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90|回复: 0

[科普教学♡] 科普  走近马达加斯加的变色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6-27 10:40: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玫瑰枯叶变色龙(brookesia perarmata)有着非常好的适应能力:它可以变得像一片枯叶。而一只母奥士力变色龙(furcifer oustaleti)是那样美丽诱人。这两种变色龙都生活在马达加斯加。

菲弗变色龙

雄性诺变色龙

  1. 一只帕森变色龙紧紧盯着一只相机前的蝗虫。2. 它张开嘴,伸出了棍状的舌头。3+4.舌头闪电般弹出,在不到十分之一秒的时间里“盖住”了猎物。5.悠闲地收回猎物,慢吞吞着咀嚼、享受。


  变色龙是这样一种灵物,它用坚持来面对周遭的一切,用色彩来宣泄内心的情感。马达加斯加的变色龙正努力用灵性和动感的身躯 坚持着守卫自己的家园。当你迈上这座岛屿,请不要带有色的眼镜。

  马达加斯加的帕森变色龙,似乎永远那样不慌不忙。这个漂亮的小家伙常常会一动不动,保持着同样的姿势,甚至就这样度过一天——为了闪电般地向猎物发起攻击,它必须这样设下圈套。

  变色龙靠灵巧的舌头捕食,敏锐的眼睛观察事物,皮肤还能变色。但是,这种古老的有鳞目动物渐渐地要从我们这个星球上消失了,它们最后的生存空间正逐渐被人类夺走,在马达加斯加就是这样。不过还是有大批科学家不懈地努力工作,为的是让这种奇妙的生物不要消亡。

  变色龙的魔力会把每一个长时间观察它的人迷住。它走路摇摇摆摆,像跳探戈舞一样滑动着前进。它会用像拳套一样柔软的爪子抓住树枝,优雅而漫不经心地在树枝上游动。如果你观察它,它也会用一只圆锥状的眼睛注视着你,尾巴优雅而挑逗地摆动着,滑过罗望子树的叶子。这种爬行动物是迷你型的恐龙,它们同属于一个家族,而这个家族在地球上已经存在了两亿年。变色龙古怪的外表会让人联想到中生代的原始蜥蜴,古希腊人给它们起名为chamaileon,意即在地上爬行的狮子——不能说他们缺乏联想,毕竟那时候他们对恐龙的存在还一无所知。

  色彩的秘密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给自己换上与环境接近的色彩,不论是在马达加斯加、非洲大陆,还是在埃及、印度、斯里兰卡,都是这样。人们对于这种动物的伪装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它们什么时候想变色,就可以变成任意一种颜色,其实并非如此——蜥蜴类动物的皮肤是根据温度和光线来变色的,而且每种蜥蜴会变和不会变什么颜色都是一定的。

  没有哪一种生物会像变色龙这样,愉悦或焦虑都以变色来表达。变换体色就像是它独有的用来传情达意的语言。当变色龙的领地遭到同类侵袭的时候,雄性会使自己的身体呈现出鲜艳和明亮的色彩,来展现自己的实力用于威吓对方。当雌性变色龙想要拒绝一个自己不中意的异性时,它会让自己的体色变得暗淡,并呈现出闪动的红色斑点。

  生物学家们认为,变色龙之所以能够变换体色,取决于皮肤表层内的色素细胞。简单地说,在这些色素细胞中充满着不同颜色的色素,而这些不同色素细胞的相互作用实现了体色的变化。变色龙的皮肤有三层色素细胞,最里面一层由载黑素细胞构成,它带有的黑色素可与上一层细胞相互交融;中间层是由鸟嘌呤细胞构成,它主要用于调控暗蓝色素;最外层细胞则主要是黄色素和红色素构成。色素在各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最终使表层皮肤呈现出不同的色彩。而指挥这些相互作用的,就是变色龙体内的神经系统。它是一切变化的司令部。

  危机四伏的家园

  虽然捕猎时是稳重的猎手,不过,变色龙的脾气绝对称不上温柔,它们脾气火暴,每天都有理由打上一架。在发动攻势之前,首先要上演变色的好戏。黑色的尖角上忽然冒出几排闪光的斑点,圆眼睛放着光。对手很快被激怒,嘴张得大大的,喘着粗气,发出“嘶嘶”的嘘声。小变色龙们会很机警地躲开打斗中年长的同类,免得被殃及。

  能变色的皮肤令人类,特别是生物学家着迷。他们来到世界第四大岛马达加斯加,来到这些有着斜锥眼睛,灵活舌头的动物的美丽家乡。全球约160种变色龙中的一半居住在这里,在这世界最大,也是最独特的变色龙社区里,有59个种类只有在马达加斯加才能觅得它们的芳踪。人们还在不断发现新的变色龙种类,或是根据基因分析,将被错分为亚种的变色龙定为独立的种类。

  然而,对它采取保护措施已经迫在眉睫。因为马达加斯加人不断烧掉自己的树林,极端贫穷的人们希望以此开辟出可供种植的农田,尤其是种植干稻。结果是火焰吞噬了热带雨林,将它们变为焦土,土质的改变使得这些土壤只能种植香蕉、蕨类和野草。

  无论来自国际发展援助机构的官员,正在当地开发旅游的人士,还是生物学家们,没有人能给渐渐沉没的“生命方舟”指出一条生路。在马达加斯加,物种正在大规模灭绝中。大部分的动植物都有着很强的区域性,也就是说,它们只适于在自己的家乡生活,为了让它们继续存活,目前看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它们移到与马达加斯加岛屿的自然条件类似的保护区。因此,生物学者们在紧急行动,实施变色龙人工饲养计划。他们在平原地区进行人工繁殖,并计划在日后建起安全的保护区,希望能使它们从此免于无家可归的命运。

  一般来说,想要让有鳞目动物在异国他乡大规模地繁殖是很困难的。只有少数能够闯过“第三代”阶段。这意味着,在一般情况下,到了第三代,就不太可能继续人工繁殖这些动物了。大多数的变色龙都需要广阔的、通风良好的空间。温差的变化在摄氏五度范围之外,就有可能导致其中一些较敏感种类的死亡。不过这并非一成不变:不管是干燥、多雨,还是温暖、寒冷的天气,都可以在小范围内人工制造。另外,有些变色龙的卵要在地下埋上一年以上的时间——这就很难避免菌类和其他小兽的侵害。

  马达加斯加的救赎

  在贝特西米萨卡拉,居民们学到,应该尊重那些只是要求在肥沃的土地上安静游走的生命;他们学到,要建设坚固的房子长期居住;水果不应该当成孩子们瞎玩的废物;那些种出来的用来专门作燃料的木材,和他们费力拾来的柴一样好烧。为了摆脱对于山地稻米的依赖,当地政府还定期给他们介绍一些其他的作物。山地稻米几乎是这里根深蒂固的粮食作物,正是为了种植它,大多数山坡地都被烧荒,也烧掉了变色龙的家园。

  在动物王国里,蜥蜴类动物运用各种智谋来对付它们的敌人,可是面对人类的进攻,它们无法保护自己。它们的伪装有什么用呢?!当它的圆眼睛发现了正在逼近的危险,将信号传给了大脑,即使是在行动中,它们的身体也会马上变得僵硬,它们会立刻让前爪或是后爪——视具体情况而定——一动不动地静止一刻钟甚至更长的时间。但它们的听力太差,不灵敏,没有什么保护作用。在一个到处是敌人的环境里,这些特性都不利于它的生存。

  不过变色龙有一些特别之处,可以平衡自己的弱势:如眼睛。风吹草动都不可能逃过它那双圆鼓鼓的眼睛,因为它的两只眼睛是彼此独立的。一只向前看的时候,另一只可以向后看。瞳孔调准焦距,大脑调整晶状体的弧度,由此判断出与猎物之间的距离。由于它的两只眼睛可以各自独立,它的视野几乎是全角的。这是它的安全的最佳保证,也保证了它能获取丰富的猎物。特别是它的视力又是那样敏锐。但是它那个小脑袋是怎样处理两幅截然分开的平面图的呢——是同时进行还是分开进行的呢?变色龙是有名的斜视眼,但它是怎样成功地转换两只眼睛所获得的平面图呢?在找到全部答案之前,比这些问题更重要的问题是,我们人类怎样才能避免让这个敏感的物种灭绝,让它的眼睛永远睁着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3 00:26 , Processed in 0.292352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