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27|回复: 5

[【讨论】] 讨论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污染——莫要草木皆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22 11: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电磁污染已被公认为是在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音污染之后的第四大公害。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已将电磁辐射列入必须控制的主要污染物之一。电磁辐射无色无味无形,但可以穿透包括人体在内的多种物质,人体如果长期暴露在超过安全的辐射剂量下,细胞就会被大面积杀伤或杀死,并产生多种疾病

   其实人类一直都生活在电磁辐射环境中。因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大磁场,它表面的热辐射和雷电都可产生电磁辐射,太阳及其他星球也从外层空间源源不断地产生电磁辐射,所以电磁辐射是普遍存在的。动植物在地球上生存了****万年,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进化的早已适应了天然电磁辐射,或者说天然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动物是没有损害的;对人体构成威胁、对环境造成污染的是人工生成的电磁辐射(或者应该说是人工造成的电磁辐射污染)。

   呵呵……好在电磁辐射对人体的一些影响虽然普遍存在,却并不是都特别可怕。当电磁辐射能量被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时,它对人体、有机体及其他生物体是有益的,它可以加速生物体的微循环、防止炎症的发生,还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而且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即使在超标的环境下,也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得病。因此,大可不必一言电磁辐射,就草木皆兵。但是当电磁辐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后,就会逐渐出现负面效应,变有益为有害,于是就成了大家痛恨的电磁辐射污染——看不见的健康杀手。

   19世纪80年代,人们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座发电站。从此,人类大步迈进了电磁辐射的应用时代。在充分享受电磁辐射带来的方便舒适的同时,人们也日渐感受到它的负面效应。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最新调查显示,电磁辐射对体有五大影响:
  一、电磁辐射是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突变的主要诱因。美国一癌症疗基金会对一些遭电磁辐射损伤的病人抽样化验,结果表明在高压线附近工作的人快24倍。
  二、电磁辐射对人体生殖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头部长期受电磁辐射影响后,轻则引起失眠多梦、头痛头昏、疲劳无力、记忆力减退、易怒、抑郁等神经衰弱症,重则使大脑皮细胞活动能力减弱,并造成脑损伤。
  三、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
  四、过量的电磁辐射直接影响儿童组织发育、骨骼发育、视力下降;肝脏造血功能下降,严重都可导致视网膜脱落。
  五、电磁辐射可使男性性能下降,女性内分紊乱,月经失调

  我们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中电磁辐射容易超标的地方:
(1)电脑0.6至1.5米的距离内;
(2)居室中电视机、音响等家电比较集中的地方;
(3)工、科、医电气设备及视屏显示终端周围;
(4)广播电视发射塔周围;
(5)各种微波塔周围;
(6)雷达周围;
(7)高压输变电线路及设备周围。

   现实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的污染源无处不在,但也不必过分恐慌,上面也提到“不同的人或同一人在不同年龄段对电磁辐射的承受能力是不同的,即使在超标的环境下,也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得病”,所以不必草木皆兵。比如:城市中的电视塔,因为电视塔有几百米高,辐射的区域已经超越了居民住宅的高度,基本不会对市民的健康产生影响。有些高楼架设有天线,像抛物面天线、手机基站及传呼台天线,这些天线功率有限,而且受当地无线电管理委员会的控制,对居民影响不大。至于我们在生活中使用的微波炉、电磁灶等家用电器,正规厂家生产的品牌产品一般都符合规定,电磁辐射不会超标,不会带来危害。

   由此可见,尽管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污染的污染源无处不在,但一般都不会超过人体抵抗的极限,所以还是安全的。另外,咱们国家好像还没有出台电磁辐射标准来对电器的电磁辐射强度进行规范。所以尽快制定一个综合性的电磁辐射标准,对各种电磁辐射的强度做出明确的规定,严格禁止那些超标的电器进入市场,危害消费者。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1: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说日常生活中的电磁辐射一般对人体危害不大,但平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做一些有必要的电磁辐射防护,还是有好处的。。。。
对于室内环境中办公设备、家用电器和手机带来的电磁辐射危害,人们应采取如下保护措施:
● 自觉遵守国家标准,正确使用电脑、手机、微波炉等办公设备和家用电器。
● 电器摆放不能过于集中。在卧室中,要尽量少放,甚至不放电器。
● 电器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避免同理使用多台电器。
● 注意人与电器的距离,能远则远。
● 尽量缩短使用电剃须刀和吹风机的时间。
● 长时间坐在计算机前工作时,最好穿防辐射大褂或马甲、围裙等防护用品。在视频显示终端,要加装荧光屏防护网。
● 经常饮茶或服用螺旋藻片,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
● 对辐射较大的家用电器,如电褥子、微波炉、电磁炉等,可采用不锈钢纤维布做成罩子,或进行化学镀膜来反射和吸收阻隔电磁辐射。
● 正确使用手机。在手机接通的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量最大,瞬间可达2000mGs(毫高斯)。据报道,场强在10-150 mGs时,即可使体内抑制肿癌的基因R53发生病变,从而增加患癌几率。在手机接通几十秒后,电磁辐射强度可减少一半。因此,人们最好在手机接通几十秒后再接电话。在接电话时,要尽量使头部离手机远一点,或采用分离耳机与话筒来接听电话。同时,尽量减少通话时间,最好左右耳朵轮流听。平时不要将开着的手机挂在胸前,以防心脏受损。特别是女性,电磁辐射对内分泌和孕妇的影响更为显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1: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磁辐射八大高危行业:
  金融:由于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现代化办公设施,操作人员直接受到电磁辐射。
  广电:广播、电视发射系统、无线电发射系统、编辑机房、演播室均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IT:计算机系统及网络随时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电力:高压输电、变电、发电设施产生高强度电磁波。
  电信:移动通讯基站等无线通讯系统电磁波强度很大,尤其是手机对人体的危害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民航:民航指挥塔及飞机本身都向外发送大量电磁波,此行业人员尤其应注意防护。
  铁路:电气化铁路的电力线及变配系统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医疗:高频理疗、超短波理疗及各类频谱仪,都向外发射大量电磁波
对于我来说,电磁辐射的主要来源就是电脑了,长时间的使用电脑,对身体来说真的不是个好事情,^_^……视力下降,抵抗力下降……

要保重身体呀!希望园子里的网友也要保重啊,合理使用电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2 15: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家人的健康,还是里高压线远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8-22 16: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校后山脚下有一条220KV高压线,人在50米开外就可以听到电线发出的哗啦啦响声,给人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电线下面是一个居民区,当地人在这里居住的好好的,呵呵,已经习惯了,毛骨悚然可能只是陌生人的感觉而已。

    现实中,人们还是比较容易忽视电磁污染的,电磁污染在日常生活中也无处不在,比如手机,电脑,电视等等,也正是出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因为习惯了而忽视,等到造成了不好的后果时才后悔那就晚了,所以平时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很重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8-22 13:50: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  生活中的电磁辐射污染——小区周围高压输电线路电磁污染

已有的研究表明,高压输电线路和配电装置等形成的工频电磁场可以对人体健康产生非常有害的影响,比如说,破坏遗传结构、扰乱神经系统、削弱免疫系统。具体来说,在工业电频率电磁场的长时间作用下,人容易疲劳、容易诱发心脏病、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失调。专家们特别警告,高压电磁场对于儿童尤为有害。早在60年代,在美国的科罗拉多州确认了第一例因工频电磁场作用引起一些儿童白血球增加的病例。

电磁辐射对健康的影响已经被大家认同,但究竟安全距离应该设置多少,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问题,不同国家采用不同的安全标准,我国国标《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GB16203-1996)规定标准限值为5 KV/m。若就24h环境标准建议值1 KV/m而言,220~500 KV输电线路边距导线对地投影20~30m之外才属于完全区域。日本在1976年修改的电气设备技术标准指出,考虑对人体的影响,规定在离地面高度为1m处的电场强度应为3KV/m以下。在美国电气安全规范(NESC)等文件中虽没有明确规定超高压输电线下电场强度允许值,但通常取8~10KV/m。

因此,为了家人的健康,建议大家在购房时多留意一下是否距离高压输电线路过近,安全距离是否足够大,同时,应该加强学习环保理论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一旦健康权利已经受到危害,应积极借助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

参考资料见图中文献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5:22 , Processed in 0.39142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