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886|回复: 6

[【读书进行时】] 【书香满园】承传与交融:探讨中近现代建筑的本质与形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2-15 03:0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于要做一个更细的比较研究,想先从中国近代史入手吧。毕竟,找寻中国的现代性,要从19世纪开始。
这本书是清华去哈佛的人与老外合写的,资料翔实、分析相对客观。先是看到的英文版,随便翻了翻觉得不错。上个月才发现03年就有中文版了。省力了,边读书边做笔记吧。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文化的承传与交融

1.
开篇即讲中国的传统主义和现代主义相遇在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禁烟使得贸易不平衡,英军开始武力打破封锁,在武力胁迫下中国签订《南京条约》。殖民者开始统治,西方思想和技术开始传播。
然而面对这样的情形,大多数中国人的态度却出乎寻常的平静。在他们看来,通商口岸迟早会被取缔而洋人的影响也会一天天地减退。从更深的层面来反思,这种心理源于数千年来中国人追求平衡与协调的宇宙观.以及儒家思想对人的精神控制。可以说,儒家思想影响到了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教育以及国家政权等诸多方面.它使得中国人有了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以至于他们认为只有自己的行为才够得上文明、符合道德规范,特别是在西方毫无遮掩的扩张主义者面前,这种优越感越发强烈。

最近西方研究中国的另一本书《当中国统治世界》里,也曾经提到过中国人的这种优越感。不过我却不甚认同,当然只是主观上揣测,大家有这种优越感吗? 也许一些美丽的地域风光、美食、某些美德能够让中国人优越一下,我觉得我们更像是一个讲求功利的民族。文明、道德,从自己的生活经历来看,这些都似乎跟西方更沾边,至少,在道德上我从来没有认为我们更先进。一个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造假,不光是现在、过去也很多。小聪明,我们的确是优越。
实际上.这样的士大夫阶层是通过精英式层层筛选产生的。礼制所培养的世界观令人们可积极地避免混乱、解决冲突.而不是佛教和道教所追求的消极的超脱。儒家的礼制观念在更大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发展。很多社会规范都是从“礼”发展而来的.如礼节、协商与谦恭等等规范和秩序形成了井然有效的社会系统。

礼制的秩序的确高度发达,且“井然有效”,但这是官方话语系统。作者显然没有读过吴思的《潜规则》和《血酬定律》,不清楚中国社会有一套平行、暗藏的利益规则,来作为礼制的神话世界与世俗的现实世界的沟通,甚至比官话规则更加实用、高效。士农工商在这套体系中进而细分,填充着社会生态系统的各种空间,达成高度成熟的生态平衡。

儒家学说的教化和行为准则.被历代王朝借助来维系对中国这样疆域广阔,民族、人口众多的庞大国家的统治。实际上儒家所宣扬的父母官制度因其体现的人本位思想而较自上而下的官僚统治系统更有效。正如哥伦比亚大学汉学教授狄百瑞(Willam Theodore de Bary)所说,儒教是\"反中央集权授封体系”的不同于早期西方和日本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式封建统治。

指引给出原话在Wm . Theodore de Bary , Wing Tsit Chan and Chester Tan. Sources of Chinese Tradition : Volume 2 (New York :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 I960), 9.
这段完全没明白,有什么不同?难道中国不是自上而下的吗?我认为中国自打秦朝之后,历代不是中央集权,就是在通向中央集权的路上。合是一种平衡,分从来就没有平衡。
儒教处理个人事务乃至国家政务的理念从本质上讲是温和而理性的不是狂热而盲目的扩张主义、军国主义。然而清王朝正像历代王朝一样并没有完全遵循真实的儒教思想最终导致走向没落。在这个过程中对统治者来说道德操行只是要求士大夫自我约束的手段.他们忽视阴阳之间的平衡。他们偏听偏信任人唯亲.导致官场腐败。他们惧外排外,直至鸦片战争,最高统治者仍然愚昧地相信王朝是不可战胜的而士大夫则仍然坚信他们所追随的儒家价值观和道德制度会得到最终的胜利。

“清王朝正像历代王朝一样并没有完全遵循真实的儒教思想最终导致走向没落。”我认为正相反。因为真实的儒教思想,基本上没法遵循。这是经过几千年检验过的。道德操守在制度面前永远是不堪一击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5 09: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铁道兄在这里啊,进来看看,听讲学习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6 08: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紧随峨嵋兄坐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6 22: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坐下听课,铁道对主业研究很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7 01: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进来的同学们 :)
欢迎讨论。

发现我和作者第一章的分歧比较多,意识形态领域的判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所以只能各有观点。但思考是每个人都可以有的,希望碰撞是可贵的吧。
接下来文章讲史实,局部战争继续,《天津条约》签订,火烧圆明园,10个通商口岸不得不完全开放。军事上的打击使得中国开始意识到自强运动。1860-189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地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这一阶段的“自强”意识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哲学色彩。自强一词取自《易经》:“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这刚好呼应了儒家思想的行为准则,即努力学习与自省,借助操行、教化和孝道等准则在不断变换的环境中达到和谐的境界。“自强”之说后来发展成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从根本上说这是一种体用二元的论调。其中“体”是指身体、实质或者基础。“用”是指使用功能、应用或者形式。

自强意识与儒家思想的联系,解释的很好。
我的看法是,从简单的“师夷长技以制夷”(1842魏源《海国图志》)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自强运动,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体用二分,固然是有理念上的进步,但从以后的历史去后知后觉地反证的话,这种学习方法是失败的。中国的学习,讲求功利,学习技术还是为了防御,为了免受欺负。但是技术之树的发展是需要植根于科学和民主的土壤,土壤没有学到,学到的技术也就是皮毛。
当然,本书并没有针对“体用”的方法进行评论,而是客观地讲述从近代史到现在,中国如何一直在用“体用”之法师法西方。

接下来,说从宋代开始的新儒家讲求“实”“用”去代替佛道的“虚”,这种对于新知识吸收和应用的框架,是儒学灵活的缘故。儒学的“与时俱进”?作者也承认,儒学的理论演进“一直没有停止争论”,没有高度一致的纲领性论述。

自强是冯桂芬提出的,他的观点:
......他在1860年发表的《校宾庐抗议》一文中完整叙述了自强运动的思想。冯桂芬,这位曾经在上海、南京和苏州教书近二十年的学者认为改革国家制度对进行现代化重建的作用有限,而如果反过来保持“中学”之体而将“西学”纳入为整个国家服务的体系,那么会有更多的学者受到激励而投身于此。

当然不流血的道路、资产阶级改良是最好的办法,甚至君主立宪呢。但是可惜近代史上的牛人都是有野心的,尤其是一山不容二虎的中国强人。我认为根子上的错误就在于“认为改革国家制度对进行现代化重建的作用有限”。没有制度约束,官僚集团的巨大利益就会吞噬一切积极的发展因素,到现在也是这样。
有学者认为自强运动的本质是努力将西方影响与西方专能纳入中国的思想体系,以避免本土的法律制度受到干扰甚至威胁实际上,这一努力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我们无法从完整的西方体系中合理地选择某些部分。并将它们与中国现有的体系很好地结合起来。西方的军事与工业,不仅仅表现为一些实在的产品,其实它们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正如哈佛汉学家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所说:“我们可以从战舰和钢厂当中发现其自身的哲学。”简言之“半西化”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书作者的观点,也许是因为两位作者中有一位中国人的缘故,对儒学的自适应和中国的体用二分是正面评价的。也难怪,这也是这本书从时代背景向建筑领域展开的立意所在,因此他们对这个“有学者认为”的观点不甚认同。以至于正文中不给出姓名。我却非常赞同这一观点,查阅参考文献得知,此言出自《China : a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dictionary》,作者:Michael Dillon。

接下来作者谈到日俄在中国东北抢地盘。但是作者没有提到日本的迅速崛起,根本就在于明治维新的制度变革。而是强调:
...日本在经历了明治维新之后迅速推行外向型的政策,尽管他们不得不承认这其中有儒学思想的成分,但是这一富有活力的政策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种新的思考方法。可惜的是这时的中国却依旧陷在困境之中.他们一方面期待着富有活力的改革策略,另一方面却没有一种有效的体制来达到这个目标,并使这个诀涣大国的威望免遭损害。

对日本的崛起谈得比较模糊。
接下来,戊戌变法。我认为康有为是没有路线性错误的,君主立宪制也是英国和日本都验证成功的制度。作者的总结是:
由于有着儒家思想背景的康、梁二人.居然将改革的希望寄托在皇帝身上,因此戊戌变法的改革策略是不可行的。

这就说不通了。事实上作者前面也讲到了,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并且得以开始实施”政治体制和政府组织结构的现代化转型“。这一点,策略上哪里错了?不成功并不代表不可行,不成功是因为保守派,也就是我们熟悉的既得利益集团的阻挠,再加上西太后这么一个沉重的砝码,使得变法失败。但是康梁二人的变法革新的思想,放到今天都是先进的。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西太后,假如光绪一言九鼎且真正贤明,主动将治国之权交给议会、内阁,并推行代议选举。机缘若到此,难道光绪真的成不了华盛顿?
历史没法假设,但康梁没错,不寄托皇帝,寄托谁?中国的改革,从来都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那是暴力革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2-17 09:55:24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津条约》签订,火烧圆明园,10个通商口岸不得不完全开放。
一看到这些,火冒三丈,咬牙切齿都不解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shinbad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2 22:35: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4楼铁道于2010-12-17 01:22发表的 :
我们设想一下,假如没有西太后,假如光绪一言九鼎且真正贤明,主动将治国之权交给议会、内阁,并推行代议选举。机缘若到此,难道光绪真的成不了华盛顿?
.......

非常奇怪的逻辑。

假如……

充其量,康梁的想法在所“假如”的事情成为事实的前提下,有可能,是正确的;

但是,既然“假如”的事情明显已经不是事实了,那么,居然还可以认为康梁的想法是正确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7 17:26 , Processed in 0.508544 second(s), 7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