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83|回复: 15

[【文史类】] 别说你是读书人:2006被低估的十本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7 15:3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6被低估的十本书

  执行:徐夏、吴金、彭晓芸

  《贝克特选集》(五卷)

  [法]塞缪尔·贝克特著、余中先等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2006年6月版

  被低估事实:2006年是贝克特诞辰100周年,人们举办各种活动纪念这位伟大作家。这套《贝克特选集》正是这种纪念的产物,对于这位196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并且对西方文学带来深远影响的作家来说,这无疑是一套迟到得太久的中文版,而且印数也只有五千册。

  被低估理由:当贝克特像是站在世界之外为世界拉开《等待戈多》或《终局》的戏幕,人们身在其中而不识的人间地狱之帷幕也被残忍地撕开了。贝克特呈现人们活在这颗行星上的全然的苦痛,特别将这种苦痛那喜剧的、滑稽的、无聊的、无谓的、无意义的、荒谬怪诞和绝望的性质展露无遗,从而令这种苦痛显得更加触目惊心地恐怖!

  《德语诗学文选》

  刘小枫编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年9月版

  被低估事实:由于当代诗歌在中国普遍受到漠视乃至嘲弄(赵丽华事件是最典型的事例),连带“诗学”这个字眼也受到牵连,尽管“诗学”早已从一开始的“教授作诗的技艺”发展到后来的“关于文学创作的一切内在活动的研究”。书中所选文章大多精彩扎实,可是它受到些微的关注也许仅仅因为编者刘小枫的鼎鼎大名。

  被低估理由:本书收录了1780-1990年近二百一十年间德语文化有关诗学研究的重要文章。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文章属首次被翻译介绍到中国。从1759年莱辛的《论寓言》,一直到1963年施泰格尔的《时间和诗的想象》。这些极为重要、激动人心的作品虽然谈论的大多是德意志、乃至古希腊等西方的文学和艺术现象,但对于当今的中国文化来说,亦会带来相当大的启迪。

  《结社:理论与实践》

  [英]阿米·古特曼等著

  吴玉章、毕小青等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年11月版

  被低估事实:印数五千,而结社几乎是和每一个人息息相关的问题,中国人口数早已突破13亿了,两相对照,不难看出此书被低估的程度。

  被低估理由:我国领导人近年来多次表示中国政府正在积极研究《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涉及的重大问题,一旦条件成熟就将履行批准公约的法律程序。在这个公约中,公民的结社自由权利是一项重要内容。在此时,《结社:理论与实践》给我们提供了很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参考借鉴,实在不应低估它的价值。

  《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七卷)

  [美]雷纳·韦勒克著、杨自伍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被低估事实:印数两千六百册,对于作者倾注四十年精力撰写、中文版的出版也绵延二十年的巨著,这个数字甚至反映出中国文学界的无知。想想中国有多少中文系的教授、研究生以及喜好发言的呱噪的文学批评家,如果他们是认真和合格的话,他们每个人的案头原本都该有这套书的。

  被低估理由:韦勒克倾其后半生的全部精力在这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介绍了上起1750年,下至1950年,包括了西方文学批评200年的历史。毫无疑问,这是一项浩瀚的工程,在阅读过程中我经常有倒吸凉气之感——感慨于作者的博学、感慨于作者不可思议的阅读量、感慨于作者清晰的缜密的思维和敏锐的感受力。

  《叛逆的思想》

  [意]阿·伯·奥利瓦著、易英译

  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版

  被低估事实:印数三千,而且本书在国内的出版,是部分借力于2006年是“意大利文化年”,也就是说是意大利人自己促成了本书中文版的出版。另一方面,行文的晦涩也使少量的艺术爱好者望而却步。

  被低估理由:在《叛逆的思想》中,奥利瓦借助16世纪艺术,解剖了“形式”的各个层面,比如讽刺、模仿、隐喻、想象、喜剧……这大大扩充了本书的内涵,使它成为一部阐释文艺复兴之后所有艺术门类的书,不仅仅是绘画和雕塑,还包括文学、音乐和哲学。而在另一方面,这本书又是一本关于20世纪的书,为20世纪辩护。

《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

  高王凌著

  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年1月版

  被低估事实:印数六千。高王凌的《人民公社时期中国农民“反行为”调查》鲜获关注。

  被低估理由:作者高王凌没有把这本书定位为学术性专著,而是把它当做调查报告或报告文学。专业读者嫌其不够专业,业余读者嫌其专业有余。但它的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开拓一块此前完全被忽视的空间,仿佛童话里的少女无视蓝胡子的警告打开壁橱,你可以说少女很幼稚,她却洞穿了常识背后的秘密。

  《社会、经济和哲学——波兰尼文选》

  [英]迈克尔·波兰尼著

  商务印书馆

  2006年8月版

  被低估事实:版权页没有印数,但是搜索一下“波兰尼文选”只找到相关网页436篇,而且大多是网上书店的卖书信息。

  被低估理由:本书是波兰尼一生已发表的非科学论题方面的论文选集,分为“政治问题”、“经济理论和社会理论”、“心灵,宗教,艺术”等几部分。文选中最重要的一篇是写于1940年的《集体主义计划》,此文对在中央(政府)计划名义下的所谓“集体主义”,作了精辟的剖析。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

  赵鼎新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年3月版

  被低估事实:作为清华社会学讲义的一册,学院外的读者难免会忽视,而且各家媒体也鲜见报道评论。

  被低估理由:赵鼎新转入这个领域的时间虽短,成果却最丰富,他的专著《天安门的力量》于2001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连着获得许多奖励。现在又写成这本讲义,把他的思想背景和理论框架原原本本教给国内大学生,善莫大焉。

  《吴宓日记续编(1949-1974)》

  吴宓著

  三联书店

  2006年4月版

  被低估事实:印数三千,且是“内部发行”。

  被低估理由:吴宓的日记前些年已出版了1910年到1948年的部分,其重要性读书界早有定评。这次出版的《吴宓日记续编》,时间跨度从1949年到1974年,不仅是他后半生跌宕经历的真实记录,也是知识分子命运的一个完整个案。考虑到胡适1949年离开了大陆,竺可桢在1949年以后身居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高位,吴宓以一个普通大学教授的身份写下的日记,就拥有了独特而且更为珍贵的价值。在他同时代受过西方教育的第一流知识分子中,能始终坚守传统文化精神,并保持独立人格的人本来就很稀有。也正因为如此,《吴宓日记续编》几乎就成了“绝唱”。

  《中国哲学文献选编》

  陈荣捷著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年7月版

  被低估事实:各家媒体鲜见报道,当然媒体只会对所谓热点趋之若鹜,哪怕它是像42版提及的那些显然被高估的烂书。

  被低估理由:反观陈荣捷之书,无论是叫“资料书”抑或曰“文献选编”,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其真实价值:实际上,这是一部随处可见陈荣捷学术心得的大著作,作者针对选文所作的评骘、提点、解释、辨析都具相当水准。正因为如此,许多学人并没有把它仅仅当成“参考资料”或教科书,而是看做有代表性的学术著作,频繁征引。

  主办:南都周刊

  特邀荐书人:残雪、陈东东、陈家桥、陈平原、成庆、崔卫平、戴锦华、戴新伟、丁东、邓正来、傅国涌、甘阳、葛剑雄、郭熙志、韩博、韩东、贺卫方、胡文辉、黄灿然、季卫东、洁尘、江弱水、蓝蓝、李长声、李公明、李海华、李华芳、李少君、李杨、李耀军、李云鹏、梁捷、梁文道、刘铮、鲁刚、马策、茅于轼、彭伦、秦晖、、秋风、邵建、宋琳、孙甘露、孙孟晋、沈展云、谭伯牛、唐钧、涂志刚、王梆、汪晖、汪剑钊、王来雨、王晓渔、西闪、向继东、肖开愚、谢泳、徐珏、徐友渔、薛涌、叶匡政、尤小立、干春松、袁伟时、赵武平、张晓舟、赵毅衡、李杰(重庆出版社)、萧恩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林宋瑜(花城出版社)、夏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谢不周(湖南文艺出版社)、陈菁霞(江苏教育出版社)、高晔(江苏人民出版社)、刘文莉(漓江出版社)、岳卫华(南海出版公司)、赵晨(人民文学出版社)、吴书勇(上海人民出版社)、黄韬(上海三联)、曹洪燕(上海世纪文景)、马胜、黄昱宁(上海译文出版社)、詹那达、王竞(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吴兴元(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张卫平(新星出版社)、陆志宙(译林出版社)、颜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李宏伟(作家出版社)

  网络支持:新浪读书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7 17:29:51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份量的一份书单.望之生敬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17:4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宓日记续编(1949-1974)》
很想一读!
可笑可怜亦复可敬可畏的吴宓,1949年之后是否曾经“思想进步”?历次运动在他的心灵世界里泛起了几许涟漪?
张紫葛的书是谰言抑或是实录?
很想一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18: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楼宋公明2007-01-18 17:40发表的“”:
《吴宓日记续编(1949-1974)》
很想一读!
可笑可怜亦复可敬可畏的吴宓,1949年之后是否曾经“思想进步”?历次运动在他的心灵世界里泛起了几许涟漪?
张紫葛的书是谰言抑或是实录?
很想一读......
到这去购买!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280438-keyword-.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19:3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slcky10182007-01-18 18:33发表的“”:

到这去购买!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htm-tid-280438-keyword-.html

.......

搞销售都跑到这里来了?可惜目前只看见第10册有电子版,呵呵。不买不全的电子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19:4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覺得「张紫葛的书是谰言抑或是实录?」似乎不容易由研讀《吴宓日记续编(1949-1974)》得到最終的解決,畢竟,這是爭議的另一方,「吴学昭」所整理注释的。當然,這純然為揣測之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19:4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德语诗学文选”就不是一本被低估的书,是书最初名为《人类困境中的审美精神——哲人、诗人论美文选》(http://www.duxiu.com/book/000/00 ... AB28D775A7B7DD2.htm),然后更名《现代性中的审美精神——经典美学文选》(http://www.duxiu.com/book/000/00 ... ADE98DD1FF414C4.htm),从英译本转译、大量德语错译,不一而足,屡次改版,却从未得见其中的修订。这本书里最值得一读的是陈维纲(纲、刚均有)据英译本转译的海德格尔而已,但语言艺术(诗学),至少德、英语之间的诗律是不一样的,辗转移译,嘿嘿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8 23: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yngwie2007-01-18 19:41发表的“”:
我覺得「张紫葛的书是谰言抑或是实录?」似乎不容易由研讀《吴宓日记续编(1949-1974)》得到最終的解決,畢竟,這是爭議的另一方,「吴学昭」所整理注释的。當然,這純然為揣測之詞。
只得將來再看《補遺》了     
沒想到yngwie兄“隔岸觀火”,卻如此“洞若觀火”~~~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00: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明兄客氣了!因為張紫葛的書台灣也出了繁體版,我曾拜讀過。正文後面記述了張與吳學昭往來的恩怨,所以她後來整理出的吳宓日記,我並沒有買。但沒買的主要原因是,這書部頭大,我沒有要研究吳宓先生,買了也不可能細讀;當然,也有上面所說的顧慮。我覺得讀古人的書要講究版本,近代人的著作,有時問題更嚴重。有些因素您也明白的,我也不用多說。我覺這種問題,比以前的文字獄還麻煩哩!所以,您想靠讀日記來解決張書的問題,我怕會吃苦頭。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00:28:27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yngwie2007-01-19 00:16发表的“”:
公明兄客氣了!因為張紫葛的書台灣也出了繁體版,我曾拜讀過。正文後面記述了張與吳學昭往來的恩怨,所以她後來整理出的吳宓日記,我並沒有買。但沒買的主要原因是,這書部頭大,我沒有要研究吳宓先生,買了也不可能細讀;當然,也有上面所說的顧慮。我覺得讀古人的書要講究版本,近代人的著作,有時問題更嚴重。有些因素您也明白的,我也不用多說。我覺這種問題,比以前的文字獄還麻煩哩!所以,您想靠讀日記來解決張書的問題,我怕會吃苦頭。呵呵
我从朋友那里听到过一些信息,说吴学昭根本就不认她老爹,吴宓去世时候她都没有来,而现在就来靠吴宓吃饭。一家之说,不一定真实。呵呵,也是揣测之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09: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zhuce20032007-01-18 19:37发表的“”:


搞销售都跑到这里来了?可惜目前只看见第10册有电子版,呵呵。不买不全的电子书。


ZHUCE真是搞笑,如果全了的话,我来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2:4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yngwie2007-01-19 00:16发表的“”:
公明兄客氣了!因為張紫葛的書台灣也出了繁體版,我曾拜讀過。正文後面記述了張與吳學昭往來的恩怨,所以她後來整理出的吳宓日記,我並沒有買。但沒買的主要原因是,這書部頭大,我沒有要研究吳宓先生,買了也不可能細讀;當然,也有上面所說的顧慮。我覺得讀古人的書要講究版本,近代人的著作,有時問題更嚴重。有些因素您也明白的,我也不用多說。我覺這種問題,比以前的文字獄還麻煩哩!所以,您想靠讀日記來解決張書的問題,我怕會吃苦頭。呵呵
是的是的 如《張元濟日記》、《鄭振鐸日記》,殷鑒不遠。宋江自然沒有奢望看到全本,只是“很想一讀”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15:5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公明兄的耐力真是很好的!我不知道吳宓先生的日記可讀性高不高,但有些學者的日記宛如流水帳,如魯迅,實在啃不下去的。除非因研究必要或有其趣味性,否則自己都不寫日記了,那還去看人的日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9 22: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宋江不作學術史或者思想史,讀書反而隨意了——所謂“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而已~~   
學者日記有極為枯燥如《魯迅日記》者,也有生動有味如《積微翁回憶錄》者——當然,后者也經過了楊伯峻先生筆削,大概少不了為尊者或者賢者諱的地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 01: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時覺得有意為之,常常會誇大或曲解作者之意,隨意讀書,反倒能看出一些不為人知的訊息,得失之際,實也不易言之。《積微翁回憶錄》是楊樹達先生文集中,唯一購得的本子,挺幸運的,讀時也覺得挺有趣的。不過,現在想想,也實在忘了裡面都記了些什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20 17:0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書妙處,首在念念不忘與黃侃爭勝,而后來又命楊伯峻拜在黃侃門下,最見性情!至若作者與曾運乾之友誼、建國后岳麓山之召見、著作出版之曲折等等,率皆使人難忘~~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 ... EE%CA%F7%B4%EF.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21:55 , Processed in 0.578559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