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08|回复: 0

[【其它】] 中国3名90后大学生救人溺亡再度引发“价值”讨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7 21: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华社北京10月26日电(记者任沁沁刘欢王建华)19岁——花样年华,人生中最美时光刚刚开始,3个生命却被定格在滚滚江水中,沉没于救人义举的瞬间。

10月24日14时15分许,长江沙市宝塔湾,一阵急促的呼救声打破了欢乐与平静。2名男孩不慎落水。

十余名长江大学学生,紧急决定手拉手结成人梯下水施救。两名落水者最终获救,但陈及时、何东旭、方钊等3名大学生溺亡,均年仅19岁。

官方媒体和互联网突出报道了这个义举和不幸。国家电视台在滚动播出的新闻节目中,还一遍遍重放着这3名牺牲的“90后”大学生的名字、身份和头像。

3名“90后”大学生因救人而溺亡的事件传遍全国,引发社会关于“价值”的广泛讨论,也再度引发人们对被称为“迷失的、自我为中心的、无社会责任感的、垮掉的”“90后”的重新认识。

这个群体,曾因“90后门事件”“90后贱女孩”等,一度饱受诟病。

更多的人对3名“90后”大学生的英勇行为表示了深深的敬意。

“堪比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群体,新时代的精神楷模。”网友hardstone001如此评价。

网友4cd说:“我是一个大学生的家长,为这一代大学生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中国的90后是大有希望的。”

黑龙江省黑河市街头的出租车司机赵大高表示:“这些大学生真了不起,做了件大好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家华表示,“这是一个英雄的壮举。人需要‘义利观’,义在利之上。”

“一个人的本质,不仅仅是简单的存在,更应该是一种超越的价值和追求。这种精神的信仰,就体现为大义。任何社会都需要提倡这种大义。”他说。

也有一些人基于“理性”的评判标准,探讨这一行为是否“值得”。

网友“挑战天涯”发问:“为了救两个小孩子,牺牲了三个大学生,值得吗?!”“精神可嘉做法不可取!自己不会游泳就不要贸然下水!”

网友pingfanderen建议说:“救人的行为高尚,但应该根据自己的条件而定,可以高喊,也可以让会游泳的下去。”

发生在中国的类似“大义”行为近年来屡屡见诸媒体,“80后”“90后”是行动的主角。例如,今年10月5日,广东韶关南雄市乌迳镇4名中学生为救落水女生,不慎滑入深水身亡。

去年3月,哈工大航天学院研究生何晓波、刘峰在松花江寒冷的冰窟中救起一对落水女孩,成为“2008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

2007年1月,长江大学学生赵传宇英勇跳入寒江,救起一位76岁老太太,并且不留姓名,感人事迹被传为美谈。

赵传宇因此当选湖北省十大道德模范,并于新中国60周年国庆大典上,赵传宇登上了“未来号”花车,展示一代大学生的风采。

人们对类似事件的讨论,已回归到对个人价值、社会道德价值体系的思考层面。

著名作家魏巍曾专门给赵传宇就读的学校写信说,这“使我陷入深深的感动中,使我透过历史,重新看到雷锋的身影、雷锋高尚的灵魂!”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社会研究所所长周孝正表示,“‘80后’‘90后’是有个性、有想法的一代,可以为国争光,勇夺奥运冠军;可以在抗震救灾、奥运、国庆盛典、世博会中身体力行,展现志愿者风采;也可以结梯救人,英勇献身。”

网友多米说:“应该讨论怎样向他们学习,因为这是一种精神,不是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27年前,第四军医大学大学生张华,为救一名淘粪老人而献出年轻的生命,而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青年人的优秀代表。

当时,社会引发了激烈的大辩论:如此宝贵、稀缺的大学生牺牲自己而救一名淘粪农民,值不值得?

张华事件早已盖棺定论,他被追认为“革命烈士”。但是,中国社会对于个人价值的讨论仍在继续。

自上世纪60年代起,因公殉职的战士雷锋,以其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成为几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

然而,“愿作革命螺丝钉”的雷锋精神,在进入一个浮躁的市场经济时代后,却也被很多人认为有点“傻”。

“现实中,很多人宁可‘没在意’或者‘看笑话’,也见死不救,且已成为一种对他人生存状态的习惯性冷漠。”有人这样在文章中形容当前的一些社会“症状”。

这位作者说,希望通过大学生“结梯救人”的事迹,“早日驱走人们心头的习惯性冷漠,用‘爱’去面对一切,让爱成为生活的常态”。

李家华指出:“雷锋是特定时代的人物,但其精神实质没有时代局限性。当代社会,人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个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个性群体,但相同的是社会责任感,”他说,“此次救人事件,从侧面反映出‘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他们在紧要关头没有忘记所承担的社会责任。”

李家华表示,“信仰的重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需要从每一个人身上开始,‘90后’就是一个重要的群体。”

和张华事件一样,人们依然会质疑大学生们救人方式的科学性和生命价值的对等性。

“观点会更加丰富、多元,”李家华说,“不过,有一点不会改变,那就是,一个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除了经济价值,还有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
http://news.qq.com/a/20091026/001983.htm

感人至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5:41 , Processed in 0.322408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