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681|回复: 10

[【问道台】] 华人看新加坡的就业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14 12: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就业率:在就业率方面新加坡大学生几乎是100%就业。就算在最困难的非典阶段,大多数公司不再聘用员工的时候,很多大学生毕业后短期内找不到工作,就先做几个月低薪工作(例如推销员和售货员)。然后慢慢寻找,不出半年也都有了工作。印象里没有哪个同学大学毕业后1年内还找不到工作的。实际上大多数时间里,新加坡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远远大于本地的毕业生,所以只好从海外寻求人才。新加坡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

相对较高的起薪:来新加坡10年,无论经济好坏,新加坡大学生的起薪都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转眼毕业五年了,新加坡大学本科生的起薪从我那时1万人民币左右,慢慢升到如今的1万2000人民币左右,这还是人民币升值后的结果。实际上在新加坡本科生的起薪已经比5年前提升了30%以上。这些年随着香港和台湾大学生起薪的下降,以及中国大陆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外国大学生来新加坡找工作。

1)严格控制大学生人数

和国内扩招不同,新加坡始终控制着自己的大学生人数,长期以来应届大学生只占那年出生人口的20%,远远低于亚洲四小龙中的韩国和台湾。大学生比例超过 30%的韩国和台湾在2000以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开始显现出来。在新加坡考不上大学的人将进入理工学院读书,在那里他们接受的将是更加贴近于实际工作的训练。如果考不上本地大学,却想读大学的人,就只能去海外读书,然而大多数家庭是无法负担这笔费用的,所以现如今大学毕业生也没有超过应届生的 25%。政府似乎也无意把应届大学生比例提高到30%以上。大学生少了,毕业后找工作自然相对容易。许多工作只要大学生,理工学院的学生没有机会。

不过新加坡的这套政策有一个严重的后果,它在经济上也许很划算,但是会导致人文素质的下降。于是政府又鼓励人们读在职的学士学位,把大专文凭变成大学文凭。并提供奖学金,鼓励那些有领导才能的人修读更高学历。不过从整体上说,本科学位是大多数人能够追求的最高学历,新加坡的薪水制度并不鼓励人们读更高的学位。

2)国家调控起薪,鼓励大学生就业

新加坡政府以各种方式调控着市场上的薪水,不鼓励无谓地修读高学历,这样不会出现恶性循环的大批高学历无工作经验的人出现。在新加坡,大学生毕业不到 15000人民币,硕士生2万左右,博士生毕业2万5千左右。虽然学历高的人比学历低的人薪水高,但是如果用读书的时间去努力工作,就算没有人赏识,平平稳稳地走下去,大学生在4-5年后(新加坡读博士需要4-5年甚至更长)薪水也会接近甚至超过博士毕业生的薪水。相比之下博士毕业生读书这4-5年收入是很低的。譬如政府某部2万余名雇员(公务员)中,只有不到50个博士。虽然这几年情况略有改变,但愿意读研究生的人还是很少很少。这些制度导致新加坡的研究生中80%以上都来自外国。

3)增加外来人口,学迪拜模式

10年前我来新加坡的时候,人口刚刚超过400万,10年后新加坡的居民突破了450万,加上流动人口新加坡这个小岛上至少有500万人。政府还计划再引进100万人,让总人口超过600万。以此来刺激经济,走迪拜的路线,让城市中有更多的外国人。表面上看,外国人抢了新加坡人的饭碗,实际上外国人增加了新加坡本国人的收入,还提高了新加坡的整体竞争力,创造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大学生更容易就业。

转自http://blog.sina.com.cn/mkx

新加坡可谓是东西方理念融合最成功的国家了,实效很好。

不能片面地说其模式是对的,但相比较之下国内硕博泛滥、工作难寻的情况,值得我们检讨得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4 15: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深有同感!
硕博泛滥实情啊。。。质量么,既然是泛滥就很难说了,我很希望一个优质的导师带出几个优秀的学生,而不是一下就是一卡车参差不齐的学生,既污染了学术氛围也造成了就业市场上诸多貌似骇人听闻的消息,其实身处这环境对这问题是没有大众的反响大的。。。看看过程就知道也算不得什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4 21:33: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还是要分析

咱们的房地产制度就是仿新加坡香港的,执行到今天如何,我想大家都心里清楚,现在又搞什么经适房失败,又回去搞廉租房了,这是新加坡的经验在我们这类地区变味的地方,根本原因是:新加坡地方小,监管方便,有什么非法占地马上全国皆知,咱们是天高皇帝远,把新加坡的经拿来就唱歪了,光想把地皮炒高价格了,忘了怎么严格监管占地了

还有新加坡是岛国,自身地位清楚,就是中转和金融服务,吃的是东亚货物金融转运的过路捞财的饭,咱们中国不一样,所有行业皆是有很多发展空间,所以办起教育来是大干快上,这样偶尔过剩调整也是很快就稀缺了,环境条件都不一样

还有很多人觉得硕博是类似贵族身份的一项,但是现在中国不缺贵族,却缺乏合格的技术工程人才,所以大办教育还是必要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09:46: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的博士都要泛滥了,不管是为了找不到工作继续读还是自己想读~~让我们的高校都充斥了一种找工作难的悲哀~~是的,我们的国民素质是因为大学的扩招而提升了不少,但是这社会问题也相应的多起来了,都想留在城市,所以城市房子紧张了,工作更加紧张,城市更加拥挤~~工资越来越便宜了~~这些个我觉得国家要是认为值得付出这些来提升我们的国民素质,那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毕竟大家的提升对国家的贡献还是很多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09: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onlyloveshu于2008-12-15 09:46发表的 :
中国的博士都要泛滥了,不管是为了找不到工作继续读还是自己想读~~让我们的高校都充斥了一种找工作难的悲哀~~是的,我们的国民素质是因为大学的扩招而提升了不少,但是这社会问题也相应的多起来了,都想留在城市,所以城市房子紧张了,工作更加紧张,城市更加拥挤~~工资越来越便宜了~~这些个我觉得国家要是认为值得付出这些来提升我们的国民素质,那我还是一如既往地支持~~毕竟大家的提升对国家的贡献还是很多的~~


这个还是要分析

第一博士就业流向,政府机关现在头头脑脑都拿在职的硕博了,不缺硕博领导了,办事员这块竞争激烈,博士就单单考试而言的优势不明显,大公司大企业现在一般中高层基本固定了,也是不缺有经验的人才,一般的小职员而言,本科硕士就足够了,引进个博士来给自己树立竞争对手啊,小公司就更不考虑博士,因为需求和供应的层次相差过多,人才浪费

第二博士的功力,现在的博士的社会实践功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于第一流的海外人才还是要说有些差距的,我们习惯的都是安排好的按部就班,但是很多时候是要求我们自己搭台唱大戏

第三博士的人脉,我们很多博士基本是本硕博连读,几年下来人脉的积累就十分单一和狭窄了,这样没人知道你的良好素质和品性,没人知道你对领导和上级忠心耿耿,这样的话出去混就要付出很多沟通的成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11: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新加坡的行业拓展

1)新加坡现在有着全球闻名的电子设计公司,但是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台湾现在市场雄厚,设计人才正在起步,超过新加坡的电子设计水平或者说取代只是时间问题了

2)电子制造组装,现在新加坡依靠自己设计还有特定的市场经济地位还保持一定的组装制造能力,但是和中国大陆相比已经是昨日黄花了

3)新加坡的生物技术和绿色环保技术还是有功力的,现在与我们合作较多,但基本是一个层级的水平,趋势上看,大陆占有时间和人才优势

举这么几个例子想说,新加坡的成长有限,所以它的对人才的规划用法能保持既得利益者的好处,所以这么有序和和谐,但是就新产业的潜力看,我觉得优势不在新加坡,所以就新兴行业或者高科技行业来说,新加坡人力资源储备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11:3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加坡的经验值得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18: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这个帖子不错,今年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了,学新加坡很难,我们估计是学不来的,首先我们的各方面的制度设施啥都不行,但我们可以借鉴呀!我国每年都扩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扩招带来的坏处就是高学历的人的水平越来越差,我们必须在扩招的同时也得考虑质量呀!现在那些差的学校扩招的那么厉害,但是他们个方面都跟不上,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吗?就是误人子弟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5 20:2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亲眼看见一MBA班老师让一大三学生替MBA学员代写硕士毕业论文,我彻底对MBA失去信心,曾经象神一样膜拜的MBA在沦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08: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7楼小米加步枪于2008-12-15 18:12发表的 :
楼主这个帖子不错,今年有那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应该思考这个问题了,学新加坡很难,我们估计是学不来的,首先我们的各方面的制度设施啥都不行,但我们可以借鉴呀!我国每年都扩招,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扩招带来的坏处就是高学历的人的水平越来越差,我们必须在扩招的同时也得考虑质量呀!现在那些差的学校扩招的那么厉害,但是他们个方面都跟不上,能把学生培养成有用的人才吗?就是误人子弟呀!


央视昨天晚上的新闻报道给研究生卖猪肉定调了,
第一专业设置问题,
第二研究生还有大家要转变传统观念,卖猪肉也是很光荣的劳动

成才的路不止一条,研究生的就业弹性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好,起码众人眼里,研究生就是人中龙凤,素质好,这点也是传统观念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2-16 13:41: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生就业难,跟专业设置、就业观念等都有关系。可主要还在于中国的人口太多,或许就不需要那么多的人来工作。没有办法,高就业率、低收入就会是一种选择。可谁又愿意当那低收入者呢?不愿意低收入,那就自己赚钱自己花,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创新、以创业带动创造,但愿是一条出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3:27 , Processed in 0.470845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