俗画的特异瑰宝。
  
  

83
[宋]赵 佶《腊梅山禽图》
《蜡梅山禽》的构图十分简洁,挺立的梅枝上栖息著白头翁一对,下方二丛草木植物。通幅用笔细挺,以具提顿转折的线条画出曲折的梅干,均匀的线条则表现光滑面的鸟羽和花叶等,笔法完全应物而生,对各题材型态的掌握也都相当确实,正符合徽宗描写任何对象都必需得物象之理的主张。画幅左方徽宗自题五言绝句一首,和右下角的署款:「宣和殿御制并书」,均用瘦金体书写,笔势挺健而锋芒毕露。款下还有画押,一般以为是「天下一人」四字的缩写,若此说属实,徽宗确可当之无愧。而像这样款押俱全的作品,诚属少见
  
  

84、[宋]赵 佶《瑞鹤图》
《瑞鹤图》,庄严耸立的汴梁宣德门,门上方彩云缭绕,十八只神态各异的丹顶鹤,翱翔盘旋在上空,另二只站立在殿脊的鸱吻之上,空中仿佛回荡着悦耳动听的仙鹤齐鸣之声。此图以工笔作成,线条细劲、设色富丽,金黄的殿宇、碧青的天空以及白墨二色点染而成的灵动瑞鹤,使整幅画面充满了皇家高贵之气,富有吉祥的寓意。
  
  



85、[宋]苏 轼《枯木竹石图》
《枯木竹石图》,绘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86、[宋]李公麟《维摩演教图》(局部)
在中国,维摩诘在士大夫中间有很大影响,在佛教的绘画、雕塑、文学等作品中,也是一个热门的题材。现藏故宫博物院的北宋李分麟所作《维摩演教图》,是有关维摩题材艺术作品中的名作。
  
  

87、[宋]武宗元《朝元仙仗图》(局部)
《朝元仙仗图》原来就是壁画粉本,描绘南极天帝和东华天帝君率领仙官、侍从和仪仗朝谒玄元皇帝的场面,共有神仙人物八十七名,其中男仙十一名,神将八名,余皆为手捧供品、仙果、乐器的仙女。画幅以手持宝剑的护法神开道,以甲卒、神将殿后,其中二天帝君都略高大于其他神仙,其处理手法与唐阎文本《历代帝王图》、周日方《簪花仕女图》相类,以人物的比例大小来突出主要人物,此手法在道释画,以及宋元以降的文人画中也常有运用。
  
  

88、[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千里江山图》,展示祖国锦绣山河的神奇美丽。全图12米,画面视野开阔,境界幽深,色调爽秀明快,展卷观赏,路转风回,美不胜收,令人有壮游千里之路。
  
  

89、[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局部)
这幅作品完全使用水墨并强化米点,不像传统山水画用笔墨的勾皴来表现树木山石,因而画面的效果也就有着特殊的趣味和神韵。
  
  

90、[宋]郭 熙《窠石平远图》
《窠石平远图》,以其独创的“卷云皴”山石,体现了郭熙山水画成熟时期的特征。画中以简练单纯的笔墨,严谨的布局,清朗虚旷的幽寂空间,呈现出气象萧疏的深秋意境。
  
  

91、[宋]许道宁《渔父图》(局部)
许道宁,多画平远的山川、野水、林木,以简易率劲见长,有《渔夫图》传世,绘江山奇伟,绵延不绝,现存美国纳尔逊--艾金斯艺术博物馆。
  
  

92、[宋]范 宽 《溪山行旅图》
《溪山行旅图》,是一件令人心灵为之震颤的山水话作品。那顶天立地、迎面矗立的山峰,象一尊巨大的丰碑,记载着大自然的性情,表现了它雄伟磅礴的气概。一线飞流,倾斜而下,投入朦胧薄雾的怀抱……它绕过山岗,汇成河流,战线在我们眼前。岩石与溪流这刚与柔的对比,体现着天地万物的阴阳结合。崎岖的山道上,一队驮马行旅悠悠经过,在这巨峰与密林之中,显得那么渺小,微不足道……
  
  

93、[宋]王居正《纺车图》(局部)
《纺车图》,塑造了两个农村妇女的形象。年青媳妇坐在纺车上*作,怀中抱着喂乳的婴儿,老婆婆站在远处为之牵线。她们形容憔悴,穿着褴褛补衲的破衣服,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生活穷困的状况,实为罕见的历史珍品。该图为绢本,现存故宫博物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7-9 06: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94、[唐](传)阎立本《古帝王图》
又称《历代帝王图》,全图共描绘了十三位帝王形象,每位帝王旁均有榜书,有的还记叙其在位年代及对佛道的态度。画家既注意刻画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共同特性和气质仪容,又根据每个帝王的政治作为,不同的环境命运,成功的塑造了个性突出的典型历史人物形象,体现了著者对这些帝王的评价。全卷用线为铁线描,衣纹、胡须等匀细而挺拔,用色浓重、晕染显著,为古画造诣的上乘之作,足可作为初唐绘画的样本。
  
  

95、[唐]张 萱《捣练图》(局部,宋摹本)
[唐]张 萱《捣练图》(局部,宋摹本)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张萱《捣练图》描绘了民间丝织工艺中的捣绸、检验、熨烫过程,十分重视后道工序各个环节。
  
  

96、[五代](传)卫 贤《闸口盘车图》(局部)
 田家和市井风俗画,显得较为轻松活泼,所传达的就是民间喜闻乐见的自然而热闹的生产、生活场景,洋溢着盎然生趣。如传为卫贤的《闸口盘车图》,就是描绘市桥舟车的现实生产活动的优秀风俗画卷。
  
  

97、[五代] 郭忠恕 《明皇避暑宫图》 
五代涌现的胡翼、卫贤、郭忠恕等画家,心细手巧,特别擅长绘制结构繁复的建筑物,虽一点一笔,亦务求绳矩,但不拘板,如存世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宫殿楼阁描绘精密工致,法度严谨,现藏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98、[五代](传)徐 熙《雪竹图》
[五代](传)徐 熙《雪竹图》 上海博物院馆藏
《雪竹图》,全用墨笔,既有线勾,也有墨色渲染,淡雅俊逸,具有清???4酥只?缭诒彼魏笃谟跋旖洗螅?曰?夯?窕?绲母母锲鸬交??赝贫??br>
  
  

99、[五代]黄 筌《写生珍禽图》
《写生珍禽图》,里面画着麻雀、鸠、蚱蜢、蝉、 蜜蜂、龟等多种禽鸟昆虫,形体真实,神情生动,是用典型 的“双钩”画法,工致挺秀,丝毫不苛。
  
  

100、[五代]巨 然《层岩丛树图》
[五代]巨 然《层岩丛树图》 绢本 笔墨、纵144.1cm、横55.4cm 台北故宫博物院
《层岩丛树图》仅通过墨迹的浓淡便将幽静的自然风貌描绘得十分细腻。画中没有华丽的色彩,没有任何的骄饰,画风极为简朴。这种山水画风格是在李煜创办的南唐画院逐步得到确立的。
  
  

101、[五代]董 源《寒林重汀图》
董源(?—约978年)曾任南唐北苑副使,故人称“董北苑”。他的山水,好以淡墨轻岚写出江南平淡天真之趣。尤擅长用披麻皴,线条圆润细长,如麻线下披;并缀以点子皴,描绘出江南山峦土后林茂、草木华滋的特色。《寒林重汀图》则描绘隆冬时节的江南景色。作品中看不到人踪,听不到喧哗,甚至风儿似乎也被冷得不愿再发出一丁点儿声息。静穆横卧的山丘,幽深延绵的水汀,沉默相对的房舍,无言挺立的竹木……体现了画家把握四季景物的高超技艺。
  
  

102、[五代](传)关仝《关山行旅图》
[五代](传)关仝《关山行旅图》 绢本设色 纵144.4厘米 横56.8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山峰高耸、云烟萦绕,山中行旅来往,酒旗飘扬,充满着纯朴的山区生活情趣。构图紧凑,气势雄伟,用笔刚健有力,显示出山石的坚实质感。
  
  

103、[五代]荆 浩《匡庐图》
荆浩为五代后梁时代的儒生,因避战乱隐于太行山洪谷,陶情林泉,寄趣丹青,人称“洪谷子”。所作笔墨并重,常绘云中山顶,四面峻原,气势磅礴,山岩苍苍,峭峰危立,深得北方气象。传作他的代表作《匡庐图》,成功地运用坚劲而密集的皴法,恰如其分地表现出山石的凹凸明暗和纹理结构,并以虚实浓淡变化多端的水墨,创造出富有质感的画面,表达了既雄伟又深远辽阔的意境,有“全景山水”之称。
  
  

104、[五代]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宋摹本)
顾闳中曾奉李后主之命,黑夜潜入宅邸,暗中窥察为逃避李后主猜疑而故意纵情声色的南唐大臣韩熙载。回去后凭记忆创作《韩熙载夜宴图》,以向李后主汇报。
  该图横335.5厘米,纵28.7厘米,分“听乐”、“观舞”、“歇息”、“清吹”和“散宴”五段,各断以屏风等相隔,前后连续又各自独立,描绘了夜宴的主要过程。
  
  

105、[五代] 周文矩《文苑图》
《文苑图》(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绘四文士相聚吟诵箸文之状.人物情志传神,笔法简细流利,衣纹略作颤笔,设色淡雅,格调超远。
  
  

106、[唐]墓室壁画《礼宾图》
《礼宾图》,描绘三位外族宾客怀着崇敬、严肃的神情,在汉族官员的陪同下,正等候着太子的接见。他们不同的形貌特征、装束打扮,刻划得纤毫毕肖,唐朝中外各族的交流盛况,借此可见一斑。
  
  


107、[唐]墓室壁画《女侍·观鸟扑蝉》
章怀太子墓室有壁画50余组,面积近400平方,其中《女侍·观鸟扑蝉图》,画三名宫女在深庭大院内虚度青春,无所事事的游戏活动,一派寂寞苦闷的幽怨之情,在举手头足之间显现无遗。
  
  

108、[唐]敦煌壁画《文殊菩萨图》
文殊菩萨骑坐在青绿鬣、尾的狮子背上的莲台上,四周有诸菩萨、天龙八部等眷属、伎乐围绕,在文殊菩萨的左右两侧,菩萨所持的是像幢也似的幡。
  
  

109、[唐]敦煌壁画《西方净土变图》
《西方净土变图》,除了佛与弟子外,图中展现了琼楼玉宇、仙山碧树,乐队高奏,舞妓翩翩,一派花团锦簇、绚烂华丽的气氛,与其说是天上佛国,还不如说是人间帝皇贵族生活的再现。
  
  

110、[唐]韩 滉《五牛图》
唐德宗时的丞相韩滉,擅长画牛,传世的《五牛图》运用粗放豪迈的劲挺的线条来表现牛的健壮朴厚,画风朴实、沉着,结构严谨,五牛各具特征,形态各异。笔法简朴而变化多趣,曲尽其妙。
  
  

111、[唐]韩幹《照夜白图》
[唐]韩幹《照夜白图》 纸本设色 纵30.8厘米,横33.5厘米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
“照夜白”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坐骑,图中“照夜白”系一木椿上,昂首嘶呜,四蹄腾骧,似欲挣脱缰索。北图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图左上题“韩干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有“彦远”二字,似为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是流传有绪的名迹。
  
  

112、[唐](传)王 维《雪溪图》
《雪溪图》绢本设色,高一呎一寸六分,宽九寸八分,右上角有宋徽宗题的「王维雪溪图」五字,原藏于清宫。这幅画是画江边的雪景,远处江中的两个船夫正刺篙前行,姿态非常优美而具有神韵。
  
  

113、[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唐] 李昭道 《明皇幸蜀图》 绢本设色 55.9厘米x81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李昭道 是李思训之子,官至太子中舍人,人称“小李将军”。擅画青绿山水,在继承家学基础上“妙又过之”。传说《明皇幸蜀图》是其代表作品。
  此图是反映“安史之乱”时,唐明皇避难入蜀的故事。画家借助对山水的描绘,加强所表达事件的情节性。在崇山峻岭中长途跋涉的明皇队伍断断续续,画面中央一群劳乏人马正在空地卸鞍休息,在右下角身着红衣者显然便是明皇。“初见平陆,马皆若惊,而帝马见小桥,作徘徊不进状”,如此细致的描绘,体现了画家的非凡功力。
  
  

114、[唐](传)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李思训作品多描绘富丽堂皇的楼阁宫殿和奇异秀丽的自然山水,今有《江帆楼阁图》传世,但对其真伪存有争议,该图描绘了春天江边坡岸山崖,绿树楼阁,江水浩淼,渔舟轻荡,游人赏春的优美景色,构图疏密有致,树分四枝,叶、干双勾,设色于青绿之上又有泥金,线条劲利遒韧,色彩古雅绚丽。李思训的画风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极为深远的影响,后世的青绿山水就是其画风的延续,明代董其昌等在南北宗论中将他列为“北宗”之祖。
  
  

115、[唐](传)吴道子《送天子图》(局部,宋摹本)
[唐](传)吴道子《送天子图》(局部,宋摹本)
吴道子所画的人物颇有特色,与晋人顾恺之、陆探微不同,以疏体而胜顾、陆的密体,笔不周而意足,貌有缺而神全;他还一变东晋顾恺之以来那种粗细一律的“铁线描”,善于轻重顿拙似有节奏的“兰叶描”;突破南北朝“曹衣出水”的艺术形式,笔势圆转,衣服飘举,盈盈若舞,形成“吴带当风”的独特风格,风行于时,被称作“吴家样”。吴道子善于把握住传神的法则,注意形象塑造的整体,故所画执炉女子壁画,达到“窃眸欲语”的地步。十分传神生动。他的画与张旭的草书、斐的剑术,被誉为当时的“三绝”,并且影响远及日本、韩国等地。至今在日本还保存着传为他作的《送子天王图》。
  
  

116、[唐]孙 位《高逸图》(局部)
图作“竹林七贤”中的山涛、王戎、刘 伶、阮籍列坐在华美的花坛上,动作、神态各具风采。图右第一人山涛袒胸腹、披襟抱膝,头微仰,双目凝视前方,那恢达弘远的气概跃然绢素;第二人王戎,踝足跌坐,右手执如意,正欲侃侃而谈;以酒量为德行的刘伶更是一望便知,他正回首往身后侍童捧着的唾壶作漱口状,而双手却仍端着酒杯,对杯中之物恋恋不舍;第四人阮籍面露微笑,侧身倚坐,一副洒脱傲然的样子。
  
  

117、《簪花仕女图》
《簪花仕女图》,作者周肪(约公元745-804年)字仲郎,又字景玄。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门第,官至宣州长史。其绘仕女“衣裳简劲,色彩柔丽”而颇具风姿“。在宗教绘画中他创造了“周家样式”的“水月观音形象”。成为在安史之乱之后最著名的人物画家。
  这是一副举世闻名的唐代宫中妇女生活图卷。多少年来,它以那雍容华贵的体态。性感而美丽的形象。寂寞倦 的神情,无聊闲散的步态。炫耀在人类精神艺术画廊。全国分为四段。采花,赏花,漫步,戏犬。画中正在开放的辛夷和人物身着的服装,说明这是一个春夏之交的季节。贵妇们梳着高髻,簪花配饰,在浓妆艳抹的粉脸上画着樱桃小口,细条凤眼上飞扬着时尚的娥眉。在华丽而薄如蝉翼的纱衣下,透露着内衣的花饰和白皙的肌肤,人物神情淡漠怅焖而凄凉。画中动物,花鸟的出现似乎在暗示宫中妇女与赏玩之物之间的关系。作品没有利用故事情节或生动的场面,而是直接从人物神情着笔。对人物内心进行刻画。是一副不可多得的刻划宫中妇女内心深处活动的稀世珍品。
  
  

118、《虢国夫人游春图》
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金章宗完颜¥在卷前隔水题签,指为宋徽宗赵佶所摹),绢本设色,纵52厘米,横148厘米,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虢国夫人游春图》是张萱描写天宝年间杨氏姊妹奢华生活的一个片段。画面情节单纯,没有任何背景,只画九人(八个成人和一小孩)乘八匹马在行进。前三骑作单行而稍有参差,其中二人着男装。稍后二骑并行,马上是两位艳装妇女。最后三骑并行,当中一位抱小孩,亦有一人着男装。
  
  



119、《游春图》
传为隋代展子虔(约550年—604年)所作的绢本设色《游春图》,是现存最早的一件山水画卷。画家表现了贵族游春的主题,以抒情而又近似记实的手段展示了祖国江山的美丽,和贵族生活的优雅舒适。
  图中的山、树、人物、波纹、屋宇,皆用线描画成,*廓准确优美;山梁以石绿,略施淡赭,在山后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明丽可人,花用粉点,树敷浓绿,人物与屋宇则染以白粉或朱红,愈见轻快显目。风格细腻,情调委婉丰富;咫尺之内,备千里之趣。
  这幅藏于故宫博物院的佳作,有“丈山、尺树、寸马、豆人”之评,人与自然配景的比例较为合理,与前代“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景况大不相同,成为卷轴山水画兴起的代表作,并对后世青山绿山水的产生,起到直接地推动作用。
  
  

120、《进食图》
除石窟壁画外,北方的墓室壁画也很发达,如河南邓县南齐墓门彩画砖、河北的东魏茹茹邻和公主墓壁画、山西太原的北齐睿墓壁画等,而以嘉峪关魏晋间墓室壁画最为丰富。6座墓共存壁画6000余幅。内容包括农桑、畜牧、井饮、狩猎、林园、屯垦、营垒、庖厨、宴饮、奏乐、博奕等,从多方面真实、生动地反映了魏晋时期河西地区的社会生活。 图为嘉峪关墓室壁画《进食图》[魏晋南北朝]
  
  

121、《乐神图》
克孜尔千佛洞壁画的人物,用曲铁盘丝描法与凹凸不平的染色法,线的韵律感强,人物脸呈椭圆形,脖子粗糙,胸体健壮,身体修长,手背圆肥,手心丰满而富有弹性,带有幼稚纯朴的美感,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审美观相吻合。
  由于克孜尔千佛洞壁画富有装饰性,色彩绚丽,将有限的穹顶与窟壁开拓成一个大千世界,扩大了绘画艺术表现空间的层次和深度,而被后人誉为西域美术的奇葩。图为克孜尔千佛洞菱格图案《乐神图》[魏晋南北朝]
  
  

122、《伎乐天》
 《伎乐天》采用恰当的装饰手法,将两位飞天巧妙地布置在龛沿转角与背光之间的几何形中,飞天衣饰飘带随风而起,翩翩起舞。给说法图画增添了妩媚活泼的气氛。因此有人要将敦煌莫高窟喻为“飞天的故乡”了。此图为西魏飞天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幅。
  
  

123、[北魏]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
莫高窟的北朝绘画内容,主要是讲述佛组出世前经历的佛本生故事,与佛出世成道后的说法场景。佛本生故事内容丰富,有鹿王本生、萨垂那本生、须达那本生等故事,宣扬佛家忍让、善良与因果报应思想,故事以连续的场面展开,从左右向中心发展,构思完整。画面厚重朴拙,线条粗放,有大片颜色的平涂,可看出受到汉墓壁画及印度阿旃陀壁画的双重影响。图为[北魏]敦煌壁画《九色鹿本生》
  
  

124、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室的画像
南京西善桥南朝墓室的画像由200多块墓砖组成,人物形象皆作线雕而凸现在画面上。画家抓刀如笔,准确生动,南壁为嵇、阮、山、王四人,北壁为向、刘、阮、荣四人。人物之间以银杏、垂柳、松槐相隔。八人均席地而坐,但各以一种最能体现自己个性的姿态来表现,有的抚琴啸歌,有的颌首倾听,有的高谈玄理,有的舞弄如意,人人宽衣博带,孤傲高雅;崇尚老庄之情,追求个性之心,溢于画面。士族知识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画像砖上得到充分地表现。
  
  

125、《职贡图》
萧绎《职贡图》,原图共三十五国使,如今只存十二使,如描述滑国、波斯、百济等使臣像,并撰文述各国风情,以记起事。原图不存,现有宋人摹本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院。
  这副纵27.2厘米,横200.7厘米的图上,使臣着各式民族服装,拱手而立。从他们仆仆风尘的脸上,流露出来到南朝进贡时既严肃又幸喜的表情,同时也传达不同地域和民族使者的不同面貌和气质;脸型肤色,各具特点。
  
  

126、《列女仁智图》(局部,宋摹本)
顾恺之之所作人物画,善于用淡墨晕染增强质感,运用“铁线描”勾勒出劲挺有力的细线,人物五官描写细致入微,动态处理自然大方。并以人物面部的复杂表情,来隐现其内心的丰富情感;衣服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生动,充满艺术魅力。晚年笔法如春蚕吐丝,似拙胜巧,傅以浓色,微加点缀,而神采飘然,饶有浪漫主义的色彩。南朝陆探微、唐代吴道子等皆临摹过他的画迹。图为劝诫妇女德行的《列女仁智图》(局部,宋摹本)
  
  

127、[晋] 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唐摹本)
曹不兴的再传弟子顾恺之(346年—407年),为东晋大画家和文学家,他以“画绝、才绝、痴绝”而驰名于世。顾恺之主张画人物要有传神之妙,而关键在于阿睹(眼)中。因此他一反汉魏古拙之风,专重传神,点睛最妙。年轻时曾为建业(今江苏南京)瓦棺寺作摩诘像壁画,当众点睛,观者如堵,施舍钱顷刻超过百万,从此他的名声远扬四方。 图为[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局部,唐摹本)
  
  

128、[南朝·梁] 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局部)
世传曹不兴绘有《维摩诘图》、《释迦牟尼说法图》等。他的画风为卫协所师承,再传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等,不仅佛像画绵延不绝,风行百代,而且人物画也精益求精,蔚成大观。图为[南朝·梁] 张僧繇 《十八宿神形图卷》(局部)
  
  

129、《戈射收获图》
汉代画像砖石的绘画技法较为粗拙凝重,注重形体的大致勾勒,而不作局部的细致处理,风格质朴粗放,自然平实,构图独立、简率,却黑白对比分明,富有装饰趣味。这些坚硬砖石而留下的艺术珍品,至今仍以其独特的特色而焕发着不灭的光辉,显示不朽的艺术魅力。如四川大邑出土的《戈射收获图》画像砖。
  
  

130、《斗牛》
在厚葬之风盛行的汉代,人们用有画像的画像石、模印烧制的画像砖建造墓室、祠堂、石阙等,装饰建筑,炫耀地位。其大致分布在经济与文化较为发达的山东、河南、江苏、四川一带。 这些画像砖石以描绘现实生活的题材居多,如生产、狩猎、收获、宴饮,娱乐、战争、教育、民间故事等;也有的宣传儒家忠孝节义思想,或放映道家羽化升仙的愿望,表现了当时人们的精神追求,成为汉代世风民俗的写真。如山东嘉祥武梁之车骑、西王母、历史故事巨型画像石,河南南阳出土的《斗牛》画像石。
  
  

131、“非衣”
汉代绘画遗存中最精彩的当数帛画,而其中最令人动魄惊心的便是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T字形“非衣”,系驮侯利仓之妻盖棺的吉祥物。
  画面分天朝、人间、 地府三段。天上为横幅,其余为直幅。分别以太一神、驮侯妻、祭祀者、合欢鳌为各段的中心。天界有扶桑树、九个太阳、嫦娥、新月,以及象征长寿的蟾蜍、白兔;日月同辉,令人神往;天门有司命守卫。气界为驮侯妻缓行升天,吏前婢后,迎护隆重。人间双龙穿璧,象征幸福吉祥;家属聚集祭祀,祈求死者灵魂早归仙境。最底部合欢鳌背上大力神,双手、托着大地,孔武有力。全图内容丰富,想象瑰丽。
  
  

132、《漆奁车骑出行图》
湖南长沙子塘出土的西汉漆画《漆奁车骑出行图》,以黑、灰、绿等色在红底上作画,画的是贵族出行内容。此图采用“没骨”法,大面积涂抹,许多地方一笔画成而不重复填笔。画面用色明快,笔调生动活泼,挥洒自如,气氛热烈。
  
  

133、《人物御龙图》
《人物御龙图》帛画正中绘一有胡须的男子,峨冠博带,上遮华盖,侧身驭龙。龙身前下方有一大鱼开道,龙尾立一白鸟护卫,显示主人的华贵。全图人物形象富有神采,尤其是配长剑,执缰绳的姿式,颇有大丈夫气概。线条亦有轻重刚柔之变,色彩平涂与渲染兼用,运笔潇洒自如。可以说,我国绘画人物的民族传统风格,至此已经形成。
  
  



134、《美女龙凤图》
《美女龙凤图》帛画所绘墓主是位挽髻贵妇,她长袍细腰、垂地而盘的长衣前后张开。妇人侧身而立,上身略微前倾,双手合掌颇具虔诚之态。在仕女头上方有神龙祥凤。全图表示着祈神引导,使墓主灵魂升天这一主题。图上黑白的搭配、虚实的对比、动静的处理,变化有致,充满灵动。全国以墨色线条为主,略加暗红色的淡彩,线描简劲而古拙。
  
  

135、西南岩画
  古代先民创造的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北与西南,据说是游牧或少数民族部落所为。也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北人食肉勇悍,南人食蔬文雅,故而西北与西南的岩画各有特色。
  西南岩画以涂饰为多,图案以人物为主,云南沧源岩画、广西花山岩画等为其代表。除人物之外,还有房屋、树木、神灵祭器等内容,朴拙神秘。
  
  

136、西北岩画
古代先民创造的原始岩画是中国绘画最早的遗存,它们大多分布在西北与西南,据说是游牧或少数民族部落所为。
  西北岩画以刻凿为多,图案以动物为主,新疆天山岩画、内蒙古阴山岩画、甘肃黑山岩画等为其代表。除动物之外,还有狩猎、生殖崇拜、放牧等内容,粗犷雄浑。
  
  

137、另附:
中国古代佯狂的艺术家不少,可真正如荷兰的梵高那样发疯,生时寂寞,死后并为后人顶礼膜拜的大家实在不多——徐渭就是这样一个“可怜”的人物。
徐渭,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天资聪颖,二十岁考取山阴秀才,然而后来连应八次乡试都名落孙山,终身不得志于功名,“不得志与有司”。青年时还充满积极用世的进取精神,“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孜孜于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追求之中,并一度被兵部右侍郎兼佥都御史胡宗宪看中,于嘉靖37年(1558年)招至任浙、闽总督幕僚军师,徐渭对当时军事、政治和经济事务多有筹划,并参预过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 他在诗文中热情地歌颂了抗倭爱国的英雄,曾为胡宗宪草《献白鹿表》,得到明世宗的极大赏识。本以为能施展抱负,但后来胡宗宪被弹劾为严嵩同党,被逮自杀,徐渭深受刺激,一度发狂,精神失常,蓄意自杀,竟然先后九次自杀,自杀方式听之令人毛骨悚然,用利斧击破头颅,“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又曾“以利锥锥入两耳,深入寸许,竟不得死”。还怀疑其继室张氏不贞,居然杀死张氏,因之下狱,度过七年牢狱生活。后为好友张元忭(明翰林修撰)营救出狱。出狱后已53岁,这时他才真正抛开仕途,四处游历,开始著书立说,写诗作画。晚年更是潦倒不堪,穷困交加。常“忍饥月下独徘徊”,杜门谢客,其中只在张元汴去世时,去张家吊唁以外,几乎闭门不出,最后在“几间东倒西歪屋,一个南腔北调人” 的境遇中结束了一生。死前身边唯有一狗与之相伴,床上连一铺席子都没有,凄凄惨惨。命运的困蹇更激发了他的抑郁之气,加上天生不羁的艺术秉性,“放浪曲蘖,恣情山水”,一泄自己内心的情感,悲剧的一生造就了艺术的奇人。
徐渭平素生活狂放,对权势不妩媚。当官的来求画,连一个字也难以得到。在当世凡前来求画者,须值徐渭经济匮乏时,这时若有上门求画者投以金帛,顷刻即能得之。若赶在他囊中未缺钱,那么你 就是给的再多,也难得一画。实在是一位性情中人。
徐渭的写意花卉惊世骇俗,用笔狂放,笔墨淋漓,不拘形似,自成一家,创水墨写意画新风,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历来被世人称道。当然他的才气还表现在戏曲的创作之中。他的杂剧《四声猿》曾得到汤显祖等人的称赞,在戏曲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的诗文书画处处弥漫着一股郁勃的不平之气和苍茫之感。
徐渭的书法与沉闷的明代前期书坛对比显得格外突出。徐渭处于祝允明之后,他和祝允明一样学书的路子毫无例外是属于二王一脉,他倾慕王羲之的人品书艺,作为同乡人,他对王羲之的法帖心摹手追,但给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宋人,其中取法最多的米芾。他在《书米南宫墨迹》一跋中激动地说:“阅米南宫书多矣,潇散爽逸,无过此帖,辟之朔漠万马,骅骝独见。”没有广泛的研习,是不会作出“潇散爽逸”的恰切评述,可见他对米芾的深悟透解。徐渭最擅长气势磅礴的狂草,但很难为常人能接受,笔墨恣肆,满纸狼藉,他对自己的书法极为自负,他自己认为“吾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又曾在《题自书一枝堂帖》中说:“高书不入俗眼,入俗眼者非高书。然此言亦可与知者道,难与俗人言也。”这也难怪,“知者”又有几许?
徐渭死后二十年,“公安派”领袖人物袁宏道偶于友人陶望龄家翻到一本徐渭的诗文稿,“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但在灯下读了几篇,不禁拍案叫绝,惊问此人是今人?还是古人?竟拉起陶望龄一起彻夜阅之,“读复叫,叫复读”,以致把童仆惊醒。而后袁宏道不遗余力地搜罗徐渭的文稿,研究徐渭,大力宣扬徐渭,认为徐渭诗文“一扫近代芜秽之气”,认为徐渭书法“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在王雅宜、文征明之上”;又云“不论书法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书林藻鉴》)。袁宏道还写下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人物小传——《徐文长传》。可以说他是徐渭第一个知音者,而后来追随者不计其数,其中有八大山人朱耷、甘当“青藤门下牛马走”的郑板桥等,近代艺术大师齐白石在提到徐渭时曾说:“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这足以说明徐渭对后人影响之深。
徐渭的寂寞真可以用他自己的一首《题墨葡萄诗》来概括: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07:52 , Processed in 0.42050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