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82|回复: 13

[原创其它♡] 金陵文脉之狮子山三景 阅江楼 天妃宫 静海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19 17: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狮子山原名卢龙山,位于南京城西北,濒临长江,与南京长江大桥相望。狮子山高七十八米,周长两公里。早在清末年间就是“狮岭雄观”之美誉,被称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山巅阅江楼的建成结束了“有记无楼”六百多年的历史,被人们誉为中国四大名楼之一。
  公元317年,晋元帝司马睿初渡长江,见此岭似北方的卢龙寨,遂赐名“卢龙山”。公元1360年,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山指挥伏兵八万,大败劲敌陈友谅四十万军队,为大明王朝建都南京奠定了基础。公元1374年(洪武七年),朱元璋亲自撰写《阅江楼记》,将卢龙山改名为狮子山,并下诏建造阅江楼。又命众文臣每人各写一篇《阅江楼记》,其中以大学士宋濂所写为最佳,后被选入《古文观止》。六百余年来,虽有两篇《阅江楼记》流传于世,但因各种原因,终未建成。
  狮子山景区的主景点阅江楼从1999年2月开工建设,2001年9月建成并对外试开放。总投资七千余万元。阅江楼总高五十二米,共七层(外观四层暗三层)。与其它三大名楼不同的是,它具有皇家气派,造型独特、精美华丽。狮子山景区总面积三十公顷,其中水面近十公顷。目前,其它景点还有玩咸亭、古炮合、碑廓(亭),寓思亭、景区展馆、古城墙、全国最大的铜鼎一座和静海寺、全国最大的石狮一对,“卢龙胜境”牌坊、地藏寺、朱元璋雕像、七孔桥等。(百度百科)

沿着下关区的建宁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狮子山景区的三个大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9 17:3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的空气环境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3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景区介绍才突然明白 隔了一条马路的一个楼盘为什么叫卢龙山庄



远眺仪凤门





本以为这门和这三景中的大多数建筑一样都是后建的 走进一看还真是有真家伙 城砖都是旧时烧制的 而且上面还留有工匠出身地等信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7:4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江楼本有记无楼 千禧年后南京新建的 景区南门


拾级而上看到藏兵洞的英译 不禁。。。。。。


这四个字看起来 还蛮有气势




远眺绣球公园









藏兵洞蛮新 可是 楹联还是有点韵味



天降大雨 未上楼看 只是留此照为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8: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妃宫 是郑和第四次远航西洋归来后,为纪念船队多次在海途中遭遇险风恶浪受到湄洲妈祖庇护,在南京下关狮子山下的“天妃宫”中遵敕命树立的御制碑,俗称天妃宫碑,因此闻名。



此碑为南京市现存古代名碑之一,原立于天妃宫中,存世至今600年,因历尽风雨沧桑,磨损甚多,1997年初迁移于静海寺内,供人瞻仰。








碑亭 本来以为是旧建 谁知也是新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8: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御制弘仁普济天妃宫之碑》碑文

  仰维皇考太祖高皇帝,肇域四海,幅员之广,际天所覆,极地所载,咸入皈章。怀柔神人,幽明循职,各得其序。朕承鸿基,勉绍先志,罔敢惑怠,抚辑内外,悉俾生遂,夙夜竞惕,惟恐弗逮。恒遣使敷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导以礼义,变其夷习,其初使者涉海洋,经浩渺,飓风黑雨,晦冥黯悿 ,雷电交作,洪涛巨浪,摧山倒岳,龙鱼变怪,诡形异状,纷杂出没,惊心骇目,莫不错愕。乃有神人飘飘云际,隐显挥霍,下上左右,乍有忽无,以妥以侑。旋有红光,如日煜煜流动,飞来舟中,凝辉腾燿 ,偏烛诸舟,熇熇有声,已而烟消霾霁,风浪帖息,海波澄镜,万里一碧。龙鱼遁藏,百怪潜匿。张帆荡舻,悠然顺适,倏忽千里,云驶星疾。咸曰:此天妃神显灵,应默加佑相。归日以闻,朕嘉乃绩,特加封号曰"护国庇民妙灵临应弘仁普济天妃",建庙于都城之外,龙江之上,祀神报贶。自是以来,神益显休,应视前有加。凡使者及诸番国朝贡重译而来者,海舶往还,驾长风,驭飞帆,蓦数万里,若履平地,略无波浪忧险之虞,歌吟恬嬉,咸获安济。或膠于浅,冒入险阻,则陵徙谷移略,无关阂,奇灵异效,莫可殚纪。今夫江湖之间,以环海视之,如池沼之多,猛风急浪,尚有倾樯破楫之患,而况于临无涯不测之巨浸也哉!然则神之功于是为大矣。虽然,君国子民,其任在朕;而卫国庇民,必赖于神。阴阳表里,自然之道,沧溟渤澥 ,神之攸司。凡风霆、雨露、寒暑、燥湿,调变惟宜,易沴为祥,奠危为安,铲险为夷,皆神之能,其可无文以著其迹?爰书其事,建碑于宫,并系以诗曰:

  湄州神人濯厥灵,朝游玄圃暮蓬瀛,

  扶危济弱俾屯亨,呼之即应祷即聆。

  上帝有命司沧溟,驱役百怪降魔精,

  囊括风雨电雷霆,时其发泄执其衡。 

  洪涛巨浪帖不惊,凌空若履平地行,

  雕题卉服皆天氓,梯航万国悉来庭。

  神庇佑之功溥弘,阴翊默卫何昭明,

  寝宫奕奕高以闳,报祀蠲洁腾苾馨。

  神之来兮佩珑玲,驾飚车兮旖霓旌,

  云为扆兮雾为屏,灵缤缤兮倏而升。

  视下土兮福苍生,民安乐兮神攸宁,

  海波不兴天下平,于千万世扬休声。

  永乐十四年四月初六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8: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明朝七次远洋的浩荡船队顷刻间在隔壁的静海寺化为屈辱的南京条约 不过几步路 确是民族历史最心酸的一段路



在去静海寺的路上还看到了郑和七下西洋的各次出海路线图







戏台远眺




静海寺门前的牌坊



钟楼



井亭



静海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9: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进入静海寺 迎面是许嘉璐先生题写的 重修南京静海寺记并铭




南京静海寺,明永乐间敕建。名曰静海,四海和谐,波澜不惊之意也。盖成祖遣中官郑和七使西洋,是百异毕陈,万邦来朝,故建寺以旌伐。记谓此寺规模宏阔,殿堂百余楹,地三百亩;英宗刻藏经于京师,有诏赐静海乙部,是则一时名刹,金陵盛景矣。正德间重修,嗣后凡六毁五建,烬余仅偏殿数楹而已。近时多有兴复,二零零五年岁在乙酉,适为郑和出航六百周年,乃复扩建,虽未能尽循初建之旧制,然其恢弘壮丽不让焉。

  噫!静海之废兴也,世事之映照。郑珰之出使,意在通好,所至平等贸易,非遇袭则不武,此中华民族和合理念之体现也。是以中土声闻远播,友朋接踵,国力益盛。然明廷旋即固步自封,外行海禁,内施酷政,遂渐陵替。逮及清叶,未能更张,反见其厉。是以三百余年而中华衰落,且不自知焉。道光间,英人狂输鸦片于前,继之以坚炮利舰,破关陵城,虽将士奋勇,无奈朝廷腐朽,一战而北。一八四二年八月英人迫议约于此寺,同月二十九日签订南京条约于英舰康华丽号,是为西方列强侵略瓜分中华之始。自兹而后,我中华遂屡战屡败,乃至无年不受不平等条约,任人宰割,生灵涂炭,中华之衰,莫此为甚。呜呼!和谐万邦乃立寺以表,丧权辱国则斯地为证。虽名静海,政浊国弱,海何得静!国无外交,关隘竟属强敌;民陷水火,山河岂得自主。后人至此得无感慨耶!今逢昌明,既重现静海往日之盛事,复示来者以殷鉴。工程既就,勒石以记其事。

  其铭曰——

  浩淼龙江,嵯峨狮岭;有明蓝若,金陵胜景。禅林梵呗,

  纪事解脱;天妃护佑,意在平和。百年名刹,岂期凋残;

  煌煌巨寺,唯存数椽!江湄为陆,阅江增楼;沧海桑田,

  市井繁稠。盛衰荣辱,因缘为何?国为谁立,孰人掌国。

  既逢盛事,当立宏志;民族复兴,国耻应志。举国同心,

  前史为箴;居安思危,力绝疬祲。大道既无极兮,国人安可息肩;巍巍我华夏兮,屹立东方万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9 19:14: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静海寺后面还有一个三宿崖 也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天妃宫原碑在静海寺后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9 19: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郑和七下西洋的各次出海路线图是简体字,是当代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0 10:4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还能保留多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0:5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的游记!

读史催人奋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2 12:4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京的很多风景名胜,就像仪凤门,材料是旧的,成品却是新的。现在还在毁坏呢,窃以为,观南京,最好将重心放在民国建筑上,再不看,若干年后,只能看再建出来的“民国”建筑了。那帮鬼子专门干拆旧建新之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5 10:1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陶梦于2012-03-22 12:41发表的 :
南京的很多风景名胜,就像仪凤门,材料是旧的,成品却是新的。现在还在毁坏呢,窃以为,观南京,最好将重心放在民国建筑上,再不看,若干年后,只能看再建出来的“民国”建筑了。那帮鬼子专门干拆旧建新之事。


前辈所言甚是,赞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4:49 , Processed in 0.515211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