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大野叟

[摄影随感♡] 西安东线一日游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20: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秦俑景区停车场对面吃过饭,导游带着我们左拐右拐来到景区售票厅前。

  秦俑景区游览示意图

  导游买好票,带着我们顶着烈日来到检票口,上面写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字样。
  

  早晨凉飕飕的,这个时候却很热,走上一段浑身冒汗,这位女子索性脱下了外套。景区里像她这样拿着外套进出的游客还不少。

  检票口到博物馆还有好大一段路,为了赶时间,在导游的鼓动下,我们全部花钱坐上电瓶车过去。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到了。

  站在博物馆外的广场上,向左张望,群山一片葱绿。

  秦兵马俑一号坑大厅,对我来说,这几个字认起来有些费劲。

  进入大厅,魂牵梦绕的皇兵马俑展现在我的眼前,一排排,一队队,数也数不过来。



  栏杆旁站满了游客,找个好位置拍摄大厅全貌也不容易。见缝插针,沿着顺时针方向走动中拍摄了几张,效果一般,都是缺个角,凑合着看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0 20:2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0楼大野叟于2009-08-30 20:20发表的 :
找个好位置拍摄大厅全貌也不容易.......


可以多拍几张,拼一幅全景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20: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云之惑于2009-08-30 20:29发表的:
可以多拍几张,拼一幅全景照~
  这个伟大而光荣的任务交给有心人来完成吧
  随走随拍,拍什么样发什么样,原生态,有全景,有特写,这就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3: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顺着人流往前走,发现秦俑的井址就在边上。也幸亏在边上,否则不知有多少秦俑粉身碎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8-31 13: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前满眼都是秦俑,令人目不暇接。到了待发掘区,黄土下面的宝藏充满了神秘色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8-31 16: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买没买门口卖的用塑料袋装的小陶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20: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5楼mmh1于2009-08-31 16:13发表的 :
买没买门口卖的用塑料袋装的小陶俑?
没有买。
堵在门口追着游客买的东西我从来不动心。钱是自己的,买东西怎么也要化被动为主动,从要我买到我要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 20: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村民在村外空地上打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赶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俑馆内的一、二、三号坑被确认为秦始皇陵的陪葬坑。

  发掘秦俑使用的器具和秦俑上后来人的棺椁。

  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一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秦兵马俑一号坑。三号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二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从此,三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

  经测量,一号坑东西长330米,南北宽62米,面积4260平方米。俑坑的最东端是30排面向东的武士,每排7个,共210个俑。他们是部队的前锋。前锋部队的后面为部队的主体,他们被排成38路纵队,站在11个坑道里。每个坑道都是青砖铺地,坑道内侧的两边,每隔2米就有一根立柱。这些立柱支撑着木质屋顶,屋顶上是织成“人”字形的纹席,席上是土。整个坑道距地表5米深。另外,在坑道的南、北、西三面备有一列面向外的武士.他们分别是部队的右翼、左翼和后卫。现在,一号坑已出土1000多件陶俑。根据推测,全部发掘完后,仅一号坑就将出土6000多个兵马俑。









  通过宣传牌得知,这些陶俑、陶马大多是由几十甚至上百个破碎的陶片粘接修复起来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13: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待发掘区,可能留着给后来人。







  
  这些支离破碎的陶俑修复起来很麻烦,看来这里的文物修复工作者这一二十年失不了业了。



  一号坑到此结束,稍事休息后去二号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3 19: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全景比较多,不知道有没有把镜头拉近拍些特写,比如发型、服装、盔甲、武器以及马车装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20:05: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9楼zhiyongtao于2009-09-03 19:33发表的 :
全景比较多,不知道有没有把镜头拉近拍些特写,比如发型、服装、盔甲、武器以及马车装备。
  坑里把镜头拉近拍些拍摄的特写效果不好,上传前全舍弃了。
  二号坑、三号坑橱窗里的秦俑专供游人拍摄留念,可惜全部为现代人的作品,不贴也罢。
  春秋战国,单个士兵的战斗力是有限的,强大的战斗力来自多个士兵组成的方阵,无坚不摧,即使现代人看了也觉得瘆得慌。这个央视科教频道介绍过。
  在展厅最大的感受是场面的宏大,我想把这个感觉通过图片传递给大家,至于细部特征,也是亲临现场慢慢体会吧!
  或者在游客稀少的时候哪个会员不辞辛苦去一趟,弄些特写回来,展现给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20:1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秦兵马俑二号坑遗址大厅

  二号大厅灯光摇曳,游客入内似乎进入了两千多年前的秦朝。

  二号坑1994年11月开放,它是由车兵、骑兵和步兵构成的曲尺形方阵。估计可出土兵俑1000多件,车马和鞍马500多匹。二号坑占地6000平方米。它东面突出部分为一个小方阵,6334个弯兵俑组成。二号坑南部为64乘战车组成的方阵,每排有8辆战车,共8排,中部为19辆战车和随车徒手兵俑;北部是由战车6乘、鞍马和骑兵各124件组成的骑兵阵。









  三号坑位于二号坑西边25米处。这个坑是1976年发现的。它呈凹字形,占地520平方米。在三号坑里,考古专家们只发现一辆战车和64件武士俑。它们两两相对站立,手中持有仪卫兵器殳。大多数考古专家认为,从这个坑里武士的排列方式和手中所握的兵器,以及该坑与秦陵的位置来判断,三号坑是整个军阵的指挥部,也就是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军幕所在地。

  参观完兵马俑,导游带着我们去了秦陵地宫。“秦陵地宫”是彻头彻尾的人造景点,如果有得选择,还是别去为好,钱花得冤枉不说,也浪费了时间。

  从秦陵地宫出来,直奔这次行程的最后一个景点:华清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3 21: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温泉二千六,惟有华清为第一”
  举世闻名的华清池,位于陕西省临潼区(县)骊山北麓华清宫故址,西距西安30公里,东与秦始皇兵马桶相毗邻,南依骊山,北临渭水。华清池的悠久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原始社会,并以其天然温泉吸引了在陕西建都的天子帝王,周、秦、汉、隋、唐历代封建统治者,都视这块风水宝地为他们游宴享乐的行官别苑,或砌石起宇,兴建骊山汤,或周筑罗城,大兴温泉宫……

  华清池景区正门,名叫津阳门,俗称东门。这个门是一字排开的五间仿唐建筑,房檐下悬挂的是“华清池”金字匾额,是一代文豪郭沫若先生所写。

  作为皇室别宫的唐华清宫,是和骊山秀岭合为一体的,其规模远比眼前的华清池要大得多。眼前的华清池是1959年国庆10周年前夕,以唐华清宫为蓝本并根据华清池所处地域的具体条件设计修建的,但它只相当于唐华清宫的核心部分,占地85560平方米,是唐华清宫的十分之一。

  “山水唐音”景观台

  据说修建这座“山水唐音”最初灵感是来源于西晋时期著名文学家左思的“非必思与竹,山水有清音”这句名言, 以“粉壁为纸,以石为绘”打造出这副“山水”画,以此来更加突出华清宫悠久的历史及深厚的文化底蕴。

  梨园遗址博物馆,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于2004年10月建成开放,这是全国首座梨园文化专题博物馆。



  梨园遗址博物馆陈列有小汤遗址、梨园模型、梨园文物、梨园乐舞、梨园鼻祖5部分内容,展出了华清池梨园遗址出土的85件珍贵文物及15幅乐舞壁画,较为完整地保护并展出了专供梨园弟子沐浴的“小汤”遗址。展览通过翔实的文物资料,生动再现了唐代梨园盛况,为研究唐代文化和梨园发展提供了实物依据。

  唐华清宫梨园始建于公元723年,坐落于华清宫津阳门内,为封闭式院落建筑,是唐明皇与杨贵妃教习梨园弟子演练歌舞的地方,也是目前全国唯一发掘出土的梨园遗址。唐代梨园文化是中国古代音乐舞蹈发展的里程碑,华清宫梨园遗址是梨园文化的发祥地。最近几年来,海内外众多梨园弟子纷纷前往梨园遗址博物馆寻根祭祖,探寻梨园艺术之源。



  龙湖镜天,游客纷纷在这块石头前拍照留念。
  九龙湖,是1959年修建的人工湖,面积约5300平方米,九龙桥将湖面分为上、下两湖,上湖建有现代喷泉设施,下湖有龙船和贵妃入浴雕像。湖东岸模拟布成石堤,山石横卧,“风景这边独好”、“龙湖镜天”、“华清胜地”(华清池)等题字雕刻在自然山石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3:06:45 | 显示全部楼层


  湖水清澈透亮,跌宕涟漪,岸边亭台楼榭,杨柳依依,飞霜殿、荷花阁、飞霞阁、望湖楼、飞虹桥、桐荫轩等环绕湖边。

  湖边有一艘大石龙船,据说当年唐玄宗想和杨玉环泛舟湖上,无奈华清池容纳不下真正的龙船,只好建了一艘石船,两人经常站在船头卿卿我我,清风吹拂湖面,微波粼粼,就像在船上一样了。

  此湖分成上下两个湖,中间有长堤东西横贯。堤上东为晨旭亭,西为晚霞亭,相互对应,与上湖南岸的一亭谢相映成趣。谢下伸一大龙头,龙日泉水淙淙,长年不绝,所以取名龙吟树。堤壁间已有八龙吐水,与大龙头合为九龙之数,因而以九龙命名。
  岸边有一棵李杨二人栽种的树,数百年过去了,竟然根叶相连,成了真正的夫妻树,于是实现了“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夙愿。

  亭亭玉立在湖岸四周的那一片飞檐翘角、红墙绿瓦的唐式建筑就是他们的爱巢寝殿——飞霜殿。唐玄宗每年十月至年底,都偕杨贵妃沐浴华清池,他们就住在这座充满神秘色彩的飞霜殿中。相传此殿落成之时,正适冬季,雪花漫天飞舞,还没落及地面就被大殿四周温泉的热气蒸腾到空中,落雪为霜,故称 “飞霜殿”。

  景区里的讲解员。再往前就是御汤遗址博物馆。

  风景这边独好,九龙湖东岸的石刻。

  一颗颗古老的石榴树。
  临潼石榴是陕西一大特产。它集全国石榴之优,素以色泽艳丽,果大皮薄,汁多味甜,核软鲜美,籽肥渣少,品质优良等特点而著称。名居全国五大名榴之冠,被列为果中珍品,历来是封建皇帝的贡品,享誉九州,驰名海外。
  石榴花被定为西安市花。为了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满足中外人士品赏石榴的要求,西安市政府决定,从1991年起,每年9月份在石榴产地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临潼石榴节”。美丽俊俏的“石榴仙子”,手捧鲜红的石榴,热情地接待中外游客。

  福寿万民,金色牌匾显得特别的气派,楹联“德被十方国民安,泽及万代风雨顺”。里面是禹王殿,应该是纪念治水的大禹。

  迎面一尊雕塑,矗立在池中央,这就是此处的主人公杨贵妃了。此时此刻,她脱下外装,半披俗纱,正准备沐浴呢!尽管池子正在冲刷清洗,还是觉得很传神。
  这座雕塑高3.3米,重5吨,是1991年9月华清池向西安临潼首届石榴节献礼的项目。奇怪的是,眼前的景象与书中描绘和想象中的杨贵妃大相径庭。相比影视作品塑造的形象,这尊杨贵妃像苗条多了,这可能是雕塑者有意迁就现代人的审美观点吧!

  这个女孩坐在台阶上休息,转过身去直勾勾地看着池中央的杨贵妃像,大概是羡慕杨贵妃的娇好身材,以期获得更高的回头率吧。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17:5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给杨贵妃来个特写。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博物馆,钟明善题。
  这是我国第一座汤池博物馆。1982年4月,人们在基建施工时偶然发现了这个建筑遗址。经考古专家发掘清理,在4200平方米面积内发现了5个汤池遗址,并确认它们分别是历史上记载的星辰汤、莲花汤、海棠汤、太子汤和尚食汤,同时出土三彩脊兽、莲花纹砖、新石器、秦、汉等时期的文物3000余件。唐华清宫御汤遗址成为研究中国沐浴史、封建等级制度和唐代宫廷建筑的珍贵实物史料,是中国隋唐考古的重大成果。

  贵妃池,又称海棠汤、芙蓉汤,是专为杨贵妃沐浴修建的。

  浴池被设计成一朵正在慢慢盛开的海棠,那6片绽放的花瓣轻轻地拥美人于一池,池中是柔滑馨香的温泉水。浴池最长处3.6米,最宽处2.9米,池壁由四块青石拼砌而成。这种青石磨经打磨后,通体釉黑,为皇家上等贡品,称为墨玉,其最大优点是美观,还有防滑作用。浴池分上下两层,下层深0.54米,上层深0.72米,两端分别有一条四级台阶的通道以供人上下。上层可扶可坐,共由18组券石组成。整个浴池既体现了对称、协调、平衡的传统美学思想,又符合人体生理特点。

  池中间有个进水口,出土时有个汉白玉雕刻的莲花底座。底座上边接有莲花喷头,下边接通陶水管,与泉水总源相通。水从莲花喷头喷出,飞珠走玉,水雾漫起。唐人的构思超俗,设计新颖,一方面用海棠花的艳丽衬托贵妃的娇美;另一方面用海棠花的造型形象比喻杨贵妃丰腴的形体。池中间的一块条石是贵妃沐浴时所用,游客可以清楚地看到上面刻着一个“杨”字。
  站在这里,游客尽可以体会当年“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来将兰气冲皇泽,去引星辰捧碧空”的盛况,想象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此是新承恩泽时”的体态韵致。

  莲花汤,东西长10.6米,南北宽6米。除此之外大家发现没有,莲花池有两个进水孔,并安有双莲花座,比贵妃池多一个。还有一个不同的是池岸周围有双排石础,这些双孔、双座、双排应该是有并蒂莲的寓意,正应了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誓言。

  莲花汤是专供唐玄宗李隆基沐浴的,是唐华清宫御汤遗址中最有气势、最具代表性的汤池,也称“御汤九龙殿”。游客第一眼看到它,一定会为它的气势所震撼。宫殿建筑面积达400多平方米,有内外殿之分。御汤可储水近100立方米,俨然是一座庞大的室内游泳池,充分显示出唐代追求恢弘大气的社会风尚及皇权神授的至高无上和唯我独尊。

  莲花汤造型奇特,上下两层台阶不同的造型是唐代工匠创造性审美取向的结晶,上平面四角有一定的曲线变化,呈写实的莲花状;下平面为规则的八边形,“八边”代表着大地的八个方位,取“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而莲花设计在大地八极之上,完全合乎于根植于大地土壤之中而花浮于水的特殊生长规律;水、土、花三者紧密关联不可分割,这是自然与宗教观念的整合,是将沐浴看作是与自然的沟通,最终实现“天人合一”的理念,这也就是唐人心目中沐浴的最高境界。
  李隆基是狂热的道教徒,他希望通过淋浴与天相连,在清泉、莲花的护佑下,求得一种解脱,一种升华,从而达到延年益寿、长生不老的目的。这座汤池无疑是唐代礼制宫设计师煞费苦心的创作,也深刻反映出玄宗皇帝对人间现实的肯定和感受、憧憬和执著。

  星辰汤,是唐太宗李世民“汤泉宫”的文化遗存。建于公元644年,专供唐太宗李世民所用,原名“御汤”,占地面积100多平方米,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御用汤池。整个汤池的设计是阎立德根据唐代礼制规定,再结合天空星象、二十四节气,即天、地、人三位一体的理念设计建造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4 18: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唐华清宫御汤遗址成为研究中国沐浴史、封建等级制度和唐代宫廷建筑的珍贵实物史料,是中国隋唐考古的重大成果。

沐浴史?大野君,不要光顾着拍春光图,你可有新发现?比如,当时浴池如何防止偷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4 23: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5楼zhiyongtao于2009-09-04 18:21发表的:沐浴史?大野君,不要光顾着拍春光图,你可有新发现?比如,当时浴池如何防止偷窥?
  偷窥?在华清池能有谁偷窥?!
  桃子,听说过“羊车”的典故吗?。《晋书·后妃传上·胡贵嫔》载:“﹝晋武帝﹞常乘羊车,恣其所之,至便宴寝。宫人乃取竹叶插户,以盐汁洒地,而引帝车。”《南史·后妃传上·潘淑妃》亦载此,则以为潘淑妃事。后常以羊车降临表示宫人得宠,不见羊车表示宫怨。
  华清池是帝王行宫,皇帝皇妃沐浴的地方。为了争宠,妃子们洗浴时绞尽脑汁让皇帝一窥春光,因而春光外泄的担忧是多余的,华清池也是春光满园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5 00: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杨贵妃的雕像比较抢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5 00: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代人相信天上有天帝主宰宇宙,地上有皇帝统治人民,星座的位移、明暗、陨落,反映着皇权的变化。信奉“天人合一”说的唐玄宗便将酷像北斗七星的“御汤”,更名为“星辰汤”。很显然,这些用意就是想企求苍天北斗保佑李氏王朝,永固帝位。当然也有企求皇天赐福,得道成仙,长生不老的内心秘密。星辰汤离温泉水源最近,水质最好,地理位置最优越。泉水因自然漫溢涌入汤池形成了现代的自流水及冲浪浴的沐浴方式,更吸引了多位皇帝在此修建汤池。在1982年修复过程中,考古工作者又考证在星辰汤的底部叠压着秦始皇的“骊山汤”和汉武帝的“汉离宫”文化遗存,并在文化层中发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皇室配套浴具——陶瓮、陶鉴和我国考古界目前发掘的唯一的木门,为研究秦代汉淋浴文化提供了佐证材料。

  尚食汤,形制小,工艺简单,并无奇特造型,相对于前面的御用汤池,显然沐浴者的地位不及前者。曾有人解释:尚食汤是专供尚食局官员沐浴的。

  然而根据考古学家多年的考证,只定位尚食官员不太准确。古文献记载,“尚”字还包括“赏赐、给予”的含义,而唐代除尚食局外,随皇帝出行的还有尚药、尚衣、尚社、尚乘、尚擎五局官员。就汤池的整体结构分析,汤池中间设有石隔墙,东、南、北三面修砌有入池石台阶,池中并无固定的坐向位置,充分说明尚食汤面积虽小,但在此沐浴的人较多,使用率较高,身份也较复杂。所以推断得出,尚食汤在华清宫可解释为皇帝赏赐给等级较高的随行内侍官员的沐浴场所,在此沐浴常沐皇恩,知圣心之苦衷,为唐王朝的江山社稷效忠。由于史记记载较少,有关此汤池的诸多疑问(如:台阶下的百坑以及石隔墙的用途),还有待于考古专家进一步的探讨和论证。

  太子汤的沐浴者,顾名思义就是东宫的皇太子,建于公元644年,先后共经历80余年。沐浴的皇太子有李承乾、李治、李忠、李弘、李贤、李宪、李旦、李崇君、李隆基、李瑛共10人,其中仅有4位君临天下,其他的几位都成了皇权斗争的牺牲品。由此可见,唐宫廷内部争夺皇位是何等的激烈和残酷。

  太子汤采用“星辰汤”排水道供水,即摆正了皇帝与皇太子之间的尊卑关系,解决了礼制犯忌的问题,又寓意着来自“星辰汤”的温泉能使皇太子常沐父皇恩泽。由于太子汤的四壁及池底遭到较严重的破坏,唐时的青石板大多已不复存在,再考虑到整个博物馆的建筑格局,所以太子汤以露天的形式陈设。

  温泉古源二号出水口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华清池已有6000年的温泉使用史和3000年的皇家园林建筑史。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温泉总源北侧基建时挖掘出大量的泥质夹沙红陶片,其纹饰、火候、陶质、陶色均与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姜寨遗址”出土的陶器完全相同。这表明早在6000多年以前,原始先民便在这天赐之水的滋润下,繁衍生息,创造出灿烂的史前文明。

  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周幽王就在此修有“骊宫”,周以后经历了秦始皇的“骊山汤”、汉武帝的“汉骊宫”、唐太宗的“汤泉宫”、唐高宗的“温泉宫”,到了唐代第七位皇帝唐玄宗李隆基时期,在以前宫殿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地理上的优势,依骊山的山势而筑,环山列宫殿,宫周筑罗城,并修有登山的夹道和通往长安的复道,把这里同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连为一体。

  公元747年,新宫落成,李隆基赐名华清宫,后因宫内多温泉浴池,又名“华清池”,并一直沿用至今。唐华清宫为富丽宏大的建筑群,从山顶至山下,宫殿林立,楼阁相属。既合理地利用了温泉,又体现了宫内严谨的布局。宫内置百宫衙署及公卿府第,新修有玄宗皇帝专用的“御汤九龙殿”、杨贵妃沫浴的“海棠汤”及供百官公卿沐浴的“尚食汤”、“少阳汤”、“长汤十六所”等。除此之外,还修有专供唐玄宗与杨贵妃寻欢作乐的“斗鸡殿”、“按歌台”、“大小马球汤”、“舞马台”等。至此,华清池达到了它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出现了“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的壮观景象。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5 08: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中的photo by dayesou,能不能改成 photo by 野兽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5 19:00 , Processed in 0.45580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