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524|回复: 55

[【版务管理】] 搜集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影响的新闻报道帖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5 08: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题。

同时欢迎大家就管友发的帖子进行评论和交流。

=======================================

不要发布重复主题的帖子。

=======================================

回复内容格式如下:

具体格式参考“经管新闻”发的帖子。

1、新闻来源(网址):

2、新闻标题:

3、新闻内容:

4、评论(不少于30字):

=========================================

奖励将视新闻的可靠性、质量和自我评论进行奖励。

可靠性指新闻来源的权威性;

新闻质量指新闻内容对主题的反映程度;

自我评论指评论的深入度和与主题的关联度。



欢迎大家关注和参与!!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09: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是国内的啊,发了个国外的,汗
再去转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09: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

http://business.sohu.com/20081125/n260825865.shtml

2、新闻标题:

遭遇“放长假” 员工曝富士康变相裁员

3、新闻内容:

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商富士康科技集团(以下简称富士康),被变相裁员疑云笼罩,郭台铭又一

次被推入变相裁员风暴的漩涡。

受全球经济大幅波动影响,一度被看作中国制造业“集体过冬”标本的富士康,近期裁员传言不断。1

0月下旬,富士康紧急否认在大陆裁员10万,并称“富士康各园区均处于正常生产状态”。昨日,富士

康媒体办公室一位负责人也向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目前还没有 (裁员计划)。”

  但是,富士康多位员工则表示,富士康近期大量变相裁员。上周,记者在深圳展开多方调查,不

少员工称,富士康近期严控加班,并提出停薪留职计划,不少富士康员工徘徊在深圳富士康厂区外。

  【裁员传言】“将裁20%”

  据中国台湾《工商时报》报道,富士康、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在一个全球管理会议上表示,

如果全球经济进一步恶化,鸿海集团可能会在2008年底前裁员10%~15%。不过,富士康科技集团媒

体办公室主任刘坤于日前对裁员一事作出澄清。

  不过,一切似乎并没有随着澄清而落幕。

  “我们部门是整个集团事业群的采购部,现在大概有500个员工。内部消息说,上面已经说定了,

我们这边会裁员20%,只是目前还没行动。”富士康龙华科技园的一采购部员工对记者表示。

  据了解,在深圳的富士康员工中,很多人听到了裁员的风声。

  宝源科技园模具车间一基层干部无奈地说:“我们算是富士康宝源科技园效益较好的部门了,我

们这边的技术人员进入部门前,都要经过半年的技术培训,每人的培训费大概要一两万元。上面说

了,我们部门加工人员裁掉10%,管理人员裁掉10%,现在名单暂时还不知道,说不定就会裁到我的

头上。”

  “现在我要看他们是不是认真做事,浑水摸鱼的员工都‘干掉’。下个月开始裁员,一般12月份

裁得比较多,年底嘛。”一位模具车间组长对于年底裁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

  据多位富士康员工表示,今年7月签了半年合约的员工,只要到了12月合同期满,就不会再续约,

直接收拾包袱走人。

  记者在“百度知道”里发现一个帖子,一自称是富士康的网友称,富士康会在年底前裁人,因为

年底要发奖金。该网友以自己为例,每月工资约3000元,年底奖金有1万元,为了少付那1万元奖金,

公司会在年底裁人。很不幸,在近期的裁员名单中,有自己的名字。

  【员工揭秘】“收入减少,变相让我们离职”

  本月以来,各种版本的变相裁员、控制加班、无薪长假等说法笼罩着富士康。记者近日走访了富

士康龙华科技园、观澜科技园以及宝源科技园等地,看到了富士康的一些用人现象,员工称公司在变

相裁员。

  昨日下午,富士康科技集团媒体办公室一负责人向本报称:“目前还没有(裁员计划)。”该人

士建议记者发送电子版采访提纲。记者随即向深圳富士康提交了采访提纲,但截至记者昨晚发稿时,

富士康没有进行回应。

  现象1:停招普工

  公告牌写明:暂停招募

  11月的深圳,艳阳依旧。阳光没有遗漏富士康的观澜科技园,但这里的员工并不像以前那样忙

碌,不少员工三五成群地驻足在厂区前,或聊天,或等车。

  “现在不招人,裁人还来不及呢!”记者以求职者身份询问站在厂区门前的十来个员工,公司在

裁人是他们最一致的回答。

  11月22日下午,记者又来到富士康龙华科技园,在“富士康科技集团普工招募处”看到,一块醒

目的蓝色公告牌上写着:“因目前基础人力需求已满,故暂停招募。具体后续招募时间另行通知,敬

请关注!”落款为 “富士康科技集团基础人力委员会宣”,时间为2008年10月13日。

  据悉,这里是深圳富士康厂区对外招募普工的唯一宣传点。据说,之前这里常常人头攒动,但记

者看到的却是异常冷清。

  现象2:减少加班

  “反正不会让我们加班”

  “11月开始,我们基本上就没加班了,多数部门开始管控加班,三班倒,每周休两天。”富士康

宝源科技园一部门技术人员表示。

  “我们这边还是有点活做的,不过,以前上10个小时的班现在改成8小时,如果我们忙不过来,就

有别的部门过来支援,反正不会让我们加班。每个月不加班,就只能拿底薪,少了1000多元钱。我们

做普工的只有900元的底薪。”富士康观澜科技园一员工对目前的状况感到无奈。

  “11月以来,我们支援事业群里别的部门,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已经换了4个工作地方。我们这

边没啥事做,不支援别的部门的时候,上班就是擦擦设备、搞搞卫生。听说我们这边也准备放假,好

像是放两个月。”在富士康观澜科技园鸿超准事业群金加部的徐强(化名)说。

  “上周开始就比较闲,到了周五就没啥事做了。我们也说要放两个月的假,不过现在好像又说不

放了,先去支援别的部门。有的部门比我们还惨,天天重工(货件返工)。下周还不知情况会怎样

呢。”富士康龙华科技园CCPBG部门(专门做电脑和游戏机)一员工如是说。

  “现在金融危机,好多小厂都倒闭了。大约两个月前,我们加班就不算加班工资了,现在加班算

的是正常班,工人不愿意也没办法。金融危机下,哪里都一样,能拿底薪都算好的了。”富士康观澜

科技园SHZBG鸿超准产品事业群一个主要做模具的部门组长表示。

  这位部门组长还介绍了自己的工资收入:底薪2200元,房租补助500元,职务补贴500元,一共3

200元。以前每个月能拿4200元,因为加班工资有1000多元,不过,那已是今年5月之前的事了。

  MH(主要做充电器和数据线)

  部门一员工向记者介绍:“我们平时每个月加班30多个小时,周末加班最多40小时,加班工资能

拿2000元左右,不过每个部门的情况不一样。”

  “加班管控后,我们只能拿底薪,很多普工辞职了。这不是变相裁员么?”不少员工对于目前公

司的做法感到无奈。

  现象3:停薪留职

  “给我们放2~4个月长假”

  日前记者了解到,富士康龙华科技园PCEPG部门(做手机的)10多人接到主管打来的电话,说他

们停薪留职4个月。

  “富士康不会明着裁人的,他就是用一些举动让我们不知所措,这样就会有人自动离职。”一员

工说,大家心里都清楚富士康不会明着裁人,裁人意味着要补偿3个月的薪水。

  “到年底了,要裁也是裁那些绩效不好的员工,我们部门有的员工听说要裁人,就请主管裁掉自

己,因为现在大家只拿底薪,放长假连底薪都没有,裁掉了还能多拿点工资。”富士康观澜科技园鸿

超准产品事业群一员工告诉记者。

  “现在放假的员工很多,有的部门已经开始放假了,好多都放2~4个月,很多人都买了票回家。”

一位模具车间组长说。

  虽然富士康今年年假表迟迟未出炉,不过富士康宝源科技园个别部门已得到消息,今年放假可能

会分3批,年前一批、年中一批、年后一批,每一批人放假22天。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人员算了一笔账,富士康员工年假是5天,如果公司放假22天,按他们平

常两周加一天班的标准,他们要加5个月左右的班,才能抵消这22天的假期,也就是说,他们在未来5

个月里都不会有加班工资。

  【离愁弥漫】“很多人排队办离职手续”

  11月21日下午4时,富士康宝源科技园不时有人提着行李外出。近段时间,这一幕经常上演,这

些员工或放假或离职踏上了归途,离别给这个“寒冬”又添一丝寒意。

  王芳(化名)来不及叠好被检查过的行李,便在同事的帮助下拖着箱子,背着那个塞得鼓鼓的背

包,匆匆离开了宝源科技园行李检查口。刚出了门口,她不得不停下来,原来刚被保安检查过的行李

箱锁不上了,被单塞不进去,她快要抓狂了。

  “公司把MH部门整个搬到江苏淮安,我们可以跟着过去,也可以等待分到别的部门,或选择停薪

留职4个月。”王芳选择了停薪留职4个月,她按要求把厂牌、宿舍和工衣都退了,公司只给她开了一

张停薪留职的纸条,至于那纸条还能不能派上用场,她自己也不知道。

  MH部门原来有1000多人,10月底开始,公司将员工分3批迁往淮安,王芳是第二批。她们走后,

现在部门就剩200人左右了。

  “第一批到了淮安,那边基本工资只有750元,也没啥事可做,每月就拿底薪;在这边留着的话,

得等公司安排到别的部门,有的甚至被分到食堂和保安处。公司现在不加班,拿底薪就900元,还要交

70元社保。像我这样停薪留职的没有工资,每月还得交社保,所以很多人干脆就离职了,这些天很多

人在排队办离职手续。”

  王芳说,辞职是她最不愿意的抉择,她想在这4个月的停薪留职期间,找一份工钱稍微多点的工

作,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似乎有点渺茫。

  离职管理层揭秘富士康变相裁员10招

  一位11月19日从富士康离职的管理层,在博客中透露出了富士康的几种变相裁员的招术:

  1.无薪长假,无薪调休。

  2.无薪教育训练,无偿占用员工时间,如军训、做操、开早会等。

  3.试用员工无论绩效如何,全部辞退。

  4.将员工调离熟悉的环境,迫使员工自己辞职。

  5.进行加班管控,减少当月收入。

  6.取消或减少当月收入。

  7.进行学历、经历、资格再查,借机解雇员工。

  8.纪律考核动辄记大过、处分。

  9.减少其他福利。

  10.其他手段,如请假不批等。

  相关影响:周边出租房忙减租金

  “现在工人都没有加班工资了,周边的空房子又那么多,不减点房租,房客可能就更少了。下月

开始我给他们每个房间每月少50元钱。”一居民楼的房东已于月初给房客打招呼主动减房租。

  据了解,富士康观澜科技园和宝源科技园的建立,带动了周边一带的租房和商铺食店的发展,租

住出租屋的也多是富士康的员工。现在出租房很多,富士康员工却纷纷离职或放长假回家,这让房东

们都慌了手脚。

  “受影响的不只是我们租房的,连附近网吧的生意也差得可怜,有时候就零星几个人坐在里

面。”深圳富士康观澜园区附近的520网吧和志扬网吧的网管表示,5到10月,看着很多富士康员工来

网吧上网,有着说不出的高兴,但现在,每天来网吧上网的人少得可怜,最多不到50个,上通宵的更

少,有时候比服务员和保安还要少






4、评论(不少于30字):

实体经济受影响,生产企业裁员风跟进,意味企业的销售出现问题及资金的紧张,

随着上下游产业链的影响,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将进一步显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10: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081111/02302507545.shtml

2、新闻标题:日照钢铁大幅裁员 山钢重组藏玄机

3、新闻内容:
对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日照钢铁”)的许多职工来说,今年只有夏天和冬天两个季节。

  “夏天”指的是日照钢铁半年多以来的业绩突飞猛进。11月7日是农历24节气中的立冬,这天,日照钢铁的员工李钢(化名),却感受到了从夏天一步到冬天的滋味。

  这天,他接到了公司的通知,受经济不景气的大局势影响,公司业绩大幅度下滑,出现了严重亏损,不得不请他先回家休息一段时间。

  李钢明白所谓“回家休息”的意思。最近几天,关于公司将进行大规模裁员的事已经在员工中议论纷纷。

  “裁刀”突落

  就在上半年,李钢还为公司的业绩而欢欣鼓舞。到今年5月底,日照钢铁产量达到444.6万吨,完成产值189.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5.8亿元,利税5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158.3%、268.1%、267.6%和162.9%。

  汶川大地震发生之后,日照钢铁董事长杜双华一次就捐出了一个亿,公司总共捐出了1.5亿元还多。作为国内捐款最多的民营企业,日照钢铁可以说是赚足了人们的眼球。

  “我们有能力拿出这些钱。”日照钢铁党委书记廖海亭当初接受媒体采访的话言犹在耳,“去年,我们集团的纯利润超过了50亿元,上交税收14亿元。预计今年日照钢铁集团的销售收入可以达到500亿元,利税可以达到100亿元。”

  就在上半年工作总结会上,杜双华还说,上半年特别是在提高员工待遇、落实以人为本、加强党群组织建设等方面,部分单位在行动上依然留有盲点,工作实施依然存在偏差。

  但迹象都在表明企业确实“不行了”。一反此前的信心爆棚,廖海亭开始对媒体称:“日钢9月份亏损4亿元,10月份预亏接近6亿元。”

  与裁员同时进行的是加紧消化库存。9日,日照钢铁一位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介绍,现在矿石车间正加大马力生产,尽快将矿石消化掉,变成现钱。而公司已经不再进矿石了。

  重组博弈

  大规模的裁员是在日照钢铁与山东钢铁签署重组意向书之后开始的。

  “杜总本人肯定不愿意被重组。日照钢铁一年几十个亿的纯利润,即便现在遇到了困难,熬过这个‘冬天’,将会有更大利润。”上述日照钢铁内部人士对本报记者分析。

  杜双华不但不想被重组,甚至还想着重组别的企业。今年上半年,日照钢铁给全国工商联的一份报告中,杜双华就透露了对有一定规模的民营钢铁企业进行重组的想法。但按照去年山东省政府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建设日照大型钢铁基地,是山东钢铁工业区域布局调整的重点。按照上述“意见”,日照钢铁的500万吨钢产能,将统一纳入日照钢铁精品基地规划。

  由此可以看出,山东钢铁早已把杜双华的日照钢铁“纳入”旗下。

  采访中,有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近来,当地银行齐刷刷不再对日照钢铁提供更大贷款。日照钢铁如果遇到困难,这将是重要原因。不过此消息未得到日照钢铁和当地金融机构的证实。

  另外,日照钢铁本身也有“软肋”,离开了山东钢铁,他的许多投资会“打水漂”。本报记者在日照钢铁看到,新建的2150热轧带钢项目已经竣工,内部人士称项目投资了35亿元。“但为了等山东大钢的整体规划”,现在还停着。

  杜双华的下一步

  显然,此前杜双华已经打算在日照安营扎寨了。

  在今年8月9日日照钢铁召开的思想作风建设工作动员会上,杜双华要求全体人员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在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及“关于流寇思想”这两篇文章,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精神,进一步理解“团结协作”的深刻内涵。

  上述日照钢铁给全国工商联的报告中说,日照钢铁东侧海岸线具备30万吨级泊位的条件,并已列入山东港口建设规划。公司决定依托这一优势,建设国内最大的铁矿石专用码头,并组建班轮式大型运输船队,实现集约化运输。

  杜双华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和财力。日照钢铁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近几年杜双华的大部分利润投到了港口和船队建设上。上述材料也提到,日照钢铁已经投资14.164亿美元,购买了3艘矿船,并在国内大连、上海船厂,韩国东方船厂等购买了12条矿船。

  但杜双华的宏伟设想仍然“躲不过”重组大势。上述汇报材料说:“港口建设因已经列入山东钢铁建设整体规划,目前处于等待状态,一直没有实质性进展。”

  或许将来会出现这种格局:杜双华让出日照钢铁,得到建设港口和船队的“回报”?

  博弈还在进行中。


4、评论(不少于30字):
中国,到底谁来负责?都是目光短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前两年的红火,是未来的能源、资源堆出来的,全是浪费,高效益高产出是骗人的,后果是很严重。我看4w亿不要救了,越救越死。

事实证明,前几年全国各种钢铁企业大发展都是贷款先行,现在遭遇寒冬,没了资金支持,民营企业哪里还能支撑住啊!!美国的那些公司都开始想国有化避免破产了·何况中国。。 。
还有,中国的竞争带有严重的地域性!这在山东省表现最为明显,日照这个港口发展时间短,速度快,但是他上有青岛下有连云港上海港等历史悠久的港口,为什么还有花巨资新建一 个港口呢?这就是山东典型的地域竞争思想,连云港离它最近,且已经有了一个15万吨级和一个30万吨级的矿石专用码头,一个30万吨的码头起码一年5000万吨吞吐量,日照再建个两港加起来过一亿的矿石吞吐量,NND就苏北鲁南那破地方哪个企业吃的了啊???
所以现在要过寒冬,我认为不能光省级规划,国家应该站出来限制各省盲目发展,多从全局出发避免无序竞争小钢厂能并就并,缩减开支,先熬过这段时间再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10:33:46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http://www.zaobao.com/cninvest/pages2/cninvest_zong081124b.shtml

2、新闻标题:唐山300家钢厂倒闭 首钢曹妃甸点火就亏几亿

3、新闻内容:  从北京站出发,一个半小时之后,火车停靠在唐山北站。从唐山北站到位于唐山市建设路的唐钢大楼还有半个多小时车程。

  这一路,沿途都是钢厂。鑫航钢铁、荣泰钢铁、盛达H型钢厂等等。然而这里却没有丝毫开工的景象,工厂里看不到喷出滚滚浓烟的烟囱,沿路都没有看到运钢材或者原料的大货车,甚至连找到一个问路的人都很难。

  “唐钢周围300家钢厂全部倒闭。”唐钢一位人士这样对记者说。

  唐山及其周边地区可谓全中国最大的钢铁产业基地,紧挨曹妃甸、秦皇岛大型港口,刚刚整合成的河北钢铁集团总产能将达3175万吨,居全国之首。首钢的正常年产量为800万吨。而周边,钢铁生态链上的中小企业星罗棋布。

  现如今,所有这些企业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寒冬。

  “唐钢没停产,工资还在发”

  站在唐钢老厂区西门,该唐钢人士对记者介绍说:“你看看这里,前几个月在这里排队等着拉货的大货车都挤满了,现在几乎都看不到了。”他正说着,从西门出来一辆货车,上面装载了几只热轧钢圈,而此后再无车跟进去拉货。

  “我知道有些钢厂都扣钱了,我们的工资还能照发,但是也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工资本来就是钢厂里最低的。我们没有停的生产线,现在就是减产。只能熬着。”

  此前,唐钢三季报的成绩单还算好看,3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67.35亿元,同比增长54.9%;营业总成本159.37亿元,同比增长58.9%;净利润5.58亿元,同比增长1.45%。平均下来,每个月能实现净利润1.86亿元。

  “三季度正好遇上要开奥运会,那个时候测吹往北京方向的污染源,唐钢这边最多,为了服务奥运,本来是要让我们停掉一部分的,但是唐钢这么大的钢厂停产影响太大了,后来改成白天停产,晚上生产。尽管这样对产量还是有一些影响的,而此后没想到又遇上这场危机,所以从8月份一直垮到现在,产量都上不来,也不能上来。”该人士说。

  但是,该人士介绍,与其他亏损的钢厂相比,唐钢现在还是处于盈利的状态,上个月唐钢的“账面”利润有1000多万。该人士称:“没有亏损已经很好了,现在就只能熬着。旁边的津西钢铁,亏了十几个亿。”

  从三季度的月均净利润接近2个亿,到四季度月利润1000多万。唐山一位铁矿企业老总对记者说:“那么大个钢铁厂,一个月才1000多万利润,听上去好笑。但是这些厂是国有的还好点,民营钢厂基本没有活下来的。”

  上述唐钢人士认为,唐钢好于其他钢铁厂的原因在于唐钢自己的矿源比较多,因此库存压力相对于那些依赖外矿的企业要小得多。

  亏损12月集中体现

  除唐钢之外,同属河北钢铁集团的邯郸钢铁(600001,股吧)也在过冬,邯郸钢铁(600001,股吧)三季报显示,公司三季度净利润为2.67亿元,同比增长72.95%,但环比增长却为-0.68%。邯郸钢铁董事会秘书陈占军说:“邯郸钢铁也减产,公司四季度业绩不乐观,有可能会出现亏损。”

  而记者在唐山也遇到一位津西钢铁人士,他对记者说,津西钢铁的确亏了有十几个亿,但是12月份还会亏损。

  “亏了有十三四个亿,现在计划是亏损在12月份一次全部体现出来,然后等到明年再看。现在这种状况,很无奈,其他中型钢厂也差不多情况,能挺住就不容易。”

  虽然该人士认为,只能将希望放在明年,但是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罗冰生近期说,钢铁企业普遍反映今年第四季度出口订单下降50%左右,明年一季度钢铁产品出口订单也大幅度减少,下一步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将会进一步下降。

  与津西钢铁之类似的还有宣钢、承钢、舞钢等,这几家都属于河北钢铁集团旗下的钢厂,河北钢铁集团主要由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联合组建,旗下拥有唐钢、邯钢、宣钢、承钢、舞钢、衡板、财达证券、国贸、矿业、京唐等10个子公司。

  而河北钢铁集团对旗下矿业公司也进行了整合,新成立的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在9月底10月初成立,由原唐钢集团和邯钢集团所属矿山整合而成,拥有1个直属矿山为唐钢和邯钢提供原材料。

  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说:“看上去现在河北钢铁集团是全国最大的钢铁集团,实际上,河北钢铁集团内部钢铁企业整合、重组的效果并不明显。现在唐钢、邯钢、宣钢等等这些都属于河北钢铁集团的子公司,子公司做决策的、做工作的都是原来那些人;而且子公司所做的决策,母公司一般不进行干预或者布局,所以跟以前一样,从业务上看基本没有变化。”

  首钢曹妃甸点火就亏几个亿

  该人士还向记者证实了首钢曹妃甸项目推迟的主要原因。

  “只要曹妃甸点火,到年底前就要亏掉几个亿,点火就要亏,怎么还能点。当时首钢曹妃甸点火的邀请函都发到各个厂了,没有办法,当时确实点了,不过点的是一个不重要的小炉子,其他的都没有点火。”

  原计划首钢曹妃甸1000万吨的项目10月18日正式投产,但首钢认为如果在这个时候投产,将会加大亏损;同时由于增加供应量,有可能导致钢材价格的进一步下跌。

  而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近日的表态似乎也印证了这点。在日前召开的“首钢创新创优创业经验交流会”上,朱继民下令,要尽快拿出对策应对“冬天”的来到,“降价促销、减产过冬将成为常态。”

  朱继民说:“入冬了,就像蛇,如果不蜷曲着过冬,还要显示能耐四处游走,就预示着死亡。”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统计显示,今年1至9月份,钢铁行业亏损额达11.54亿元,是去年同期的18.06倍。截至10月份,全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亏损面可能超过60%。

4、评论:钢铁工业只是一个缩影,金融危机是一个原因,但是原本经济中的痼疾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这方面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经济的风险很难得到改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14: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
http://www.cfi.net.cn/newspage.a ... tectCookieSupport=1

2、新闻标题:
高盛在油价破百时开“赌场” 中国企业纷纷买入看涨如今被套


3、新闻内容:

编者按
  深南电、中国国航等国企近期纷纷爆出在国际衍生品交易中遭受巨亏,投资者的视角再一次定格在衍生品市场,结构性期权交易。这个昔日因中航油事件、国储铜事件等而让投资者谈虎色变的话题,再次染上了神秘色彩。为此,本报推出衍生品专题,从结构性期权、场外市场等层层推进,解构衍生品市场迷局,剖析以高盛为代表的国际投行在该市场中的角色,探索适宜国内企业的套保之路。
  高盛开"油价赌场" 中国企业付高昂学费
  畅远
  高盛的衍生品设计师没准是拉斯维加斯的玩盘高手。在他们给中国企业提供的对赌合约里,依稀能见到赌场庄家的精妙算局。在这场以油价充当玩牌的赌局里,不明就里的中国企业权当去了一趟拉斯维加斯,只是学费稍高了一点。
  截至昨日,公开信息显示:继3年前的中航油之后,深南电等国内企业再次成为高盛下属全资子公司杰润的对赌方,而从目前的情况看,貌似"小概率事件"的亏损额仍在扩大。
  让我们看看深南电与杰润的第一份对赌合约设计:
  有效期为2008年3月3日~12月31日,由三个期权合约构成。当浮动价(每个决定期限内纽约商品交易所当月轻质原油期货合约的收市结算价的算术平均数)高于63.5美元/桶时,公司每月可获30万美元的收益(20万桶×1.5美元/桶);浮动价低于63.5美元/桶,高于62美元/桶时,公司每月可得(浮动价-62美元/桶)×20万桶的收益;浮动价低于62美元/桶时,公司每月需向杰润公司支付与(62美元/桶-浮动价)×40万桶等额的美元。
  该合约的签订时间是2008年3月12日,代号为165723967102.11。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指数收报106.81美元/桶。这个合约在当时看来,貌似风险不大,因为大部分市场人士认为,原油期价在12月31日前跌破62美元/桶的概率不高。
  在此,我们有必要重温今年3月原油期价突破100美元/桶时的牛市狂热,也更有必要回顾著名的国际投行--高盛在这场原油牛市盛宴里扮演的角色。
  3月份,油价"破百"成了全球媒体的热点话题,对"破百"后的油价预测也一度成为众多业界人士的谈论重点。而在去年准确作出油价将在2007年年底达到95美元/桶预测的高盛,在3月再次抛出重磅研究报告--原油均价将在2008年涨至141美元/桶。后来的事实证明,高盛不愧是预测专家,油价果然随后一路飙升,在7月触摸147美元/桶的顶峰。
  可以想见,在深南电相关人士签订上述对赌协议的时刻,正处于原油牛市疯狂新的开端--"突破100美元打开了新的上涨空间"、"低油价时代一去不复返"。
   于是,上述协议显得是那么充满"诱惑"--只要在今年年底前,油价不跌破62美元/桶,深南电将只赚不赔。而在当时看来,"年内油价跌破62美元/桶"显然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难怪这份合约对于深南电的收益设计得如此"吝啬"--在62美元/桶上方,不管油价涨到什么位置,每月最多获得30万美元的收益;而对深南电的风险却设计得充满玄机--只要油价跌破62美元/桶,将按照40万桶的两倍于深南电收益计算量的系数,乘以62美元/桶以下的差价,这将是一个亏损额巨大的数字。假定今年年底前油价跌至40美元/桶,深南电每月将最多付出880万美元。而深南电2007年的全年净利润折合美元也不过1700多万美元。
  这种设计与赌场上的庄家设局有异曲同工之妙--大概率事件由庄家承担损失,但赔付较小;小概率事件由玩家承担损失,但赔付较大。当庄家面对多个玩家时,所谓的大小概率与赔付额的比率,往往向有利于庄家的方向发展。更何况,庄家具备一定的影响赌局的能力,这是最不利于玩家的。
  我们注意到,在这场面向全球的油价赌局里,高盛至少扮演了三个角色--预测家、投机商和对赌方。预测家角色由高盛的研究部门扮演;投机商角色由高盛旗下的投机基金扮演;对赌方由高盛旗下的专事提供对赌协议的公司(如杰润)扮演。
  自今年7月原油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出现拐点以后,高盛发布了令市场大跌眼镜的预测报告--油价可能跌至40美元/桶。而从现在的行情演变趋势,油价已经跌穿50美元/桶,向40美元甚至更低的位置寻找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高盛席位的投机基金在油价上涨和下跌的过程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与摩根士丹利等公司一起,被市场称作影响原油期价的几大机构之一。
  而杰润无疑是这场"牛熊转换"的先知先觉者,在今年3月成功游说深南电签订上述协议。另据了解,杰润的营销团队还接触过国内多家有相同风险对冲需求的企业。联系起几年前的中航油,他们的业务模式无疑是"充当具备套期保值需求的中国企业的场外交易对手,为其提供各类期权合约"。
  不可否认,杰润的对赌协议并非都是赢家,但他们的风险往往可以控制,且损失额不大,而从协议设计的"小概率、大收益"的情况看,只要"赌"对了少数几次,便能赚得盆满钵满。显然,在其拥有强大"研究能力"和"市场参与能力"的母公司支持下,这种"小概率事件"并不那么难发生。而这种可怕的业务模式,对于在国际金融市场还是初学者的中国企业来说,注定要付出不菲的学费。

[ 在国际商品衍生交易市场中,国内的企业只能算新手,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价格的判断是"走一步看一步",缺乏大方向的把握,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企业常常在高位买单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国际衍生品市场的那些大赢家眼里,这是一种风险投资;而对于那些新手而言,这无疑是一场赌博。这就是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结构性期权交易。
  结构性期权花样繁多,一种简单的模式是,既作为期权的买方,如买入看涨期权;同时也是期权的卖方,如卖出看跌期权。在这种模式下面,风险看似得到了对冲,其实不然,因为作为期权买方,只有在价格对自己有利的时候才会行使权力,而作为期权的卖方,当价格对自己不利的时候,是没有办法规避风险的。
  在过去5年的时间内,国内企业或者企业负责人频频折戟国际衍生品市场,结构性期权往往成为这些企业亏损的罪魁祸首,这些企业在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成为了看涨期权的卖出者,如中航油的陈久霖;在价格下跌的时候成为看跌期权的卖出者,如国储铜事件中的刘其兵、中国国航。
  "如果想成为商品期权的卖出者,那么就必须要对该种商品未来的价格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同时要很好地把握该种商品的波动率。"香港一期货咨询公司人士指出,"因为期权卖方的收益是有限的,而风险则是无限的。"然而,期权卖方所必需的特质,正是国内企业所缺乏的。
  在国际商品衍生交易市场中,国内的企业只能算新手,很多时候我们对于价格的判断是"走一步看一步",缺乏大方向的把握,这也是为什么国内的企业常常在高位买单的一个重要原因。"卖出期权的动机就是要为商品未来一段时间进行估价。"上述人士指出,"如果缺乏对价格大方向的把握能力,那么卖出期权,其实就是一种赌博。"当然,由于市场波动的特性,没有任何机构或者个人能够百分之百确定未来一段时间某个商品价格能到多少或者不能到多少,因此,期权的卖方为了防止可能出现的巨大亏损,就在期权费(期权定价)的设定上投入很大的力气。影响期权价格的因素主要有标的物市场价格、行权价格以及标的物的波动率。
  对于一个期权交易者而言,对波动率的关注应该高于对期权价格本身的关注。可惜从过去几年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商品期权交易的情况来看,我们似乎更注重对价格的关注而忽略对市场的波动,不幸的是,这几年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任何历史数据都不能给予参考的。
  从这些企业的实际操作来看,他们在卖出看涨期权时,对应商品的价格往往远高于行权价;在卖出看跌期权时,对应商品的价格则远低于行权价。这就造成了一种假象--卖出期权可以稳稳地赚取期权费用,而不会承担风险。但是,当陈久霖认为原油价格不会超过40美元/桶,结果油价不仅突破了40美元/桶,当年最高涨到了57美元/桶;刘其兵认为国际铜价难以突破3500美元/吨,结果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突破了8000美元/吨;当今年7月国际油价在130多美元/桶的时候,国航判断油价不会跌至60美元/桶下方,结果上周跌到了50美元/桶。
[ "场外交易实际上是久经世故的交易商和不熟悉市场的企业之间的对赌协议,虽然这个市场有存在的必要,但是监管部门需要保证交易可以在公平的状况下进行。"Euroland LP基金公司合伙人Xin Chen表示,"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他们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 ]中信泰富外汇交易巨亏、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在燃料油市场上折戟……衍生品场外交易市场如"妖魔"一般将一个个中国公司拖入深渊,同样这个市场在全球范围内都遭受争议,从诞生以来,场外交易市场第一次面临生存危机。而我们对这个市场产生了很多疑问:场外交易市场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个市场路在何方?
  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最大的区别在于,场内市场是有标准的合约并被监管,而场外交易往往只是交易双方私下的协定,而正是因为不透明,场外市场在本轮金融危机中成为了众矢之的。
  美国共和党参议员Tom Harkin在上周四提交了一份名为"衍生品交易法案"的提案,这项提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将庞大的场外衍生品市场交易纳入联邦政府的监管,与场内交易市场享受"同等待遇",消除场外市场交易的无政府状态。
  这并不意外,美国总统布什就在不久前的G20会议上表示,场外市场偷偷摸摸的年代已经走向终结。当时他以最引人注目的信贷违约市场作为例子,在当时的声明中布什表示,"信贷违约掉期--这个为了抵御(因为债务违约)而出现损失的金融产品--将通过集中的清算机构处理,这是一项巨大的变革,直到目前为止,信贷违约掉期还是在没有监管的场外交易市场交易。"虽然政府的行动可以让市场变得更加透明,但却被质疑毁掉了场外市场的创新能力。国际互换与衍生品协会(ISDA)和证券行业与金融市场协会(SIFMA)是衍生品市场上两个重要的行业性组织,在他们看来,场外交易还是有其存在的必要。
  ISDA的全球公共政策主管Greg Zerzan认为Harkin的提案过于严苛,企业需要金融机构为他们提供定制的服务,这个提案将让这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定制服务被很多人视为场外市场存在的理由,因为每个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用不同的需求,而这种要求难以直接通过场内交易市场得到满足,他们需要与金融机构的专业人士坐下来讨论,以获取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而在场内市场他们的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将所有衍生品合约全部标准化并纳入监管体系无疑使市场丧失了提供这些产品的能力。SIFMA的发言人Travis Larson说,"Harkin的提案将令场外交易市场走向终结。"但这并不意味着市场应该保持现状,浦发银行[13.35 0.60%]期货结算部的杨再斌博士表示,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的发展应该得到平衡,因为场内市场交易价格对场外市场有指导性的作用,而在过去场外交易市场的发展过于膨胀。"次贷发生以后我们看到了场外交易开始向场内转移。"杨再斌指出。
  这种趋势已经出现,芝加哥的CME集团和亚特兰大的ICE目前都已经推出了关于信贷违约掉期的产品,CME在10月份曾经表示他们计划为CDS合约提供清算服务。
  "场外交易实际上是久经世故的交易商和不熟悉市场的企业之间的对赌协议,虽然这个市场有存在的必要,但是监管部门需要保证交易可以在公平的状况下进行。"Euroland LP基金公司合伙人Xin Chen表示,"而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他们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现在看来很多企业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套期保值。期权产品的定价对于一般人来说是一门过于高深的学问。从交易商手上买入期权产品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市场波动是正常的市场行为,而卖出期权产品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企业并不知道他们卖给那些金融机构的产品到底值多少钱,特别是在目前如此动荡的市场环境下。事实上,他们是在和老虎伍兹比试高尔夫球技。
"现代企业管理者,不会利用期货这一风险管理工具来锁定成本或利润是傻子,而乱做期货投机则是疯子!"这是期货业内流传甚广的一句名言。
  上周末国航(601111.SH)于公告中承认,在航空燃油的场外衍生品交易中浮亏已达31亿元(截至10月底)。既不是"傻子"也不是"疯子"的国航,虽勇于尝试结构性产品,但其复杂的套保行为却已传出"异化"的味道。
  据国航在香港公开的H股2008年中报披露,国航早在2001年3月已开始油料套期保值交易,其交易品种主要是新加坡航空燃油,另外还包括与航油价格关联度较高的布伦特原油、纽约原油衍生品,且今年上半年也仅对现货采购总量的17.6%进行了套期保值处理。而其董秘则向媒体进一步介绍,国航在航油套保上使用了包含5到6种模型工具的结构性产品。
  事实上,上周末的国航公告显示,该公司不仅买进看涨期权,而且同时向对手卖出了看跌期权以冲抵套保交易中买入期权时的权利金支出。更有意思的是,该最新公告披露其董事会授权套期保值合约下的最大购入量在2008年度为实际燃油采购量的50%±10%。
  一般认为,国航只需在场外市场买入履约价为预算价位左右的看涨期权即可简单实现涨价时的套保目的,而且可以在跌价时锁定套保亏损。期权在套保交易中,则被用来对期货头寸进行再保值,且卖出期权的交易,通常仅被认为是实力雄厚金融机构的投机工具,或者是期权组合交易中的一种套利手段。
  国航同时卖出看跌期权,以图取得相应的权利金收入,却增加了跌价时损失的可能,故其采用"结构期权"的套保行为难免有套利甚至投机之嫌。
  更让人疑惑的是,国航现有暴露头寸按其浮亏31亿元计,应远高于现货采购总量的17.6%,甚至可能接近其授权上限的60%。按照成熟的国企套保经验,在7月初油价走势已开始出现向有利于现货采购的方向变化之时,应减小暴露的期权头寸而不是扩大头寸来赌油价上涨。
  套保的"异化"也早已在国内其他企业身上蔓延。2004年后国内铜加工企业中流行的境内外"反套"交易行为,其实也是套保通道不通畅及境内外套保亏损后衍生出的投机性"套利"行为。而日前发出公告试图解释其套保头寸为净多头的江铜(600362.SH),也恐难以逃脱套利投机之嫌。
  至于中航油的陈久霖及国储事件中的刘其兵,则是在套保头寸亏损后试图以大量卖出期权的收入来弥补保证金的追加要求,结果彻底"异化"后被市场清洗出局。
  其实,最简单的企业套保行为只要遵循"等量反向"的基本原则。所幸,已注意到企业套保"异化"的国资委于上月底发出"关于2009年中央企业开展全面风险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 。而陈久霖事件后,国家有关部门曾为此出台了限制国有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套保的内部规定,也导致了第二年期货市场的交易萎缩。
  因噎废食固然不可取,监管部门在加强参与境外衍生品交易的监管同时,更应加快有关期货品种的上市和有关制度的完善,以减少企业套保"异化"的各种外部诱因。
  最近,纽约市场原油价格跌破50美元/桶大关,逼近48美元/桶。与高盛子公司的油价"赌约"给深南电(000037.SZ)带来的压力越来越重。
  除了上文提到的第一份对赌合约,双方还签署了明年年初到2010年10月31日的一份油价期权协议的确认书,协议结构与今年合约相同,只是结算价格提高了2.5美元/桶,如果油价低于64.5美元/桶时,深南电将出现亏损。
  种种迹象表明,目前深南电正在作两手准备:一是尽力与杰润公司协商,提前解除油价对赌协议;第二个是把深南电设立在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深南能源(新加坡)公司的有效资产卖掉,使其空壳化。11月15日,深南电发布公告,拟将深南能源(新加坡)持有的香港兴德盛公司100%股权卖给深业集团旗下的深业投资公司。兴德盛持有深南电旗下5家发电厂资产的部分股权,转让价将不低于3.45亿元。
  东方证券首席金融工程分析师高子剑接受采访时介绍,深南电与杰润公司签署的Accumulator(累计期权)产品,有一个典型特点是风险和收益不对称。对于产品购买方来说,收益相对固定,而一旦出现风险,风险则会放大。在国际市场上,购买这种产品的客户一般都是自身风险管控能力比较严格的企业。
  高子剑评价说,深南电在该对赌协议中出现如此大的风险,是因为自身的风险对冲没做好。如果在亏损时赔付的吨数与深南电自身每个月的消耗量相同,那么这个对赌协议对于深南电来说成功锁定公司的油价成本,并非坏事。现在的问题是,40万吨/月的赔付量远超过深南电自身的石油消耗量,"赌约"带来的亏损远超过公司在油价下跌中的受益程度。

4、评论(不少于30字):


如期到来的危机掀翻了我们很多走出去企业华丽的皇帝的新衣,现在这几个典型在国内的股价都被持有人用脚投票,航空股这几天在A股的重挫表明了危机已经随着我们这几个名企的所谓套利海外交易向我们股市和企业盈利波及过来,明知技不如人,明知自己的是国家关键企业不仅仅是亏损的问题,还要大规模的自以为是的做期货的投机交易,呵呵只能说反正不是他家自己的钱,帮着人家数钱兼交学费,这很好了!国内公司往往是这样,赚钱时候什么都不披露,胡过去就算了,危机一来,什么洞洞都漏了,哭爹喊娘,交了学费,下一次学的多一点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14: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
http://money.163.com/08/1125/03/4RIK46IJ002524SC.html

2、新闻标题:
金融危机冲击大学生就业 金融地产外贸成重灾区

3、新闻内容:
上海《文汇报》一篇报道援引11月10日出炉的一份上海市24个行业就业岗位数的曲线变化图称,金融、保险、地产、外贸冰冻指数达到五星,评定为“极端寒冷”。而汽车、航空、广告等则“遭遇寒流”,冰冻指数达到四星。“发展良好”的只有零售、批发等行业。

初冬的上海夜晚,寒意袭人。11月18日晚,上海财经大学外企招聘会现场,拥挤不堪,一些不知名的外企摊位前也挤满了层层学生。开场一个多小时之后,围绕大草坪,仍有两圈长长的队伍在等待。

19日早晨9点开始的“2009上海松江大学城七校毕业生联合招聘会”,据说有的毕业生清晨5点就来排队。上海外国语大学研三学生小恬早晨5点半去坐校车,在寒风中等待了两个多小时才进入会场。此前她已经马不停蹄地参加了无数场周围高校的校园宣讲会。

“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上海财经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谭予絮不无担忧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竞争加大

一个月前,复旦大学一份名为《关于我校2009届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分析通报》(下称《就业分析》)就已在上海高校中广为流传。该报告出自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唐晓林之手,这是他在与复旦毕业生流向人数较多的相关行业资深人力资源主管沟通之后总结而来。

《就业分析》指出,从目前了解的情况来看,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严峻、就业竞争将进一步加大,而且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对毕业生的总体需求将会明显减少。许多招聘单位对毕业生专业上的限制更严格、要求更高。

唐晓林对一些主要行业的招聘形势进行了分析,“受金融危机的影响,金融行业的招聘直接受到非常大的影响。证券、基金至今与学校联系招聘的几乎没有,保险公司的招聘明显下降”。

上海财经大学所做的调查也显示,今年来财大招聘的单位和岗位数量削减幅度很大,谭予絮没有透露具体的减少幅度。她说,金融行业减员最大,另外IT、房地产、制造业、咨询业都有所下降。

《就业分析》上还说,与去年相比,今年房地产业的表现一落千丈,除了个别商业地产类公司前来招聘外,许多房地产公司明确表示受经济形势及房地产业不景气的影响,今年不来复旦招聘。制造业的招聘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国内汽车、机械制造业、IT及电子制造业已经压缩生产及招聘规模。虽然从目前来看,2009年招聘信息中,IT及电子制造业的招聘信息量仍旧比较多,但与2008年相比已经较明显下降。目前已有2家原已定好时间和场地的IT企业,现已取消了复旦及国内的招聘计划。

不过,也有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或者没有受影响的行业,比如快速消费品业和专业服务业。唐晓林表示,由于对中国中长期经济比较看好,各类快速消费品公司与往年一样,纷纷前来招聘,但与往年不同是对学生的专业开始限制。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等专业服务公司暂时还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今年的招聘可能会保持去年的水平,但招聘要求更高,专业开始限制,如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今年明确表示只招会计学及与会计学相关专业(经济、管理类)的学生。

武汉理工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主任赵北平也对本报记者说,他已经感觉到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影响,今年来学校招聘的单位数量比去年同期多了100多家,但是总的岗位需求量却有所减少,这种影响是结构性的,较多出现在与对外贸易、港口、造船、汽车等相关专业。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昨日表示,明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总数将达到611万,比今年的559万多出52万人。

上海《文汇报》一篇报道援引11月10日出炉的一份上海市24个行业就业岗位数的曲线变化图称,金融、保险、地产、外贸冰冻指数达到五星,评定为“极端寒冷”。而汽车、航空、广告等则“遭遇寒流”,冰冻指数达到四星。“发展良好”的只有零售、批发等行业。

分析当前的就业形势,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就业研究所副所长杨伟国认为,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会影响就业的增长空间,更关键的是经济增长的结构变化对就业需求的结构有很大影响。金融危机也直接影响行业就业,并可能引发更大规模的就业冲击。同时,劳动力市场管制增加了劳动力成本,短期内会减少劳动力需求。

不过,杨伟国也表示,国内重大自然灾害对就业的影响是喜忧参半。年初的雪灾与年中的地震在短期内对就业是不利的,但是国家与地方对灾后重建的投入必然会导致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将会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

备足信心过冬

10月,上海交大国贸专业大四学生小雷就获得了德勤咨询部的录用通知,但大部分学生没有那么幸运。记者在多所高校调查了解,目前拿到录用通知的还是极少数。更多毕业生和小恬一样,不是在网申,就是奔波在各类宣讲会、招聘会现场。

暑假刚过,小恬就开始为求职而备战。因为心里没底,为平息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她报了一个求职培训班,为期一个月共八次课,1800元,因为不想给家里增添压力,向以前的一位实习老师预借,预备找到工作再还。

培训班上有20名同学,来自上海各所高校。虽然也有同学说“没啥收获,就是交了几个朋友”,但小恬非常感谢这个班在心理上给予她的鼓励和支持。据求职培训班的经验,10月底11月初是最难熬的,现在大部分学员都处于等待期,培训师鼓励他们“现在一定要顶住”。

而从国家各个层面的政策看,也在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各种不同的机会。从11月1日开始的2008年冬季征兵中,征集对象主体调整为各级各类院校应届毕业生。为了提升学历标准,国家兵役机关甚至放宽了对视力、年龄等身体指标的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10月29日转发11个部委联合制定的一份关于创业带动就业的文件指出,力争用3~5年的时间,实现劳动者创业人数和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人数的大幅增加,基本形成、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体系。

唐晓林和谭予絮都表示,学校将加大对长三角地区的就业市场开拓的力度。谭予絮还透露,从12月开始,学校力争每周二推出一个专场招聘会,增强毕业生的信心,市场并没有那么可怕。“还要引导学生审时度势,先就业,再择业”。

虽然认为“大学长期以来没有迅速适应就业市场对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大学缺乏系统的职业指导与服务规划”等,不过,杨伟国却对大学生就业前景表示乐观。因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升级将为大学生就业创造广阔的空间,政府就业政策的持续优化将会为大学生从学校到工作的转换创造更好的就业环境”。

而在小恬看来,“不抛弃、不放弃”精神在这个职场寒冬更加重要,虽然每天依然在焦虑中前行,但“还是要备足信心去过冬”。

(实习记者刘伟黄凤梅呼磊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任绍敏 李甜华)



4、评论(不少于30字):


去年全球火热的时候大学生就业调查里面多数是奔着地产金融外贸专业的职位,没想到一年后今天,因为国外的金融危机,这些和国外资金需求相关的行业如今成长为重灾区大户,据说华尔街一堆华人员工也排着队往国内挤,现在这些行业景气数值高的时候的泡沫看来要被危机一点点挤榨了,真是变幻无常啊!大家还是要看清局势,沧海桑田的变化在人间可能就是瞬息之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14: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

http://www.zaobao.com/cz/cz081125_506.shtml

2、新闻标题:
应付金融危机 中国企业纷纷减产渡“寒冬”


3、新闻内容:
(北京综合讯)中国企业为了应付全球金融危机,纷纷减产、募资甚至降薪以便渡过经济“寒冬”。
超过30上市公司减产

  据《北京商报》统计,自10月以来宣布减少生产的上市公司已超过30家,获批的公司债额度也已经超过700亿元(人民币,下同,156亿9800万新元)。

  报道说,企业为度过难关,除了减薪,通过减产来抵御风险加快资金回笼的上市公司也日益增多,其中不乏一些行业巨头。

  本月7日,中国铝业就宣布,自10月下旬起在成本较高的企业中减少氧化铝的产量。截止本月5日,该公司闲置氧化铝的年产能为411万吨,约占公司总产能的38%。

  另外,据《理财周报》报道,作为中国最大的钢铁产业基地,唐山及其周边地区的许多工厂丝毫没有开工的景象。唐山钢铁厂的一名消息人士说:“唐钢周围300家钢厂全部倒闭。”

  该名人士说:“我知道有些钢厂都扣钱了,我们的工资还能照发,但有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工资本来就是钢厂里最低的。我们没有停的生产线,现在就是减产。只能熬着。”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罗冰生说,钢铁企业今年第四季度出口订单下降50%左右,明年第一季度的出口订单也大幅度减少。

  本月5日,山东钢铁集团与日照钢铁集团正式签约重组。10日,日照钢铁的创办人、2007年“胡润百富榜”第二名的杜双华向该厂全体员工发出公开信,宣布裁员。

  自11月以来,日照钢铁后勤人员被裁退一半以上,生产线上的部分工人也以“轮休”为理由请回了家,随后每月只能领取435元的生活补贴。

杜双华形容这是“建厂五年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大量高价库存长期积压,产品滞销坐看价格一跌再跌,用尽浑身解数市场却毫无反弹之力” 。
  “这是我们日照钢铁生死存亡的关头,进一步就会加速走向死亡,退一步或能求得生存。”

  中信建投分析师刘杨指出:“目前很多生产企业产品滞销,部分企业则是因为产品价格大幅度下降导致生产亏损,受成本和销售双重压力,企业不得不选择减产。”

  相较之下,募资就成了常态。单单是本月20日和21日两天,三大巨头的中国石化、中国石油和大秦铁路都宣布获中国证监会批准发行巨额公司债,将募集资金共计635亿元(141亿2680万新元)。

  私募基金经理吴国平说:“手中有钱,心中不慌。无论目前究竟如何,对上市公司而言,有储备资金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严峻形势总是好的。而且,目前国家也支持公司债这种形式。”

  刘杨也认为,目前很多企业都会面临资金压力,尽管银行利率下调,但由于贷款更为谨慎,资金成本并未降低。而增发、配股、无法实行,只有发债是目前最合适的形式。

  吴国平指出,减产可能导致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降低,融资短期来说对企业有利,长期则未必。

  “发债是有成本的,如果经济形势持续不好,发债可能导致未来企业的估值更低。无论如何,关键还是要看整个经济形势。国内经济形势不好,A股肯定好不了。”



4、评论(不少于30字):

中国的GDP目前还是靠政府投资+出口+房地产拉动,现在我们的问题是:国外原材料的价格还没有降多少:三大铁矿巨头已经推迟明年的矿石谈判,化肥原料谈判前景据说也不乐观,房地产现在是老百姓买不起,投资客被深度套牢,政府的那点钱还要准备应付地震灾后建设和居民医保社保的巨大缺口,所以金融危机是拉下了所有的面罩,赤裸裸的给我们上了一课叫金融海啸,我们还是要靠居民自己的内部消费来消化国外不利局面,这经济翻身仗不大打都不行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5 17:04:09 | 显示全部楼层
晕,是国内的啊,发了个国外的,汗
怎提高威望 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0: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
http://www.zaobao.com/cninvest/pages2/cninvest_zong081124.shtml
2、新闻标题:
金融寒冬 上海商家猛打哆嗦
3、新闻内容:
   冬天脚印刚烙到上海。去年让市民痛彻心扉的雪灾,今年估计不会再来,但却有一股超强寒流,不仅吹进千家万户,也让商家猛打哆嗦。的确,金融风暴阴霾悄悄挺进上海,投资大众感受了第一波寒流,如今,出口商、餐饮业、地产商及金融业,都开始惊觉今年年关难过了。

   “以前这时用餐不都大排长龙?看过这么人烟稀少吗?”和Jenny在周五晚到上海最大餐饮连锁店“小肥羊”用餐。一改过去拥挤门面,不耐烦的侍者脸孔堆满了微笑,让人备感温暖,但掉了数成的人气,恐怕让老板心痛。

   订单急冻加裁员 第二惨是昆山

   上海待四年的Jenny说,这是第一次感受“不景气”。“前几天深夜和三、四朋友到新天地喝酒,新天地平常人气旺到不行,但现在冷清许多。新天地一位法国朋友说,最近生意至少掉三成。”新天地过去是老外的天下,不少老面孔不见,应该是被裁员了。

   “我好几个朋友在金融界工作,最近公司都要裁员了!”从事人力银行业的Celia说,外资企业在上海影响最大,金融业者群聚的陆家嘴,已有多家外银宣布裁员。香港东亚银行上海分行已通知裁员,KPMG(安侯建业)会计师事务所也宣布紧缩员额,国银虽然形势较好,但也开始因应明年更严峻时机的到来。

   “台资外销业都不好过啦!”周五参加完东莞台协十五周年庆返回北京的北京台协会长林清发说,他途中和昆山台资女企业家聊天,谈到昆山现状就摇头。“十月时订单还可以,十一月起订单就『刷』的一声全没了,估计十二月也是。”林清发说,年关看是难过了!

   “第一惨的是珠三角,第二惨的应是昆山了!”台商的疑虑是事实。日前记者前往苏州采访时,和数位苏州台商喝咖啡。台商说,昆山有家台资电子大厂,今年以来员工从六千人缩减到八百人。“生产线全停摆,没订单,开了也没用!”

   上海一知名台资家具大厂,不到半年从一万两千人裁到八千。员工少掉四千人,连市政府、区政府都出面“做工作”。实施《劳动合同法》后,政府担心裁员演成抗争,好说歹说,老板说“没办法,订单大幅萎缩,养不起那么多人。”后来,政府补贴部分遣散费才把问题解决。

   “失业人多,台流也就多了”,做广告业五年的Vincent说,上周日他到外滩滨江Bundview用餐,新朋友的名片写着“摩根丹士利金融投资公司总经理”。回去后,Vincent左思右想,“不是只有一家摩根士丹利吗?”高级台流就用这方式“蹭饭”吃,不入流的就只能到处流浪了。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智慧的时代,也是愚蠢的时代;这是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担任海外基金经理人的Jason引狄更斯《双城记》形容现在的上海。

   “上海房地产现在是up side down”,面对金融风暴,Jason说,“金融风暴对上海还会再坏,金融风暴对上海还会再好。但我喜欢这样,变才有机会!”尽管母公司紧缩资金和政策,但重点还是操作策略。

   五千亿救市 难填满“无底洞”

   “公司投资策略变保守,选择标的物及未来计画自然更谨慎”,对于上海滩众多外国基金公司,Jason用一句很形象的话概括:“有些死了,重伤还在的就等死,轻伤就观望,好的就卡新位”。商界应付金融危机,的确需要哲理。

   尽管如此,出租车司机看法很普罗。年近五十的的士司机说,“九七金融风暴,我们月收入从三千多元(人民币)降到一千多;现在基本维持四、五千元,没太大变化。”但另一卅出头的师傅说,“金融风暴才开始,上海是首善之区,不会有太大影响的,况且国家投入了四万亿。”但他说,年关是关卡,“这关过不了,明年就麻烦。”

   母公司发出多篇mail要求子公司“节约资源”的Celia说,现在讨价还价多出了个理由,“经济不景气,给点便宜吧!”谁说上海没受影响?虽然上海投入五千亿人民币“救市”,但大家都在猜,“无底洞”的洞有多深。或许增加补贴及鼓励消费,才能重建市况的信心吧!

   来源:台湾中时电子报
4、评论(不少于30字):对于企业裁员,不少人指责劳动法带来得影响,但是根本还在于社会保障的缺失,而这,在经济危机来临的时候,更加明显。尤其是一个国福民穷的社会了,普通人在这场危机里面是很难熬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6 15: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php?storyid=001023293
2、新闻标题:
世界银行把明年中国经济增幅下调至7.5
3、新闻内容:
世界银行(World Bank)昨日大幅下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测,预计中国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降至7.5%,为近20年来的最低水平。

在《中国经济季报》中,世界银行将其预测从仅3个月前的9.2%进行了下调,并表示,中国政府应加快步骤,引导经济从出口和投资拉动转变为由国内消费拉动。

大幅下调预期反映出,在本土房地产市场滑坡和出口市场需求减弱的双重作用下,中国经济在过去两个月快速恶化。

中国去年的经济增幅为11.9%,而且自2002年以来一直以两位数增长,不过,在国际危机加深之前,今年上半年的经济活动已在逐渐降温。

世界银行驻北京的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国际金融和经济动荡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迄今是可控的,但预计这种影响将会增强。展望未来,前景将是出口增速大幅下滑。”

世界银行表示,即便是下调后的增长率仍将严重依赖于增加公共开支。政府支出将拉动2009年GDP增长超过4个百分点,比2007年高出1.5个百分点。

高路易表示,近年来适度的财政盈余,使中国政府在面对快速放缓时拥有增加公共开支的充裕空间。他预计,中国明年的预算赤字将升至GDP的2.6%。

不过,世界银行表示,考虑到可能的财政刺激方案的规模和执行速度,这些开支可能难以做到高效率和透明。

中国政府应出台改善生活水平的政策,而不仅仅是投资于基础设施。

世界银行称,这应当包括更多的医疗和教育开支,以及对低收入群体的转移支付。
4、评论(不少于30字):

现在的经济刺激计划真是大跃进,尤其是各个地方政府。这样的大规模投资,效果肯定有的,但是下一次过热的隐患也是很明显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00:20:12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海啸对中国建材业影响

1、新闻来源(网址):http://stock.sohu.com/20081117/n260672079.shtml

2、新闻标题:金融海啸对中国建材业影响

3、新闻内容:

【正  文】

  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引起的欧美内需减缓,给中国的出口产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而国内受房地产拖累的产业和企业,更是不容乐观。昨天,中国玻纤高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玻纤行业虽受到了一定影响,但是还未感受到严峻的经济寒冬。
  “我们的一些中小客户,以及这些客户的客户受到了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占我们量的比例大概在3%至5%。”至于中国玻纤所受到的影响,从国内来看,主要体现在中小企业订单的减少,但是这些影响不成气候,中国玻纤副董事长张毓强表示。
  至于中国房地产销售急剧降温对玻纤行业产生的影响,张毓强向记者表示,中国的建筑行业还没有达到国外的水平,所以普通建筑并没有广泛应用玻纤材料,所以不会对公司产生影响。
  中国玻纤在日前举行的国际玻纤年会上落实的93万吨订单,体现出国际市场的需求,玻纤行业发展的良好趋势。相较去年同期年会,总订单额增长43.1%。93万吨之中,国外市场订单59万吨,同比增长了68.6%,明显好于预期。“我们的这些客户很忠诚,很多客户都是10年多的合作伙伴。每年又有20%的新客户进来。”,张毓强说。
  由于受到国内玻纤价格波动的影响,中国玻纤把此前销售市场国际、国内各半的配比调整至国际60%,国内40%。张毓强表示,公司调整国内外销售市场配比是有订单量支持的。同时,他透露受益于中东、印度、南美等新兴市场的快速增长,明年全年订单量最终可能接近100万吨。
  印度市场目前全年的销售量在4万吨左右,预计2010年将达到5万-6万吨。张毓强透露,公司也在积极筹划在印度建厂的计划。
  拉动内需政策引发新的机会
  近日中央出台的拉动内需政策,为玻纤行业的发展照出了曙光。
  资料显示,现在我国国内玻纤消费量低,玻纤产品的应用领域尚没有被充分开发,玻纤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随着未来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国内的玻纤消费需求将呈现一个长期增长的趋势。玻纤材料的需求受益于相关基础设施的发展建设,会出现长期增长。
  玻璃纤维作为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非金属材料,有助于节能降耗。业内专家预测,2008年-2010年全球对玻纤的需求将从410万吨/年提高到500万吨/年,中国需求增速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公司人士介绍,玻纤制品可以用来制作复合材料的枕木,地铁建设中绝缘部分的轨道以及新型车厢也会对玻纤产品产生较大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达国家平均每辆汽车用到的复合材料占到将近20%,而我国还不到5%。据估计,中国今后5年内汽车塑料和复合材料用量比重将达到10%。相信随着我国汽车生产制造水平的提高,汽车用玻纤产品的需求量至少会增长一倍,市场容量将达到15万吨每年。
  而新兴的风电市场将成为公司未来几年的主攻方向。中国玻纤目前用于风能发电的玻纤占公司总产量的10%,今后公司将投入20%的产能用于风电市场。张毓强透露,在过去的5年里,公司已经和全球最大的风能发电厂商们建立了合作和伙伴关系。

4、评论(不少于30字):
金融风暴引起的欧美内需减缓,给中国出口带来了巨大冲击,建材行业也不例外。建材行业尤其中小客户受到了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调控的影响, 危机同时也是机遇,好好过冬,待来日危机消失,消费回升那时将会得到比现在更大的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00:27:15 | 显示全部楼层

需求缩和价格挫导致中国太阳能企业纷纷减产

1、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newenergy.org.cn/Html/00811/11190823251.html

2、新闻标题:需求缩和价格挫导致中国太阳能企业纷纷减产

3、新闻内容:
20081119

【正  文】
  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寒意,已经蔓延至中国太阳能制造产业。
  就在全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生产企业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STP.NYSE,下称“无锡尚德”)今年9月宣布投资10亿美元建设另一大型生产基地之后的2个月,整个太阳能产业链的公司突然遭遇了前所未遇的冰冷。
  企业减停产
  一位网友在某太阳能论坛披露,无锡尚德已停下11条电池生产线。无锡尚德一位高层没有直接回应此说法,而向《第一财经日报》说,有客户将四季度的订单放在明年一季度,“现在是公司的一些设备在调试,生产计划在做调整。”
  同属一地的无锡尚品太阳能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组件和太阳能电池制造商)的一位内部人士昨天也在电话中告诉本报记者,其两条电池生产线停产一条。而江阴浚鑫科技表示,目前有几个订单移到明年,但未出现减产或停产现象。
  赛维LDK总裁兼首席运营官佟兴雪此前向媒体透露的讯息是,国内有80%的光伏企业面临资金短缺,有的企业已在压产保利润,有的已关门停工。
  CSI阿特斯公司董事长兼CEO瞿晓铧所在的企业,现在的产能仍然接近满负荷,但他说,“一些小型工厂将面临很大挑战,特别是没有上市和准备融资的企业。”
  多事之秋伴随着人事动荡。河北晶澳(JASO.NASDAQ)昨天公布了该公司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第三季度支付了一笔1810万元的股票薪酬费用,主要用于2008年第三季度首席运营官Sun博士和其他雇员的辞职。
  价格下挫剧烈
  今年10月中旬,高盛发出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太阳能行业将会供大于求,随之而来的是电池组件价格的降幅,会大于市场预期。
  瞿晓铧认为,如果海外市场没有起色,国内市场也无法启动的话,这个行业可能面临夭折的风险。
  金融危机发生后,西班牙政府宣布,其2009年的补贴上限为500兆瓦,也就是说,超出这个范围的项目,将不会得到政府的补贴,这相比今年的900兆瓦这一容量要低很多。西班牙市场目前占据了全球光伏安装总量的15%到20%。
  光伏产业转身不及,产业链上的各类产品价格,在10月之后加快了下滑幅度。
  11月初,国际多晶硅现货价受到欧元贬值的刺激后,出现了历史性的短期暴跌局势,相比高峰时500美元/公斤(折合人民币3400元/公斤)的价格,近期滑落达56%,降至1500元人民币/公斤。
  光伏电池制造商中电电气(南京)光伏有限公司(下称“中电光伏”)CEO王润生告诉本报记者的数字是,在多晶硅现货市场的急剧下挫之后,其所关注的硅片价格,在一个月内降低了20%。
  “2008年6月份,硅片价格为人民币58元/片,11月跌至40元/片;电池片第三季度由3.47美元/瓦跌至2.63美元/瓦。市场忽然就掉下来了,买方就更不着急了。”王润生认为。
  6月和7月期间,瞿晓铧看到了多晶硅价格暴涨到每公斤400~500美元时,就停止采购多晶硅产品,并与卖方签订长期合同,以保证公司的供应。但那些高位囤积原材料的厂家,却因为原料价格突降蒙受了巨大损失。
  高盛报告指出,随着多晶硅供应短缺的缓解,太阳能电池组件的生产,将在2009年出现上升,从而可能导致2009年第二季度至2010年出现产能过剩。
  高盛认为,事实上,随着厂家库存的增加,价格战将越来越激烈,“我们认为,电池组件的平均售价到2009年将下降15%~20%,2010年再下降20%~25%。这也是我们对电池组件公司和整个行业盈利悲观的原因。太阳能相关个股估值下调将持续到2009年第二季度,但在这段时间,市场对价格下调的风险没有完全预期到。”高盛在其报告中指出。
  由于欧洲银行的放贷更趋谨慎,大量工程项目其实已经停滞,采购情况没有太多好转。
  瞿晓铧告诉记者,一系列小型电池和组件制造商会停产,但大买家为了稳定商业关系,一些合作仍然能够持续。“我们有几个客户一开始也取消或者推迟了订货,但在我们双方的努力下,依然协商签订了合约。”
  工程投资回报率反升
  但乐观情绪也存在于市场之中。有业内人士认为,价格的下降,会有利于光伏发电成本与传统能源价格尽快接轨。
  高盛预言,由于成本的下降,且在当前的FIT(Feed In Tariff,强制光伏上网电价)政策下,太阳能电池组件的价格将较为稳定。
  王润生与瞿晓铧同时向本报记者表示,投资欧洲的太阳能光伏项目(即大型工程),回报率将会从低点升到高位。王润生说,如果电池的供应价格下调幅度更快,以前工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在5%~6%的话,就将增长到8%,德国甚至可以达到11%。
  瞿晓铧认为,有实力、有现金的国内企业,应大胆尝试欧美的各类光伏项目,“其实,现在欧洲最大的问题就是市场流动性的不足。没有了银行信贷,所有业务都放缓了。但中国出口信贷机构、中国主权财富基金都可以有所作为。”

4、评论(不少于30字):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原油价格超速下跌,太阳能光伏项目的客户取消或者推迟了订货,如何能让企业或下来,是个很大问题!活下来等到春天日子会有很大收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00:35:58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http://biz.jrj.com.cn/2008/11/2104492830624.shtml

2、新闻标题:金融危机诱发中国广告业"马太效应"

3、新闻内容:

20081121

【正  文】
  姚林指出,“经济下滑时期是‘马太效应’最显著的时期。”这意味着,广告商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会集中投放到诸如央视、SMG等被广告主认为是最有效媒体的平台,弱势媒体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境地,这就是“马太效应”
  CTR市场研究最新的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前三季度中国内地广告市场投放总额达到260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3%。但与2008年首季度17%的增幅相比,广告市场整体增长呈放缓趋势。而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和经济潜在性衰退将进一步稀释广告增长前景。
  在各媒体投放方面,今年前9个月电视媒体和平面媒体的广告投放均明显增加。电视媒体(79%)继续保持绝对优势,总投放达2063亿元,较去年同期提升14个百分点。平面媒体的广告投放强力反弹:其中,报纸广告(385亿元)同比增幅达20%;杂志广告以23%(51亿元)的增幅雄踞媒体投放增长首位。电台媒体今年的“吸金”能力大幅下降,广告投放仅增长3%。传统户外媒体受到宏观面整治的影响而加速下滑,下滑幅度高达20%。
  据CTR广告监测报告显示,2008年1~9月奥运赞助企业的广告总投放约占中国广告总投放的8%,奥运会带给广告市场的利好因素低于业内人士的普遍预期。奶类广告投放在今年前三季度保持稳定增长。9月份“三聚氰胺事件”的爆发吸引了全国人民的极大关注,CTR同期新闻监测报告显示,在“毒奶”事件全面爆发后近三周的媒体负面报道中,关于本土乳业品牌的负面报道高达98%,而国际品牌只占2%。与众多海外竞争对手相比,中国本土乳业品牌形象一度很受伤。但9月的奶类广告投放并没有减少,同比增长31%,广告成为企业危机公关的利器。
  群邑最新一份针对广告业的报告指出,虽然目前国际金融形势非常严峻,对中国部分出口型企业造成了一定冲击,但是在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中国企业整体对2009年的经济形势预期还是表现出乐观积极的态度。同时,不少行业面临新的机遇,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可能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发展空间。而企业的这一态度将直接关系广告市场。据群邑对央视2009年广告招标的解读,乳业、医药业、酒业、汽车广告投放依旧活跃。
  作为中国广告业的风向标,刚刚结束的2009年央视广告竞标达到招标总额92.5627亿元,其中招标竞购数额82.0127亿元,签约认购10.55亿元,总体比2008年增长12.3627亿元,增幅约为15.4%。
  对此,CTR市场研究整合营销中心总经理姚林对广告业泼了一盆冷水,他向《第一财经日报》指出,央视招标并不表明广告业走出了景气低谷,相反“今年央视招标的大幅度增长恰恰反映了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规律”。姚林指出,“经济下滑时期是‘马太效应’最显著的时期。”这意味着,广告商在预算紧张的情况下会集中投放到诸如央视、SMG等被广告主认为是最有效媒体的平台,弱势媒体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境地,这就是“马太效应”。

在国家鼓励家电下乡等等大力拉动内需的情况下,央视、SMG等最有效媒体的平台,当然是首选,但是冬天小公司日子不好过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01: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http://shihb.blog.sohu.com/99144406.html

2、新闻标题:剖析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根源

3、新闻内容:

时寒冰

  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8月3日发布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国际经济形势增速放缓,国内宏观调控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下,今年相当部分中小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等困难,全国约1/10的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在今年上半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接近30%,较去年同比减少15%。中小企业司有关负责人透露,据初步统计,全国今年上半年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行业中小企业倒闭超过1万多家,有2/3的纺织企业面临重整。
  那么,是什么造成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的?这种趋势是否还将继续?

  资金断裂只是表面原因

  从表面上来看,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是资金链断裂的结果。这的确是一种原因。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本来就非常困难。人们都知道,银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即便是那些中小企业中的佼佼者,在向银行贷款时也都需要支付比国有企业借款多得多的浮动利息。同时,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一般采取抵押和担保的方式,不仅手续繁杂,中小企业还要付出诸如担保费、抵押资产评估费等相关费用。
  资金是维系企业正常运转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离开了资金,任何企业都无法生存,尤其对于那些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金更是如同人类的血液,资金短缺则意味着企业生命的终结。因此,许多企业在关键时刻,不惜任何代价通过各种渠道融资。在信贷紧缩政策下,有的企业甚至向地下钱庄借利息高得惊人的高利贷。今年6月下旬,浙江省温州市人民法院审判的一些诉讼案件,让人对高利贷的利息之高有了直观的认识。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通过中介公司放贷出去的贷款,基本月利率都可以达到8分左右,更有月利率达到1毛,甚至1毛5的。有的担保公司以民间贷款为名,其实是在发放高利贷。
  因此,中小企业更愿意通过银行获得贷款,但是,这谈何容易。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由于中小企业的市场淘汰率本来就高,银行出于自身风险的考虑,对中小企业没有兴趣。即使在相关政策的督促下,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贷款利率也非常高。尤其在信贷从紧力度加大的情况下,经营收入80%以上来自于利息收入的商业银行,往往通过大幅上浮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来减小损失。而早在2004年9月,央行就已经规定,金融机构(不含城乡信用社)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贷款利率下限仍为基准利率的0.9倍。“贷款利率封底不封顶”的规定,为商业银行提供了宽松的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而资金紧缩所导致的供不应求状况的加剧,为银行上浮贷款利率提供了强大支持。
  一方面,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另一方面,即使得到银行贷款,贷款利息相对于国有企业也显得非常高。前者,使得中小企业饱受资金短缺之苦,并因此倒闭。而后者,则使得中小企业获取贷款的成本远远高于国有企业,这种不公延续到竞争当中,意味着中小企业处于下风,这又成为导致中小企业倒闭的一大推动力量。

  不公待遇是真正杀手

  从表面上来看,资金的确是导致中小企业倒闭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如果深入追问下去,我们就会发现,所谓资金断裂导致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的结论其实是片面的。
  我们知道,与国有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机制更灵活,效率更高,更有活力。目前除国有及国有控股经济以外的广义民营经济已经占我国GDP的65%至70%,经济发展中的增量部分有70%—80%来自于民营经济。在就业方面,广义民营经济就业人数,占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重高达85.3%。那么,作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银行,为何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而更愿意向国有企业倾斜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正是造成6.7万家中小企业倒闭的最根本原因。那就是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不公平对待(其中包含着因国有企业垄断给它带来的巨大不公),使它不仅无缘通过自己累积的经验和自身的力量脱颖而出,其生存空间还被国有企业压缩,因此,中小企业的淘汰率更高,银行不愿意贷款给它。
  中国的经济结构比较复杂。除了市场化的一部分,还有游离于市场之外的部分,即体制内经济,是权力主导经济活动的领域,作为权力主导经济的主要载体——垄断的国有企业继承了权力的强势特征,得到了权力最大限度的支持,使得资源配置无法通过市场这一媒介实现优化配置,民营企业因此被置于尴尬而被动的地位。众多中小企业不享有权力的支持,而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时,更容易将资金向国有企业尤其垄断型国有企业倾斜,因为垄断本身就意味着高利润。这对银行而言,是风险低而收益大的选择。而中小企业的市场被国企压缩,竞争力被垄断企业限制,中小企业的市场淘汰率远远高于国企,更高于垄断国企,银行因此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导致中小企业饱遭资金短缺之困。
  这还不是最重要的。国企垄断对市场的蚕食与分割,导致民营企业生存空间被大大压缩,是比资金更大的杀手。如果市场是公平竞争的,民企有更多的机会,资金的短缺问题它们其实是可以想办法解决的。遗憾的是,中小企业根本无法赢得解决短缺问题的机会。如,成品油销售。统计数据显示,由于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集团对民营加油站停供成品油,全国3万多家民营加油站面临生存危机。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660余家民营成品油批发企业,仅剩100余家;45000多家民营零售加油站,已关门三分之一;100多万就业人员已有数十万下岗失业。
  因此,不公平的待遇,不仅削弱了中小企业的竞争力,还挤压了中小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使得银行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前景发出悲观预期,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

  应采取针对性解决措施

  如前所述。资金短缺只是中小企业大面积倒闭的表面原因,民营企业尤其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不公平待遇才是根本原因。可以想见,如果我国民营企业尤其民营企业中的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不公平待遇仍然持续下去,不作任何调整,那么,还将有更多企业相继倒闭。
  尤其当下,人们对经济前景的预期较为悲观。从今年1月到7月,PPI涨幅分别为:6.1%、6.6%、8.0%、8.1%、8.2%、8.8%和10%,连续7个月保持加速增长趋势,7月份更是创下自1996年以来PPI的最高涨幅。PPI涨幅加速,而CPI涨幅趋缓,意味着,PPI向CPI传导不畅,企业不得不自行消化成本压力。政府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对相关价格进行管制。同时,政府不通过减税帮助企业分担压力,导致企业在两头挤压的过程中,利润逐渐降低,许多企业从盈利滑向亏损,甚至倒闭。这必然导致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猝死。
  因此,现在必须尽快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首先,降税并采取严厉措施抑制乱收费。今年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累计完成32553亿元,增收760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5%,远高于20.1%的GDP名义增速,而我国上半年GDP增速为10.4%,税收增长速度是GDP增速的3倍!而这种状况已经持续多年。我国税收设计不合理,诸如重复征税、税率过高等问题,导致财富过快地向政府集中。在企业不堪资金短缺之苦和成本上升之苦的情况下,如果不尽快降低企业所得税,解决重复征税问题,以降低企业成本,促使企业发展,将有更多中小企业倒闭。
  同时,乱收费也是导致中小企业倒闭的一个重要原因。据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的数据,1999年到2004年倒闭810万个个体户,据中央党校周天勇教授研究,个体户、中小企业的倒闭与乱收费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在当下企业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降税、抑制乱收费,有利于减轻企业负担,间接缓解其资金压力。
  其次,应该严格遏制、消除垄断,营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一旦公平的竞争环境形成,机制灵活、效率高的中小企业就能脱颖而出,“嫌贫爱富”的银行就会从躲避中小企业转变为偏爱中小企业,从而,使发放的贷款具有更高的效率,得到更丰厚的回报。
  从目前来看,做到这一点还有困难。虽然,中国第一部《反垄断法》已于8月1日正式实施,但我国《反垄断法》产生的背景与西方国家有较大区别。西方国家的垄断是在自由竞争土壤上形成的,国家反垄断针对的是从市场中脱颖而出并日渐强大的企业,如美国微软。而我国的垄断企业是在国家权力的羽翼下形成的,主要是行政垄断。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既是《反垄断法》的制定者、执法者,又可能是《反垄断法》被执法的对象。也就是说,在西方国家,由于反垄断针对的是自然竞争下形成的企业,执法的政府是中立的第三方。而在我国,由于反垄断法主要针对的是行政垄断,在这种情况下,执法的政府有关部门可能恰恰是垄断的制造者,同时,也可能是被《反垄断法》调查和制裁的对象。那么,《反垄断法》还能真正有效发挥作用吗?
  如果政府与垄断国企继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反垄断的法律体系中的豁免制度(指国家为了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反垄断法及相关法规中规定的某些垄断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的法律制度)就可能被滥用,使得国企的强势垄断地位继续维持下去,公平竞争的环境也就很难形成。
  因此,政府当务之急是尽快打破垄断,给中小企业国民待遇,营造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竞争环境,只有这样,才能阻止中小企业的大面积倒闭。



4、评论(不少于30字):此君并非危言耸听,不知道这里的MM、GG们有多少是在小企业的。但是,我的一个师姐确实是在一家小饮料厂做技术,她说除了原料上涨以外,“三聚氰胺”事件让他们不得出货1个月。技术检验局打着检查的旗号经常来吃吃喝喝,最重要的是银行为了防范风险连贷款的周期也缩短!她说小厂能够开工,能够发基本的1000+就算是熬过冬天了!但是这个经济冬天有多长谁也没有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09:54:06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http://www.caijing.com.cn/2008-11-26/110032176.html

2、新闻标题:国企好景不再 利润连月滑坡

3、新闻内容:国企税前连续三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而且幅度逐步扩大,分别为-1.3%、-2.9%和-8.3%

  【《财经网》专稿/记者 宋燕华】财政部周三公布,截至10月,国有企业税前利润已连续三个月出现负增长,特别是国有企业“增收不增利”现象明显。但这未包括国有金融企业。
  财政部11月26日发布的《2008年1-10月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国有企业共实现18.07万亿元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而且前十个月均保持了20%以上的同比涨幅。
  与此同时,国有企业税前利润却明显下降。从8月至今,连续三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而且幅度逐步扩大,分别为-1.3%、-2.9%和-8.3%。至10月底,国有企业实现税前利润8260.1亿元。


  成本费用的持续上升是“增收不增利”的主要原因。
  报告显示,今年前10月,国有企业成本费用总额为16.54万亿元,同比增长26.4%,超出营业收入23.4%的同比涨幅。
  与此相对应,工业增加值也出现连续四个月增速下降,并在10月达到8.2%的历史低位,自2006年2月至今,同比涨幅首次下降至一位数。
  相比地方国有企业,中央企业的颓势更加明显。
  报告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地方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4000.3亿元,同比增长6.1%;中央企业(含部门所属企业)累计实现利润8260.1亿元,同比下降14%。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月财政部公布的报告没有披露行业利润下降的详细数据,只是表示电力、石化行业利润降幅进一步加大。
  不过,从截至9月底数据来看,五大发电企业合计亏损已达到214亿元,与去年同期盈利244.7亿元相比,利润减少458.7亿元;两大电网企业实现利润84.7亿元;石化行业利润136.5亿元,下降81.1%,
  三季报中,电力、石化行业上市公司也表示出对全年业绩的悲观。
  比如,华能国际、华电国际、S上石化预计2008年将出现首次亏损;国电电力、国投电力和大唐发电则认为会出现50%以上的净利润下降。
  相对“增收不增利”,存货高企也是国有企业面临的另一大隐忧
  报告显示,今年前十个月,国有企业存货同比增长3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5.9个百分点。
  虽然4万亿的投资方案已经出台,但一家券商宏观分析师认为,财政投资的重点在于提振信心、改变预期、平滑经济增速、部分消化过剩的产能,并不能完全改变经济下行的趋势,因此,能否在短期内提振相关行业的需求还是未知数。
  一些存货余额较高的行业龙头企业已经开始着手计提减值准备,不过计提比例并不高。
  宝钢股份(上海交易所代码:600019)也在今年第三季度对不锈钢原料和不锈钢产品计提了9.7亿元跌价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存货余额为521.4亿元。而且,宝钢股份预测,由于四季度碳钢产品可能出现亏损,年末或将进一步对碳钢存货计提相应的跌价准备。
  今年三季度,万科A(深圳交易所代码:000002)对部分面临风险的房地产项目计提了共计5.35亿元减值准备,计提减值准备后存货余额为873.76亿元。此举也导致资产减值损失总额达到5.65亿元,同比增长76.5倍。
  一位上市房地产公司财务人员向《财经》记者透露,由于2007年度拿地成本较高,有些楼盘售价已经低于成本价,但多数上市公司在计提存货减值准备的问题上会持谨慎态度,“因为房地产的项目比较特殊,不好评估。而且由于存货占资产比例较高,计提高额减值准备,会严重影响全年业绩。”

4、评论(不少于30字)虽然我对国企一向不喜欢,不过由于他们的强势地位,很可能最终还要老百姓为他们的所谓成本增加埋单。或者向政府哭穷,要求补贴,要么涨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10:55:06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
http://business.sohu.com/20081204/n261007284.shtml
2、新闻标题:
模糊的温州衰退:明年春节将是一个坎
3、新闻内容:
 模糊的温州衰退:明年春节将是一个坎

  核心提示:中国农历新年来得特别早(2009年1月26日),这就意味着,1月中旬将成为企业日子最难过的时候。这个时间段,银行会要求企业还款,税务部门要检查企业延期税款,企业间的借款和地下钱庄借款也需要偿还,同时还要支付工资。

  中国农历新年来得特别早(2009年1月26日),这就意味着,1月中旬将成为企业日子最难过的时候。

  这个时间段,银行会要求企业还款,税务部门要检查企业延期税款,企业间的借款和地下钱庄借款也需要偿还,同时还要支付工资。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温州无疑可以作为参考中国经济未来动向的一个风向标。

  所有人都关心沿海地区的经济究竟衰退到了什么程度。但无论是政府决策者,还是经济学家,手头精确而及时的数据都少之又少。我们此次温州之行(编者注:11月17日-19日),正是试图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

  根据温州市官方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温州GDP增速为9.4%。据报道,到第三季度则滑落到了9.0%。尽管如此,我们恐怕还是得小心对待这一数据——地方政府目前极有可能不愿意将最坏的情况公之于众。

  在温州,不同于已经发生在广东省和浙江省其他地区的情况,目前似乎并没有企业大规模破产的信息。一位在当地政府部门经济研究中心的官员仅表示,“虽然遇到困难,但不少大企业正抓紧机会并购小企业,扩张产能。”

  但温州当地的媒体此前却报道说,温州的30万家企业,大约有20%的员工已经失去了他们的工作。当然,我们没能找到可以证实这一数据的证据。

  当地官员似乎更倾向于谈论停产和半停产的企业。此前的5月份,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曾发布调查结果称,当地有20%的企业正处于这种境地。他们表示,是媒体曲解了这一数据,将之理解为了企业破产数据。

  当然,这只是6个月之前的数据,目前的情况一定要比当时更差。但问题是,究竟差多少?

  据当地的经贸委估计,10月份温州削减产量的企业占比达到13.2%。温州大学商学院的一位学者则表示,温州瓯海区——当地有名的工业区,有8%的企业在第三季度关张,还有8%的企业缩减了一半或以上的产能。

  有劳动密集型企业转行

  全国各地,许多企业都在提升价值链,各级政府都在对高科技活动、研发、专利权和设计中心提供补贴,以推动这种转变。

  我们参观的一家温州企业主要生产空调零部件,但企业创建者颇有想法的儿子认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没有出路。

  “我不再做那些需要大量员工的产业了。”他说,“由于没有品牌,这会导致企业过分依赖客户。而创造品牌又比看起来的要难得多,代价高昂得多。”

  目前,这家企业已经在内蒙古购买了一个金属矿产。同时,它还将在香港成立小型的金融服务公司。这家企业甚至希望,将来可以在河北建立村镇银行。

  另一种情况是,不少劳动密集型企业正在努力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类企业对于政府的政策十分敏感。如同发生在广东的情况,有媒体报道称,不少地方政府已经开始驱逐低附加值的产业。

  “市场将淘汰那些不能适应经济周期的企业。”一位官员甚至暗示,决策者不会帮助这些在产业升级中落后的企业。

  至于其他部分政府官员、经济学家、企业主,仍在呼唤更多针对低附加值产业的扶持政策,以帮助这些企业应对全球经济下滑。

  他们的呼吁看起来已经奏效。譬如:决策层已经采取了包括人民币的重新估值、降低增值税、暂停最低工资增长等一系列的手段。当然,这些措施能走多远,我们无从得知。

  现在准备过冬为时已晚

  关于“如何熬过寒冬”的说法,在过去一段时间内已经被讨论了太多。看起来所有的人都在关心,如何在当前的时刻尽可能长地将生意延续下去。但在很大程度上,能否生存取决于管理者能否在寒冬来临前就开始做出管理上的转变。

  我们调研的一家公司早就将人民币的汇兑风险在与海外客户的合同中写明,与海外客户分摊风险。同时,他也不再依赖于一个大客户,而是多方面挖掘客户资源。

  这些企业早就开始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现金流和公司正常运转。而对于那些现在刚刚开始考虑应对的公司来说,那很可能已经为时太晚了。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农历新年来得特别早(2009年1月26日),这就意味着,1月中旬将成为企业日子最难过的时候。这个结论也是我们此次温州之行的一个特别收获。

  在这个时间段,银行会要求企业还款,税务部门要检查企业的延期税款,企业间的借款和地下钱庄借款也统统需要偿还。

  这个时间段还是企业给工人们发工资的时候。如今不少的工人甚至相信,来年他们的工厂就可能不会再生产了,因此纷纷尝试寻求更多的补偿金。

  总之,在这个时间段里,整个经济中的各个环节都将会面临资金的考验。
4、评论(不少于30字):

这也是整个中国民营企业所要共同应对的一道坎,本身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受到的资金面压力旧比较大,尤其在当前的形式下,过冬、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于这样的企业,不知道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目前是不是加大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12: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1、新闻来源(网址):
http://www.caihuanet.com/zhuanla ... 081203_418014.shtml

2、新闻标题:

出口企业受重创


3、新闻内容:

发布时间: 2008年12月03日 10:54 来源:《新财经》杂志 
  行业现状

  出口企业受重创

  中国经济增长对出口过分依赖,全球金融风暴使中国的出口企业面临一次毁灭性打击,中国实体经济又怎能置身事外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对中国实体经

  济影响如何?各方观点不一。有人比较乐观,认为影响有限;也有人忧心忡忡,认为危机才刚刚开始,会进一步向纵深蔓延。

  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究竟产生了多大影响?《新财经》对木材、纺织、汽车等行业进行了调查,结论是:企业的生存境况不容乐观,关门企业并不少见,更多企业正在死亡线上挣扎。幸存者,也在绞尽脑汁想办法如何“过冬”,企业经营者普遍比较悲观。

  木材行业:企业半数员工被辞

  美国是中国木材的主要出口国之一,中国40%以上的木材出口美国。“自去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中国的木材、家具业受到了重创。就目前情形来看,受影响程度随着危机的进一步恶化会越来越严重,广东东莞已有1/3的木材企业倒闭或半倒闭。”中国木材流通协会会长朱光前面对记者语气沉重。

  次贷危机发生以后,不仅是美国,欧洲国家的木材需求量也在减少。与此同时,国内房地产业也开始萧条。在国际、国内市场双重挤压下,木材企业苦不堪言。

  江苏省邳州市是以速生杨为主要原材料的多层板重要生产基地,全市年产各类胶合板800多万立方米,其中80%的产品出口美国、欧洲和中东市场。“2007年年初至今,出口量萎缩了一半多,即使有少量的出口业务,也是亏本经营,近80%的企业已经倒闭了。”江苏省邳州市木材流通协会秘书长刘贵益说。

  据刘贵益介绍,以速生杨为主要原材料的多层胶合板加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区一线生产工人曾有30多万人,带动相关下游产业的就业人数更多。但如今,由于出口退税下调、人民币升值、美国次贷危机等众多因素影响,多层胶合板出口量急速滑坡,杨木价格每立方米下降了近300元,产区60%的企业都倒闭,导致大批员工失业,企业主和林农信心严重受挫。

  富祥木业是邳州市的一家板材加工企业,已经有十三年历史,资产规模过亿。应该说,这样的企业已经具备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但眼下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企业每月亏损数十万元,为了降低成本,企业开始大批辞退员工,工人由原来的1700余人缩减到目前的800余人,裁掉了一半。

  “眼睁睁看着大批员工被辞退,我们心里也不是滋味。但没办法,企业一直亏损。我们也曾尝试过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国内外市场行情都很低迷,没有什么好办法。现在,我们只剩下观望了,希望利好政策尽早出台。”富祥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殿营对企业目前面临的状况,表示很无奈。

  据刘贵益透露,为了应对当前的严峻形势,邳州市木材流通协会联合其他三家木材协会向有关部门递交了《申请将以速生杨为原料的多层胶合板提高出口退税率的报告》。邳州地区所有木材企业都在期待,希望能有好消息。

  纺织服装行业:

  做好“过冬”准备

  “金融风暴对纺织服装行业影响不言而喻。美国等主要国际消费市场需求量大幅下降,以出口为主的服装企业利润下降得很厉害,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濒临死亡。中国纺织服装业还将发生怎样的变数,目前很难预料。”谈起我国服装业当前的困难,中国服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蒋蘅杰很不乐观。

  “销售年年升,成本年年涨,利润年年降。”汉帛(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志伟用三句话,概括了包括汉帛在内的中国大多数纺织服装企业目前的困境。

  国家发改委10月30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增幅却同比回落5.4%,出口交货值5808亿元,同比下降7.3%。

  蒋蘅杰认为,导致纺织服装企业利润大幅下降的原因有以下几个:首先,次贷危机后,国内外市场需求急剧缩水,而企业的生产费用并没有缩减,因此成本变相地增加了;其次,存在恶性竞争现象,产品同质化严重,企业为了增加销量竞相压价,利润空间越来越小;第三,中国纺织服装企业急需从代工生产向自有品牌转变,不少企业开始加大对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的投资,这也导致企业的运营成本上升。

  欧美是中国纺织服装出口的主要地区,也是受此次金融风暴影响的重灾区,纺织服装企业劫数重重。目前,纺织服装类企业的订单普遍下降了15%左右。数据显示,2008年前个八月,行业亏损比重为21.33%,全行业投资增速为11.18%,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降了16个百分点左右。

  尽管从今年8月开始,国家对部分纺织品和服装的出口退税进行了上调,但远远不足以缓解纺织服装企业的困境。

  中国服装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服装协会会长冯德虎介绍说,浙江地区今年新成立的服装企业寥寥无几。他认为,目前消费信心已跌至谷底,经济恢复尚需时日,纺织服装类企业要通过扩大内需、提高产品附加值、优化出口结构等方式,充分做好“过冬”准备。

  汽车行业:自主品牌遭遇阴霾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论是国外品牌还是国内自主品牌,汽车销量都出现了明显下滑。业内人士认为,金融危机下,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将迎来双重挑战。

  “国际金融溃堤,国外汽车厂商纷纷将目光聚焦中国市场。原本市场份额就小、想以出口为主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一面要抵御金融风暴的影响,一面还要应对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 国泰君安资深分析师张欣分析说。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我国汽车出口增幅同比回落三成。

  面对目前的市场形势,长城汽车宣传部部长商玉贵无奈地表示:长城汽车的出口占到全年总销量的40%,主要出口俄罗斯、南美以及非洲。现在看来,俄罗斯与南美市场受影响较大,销售明显下滑,公司今年9月份的出口业务明显放缓,比预期减少了两三成。

  其他汽车厂商,诸如昌河汽车、天津一汽等均对明年的市场表示不抱希望,并称公司眼下正在考虑调整产业方向。

  更有媒体爆出,一直主打自主品牌的奇瑞汽车,将裁员5000人,并大幅缩减在岗员工工资,以应对目前的严峻形势。

  低估了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9月,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破产,标志着金融风暴全面爆发。不到一个月,全球最大玩具代工商之一合俊集团倒闭,这是第一例倒在金融风暴中的中国企业实体。据业内人士保守估计,在未来两年内,东莞将有1800余家玩具企业倒闭,玩具生产企业要减少近一半。

  “中国几乎所有行业都将受到影响。相比较而言,只不过是出口密集型行业受灾情况更严重。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尚未发生金融风暴,且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我们真正应该担心的,是金融系统受实体经济影响,华尔街风暴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已现端倪。目前预测,中国经济的调整期可能是两到三年。”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说。

  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有目共睹。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赵晓分析说:美国经济的繁荣,是建立在泡沫基础上的,美国的消费繁荣也是建立在泡沫基础上的。这些泡沫破灭后,美国人就没有钱了,消费肯定会下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一定会遭受重大打击。从目前形势看,中国的出口还将继续遭受打击,出口的发动机会逐渐熄火,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受到影响。由此,将引起大批工厂关闭,失业人群骤升。现在的广州火车站已经像每年春运一样拥挤,大批民工已开始提早返乡。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则认为,在评估次贷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方面,从目前的情况看,我们可能普遍存在一定的低估。特别是在中美经济互动日益紧密的条件下,因为中国与美国产业结构的差异,美国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于经济调整的反应较为迅速。中国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对次贷冲击的调整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表示:次贷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实际是危机发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华尔街金融风暴已蔓延至全球,会不会进一步演变,现在还不好说,还需静观国际市场动向。



4、评论(不少于30字):


确实对中国出口企业打击太大了,曾经辉煌的奇瑞汽车在岗员工工资已降至不到千元,珠三角、长三角大批企业关门停产或倒闭,大批民工返乡。
而随着出口企业的“冬眠”,势必带动其它上下游企业的连锁效应,整个产业都面临调整。
今年的冬天将会特别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18:3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特写:广东“世界工厂”模式在金融风暴中摇摇欲坠
1、新闻来源(网址):
http://cn.reuters.com/article/chinaNews/idCNChina-3053320081204

2、新闻标题:
特写:广东“世界工厂”模式在金融风暴中摇摇欲坠


3、新闻内容:
路透东莞12月4日电(记者James Pomfret)---在广东东莞的玩具制造厂中,数百工人身穿了绿色通身工作服在生产线上马不停蹄地忙碌地着,有人将车轮装到玩具车上,有人将电池嵌进在飞机模型上,而工厂老板Peter Lin此时正在这些流水线上巡视,还大声呵斥工人们要手脚麻利。


12个月前,Lin还是高枕无忧,虽然美国玩具巨擘美泰(Mattel)大量召回中国制造的玩具,但生意还算不错。多数产品打包装入集装箱,运往美国欧洲的各大商场,以满足圣诞节来临前的购物热潮。


但今年中国半数以上的玩具制造商已经破产,Peter Lin的玩具厂在12年前成立,目前他自己也深陷迷茫。


“现在我们正背着大石头过河,到明年1月份情况可能会更糟。保守来说,订单大概会再减少30-40%。”今年他的订单已减少了15%。


大约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南方制造业基地广东省备受重创,其“世界工厂”的经营模式遭致命打击。


金融危机让西方对中国产廉价商品的胃口大减,而人民币的升值也削弱了这些商品的价格优势,美泰含铅玩具丑闻引发质量担忧,导致订单缩水,新劳动法的出台也抬高了劳动力价格。


珠三角腹地星罗棋布地坐落着很多新兴工业城镇,经济急剧下滑的影响已日益明显。


过去在下班时分,城市的主要街道上到处可见喧嚣的工人们,但现在这些街道就显得安静多了;过去轰轰隆隆驶往附近口岸香港的货运大卡车也渐渐少了起来,而成群结队的失望落魄的外出务工人员也搭上了回家的火车。


社会紧张氛围也所有加剧,蓝领大军抗议企业裁员之声也渐高。北京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表示:“即使没有金融危机,很多企业处境已经非常艰难......目前他们所面临的困难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所未有见过的。”


饭碗没了

在东莞凤岗镇莹德嘉电子公司和塑胶公司外,一群落魄的工人在马路上逡巡,希望能找份工作。
王锦瑟(音译)最近在附近生产MP3的工厂中丢了工作,他说:“我想找份稳定的好工作,不过相对而言,工作机会少得可怜,且竞争很激烈。”


信贷危机也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贷款难度,况且这些企业目前也遇到了客户付款延迟,现金流不足等问题。


所有这一切在该地区供应商中产生了多米诺骨牌效应,而其生产产品多种多样,产量惊人,从汽车到吐司炉,从表到文胸,从皮革沙发到iPod等不一而足。


新华社引用国家海关总署的数据称,2008年前七个月中,中国3,631家玩具出口商中,破产企业已过半数。(完)


翻译:张敏 发稿:金红梅





4、评论(不少于30字):

最近人民币开始有贬值的迹象,想起来有可能是海外热钱开始撤退的信号,联系到广东模式和地产现状,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个必然的变局,世界的经济衰退,我们的广东所谓大进大出的外向模式开始在灾难面前显示出一点点的颓废景象,这也是我们面临升级的最艰难时刻,中国的广东模式又到了一个改变的门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4 19: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融海啸加剧断供 深圳断供案或达数千宗

1、新闻来源(网址):
http://dailynews.dayoo.com/finance/200812/04/53869_4783231.htm

2、新闻标题:

金融海啸加剧断供 深圳断供案或达数千宗

3、新闻内容: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日报 发表评论 (0)
金融海啸催逼“断供”加剧


深圳断供案例或达数千宗

曾经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深圳业主“断供”现象,昨日经由深圳市仲裁委相关人员的披露,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出现的新动向是,金融海啸来袭,购房者资产大缩水,对银行的供楼实力减弱,“断供”现象正在加剧。

目前,深圳市仲裁委审理的断供案件已超过所有案件的30%,达到600余宗。而深圳中原地产昨日透露,根据其测算,保守估计深圳有三四千宗断供个例。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金融风暴的影响,目前这个数字可能会翻一倍。

当前情势究竟如何?各方对未来的预期怎样?为此,本报从多方进行了调查采访。

深圳断供案例或达数千宗

昨日,深圳市仲裁委一位负责审理案件的负责人借由媒体对外披露,自今年以来,仅该委审理的断供案件已超过所有案件的30%,在600宗以上。这个数据还不包括因为以楼盘质量、以办按揭等问题提起解除合同的事实上的断供纠纷。

600宗案件虽然所占银行总个贷比例不大,不足1%,但其绝对数字也足以令人警醒。记者昨日向深圳市仲裁委新闻发言人娄进波求证,他介绍,今年市仲裁委受理的所有银行贷款方面的案件有近900宗,即案由都是“借款合同纠纷”,其中包括了工商企业向银行的贷款以及个人按揭贷款。“900宗案件中断供的案子至少超过一半以上。”从这点看来,600宗断供案件数应没有夸张成分。

仲裁委只是民间机构,统计断供案例的另一个来源是法院系统。昨日记者向多家区法院咨询,虽然确定断供的案件与往年相比差不多,但断供案件的撤诉率和调解率相对来说都比较高,这表明当前潜在的断供者在日益增多。观察人士称,随着金融危机的持续,断供面有扩大化的趋势。

据记者了解,今年五六月份,深圳中原地产对80%的深圳交易客户进行调查发现,明确声称自己不会再供楼的有1372宗。而中原地产在深圳的市场占有率在 30%左右,其保守估计深圳也有三四千宗断供案例。对于中原地产的这一数据,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金融风暴的影响,目前这个数字起码会翻一倍。

广东中圳律师事务所刘子孺表示,金融风暴以来接手的断供案件并没有明显增加,但他了解到新增几十户“半断不断”的情况,也就是说没有达到银行起诉的程度,但由于业主资金问题而产生间歇性的断供。如一些业主原是公司老总或者高管,由于生意失败、裁员或股市等原因而难以正常供楼。

他表示,在金融风暴的影响下,几个月之后这些“半断不断”的情况下可能加剧,对于银行来说依然是一种可能会出现的风险。

炒房客是主要断供人群

“断供”舆论曾经的肇始者“风语”最近观察,在金融海啸之下,目前各楼盘的断供现象并没有显现出扩大化的趋势,可能有一个滞后效应。相反,严峻的经济形势却带来了国家下调利率的利好,对于炒房客而言,从1.1倍的利率到0.7倍的利率,他们的供房压力减轻了不少,很多人“以租代供”,基本可以打平。所以,这些炒房客就这么僵持着,在观望形势。而对于自住购房者而言,由于受金融海啸影响,部分人生意亏本,实物资产和财产性资产都大幅缩水,最近有一些人不得已而断供了。

深圳一些银行的内部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金融海啸的演进,断供者肯定会逐渐增加,但总量不会太大,绝大多数的购房者还是会珍惜自己的信用记录。同时,考虑到这场意外的经济危机影响,各银行也有意放宽了业主的还款期限,只要业主“多少还一点,表现出诚意”。银行有时候向断供业主提起诉讼,只是一种催逼业主还款的手段。一银行人士分析,面临断供风险者,有四种解决途径,一是看好深圳房地产市场,挺到市场复苏和房价上涨;二是以租养供;三是拥有多套房的炒房客出售一部分房产止损;四是经济确实无力承受而断供。从当前情况看,最后一种情况还没有显现出来。

有业内人士受访表示,已断供者和未来或会断供者,多属于去年房价高涨时期高位入市的炒房客,为了投机获益,他们注定要尝食这份苦果。这部分人至少占到去年购房总数的20%。当然,这部分人并不一定全都是断供,其中有些人的资金实力依然雄厚,只是有些小的房产投资客可能会断供。据其估算,目前为止,算上断供一两个月的,可能有3%的购房者断供。

部分房价或回涨减缓断供

开发商方面了解的断供现状如何?记者咨询了澳城花园的开发商澳达实业行政总裁罗振坤,该楼盘曾被指有业主断供案例。罗振坤称,以前外界指该盘有一业主断供,经他向银行方面核查,证实是误传。到目前为止,该楼盘也没有出现断供现象。

罗振坤来自香港,他告诉记者,香港也出现过断供现象,因为房产已变成“负资产”了,卖掉还抵还不了银行贷款,不如断供。“目前深圳的房地产市场正在开始回暖,这有利于减缓断供的扩大趋势。”罗振坤说。他预测,到明年第三季度,部分超跌的楼盘单位,房价会反弹回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遏制断供现象。

金地集团深圳公司营销经理高骏受访表示,目前在该公司楼盘金地梅珑镇并没有断供案例,但总体来说,随着经济下滑,未来会糟一些,断供从现实走到司法程序也有滞后性,该公司会密切关注。

仲裁委和法院

受理断供案逾450宗

断供案调撤率高

断供成因

一、金融海啸直接冲击了一些企业,很多公司的高层受到的打击很大,同时大量工厂倒闭。

二、在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繁荣期,很多代理行业从业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加入到炒房一族中,而今年行业整体生意不好,一些人放弃了房子甚至离开深圳。

三、按照中原地产以往统计的数据,深圳8%至10%的房子是香港人买的,一些因婚姻关系、非婚姻关系买的房子由香港人支付首期,而此次金融风暴中香港受到的打击很狠,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断供。

四、以往对断供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住宅,其实厂房、商铺、写字楼等的断供也同样存在。据了解,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这类房屋很难租出去,投资者也可能选择断供。

从南山漾日湾畔业主断供超10个月,被银行告上法庭,到宝安碧水龙庭业主断供,断供案件报道频频在媒体上出现。时至如今,金融海啸意外来袭,断供案件是否呈现增长趋势?记者昨日从深圳仲裁委了解到,该委今年受理的断供案至少在450宗以上。而记者昨日致电罗湖区法院、福田区法院等多个法院获悉,法院方面关于断供的诉讼案件和往年相比,并没有明显呈现增长趋势。

香港的张女士在2003年5月份,与某银行签订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合同》, 向银行借款43万元用于购买深圳福田区滨河北路北侧嘉洲华苑一处房产,以房产作为借款抵押物,每月偿还银行本息4569.23元,共120期还清。截至今年上半年,张女士共拖欠银行4期本息,出现断供。于是银行将张女士告上法庭,请求法院判令其偿还银行借款本金88272.63元、利息1898.92元、罚息238.18元,合计90409.73元。在起诉后,赵女士向银行偿还了部分贷款,但截至10月8日,其还欠银行包括借款本金、罚息在内,共计 66134.19元。10月9日法院开庭,虽然最后赵女士并没有到庭参加诉讼,法院最终做出判决,张女士在判决十日内偿还所欠借款本金、利息,如张女士不在指定期限履行还款业务,银行有权对依法处分的张女士房产的价款有优先受偿权。

福田区法院相关人士告诉记者,法院每年都会受理一些像张女士这样因为资金链周转或者其他一些原因欠银行贷款,银行方面提起诉讼的案件,今年出现这样案件的数量跟往常同期差不多。“投资客一般会选择关外价格低些的楼盘炒楼,从我们法院的情况来看,由于业主是自住型的,出现恶意断供的情况比较少,而且一旦被银行提起诉讼,被告绝大多数都会积极应诉。”该人士说。但也有律师表示,由于一般情况下连续三个月欠款,银行才会发催款函,走诉讼程序,因此法院对断供案件的感觉可能会相对滞后一些。

深圳市仲裁委新闻发言人娄进波昨日告诉记者,今年市仲裁委受理的所有银行贷款方面的案件有近900宗,即案由都是“借款合同纠纷”,但在这其中包括了工商企业向银行的贷款以及个人按揭贷款。“900宗案件中断供的案子至少超过一半以上,不过这种按揭的案子涉案金额相对来说不是太大,一般都是几十万。”娄进波说。

娄进波表示,为了让统计周期完整、精确,对于今年该委审理的断供案件数量、占仲裁委审理案件的比例等数据仲裁委正在统计之中,要等到今年年末才可以整理出来。

一位业主在今年年初花100万元在田贝某楼盘买了一处房产,100万元中有80万元来自银行的贷款按揭,几个月后,房子的市场价降为70多万元,于是该业主出现断供,断供达3个多月后,他所贷款的银行向罗湖法院提起诉讼。当法院人员问及他为什么断供时,他说楼市低迷,不想再承担还贷的压力,自己情愿损失 20多万元,把房子让银行收走。

这是罗湖法院今年受理的一宗断供案件。该法院在今年6月份时做过一项断供案件统计,截至6月,该院受理的断供案件达到十几宗。“数量上跟同期差不多。

“断供案件的撤诉率和调解率相对来说都比较高,很多人并不是恶意断供,有的一接到起诉就会还款,银行方面就会撤诉,另外一些人也只是想通过诉讼试图挽回损失,通过法院主持调解撤诉。”一位法院内部人士说。罗湖区法院的相关人士也表示,断供案的撤诉率相对较高,断供案中在审判时被告缺席的情况也相对比较常见。市仲裁委娄进波告诉记者,仲裁委审理的断供案件中,被告业主缺席审判的情况也有,一般是因为联系不上业主或业主恶意断供。



地产中介

断供案数量将再翻倍?

“今年五六月份,中原对80%的深圳交易客户进行调查发现,明确声称自己不会再供楼的有1372宗。 而中原地产在深圳的市场占有率在30%左右,保守估计深圳也有三四千宗断供。”中原地产二级市场策略中心总经理周曜告诉记者。对于中原地产的这一数据,有业内人士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金融风暴的影响,目前这个数字起码会翻一倍。

周曜表示,金融海啸对断供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金融海啸直接冲击了一些企业,很多公司的高层受到的打击很大,同时大量工厂倒闭。二、在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繁荣期,很多代理行业从业人员“近水楼台先得月”加入到炒房一族中,而今年行业整体生意不好,一些人放弃了房子甚至离开深圳。三、按照中原地产以往统计的数据,深圳8%至10%的房子是香港人买的,一些因婚姻关系、非婚姻关系买的房子由香港人支付首期,而此次金融风暴中香港受到的打击很狠,会产生一定数量的断供。四、以往对断供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住宅,其实厂房、商铺、写字楼等的断供也同样存在。据了解,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这类房屋很难租出去,投资者也可能选择断供。

周曜表示,目前对明年的市场无法预期,但他认为断供数量肯定会有所增加,整体持悲观态度。

银行

房价不涨断供会增加

某银行个贷部高管受访介绍说,金融海啸对业主是否断供的影响有一个滞后效应,负面影响肯定有。业主的收入来源会减少,现在的利率下调相对于房价下跌三四成来说,意义不大。在其所在银行,断供案例在逐渐增加,但目前的量不大,今年以来不到10宗案例。

上述人士表示,碰到想要断供的业主,银行首先会跟其协商,放宽还款期限。如果业主确有还款诚意,那么银行会宽限业主推迟3—5期还款,甚至推迟8—10 期还款,“我们不会逼死业主”。毕竟,银行如果要拍卖断供者的房子,还要支付律师费、诉讼费、税费等各种费用,拍卖价也较低。据其介绍,该银行与还款不积极的业主一般采取和解方式,成功率较高。该高管人士对未来的预期悲观,他担忧地说,炒楼者如果不只炒一套房子,今后如果房价不涨的话,都极有可能断供。

房产律师广东盛唐律师事务所律师尹成刚

“潜在的严重危机在明年上半年”

广东盛唐律师事务所尹成刚担任多家开发商的法律顾问,在他看来,断供一直存在,今年以来由于房价下跌较以往有所增加,但金融海啸目前对断供的直接影响还未表现出来,他担心的是明年上半年“潜在的严重的危机”。

他说,目前进入公众视野的断供,多数意义上并不是自住型,而是一些投资者希望借助媒体表达声音,明年上半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可能更大,“投资型的购房者肯定撑不下去了”。据他介绍,目前开发商已经意识到明年上半年可能发生断供,如果贷款银行收回抵押房产拍卖后仍然不能够清偿银行贷款,开发商将履行担保责任,这意味着要承担包括诉讼费、仲裁费、评估费、拍卖费等费用,大致占到房价的20%。虽然从法律上来讲,开发商仍可向业主追回这部分欠款,但仍可能严重亏损甚至资不抵债,。而对业主来说,不仅首期和已交月供打了水漂,信用等方面也将承受损失。

尹成刚将“断供”作为两类划分:一是,购房自住的普通置业者;一是,投资趋利的商用置业者。对前者而言,楼价在某一时段的升跌,与其购楼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并不足以促成其主动“断供”, 除非是不能“供”而不得已承受“断供”之痛;而对于后者,“断供”可能是一种投资决策的行为结果,主动选择停止支付,以避免投资损失的扩大。

尹成刚建议,从预防分散风险的角度而言,投保房贷第三责任险,不论是对银行还是购房者而言,亦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炒房客

断供潮暂未蔓延

著名炒房客邹先生表示,在他的朋友中,炒房者断供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多,只有四五个人断供而已。他表示,自今年三四月份以来,大家对断供谈得比较多,但由于断供也要承受法律、道德等多方面的压力,而近期由于按揭贷款利息“七折”,炒房的朋友们多数认为房屋的租金基本可以支付月供,所以即使在金融风暴之下, 断供也暂时没有蔓延,新政的出台对断供的蔓延有一定的遏制作用。至于炒房如何还能享受到“七折”的按揭贷款利息,邹先生表示,在具体交易过程中很多时候可以灵活处理。

关于金融风暴的影响,邹先生认为会未来房屋租金可能会受金融风暴的影响而降低,这可能会对断供是否增加还存在影响,“但起码暂时可以靠租金支付月供”。

专家

期望银行弹性应对

金融风暴可能带来的潜在危机能否减轻或避免?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国世平表示,如果银行不采取措施及早进行防范和控制,一旦出现危机后果不堪设想。

“银行绝对不能像亚洲金融危机时的台湾那样,采取很笨的方式,断供就把房子收回来拍卖。”他表示,银行可以借鉴亚洲金融危机时香港的方式,采取比较弹性的做法,采取提高按揭比例、延长按揭供款年期、减少月供款额等方式稳定楼市。

4、评论(不少于30字):

金融危机加剧了深圳房地产的危机,原本就是虚高的房价已经支撑不住了,接着来金融危机广东是我们的危机重灾区,这样参与深圳楼市的炒作的港资外资纷纷撤退,国内的炒家大部分也是弹尽粮绝,不断有抄底的被深套,结果现在没人敢接盘了,现在大面积的断供就在眼前了,一个地产危机的完整的标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7 12:25 , Processed in 0.523139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