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45|回复: 0

[【吟梅轩】] 北大“讲师也能当博导”,合理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20 15:5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13日从今年北京国际教育博览会上获悉,今后北大将放宽博导的任职资格范围。据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王仰麟教授介绍,目前北大取消了“博导固定资格制”,实行以教师申请和学生选报为基础的“不定资格制”。也就是说,北大不再限定博士生导师必须是教授或者副教授,只要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讲师也能当博导”。
  同样一则新闻,不同的侧面和角度,能够读出不同的味道。“北大讲师也能当博导”也是这样,相信不少人都会读出“打破博导终身制、不拘一格降人材”的改革创新精神来。不过,笔者读后,却忽发奇想,既然讲师能够当博导,那么博导有没有可能屈尊来当当讲师呢?我想,应该是可以的。
  “博导” 的本意是具有博士生指导资格的教师,它不是教师职务等级中的一个固定层次,也不是教授享有的荣誉称号,而是一种工作岗位。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改革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核工作的实施办法》中,对博导的任职条件作了具体规定:比如,博导必须是本学科学术造诣较深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者),能担负起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比如要近年来科研成绩显著,有较高水平的专著、论文,学术水平在国内应居本学科的前列;再比如必须正在从事教学、科研或工程技术工作,承担由国家或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或其他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有必要的科研经费培养博士生,等等。
  这些规定实际上是一个学术机构遴选博导的依据。也就是说,按照规定,讲师、副教授是没有资格担任博导的,同样,缺乏足够的学术地位、科研成果和在研项目,教授也是没有资格当博导的,甚至曾经的博导也不能继续担任博导的。
  那么,为什么又冒出来“讲师也能当博导”这样的“意外”呢?这说明我们的大学在博导遴选、管理工作中,乃至对教授的学术管理中,存在着诸多弊病。比如,评教授论资排辈,缺乏对年轻人学术成就的尊重与认定,使得滥竽充数者混进教授队伍,年富力强者不得其门而入。由此,现在的教授队伍中,并非都能真正担当博导重任,而担任博导职责的教授又多有名不副实者,真正具有能力的中青年学术干才却因为没有教授职称而与博导无缘。
  因此,真正的问题出在教授评审与管理诸环节中,没有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正常通常的教授晋升渠道。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才会出现“讲师也能当博导”这类貌似改革的新闻来。
  严格地讲,“讲师也能当博导”这一做法,本身是对当前教授评审与管理中不合理弊病的视而不见,或消极默认。
  那么,既然承认和允许讲师队伍中有出类拔萃足以但当博导重任之人,实际上也就等于承认和允许教授群体中有无所事事之人的存在。由此,我要说,讲师既然可以当博导,为什么不能出台政策让不堪其位的博导也回过头来当当讲师呢?
 
http://opinion.people.com.cn/GB/5992859.html
 牋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5 07:20 , Processed in 0.43762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