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244|回复: 3

[【诗歌】] 家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3 18:2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东北部巴林左旗的一个偏远的小村庄。据家谱上说,我们是祖籍山东的某地,清末逃荒逃到了现在的这个叫红山的地方。

   我生于1977年,可以说正是改革开放之初,到处都是欣欣向荣,但是农村,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好像还是一仍其旧,人们照样谈天说地,喝酒赌钱,说媒拉纤。我们村土地贫瘠,资源匮乏。解放后一直到文革流行抽大烟,据说我爷爷就是抽大烟抽死的。后来大烟没了,就烫“喘克宁”,我至今仍然记得清清楚楚,二大爷在冬天用一根铁条,放在火盆上烧红,赶紧放在一片“喘克宁”上,用先已卷好的纸筒美滋滋地吸着袅袅的青烟。我至今都不知道“喘克宁”是什么,只是后来大了,隐隐约约知道那是毒品,抽了容易上瘾,那会儿母亲是不允许我参观他们抽大烟的。抽完大烟,村里的男人们就打牌,那会儿还没有麻将,打的都是纸牌、天九以及扑克牌。赌博在我们村也有悠久的历史,我们那叫“耍钱”。尤其是土地承包后,人们干完活就聚集在一起耍钱,有人在前面耍,有人在后面看,往往看的比耍的多,而看客当中,有很多孩子,这些孩子大部分都是场上赌客的孩子,偶尔,我也是这些孩子之一。因此,我们很小的时候就会玩纸牌,我现在清楚的记得,狭长的纸牌上,印有《水浒》好汉的名号,什么“花和尚鲁智深”、“行者武松”等等,画面栩栩如生。那时候我们小孩子只是会玩而已,但全村只有那么几副纸牌,绝轮不到我们,于是我们就用纸箱做成卡片,模仿纸牌来玩,但如果被妈妈发现,肯定是付之一炬,反复几次之后,我们就把卡片改成“片子”了,每天大家“扇片子”(把纸折叠成“宝”,我们那叫“片子”,然后大家扇,把对方的片子扇的翻了个,这个片子就归你了,那是我们小时候乐此不疲的运动,可是现在的农村都绝迹了),扇的胳膊痛,但总比耍钱好些,妈妈们就听之任之了。

   但是不幸的是,耍钱总要有赌场,赌场开在谁家,谁家的小孩就必定通宵达旦的看——因为感观的刺激以及“分钱”(如果有耍钱的赢了一把大牌,就要分给开赌场的这家人一点钱,而这些钱一般被在旁边“看眼儿”的小“东家”得到,我曾经非常羡慕别的小孩由此而得到的诸多零花钱)的诱惑。赌场也开在我家两次,妈妈说,每当看到我神采奕奕的每天“看眼儿”,就担心我长大还不成一个赌棍?因此那些以爸爸为首的赌徒被妈妈骂得狗血喷头,为此,妈妈和爸爸还大打了几架的。以后再也不敢来我家耍钱了。从此以后,我就离开了那个赌博的环境,安心学习了。但是,没有“强悍”的家庭主妇的人家,孩子都早早学会了耍钱,有时候父亲打的不顺了就让孩子打,一来二去,孩子成了牌桌上的主力,现在每年春节回家拜年,看到我小时候的玩伴一个个成为赌棍的时候,我真是从内心里感谢母亲。

   那会儿婆媳之间、邻里之间基本和睦,谁家盖房子,全村人都去帮工,盖房子的人家中午管顿饭就行了。在村里放电影、唱大戏、春节拜年、扭秧歌、正月十五撒灯,全村人都熙熙攘攘的参加,敲敲打打、热热闹闹、七嘴八舌,那是全村人的节日。我记得那会儿村里刚有了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大人小孩都去看新鲜,《乙未豪客传奇》是我留在脑海中关于第一部电视剧的鲜活的记忆。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村里的人出去打工的渐多,再到后来,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男劳力出去打工,他们带回来了长头发、黑墨镜、红裤子以及东西南北的方言。不知从哪年开始,村里不放电影了,因为电视已经普及了;村里也不扭秧歌了,因为大家没有热情了;村里也不再有帮工了,而是给你干一天活要你多少钱;春节拜年的时候,除了最亲近的那几家,就哪也不去了,晚辈在路上碰见了长辈,也一低头就过去了;七十多岁的老两口,疾病缠身,种不了地,没有经济来源,只有买最便宜的止痛药来减缓痛苦,因为五个子女连自己都顾不过来,哪有余力照顾老人?现在人们看病,有很多人去找巫婆神汉了,因为医院信誉缺失,药价昂贵,也因此巫婆神汉行业竟然生意兴隆。耍钱的人更多了,除了男人们耍,妇女们也耍起来了,因为不但大家都有了钱,而且妇女的地位也提高了。除了赌博,大家还热衷于拜佛,因此,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的“娘娘庙”也重修了,虽然里面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在门口却提了个“万佛寺”,但也不管了,有神拜就行。不断有大款的“善主”往庙里许愿,有的愿出十万元或更多的钱许愿在山半腰修个亭子或小庙,于是开山劈石,在山上修了一条公路,连推土机都能上去。

   娘娘庙有个传说:康熙在征噶尔丹的时候,曾经路过娘娘庙一带,当他看到此处地势雄伟,尤其是看到现在的娘娘庙山,旖旎委蛇,明显是一处龙脉的征象,的确,娘娘庙山即便现在来看,有龙头、龙身,很容易使人联想到龙脉。康熙为了镇住此处,就在山顶修建了娘娘庙。文革时被拆除,现在重建不但在山顶修了娘娘庙,而且把大款许愿的地方,即在龙头之处,还要修建“腾龙阁”,不知这到底是维护景观还是破坏景观?

   我所深深爱着的家乡现在的状况就是这个样子,我想写一个纪实文学,想把我的乡亲们,以及我关于农村的所思所想都写进去,可是酝酿了很久,竟迟迟不能下笔,我痛苦地感觉到,我不知道要表达些什么,我也不知道我的家乡出路在哪。我甚至想,等我毕业后,回到父母身边,好好孝敬他们。但家乡呢?我发现我潜意识里对家乡是自私的,可是我又能为家乡做点什么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19:52:30 | 显示全部楼层
[hide=3]不错[hide]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20: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家乡的感觉也许只有那么一点点,
却久久的
令人挥之不去。
说是自私,
那又能怎样,
谁都有自己的家乡,
有不一样的感觉。
人一辈子
又能有几个为家乡那样增光添彩。
回过头想想,
也许一个人能对家乡做出的也只有那么一点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13 20:29:39 | 显示全部楼层
猜猜这是什么地方?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8 03:47 , Processed in 0.42063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