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62|回复: 3

[【小说】] 宫亭怪谈录

[复制链接]
chenzl2009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0-11-14 2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宫亭怪谈录(拟稿)
开篇语:
现代文学领域中像荷人高罗佩写中国公案小说一样,日本的怪谈文学的鼻祖是英人小泉八云。怪谈文学要有一点鬼怪乱离;要有一点神话玄妙;要有一点野史巷谈。以下只期望诸位全当故事看,切忌从中去考据。写的人一百个粗心,看的人也别太热心。有些东西本来只能五十年后拿出来,因为涉及太多真人真事。暂且仿效“甄士隐、贾雨村”方式。罗嗦一句:此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不是巧合,纯属杜撰。


宫亭钓客序
匡庐南麓一带鄱阳湖水域,古称宫亭湖。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巖上有宫殿故基者三,以次而上,最上者极於山峯。山下又有神庙,号曰宫亭庙 ,故彭湖又有宫亭之称焉。”宋黄庭坚《题落星寺》诗之二:“巖巖匡俗先生庐,其下宫亭水所都。” 宫亭湖中央有座天然的小岛,是远古时期坠落的一块巨大陨石,落星所至故名“星岛”,俗名“落星墩”。古时岛上建有亭台庙宇。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人曾欲整岛购买运往彼国,惊动国家地质局前来勘探,却未发现蹊跷处,始终测不出所以然来。周末的星岛虽不如金庸笔下的“桃花岛”高人云集,却也是钓鱼爱好者群聚的天堂。杂家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唯嗜太公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种瓜可以得豆,无心柳亦成荫。愚星岛垂钓得鱼少之又少,可是得到的东西另有一篓篓。在充满神秘故事的地方垂钓当然钓的是故事。三五钓友一杆下水,其余的时间就得想法打发,于是天南海北开讲,待到接近搜肠刮肚的时候,明天又有新的朋友加入。有些故事几句话就讲完,有的情节简单不连贯,也有些瓜田李下不便成文。够的上奇闻异录的愚拿来敷衍成篇,以期能够与诸君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zl2009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20: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Re:宫亭怪谈录(拟稿)

甲、匡庐竹林寺
“匡庐奇秀甲天下”,庐山又称匡庐、匡山,自古就是旅游胜地。本文尽量避免旅游手册中尽人皆知的内容,另述一篇。中国近代历史是屈辱的一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树立了上海“万国建筑博物馆”之喻,同时也打造了庐山“万国别墅博物馆”的称号。古代帝王历来沿袭瞻仰泰山,现代领袖却格外爱慕庐山。蒋介石时期有三都,首都南京、陪都重庆、夏都庐山,庐山太乙村(又名将军村)至今保留有蒋介石和宋美龄的避暑山庄“美庐”。开国元首毛泽东也爱上庐山,有不少诗作写于庐山,如著名的《七律•登庐山》。
庐山一年四季云雾缭绕,庐山云雾茶列入中国十大名茶,朱德老总说“庐山云雾茶,味美性泼辣;若得常年饮,延年益寿法”。庐山云雾茶因特定气候条件生长,其味清醇甘怡。云雾茶以采摘时间划分,最上等的是二三月开春所采摘的“绒尖”,古为贡品,最次的叫“老脚板”,也是赣北老百姓家常饮用必备之物。以生长地段划分:上品云雾茶产自海拔最高的汉阳峰,据一位几辈以种茶卖茶为副业的乡民告知,汉阳峰极品不可多饮,多饮则醉,如醉酒一般。这种茶非常人能喝到,价格奇昂不说且有价无市。49后汉阳峰上产茶仅供中南海调用,早期有支特种部队驻扎,七十年代后期撤离。中品生长在五老峰,五老峰的五座山峰位于庐山东南侧,纵观好像五位须眉飘飘的老者并排端坐,横看极似毛泽东的仰面卧姿。下品产自庐山周边脚下。
本文要着重写的是另一庐山奇闻——竹林寺。竹林寺无论正史野史均有记述,且载于《庐山志》中,早已是天下闻名,但也仅是闻名,其所在却无人知晓,是一座只存其名不见其影有如神鬼奇航般的名副其实的灵隐寺,自古至今甭说到过寺中就是见过此寺的凡人亦恐不足百人。“匡山到处是浮屠,独有一寺隐云雾”
庐山数百座庙宇星罗棋布山林间,尤以东林、西林二寺最负盛名。但老百姓茶余饭后谈的最多的却是诡异的竹林寺,此并非扑风捉影蛊惑人心。话说云雾升腾虹霓横空之时,偶能听见远处寺庙钟磬缭绕,老者有云此隐寺竹林也,这一奇迹10年隐现一次,每每居无定所。也有人言其夜宿竹林寺清早仿佛屋飞瓦飘不见其踪迹,个中不外避雨、迷途、酒醉、伤病等起因,言者均能尽述寺中情形,所见菩萨、佛像、长老、僧众一概能印证。
竹林寺为北魏高僧道安所建,是净土宗的发祥地。而今禅宗大行其道之时,后生辈多不晓汉传佛教分八大宗派:性、相、台、贤、禅、净、律、密。净即净土宗,净土宗又分弥勒净土、弥陀净土。竺道安首创弥勒净土,一时盛行,齐梁间仍有所闻,之后销声匿迹,其发源地即竹林寺。弥陀净土始于东晋慧远。竺道安乃龟兹人佛图澄的大弟子,佛图澄的道经取法古印度。现在关于竺道安如何创建竹林寺的传说均扑朔迷离,只能从其弟子释慧远身上略窥轮廓。
话说慧远入佛门前于太行恒山师事道安,听讲《般若经》三年,豁然领悟,决计畔依佛门,而此时道安欲返匡山,慧远归家辞别,再约竹林寺。等慧远至匡山却遍寻不着竹林寺,便在匡山南麓建归宗寺并创弥陀净土,而今讹传改在东林寺,归宗寺位于庐山南麓,毁于侵华日寇纵火,今只存一遍身铸刻文字的巨大铁钟,可惜置于户外常年风雨侵袭。天地存阴阳,阴阳可互换,此盖竹林寺存于阴阳之间座落不定之理。慧远后来是否与道安相会了?高僧慧远建归宗寺后不久就隐匿山林,但并不代表是失踪。据可靠史料,慧远不但未失踪而且享高龄。这里涉及另一传说故事“虎溪三笑”,这是个在今天被文学家予肯定写入文学史里、被历史学家予否定抛出史书之外的离奇的故事。当年慧远在庐山与十八位高僧及名士结“莲社”,其中有名人陶渊明、陆静修。一日陶陆二人来访,与慧远交谈甚欢,送别时意犹未尽。不知不觉就过了寺外的虎溪木桥。慧远原有“影不出山,迹不入俗”的戒律,若过了虎溪,山后守候的神虎就会长啸不已。此时,只听到那虎又咆啸起来。三人才如梦方觉,相视会意而仰天大笑,这就是所谓虎溪三笑。这个故事讲儒释道三教融和,并无离经叛道乱离神怪的内容,为何历史学家对它格格不入。原因在三人的生卒年上,儒士陶渊明(365-427)、道士陆静修(406-477)、僧人慧远(334-416),也就是说即便故事发生在慧远逝世前,而此时陆静修仅是个10岁孩童。历史记载陆修静于元嘉(424-453)末年始到庐山,时慧远已去世三十七年,陶渊明亦于二十六年前离世。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我们可以确知的是慧远公元416年82岁,此后无活动记载,却不能明确得知生死。是人寿的常理桎梏了我们的思维,想象一下:427年陶渊明人间蒸发,事实上今天的陶令村陶渊明墓葬只是衣冠穴,也就是说陶渊明撒了个弥天大谎离家出走。416慧远于东林寺闭门归道山,销声匿迹,仅留下舍利子数颗。公元453年慧远119岁,陶渊明88岁,陆静修47岁会于竹林寺。也就是说竹林寺有一段时间是不在我们的历史上存在的,它隐匿于另一时空,这才能解释119岁的慧远仍有行迹载于史册、甚至此后仍若隐若现;也是为什么文学研究者怀疑是后人伪托,不敢将摩崖石刻上的陶渊明佚诗归入《陶集》,原因仅仅是落款陶元亮,时间却在427年后。
竹林寺是否有其他僧人留迹俗世?有史料确载的是天池长老与周颠疯僧,天池长老史迹载于《唐史》(今失传),仅有断章片语转述于其他史书。周颠和尚《明史太祖本纪》有详细记述,史载周颠化缘民间,口诵太平谣,内中唱到朱元璋必得天下,被引荐到朱元璋帐下,襄助朱元璋打败陈友谅,胜利后周颠即辞别,临行道出来自匡庐竹林寺。此后江山一统,朱元璋派人寻周颠,竹林寺无影无踪,周颠杳无音信,因周有言竹林寺位于庐山天池(即爱琴湖)侧,为表感恩之情,在湖边另建天池寺作答谢,后天池寺也毁于兵火。
竹林寺——一座本应与少林寺并称的古刹,如果它真实存在,那一定有特殊的隐形构造,且是可以移动的。给出合理解释并非本文所及,也许是将来“探索频道”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zl2009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20: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乙、遗失的皇冠
“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龙,无角曰螭龙。”——《广雅•释龙》
“蛟,龙之属也。池鱼,满三千六百,蛟来为之长,能率鱼飞置笱水中,即蛟去。”——《说文解字》
蛟是生活在湖泊里的龙族,是一种遍身珠鳞四足独角龙,能兴风作浪发洪水。传说龙生九子各不同,或说龙子相貌各异,即囚牛、睚眦、嘲风、蒲牢、狻猊、霸下、狴犴、负屃、螭吻共九种。犹如蝌蚪进化成青蛙一样,到一定时期龙子可以演化成龙。狴犴是第七种,历经沧海桑田的生就会变化成蛟龙。因狴犴身形似虎,幼小蛟龙又名虎蛟。蛟螭虽常并称,但螭是第九子螭吻所化,是不同种类。
  “蛟塘水中有蛟,故名”(载《宫亭县志》),蛟塘是宫亭县属一个小镇。鄱阳湖有一段水域伸入陆地,形成一个凹字型,蛟塘正好座落于此处,因此形成一个天然的避风港,古时候这里是个繁华之所,途经的船只络绎不绝,吻合诗句“门泊东吴万里船”,一到晚上船上点起马灯,这个凹槽就仿佛被无数的辰星填满。鄱阳湖宛若陆地中的加勒比海,它的故事既神秘诡异又丰富多彩,蛟塘镇就好比鄱阳湖的罗亚尔港。但本文要讲的是蛟塘陆地上的故事,也就是蛟塘镇轶事。
古代曾有蛟龙出没的神话传说给蛟塘镇蒙上了一层神秘色彩。现如今的小镇宁静而祥和,仅能从百年的店铺招牌上略窥它过去的繁华;从残存的系马桩上感受它往昔的人声鼎沸。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蛟塘镇吴村某农户在挖田的时候,挖到一口古井,清理淤泥后,从井中掘出一箱子,内有一包裹,打开看竟是一件龙袍和一顶皇冠,且崭新如故。众人将其常年供奉于祖祠中,一切相安无事。某年除夕守夜,无知乡民开箱戏虐戴冠穿袍,凡是皇冠一戴便头晕目眩天昏地暗,三四名试穿龙袍者次日都得怪病命丧黄泉,奇怪的是孩童穿戴皆丝毫无事。这才上报县文物局,文物局来人草草将其运走,事件跟着平息下来。但是关于皇冠的故事仍年复一年的在流传着。据说村里读贤文(即旧时上私塾)的老先生从古井石壁上模糊的刻字破译出这乃是陈友谅的遗物。据云:在鄱湖兵败之后,五万汉军残兵被迫投降。大汉皇帝的一位贴身随从侥幸逃逸,隐匿于此,更名扎根落户,历经数百年繁衍才有了今日的吴村。吴姓族谱上记载其远祖是位大将军,且刻有其威风凛凛的戎装画像,这点或可以印证古井石壁上的文字所言不虚。这段鄱阳湖大战的续集正史不载、野史无存,却藏在吴村的族谱里,流传在老百姓的口头上。
元末群雄逐鹿,从起初的军阀混战到整合三军对峙,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北方的蒙元朝廷在黄河流域苟延残喘,注定是日落西山。公元1363年,南方三股新兴精锐势力关系日趋紧张,如箭上弦一触即发:吴王张士诚占据苏州兵强马壮,朱元璋挟明王盘踞金陵(今江苏南京)将多粮广、汉王陈友谅虎踞江州(今江西九江)实力雄厚。此时整个长江中上游、鄱阳湖水域均是陈友谅的地盘。陈友谅的水军十倍于朱元璋。雄霸一方可称王,得天下才能作皇帝,一场生死鏖战在所难免。三军对比汉军最强,拥有陆兵40万、战舰上千;吴军其次,有陆兵20万、战船近千;明军最弱,仅陆兵10万、战船百艘。这个时候的陈友谅最有自信一统天下,所以早在1360年就在江州称帝,国号“大汉”。可就是陈友谅的一个浪漫举动,将大汉的千秋霸业瞬息间付之东流。
公元1363年7月,陈友谅御驾亲征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此战前后历时37天,其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投入兵力、舰支之多、战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从双方兵力对比来看,汉军号称60万,明军仅有20万,陈友谅胜算在握。可是朱元璋麾下方士足智多谋,双方对垒多日,陈军屡战屡败。两军交战全仗运筹帷幄,朱元璋有谋士刘伯温,陈友谅也有“内参”。据传陈友谅有一夫人,不仅貌美如仙且机敏聪慧,不但为陈友谅出谋划策,而且充任后勤总管,人称“千手活观音”。近一月连日的恶战之后,多方形势均对汉军不利的情况下,在决一死战前夕,陈夫人秘授陈友谅良策,临行前,陈夫人说将在岩壁亭台(今得名望夫亭)等候部众凯旋归来,并叮嘱:得胜回来就大张旗鼓,败则偃旗息鼓。此战汉军一举扭转形势大获全胜。陈友谅有些得意忘形,在行近望夫亭时,想跟夫人开个玩笑,命令部下佯装败势、拖旗拽甲。陈夫人见大势已去,悲伤欲绝,纵身从望夫亭坠下悬崖跳入湖中。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顿时天象大变,风暴骤起,湖水从含鄱口倒流三百里。汉明二军交战从此一锤定音,陈友谅痛失爱妾之后,颓废沮丧,在又一次与明军的激战中死于流矢之下。需要补充的是,陈夫人自尽后,陈友谅率将士溯水寻觅,始终未找到其尸身。另有一段隐情,不易见诸文字。陈夫人的遗体顺水倒流三百里后落在诸暨岸滩上,为当地乡民起先发现,刁民见陈夫人宛若生时,顿起歹念将其奸污,所以至今人们对诸暨人都嗤之以鼻。书接前文,历史是有规律性的,汉王先被灭,接着是吴王,挟天子以令诸侯者又一次取得最后胜利,这酷似三国历史重演。如果说三国战役最著名的是赤壁之战,那么元末最磅礴的当属鄱湖大战。
从公元1363年上溯300年,北宋仁宗嘉佑六年。有世外高人预言陈姓必在江州称王,接着有人奏议江州德安义门陈氏人丁兴旺族群庞大。陈家庄不仅有先进的抵御外寇的攻防系统,而且有独立的教书育人的封闭学府。长此以往必将对朝廷产生严重威胁。预言的可信度满朝重臣无一怀疑,只是预言家并没确知发生的具体时间。为防范未然,朝廷派钦差大臣前开封府尹枢密使包拯前往江州了断此事。既不能无辜错杀,又得给朝廷有个交代,那只能化整为零,包拯决计分家,上书请圣旨准奏。义门氏族遂被划成290庄,责令各庄按期奔赴指定安置地点。可是清官难断家务事,以公平著称的包公分家也并未公平,某陈姓子弟出外谋生,归家时已空空如也,无人惦念着他。因旅途劳顿口渴觅水喝,遍寻水缸不着只拾得一只葫芦瓢,伤心透顶,水都没留一口给他喝,于是誓言从此不姓陈,从葫芦瓢改姓胡,是故民间有“陈胡本一家”之说。陈姓实际是被划成291庄遣迁全国各省的,所以历来都说“天下陈氏出义门”。这其中有一支落户湖北沔阳,公元1320年陈友谅出生于沔阳一个打渔人家,亦即1360年在江州建立政权的大汉皇帝。北宋仁宗为杜绝造反打了一针盲目的预防针,朱明太祖为斩草除根,也作了多余的后补工作。明朝建立之初,为免后患,谕令将陈友谅宗族尽皆赶下海,累及天下其他陈姓,严令凡是陈姓党羽一律不准踏上陆地半步,陈姓只得重归旧业打渔为生。所以今天的福建陈姓是人口大姓,台湾更有“陈林半天下”之说,陈姓也是马来诸岛最早的一批华裔移民。在中国自古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祖师爷,庙宇僧人尊如来佛祖,宫观道士尊老聃,私塾先生尊孔子,店铺商贾尊关公,梨园优伶尊唐明皇,青楼娼妓尊管仲,船家自此也不例外,渔民供奉祖师爷陈友谅。
陈汉政权从1360年5月陈友谅诏谕天下恢复大汉基业为始到1364年2月落幕,以陈友谅次子汉二世陈理向明军请降为终,仅存4年,是个短暂的王朝。可叹这个瞬息王朝的皇冠被遗落在鄱湖之滨八百年来无人知晓。公元2006年8月宫亭县文物局局长被勒令停职检查,随后以协同倒卖国家珍贵文物罪被拘捕。新闻报道:此次丢失了国家一级文物原古刹归宗寺大型铜像佛头,犯罪嫌疑人手段极为恶劣,将佛头从佛像身上切割下来倒卖出境。另有大批未编号文物,其中有不明朝代龙袍皇冠各一,有关单位正在联络境外相关部门加紧追查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chenzl2009 该用户已被删除
 楼主| 发表于 2010-11-14 20: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
篇目:
御厨范师傅(关于老蒋的怪异传闻)
中国百慕大(关于宝藏的下落故事)
...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1 16:40 , Processed in 0.294813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