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76|回复: 0

[【教育时事】] 过分“关心”害了大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9 13: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时期以来,没有特色几乎成了我国高校共同的“特色”。近日,中国科技大学原党委书记郭传杰就此发表了看法。

  体制因素是大学特色的第一“杀手”。长期计划体制的影响和行政化的管理,使学校这个办学主体缺乏实际办学的自主权。10年前,全国大学掀起了整合扩招的浪潮。而因为有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的强力支 持,中国科大才能成为坚守精品办学特色的极少高校之一。前两年,中国科大推出“本硕博”贯通的培育模式,很受学生和社会的欢迎。但就是这点小小的自我试点性改革,因为未经报批,曾遭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特别关切,几次质询。“这些过分的‘关心’,扼杀着大学应有的自主权,让千百大学都变成了清一色的面孔。”

  管理因素是影响大学特色发展的第二“杀手”。在一些大学校园里,经常可见挂有“欢迎××检查团”的巨大横幅。今天是检查本科的,明天是研究生的,后天又是重点实验室的,一个个来头都不小。

  对大学这类的公共机构,进行科学的检查评议是必要的,本无可厚非。但糟糕的是,多而滥的评估检查不仅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不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评价标准。整齐划一的考评指标体系造成的是流水线式的人才生产模式。与评价指标不合拍的办学特色,就在这些标准型的评审中被扼杀掉了。

  办学者自身不懂、不按或不能按教育规律办事,是使大学失去应有特色的第三原因。当前,我国高教界的情况是,深谙教育规律的专家不能说没有,但像蔡元培先生这样的教育家少之又少。即便有,也因环境制约而难以发挥。

  中国的大学曾经都有个实体的围墙,但是,厚大的围墙起不了阻隔作用,社会上有的风气,学校里也都有反应。西方的著名大学一般都没有围墙,甚至还允许公交车穿越其中,但却似有一圈围墙,发挥着对社会文化的“过滤”作用。这个“墙”是无形的,它就是大学文化,在无形中发挥了透析过滤的功能。

(《中国青年报》9.1 原春琳文)
http://www.gmw.cn/01wzb/2009-09/06/content_976138.htm

体制因素是大学特色的第一“杀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7 19:00 , Processed in 0.266754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