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963|回复: 3

[【其它】] 请推荐一本关于古代服饰制作的书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25 22: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具体地说,就是古代服饰口袋研究的作品。古装剧或戏曲里面,人物总是从袖子或怀中掏出东西,我想知道,这种情况是不是真实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5 23:2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嗯。袖中有容物之处。存放钱物等。口袋未见。腰间也会悬一些小袋盛放物什。
没见过专门研究这类的书籍。关于服饰研究。可以看看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孙机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古舆服论丛和陈高华的中国服饰通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6 13: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chinsea于2007-05-25 23:25发表的 :
嗯。袖中有容物之处。存放钱物等。口袋未见。腰间也会悬一些小袋盛放物什。
没见过专门研究这类的书籍。关于服饰研究。可以看看沈从文先生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孙机的汉代物质文化资料图说。古舆服论丛和陈高华的中国服饰通史
正解,一看就是内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29 16: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服装口袋的由来

  清代乾隆年间以前,我国人民的服装上尚未出现过口袋,人们宽大的袖子能在某种程度上起到口袋的作用,还有一种盛放东西的工具叫做 “褡裢。”,亦称“搭裢”、“搭连”,中间开口,两端可装贮钱物,实际上是一个长口袋,小的可系在腰间,大的可搭在肩上。“搭膊”类同褡裢,也是一种装钱物的口袋。
  我国人民在衣服上作口袋,估计是随着鸦片战争的炮火,从外国传进来的。这种习俗首先在广州、上海、天津等沿海大城市里流行开来。光绪十年成书的《津门杂记》说,当时天津的人们“于衣襟下每作布兜,装置零物,取其便也。近则津人习染,衣襟无不作兜。凡作衣店、估衣街所制成衣,亦莫不然”。可见,那时在衣服上作口袋,已成为时尚之举。而且,衣服上按个口袋,盛放东西,要比袖筒、里怀、搭裢等优越得多了,因而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逐渐在我国各地流行开来。
衣服上的口袋,不仅是为了实用,而且也是衣服装饰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我国服装设计师和广大群众,从对称、均衡的效果进行设计,发展成自己的民族风格。口袋的造型,又根据衣服的式样,衣料的花纹、颜色,变化多端,美观新颖比较常见的如斜口袋、方口袋、明口袋、暗口袋等。有的口袋上还装饰有各种花边、袋盖。


——节选自《世界五千年事物由来总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9 22:13 , Processed in 0.372956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