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335|回复: 17

[【时事表】] 新京报:中学校长为何主动放弃“推荐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2 2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9年11月20日 04:00 来源:新京报
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11-20/1974593.shtml
     北大公布“举荐权”后仅两天的时间,南师附中就率先出炉了要推荐学生的名单,不得不让人感到意外。记者采访发现,对于这个决定,学校里的反应还相当正常。同学们对这位江苏校长实名推荐上北大的“第一人”的评价是,“文科生里他理科学得最好,理科生里他文科学得最好!”(《扬子晚报》11月19日)
  看了这样的推荐结果,不知北大有何想法。依据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的初衷,是为了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根据知名人士———一校之长的推荐,就可给学生面试考查的机会。甚至有人明确指出,校长实名推荐,是为了给那些“偏才”、“怪才”以高考之外的升学路径。

  江苏这位实名推荐上北大的“第一人”,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似乎没有达到制度所期待的效果。南师附中周副校长说,首先由学生自己报名,学校任课老师再推荐;接下来根据学校多年来已经形成的优秀学生的《推荐条例》进行评价考核;最后由学校研究决定。可见,校长基本上没有动用“推荐权”,而是将“校长推荐”变为“学校推荐”,而“学校推荐”,也就成了“综合排名推荐”。

  如果所有拥有推荐资质的中学都这样选择推荐人选,或许“校长实名推荐”,更应该叫作“学校综合推荐”。

  从目前获得推荐资质的中学的具体操作看,基本上都是由学校对所有学生的学科成绩、竞赛进行综合比较,然后依次排队,在这种推荐模式之下,获得推荐资格的,事实上就是以前的保送生。当然,这是最“保险”的方法,依照这种推荐方式,校长可以不需对自己的声誉负责,也就可以轻松地以“这是学校综合评定的结果,校长只是最后签字的人”,来“消除”社会的质疑。

  在北大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之初,有中学校长说,要相信中学校长会珍惜教育声誉,用好推荐权。可话音未落,有校长却把推荐权交了出来。如此审时度势地把推荐名额给一个毫无“争议”的学生,尽管回避了质疑,却让大家确信校长在逃避责任。可以这样说,如果在质疑之中,有中学校长把推荐资格给了一个应试成绩排名并不靠前的“偏才怪才”,而且向大家公布其推荐的详细理由,我们或可从中看到一丝教育家的风采。

  中学校长拥有教育声誉,这是校长实名推荐的前提。这在我国中学却不普遍。从校长的产生看,均由教育主管部门任命,虽然不少地方已经推行校长职级制,但中学校长还是享受或科级或处级等行政级别,严格地说,仍旧是一级官员;从学校管理看,中学主要还是行政为主导的。所以,不是教育家办校,而是行政办校。这两者的区别在于,教育家办校,是校长有自己明确的教育理念,懂得尊重教育规律,有清晰的是非观,按教育标准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行政办校,则注重的是政绩与校长官位,办事遵循的利益原则———当没有更大利益诉求时,以中庸的方式处理争议问题,也是一条利益原则,在这样的利益原则之下,口头上表达的教育理念,在行动中就会悄然变形。

  校长推荐制作为高考改革的探索,成败与否其实寄希望于中学校长是否有教育家的责任担当,所有的质疑,其实想呼唤出这样的教育家,可现实的答案,却验证了质疑。当然,江苏这所中学并不能代表所有中学,我们也不愿意看到,校长实名推荐是以校长推荐之名,炒作一下学校的知名度,而实际上仍然因循守旧。校长推荐制在实行中所暴露出的行政办校弊端,也应被教育主管部门所重视,摆脱行政干预,回归教育家办学,任何高考改革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一基础。
   一点感想:中国的教育真是走到了胡同头了。文章的作者还是蛮有把握的,理由也很充足。我们一切教育问题的根源似乎一下子显现出来了。但还是讲的是基本事实和现状。一个小小的“推举”事件,引发全社会范围内热烈讨论,折射了教育的无奈和困窘。不改也不行,改了也问题多多。给校长推举,校长却放弃了实质的推举权力,让改革者尴尬和徒劳。教育行政权力牢牢把持着教育这一块阵地。权力对校长说:“我给你学校校长钱、给你权。你理所当然得听我话,替我干我分派你干的事。”校长也因此对教师这么说。似乎是天经地义的。我们的教育几十年了,都是如此,但惟独到了今天,为什么问题才这么明显地浮出水面?要说,学校要教育家办学,那是再理想不过的了。在我看,那还是远景呢。就好比想让今天的房地产价格降下来,那样的遥远。虽然,在60多年前,我们的教育史上曾经有过。因为,你四周看一看,一代代教育下来,要找到几个实实在在的货真价实的教育家,还不太容易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3 07:34: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的校长有几个真正了解学生的?
现在的校长有几个不是监管教师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3 08:39:17 | 显示全部楼层
校长的眼睛是盯着上面的,哪有功夫看看下面的啊。办教育的秘密在于一切围绕权力核心旋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3 11: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家办学,那是遥远的奢望。
我们这边,有些中小学校,以一天到晚把学生定在课桌旁越久为荣,为尽责的表现,如此下去,是人才也变成废才了。可是,这样的校长正越来越多,这种人还一年年地被评为优秀教育者,并将此种种优秀经验推而广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3 14: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这不全是教育问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中庸,这是很多人的处世原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4 10:5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僚体制让教育失去了纯洁
一切都是为了做官,这是我国教育的本质,
如果你不想做官,你就留学或者移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5 10:0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家办学,那是遥远的奢望”,真的是这样吗?请问,这个世界是先有教育家,还是先有教师或办学的人?办学的人,一开始就是教育家吗?说到了教育家,大家估计都会想起陶行知,那么,陶行知一开始就是教育家吗?当然不是!

所以,要等到教育家来办学,任何国家都早已经完蛋了,这是逻辑推理和一般常识。只要秉持着一颗善良的心灵,拥有大爱的情怀,凡事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知行结合,不唯利是图,那么,有这种思想境界和行为操守的任何人,都比现在市面上任何一位教育家或大学教授或任何政党来得高尚,都可以办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5 11: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tulawang于2009-11-25 10:01发表的 :
“教育家办学,那是遥远的奢望”,真的是这样吗?请问,这个世界是先有教育家,还是先有教师或办学的人?办学的人,一开始就是教育家吗?说到了教育家,大家估计都会想起陶行知,那么,陶行知一开始就是教育家吗?当然不是!

所以,要等到教育家来办学,任何国家都早已经完蛋了,这是逻辑推理和一般常识。只要秉持着一颗善良的心灵,拥有大爱的情怀,凡事为孩子的未来着想,知行结合,不唯利是图,那么,有这种思想境界和行为操守的任何人,都比现在市面上任何一位教育家或大学教授或任何政党来得高尚,都可以办学。


是啊,教育家是德高望重时候才被封号的,但是此时对于教育家本人来说已经是职业生涯的末期或者已经不在一线时候给称号的,要是真的重视就好好给一线那些辛辛苦苦的青年教师多点福利吧

让大家少点为青年教师家庭住房医药生活担忧的心思,多点给孩子的时间,这其实比什么推荐改革都好

推荐了的以后还要在学校接受更高级的考试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5 11: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朋友说了一句俗话:“是男人,就不要当教师!”,也就是说,当教师的都不是男人!说这句话的朋友,自己是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曾经是省级的师德标兵和先进教师,但是,几十年下来,家徒四壁,颇受亲戚朋友的鄙视,认为是呆子!

哀,莫大于心死!看来,我的这位朋友是绝望了,不过,太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5 11: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tulawang于2009-11-25 11:32发表的 :
最近,朋友说了一句俗话:“是男人,就不要当教师!”,也就是说,当教师的都不是男人!说这句话的朋友,自己是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教师,曾经是省级的师德标兵和先进教师,但是,几十年下来,家徒四壁,颇受亲戚朋友的鄙视,认为是呆子!

哀,莫大于心死!看来,我的这位朋友是绝望了,不过,太迟了!


类似的话,我也听过,说的是“嫁人一定不要嫁教师,娶老婆一定娶老师”
呵呵~~~
无语~~~
社会环境就是这样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中国和外国这方面本质都一样,相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8 19: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学校长为何主动放弃推荐权?理由其实很简单的:推荐一个学生到北大读书,并不会使校长他的工作业绩得到提升,因为,目前的考核体制,是没有校长推荐什么人到名校读书这一项的。假如有这一项,那么,我们的中学校长,甚至是副校长,都会争着要当推荐人呢!

北大此次提出让中学校长来推荐学生到北大读书,本来是想炒作一番,趁机抢一下清华的生源。可是,现在中学校长的兴趣缺缺,北大这回把脚踢到铁板了。为了挽回北大的面子,北大应该利用自己雄厚的行政资源,让教育部发一个文件,规定中学校长必须履行推荐义务,用好推荐权,否则就是失职!这样一来,推荐学生到北大读书,就成了考核校长的一项指标了。于是,校长们立马来神了,拼命想多多推荐几个,最好是把全班甚至全校的学生都推荐进去。对,只有这样,北大才可以一方面挽回面子,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抢到好生源,永远居于主动、居高临下的地位!嘿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8 19:2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再牛,也没法让教育部发文,规定校长必须推荐吧,即使北大真有这能耐,校长们还是照样会根据综合排名来推荐,这样对他们来说是最保险的,校长毕竟是行政官员,他们不会拿自己的官位弄险的。教育部如果发文,恐怕还得给定一个标准吧,有了标准,校长们依然还是会根据上们给出的标准来一层层划定人选。怎样才算是教育家,怎么推动教育家办学,还远远没有破题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29 21: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校长推荐?现在的社会现实能给校长一个独立的推荐权吗?
校长能顶住政府官员的压力推荐一名真正值得推荐的人?
不客气的讲,这种人在中国是不可能当上校长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pedant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9-11-30 10: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追求功利的教育观念不改变,中国的教育别指望有根本性的变化。实际上,由高考转而求之推荐,与古代学者[如顾炎武]批评科举而求之于远古的乡举里选别无二致。可叹的是,我们办教育的理念,和百千年前的古人依然没有多少差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0 12: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推荐权”招改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各界对其是褒贬不一。我个人认为这里面存在这样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
     一是“推荐权”的实施能否达到所谓的“进一步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的新模式,为不同类型优秀学生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使中学和学生能够把精力从被动地应付考试逐步转化为主动地培养素质,从而逐步影响乃至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现状”的目的,我认为不可能,因为“被推荐者”必定是少数人,因此起不到示范作用,广大的中学生会做“推荐”阳光照耀到他自己身上的梦,但是决不会因为有推荐制度,而不重视应试制度,把自己的命运赌在被推荐上。因此,推荐权的目的与初衷在现行的应试教育下,根本没有实现的土壤和空气。
    二是推荐权与自主招生、推尖的关系。首先为了给偏才一个能够进一步成长的机会,教育部推出了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全国有70多所高校拥有自主招生权,如果高校对偏才比较青睐,完全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渠道解决,这样还可以减少招生环节,从而避免腐败,因此,与自主招生相比,推荐权根本没有必要。其次推荐权在目前演化为推尖权是一种必然,我们知道偏才的成绩是不好评价的,且偏才偏向哪科才可以推荐这都是各个中学不好界定的,主观色彩太浓,搞不好就会引发非议,引火烧身,所以推荐权成为推尖权就很自然。试问自主招生究竟召了多少偏才,难道这不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是推荐权有效实施的条件问题。举荐制度欲达到预期的效果,至少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完善的约束制度;二是中学校长普遍的道德自律;三是恰当的评价体系。高校的决策者们想象通过建立一套诚信体系,通过公示制度,保证过程的公正,但是,这样的出发点是存在问题,现在的中国还没有恰当的诚信体系,公示制度也是有名无实,没有看到那个政府部门因为有公示制度就杜绝了腐败,这是国家的大的制度环境问题,大环境都如此,就不要想你一个行业能做好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0 12:31:08 | 显示全部楼层
北大这次炒作所谓推荐怪才的事件实质上对北大来说是个彻底的失败

第一所谓推荐上来的都是不用推荐也能拿状元的高才,而且优惠区区30分(看到有的资料这么说,没有调查,请指正),对学生来说多余做这套推荐。

第二对中学校长来说,如果推荐积极的话,得罪其他高校,还有就是得罪更多学生家长,选择应付和拖延是最好的办法,北大这次算是逼人太甚,失分

第三全国舆论对于北大的批评超过表扬,央视中广都做了广泛的不点名的批评报道,不明白北大干嘛要做这种千夫所指的第一。

第四为明年人大代表批评教育高校改革提供炮弹,我想明年开会时候少不了有代表提案制约北大,力挺教育部收权规范这种所谓推荐怪才的怪办法。

第五对于更多的学生来说,北大这次娱乐化表演,实在是把北大多年的无形资产给贬低了,为点优秀尖子,北大丢的比得到要多很多。

所以建议北大赶快公关灭火,少做这种遭批评还这么自我感觉良好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0 12: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改革比维持好,改革中有问题出现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尤其是我们的教育,积弊日深,有点改革的小亮点,才起步,不尽如人意,我支持,我理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11-30 16: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tulawang于2009-11-28 19:12发表的 :
中学校长为何主动放弃推荐权?理由其实很简单的:推荐一个学生到北大读书,并不会使校长他的工作业绩得到提升,因为,目前的考核体制,是没有校长推荐什么人到名校读书这一项的。假如有这一项,那么,我们的中学校长,甚至是副校长,都会争着要当推荐人呢!

北大此次提出让中学校长来推荐学生到北大读书,本来是想炒作一番,趁机抢一下清华的生源。可是,现在中学校长的兴趣缺缺,北大这回把脚踢到铁板了。为了挽回北大的面子,北大应该利用自己雄厚的行政资源,让教育部发一个文件,规定中学校长必须履行推荐义务,用好推荐权,否则就是失职!这样一来,推荐学生到北大读书,就成了考核校长的一项指标了。于是,校长们立马来神了,拼命想多多推荐几个,最好是把全班甚至全校的学生都推荐进去。对,只有这样,北大才可以一方面挽回面子,另一方面也可以真正抢到好生源,永远居于主动、居高临下的地位!嘿嘿。。。


校长也是为难,这次风口浪尖上面,全国人民盯着这么紧

自己学校每年能上北大有几个,多数还是其他院校,这次积极了伤了别的学校自尊心,下次别的学校招生时候卡一卡,可招可不招的名额匀给别的学校,自己的升学率就有影响了。

系统的效应在于自己短板,不是优点那块,所以校长绝对不能积极。

还有就是校长关心的不是北大那个所谓推荐,关心的是稳当,这次北大这事找的就是给多数人不爽的感觉,校长们自己掂量一下,北大能量大还是舆论能量大,所以校长还是不能积极。

所谓怪才招生,我觉得这次北大真是闹剧,怪才一定就买你北大的帐吗?有海外大把学校招怪才呢,北大那些跟屁活动算啥,嘿嘿!所以这次校长们不动是最佳选择,举荐的都是尖子生也是最佳对付办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1 20:17 , Processed in 0.439329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