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362|回复: 18

[【其它】] 【送豆送威】莫言今年能得诺奖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6 22:3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法新社的报道,今年的诺奖在莫言和村上春树之间产生。这会是真的吗?

  如果您是评委,您会选择哪一位作家呢?以他们的作品为例,言必有据地说一说,说得在理,且受人欢迎,就送威望。只空泛地议论,不送任何奖励,包括鼓励奖。

  您是否读过两位的书?读过哪些,列出书名,说说阅读时的感受。有真实感想者,送豆豆,送威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6 23: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更觉得“贾平凹”更具有中国魅力,他比莫言更有实力。一部《废都》足以称作当世的《金瓶梅》。不过莫言的书也不错,看过他的《丰乳肥臀》很有魅力。

至于村上春树那还是上高中时候看过的《挪威的森林》,当时看不懂,后来又看了渡边淳一《失乐园》才渐渐理解日本人的爱情观与一种颓废的美,后来又看了川端康成的《雪国》有进了一层。呵呵我是从现代读到古代了才悟透了一点点村上春树的文学的脉成。

不过我觉得还是中国作家有特色,下面的文字重点介绍下莫言。。
电影《红高粱》曾在上世纪80年代末轰动一时,两年间,荣获第3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国内外十余项殊荣。也正是这部电影,让中国乃至世界读者认识了小说《红高粱》和它的作者莫言。20多年笔耕不辍,一直站在文学创作前沿的莫言,以他对生活的敏锐感受力,不断求新求变的文体,独特生动、寓意深远的文字,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一个重要标志。

平实的生活、执著的创作

和大多数读者一样,认识莫言是从阅读他的作品开始的。 《红高粱》中半是土匪半是英雄的酒徒“我爷爷”、蔑视人间法规敢爱敢恨的“我奶奶”、“红成洸洋的”高粱地,和其中表达的作者对传统的挑战和个性的张扬是我对莫言及其作品的最初印象。

在一次学术研讨会上,有幸结识了莫言。言谈话语中流露的乡音,让人一下子便能判断出他的故乡在山东。正如莫言曾戏言:“我的普通话到现在都有地瓜味。”然而,我却很难将其作品中大胆的描述、犀利的语言与眼前坐在会议桌前时而颔首微笑时而皱眉沉思的作家联系在一起。

与其作品给人的印象恰好相反,生活中的莫言,平实、质朴。一次,几名外国记者慕名到中国采访莫言。当中方工作人员指着不远处一个骑自行车匆匆赶来的人,说“那个人就是莫言”的时候,这几位外国记者吃惊得不敢相信,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当时已是知名作家的莫言会骑着自行车来赴约。

作为当代文坛的代表作家之一,莫言曾获得全国中篇小说奖、法兰西文化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诺尼诺(NONINO)国际文学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但是,对于获奖,莫言的态度十分淡然。2005年,呼声很高的长篇小说《檀香刑》无缘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引发了不少人的惋惜之情,但莫言却很平静地说:“这很正常,任何奖都有自己的标准,我的小说没得奖只是说明不合它的标准而已。”

与生活中的平实、淡然不同,莫言对于自己的小说创作十分苛刻。如果说莫言的作品都是高密东北乡版图上的建筑,那么《丰乳肥臀》和新作《生死疲劳》无疑是这块版图上的标志性建筑。就是这样两部长达数十万字、年代跨越半个世纪的鸿篇巨著,莫言仅用二三个月就完成了。其中,《生死疲劳》仅用了43天的时间,相当于每天创作一万余字。这样惊人的速度,让人不禁感叹莫言是不是有什么特异的天赋。然而,在评价自己的写作才能时,莫言只给出了中等偏下的分数。“之所以写得这么快,是准备得比较充分,考虑得比较成熟,写的时候自然没有太多的障碍,可以感受到一泻千里很畅快的感觉了。”按莫言的话来说,仅用43天就完成的《生死疲劳》实际上酝酿了43年。自己不满意的作品决不拿出来示人,这是莫言多年来的执著。有时,一部小说哪怕已经写了十几万字,只要感到有问题没写清楚、考虑得不够成熟,莫言也会毫不犹豫地放下笔。

故乡的烙印

在与莫言的交往中,常听他提起故乡的人和事,例如当地著名的高粱酒、小时候发大水的情景、从老人那里听来的故事,包括家乡现在的变化等等。虽然常年忙于创作,还要经常出差、开会、参加各式各样的活动,但是莫言仍然坚持每年带妻女回家探亲、过年。

在《红高粱》中,莫言将故乡描述为世界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洁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的地方”。正是这片让他又爱又恨的土地,抚育了他、成就了他,在他的身上和作品中都深深地烙上了故乡的印记,“高密东北乡”更是成为莫言作品的重要标示之一,然而在他的文学历程中“回乡之路”既是命中注定也是蜿蜒曲折的。

30多年前当莫言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高密东北乡的土地上辛勤劳作时,对那块土地却充满了仇恨。莫言说:“它耗干了祖先们的血汗,也正在消耗着我的生命……一切都看厌了:那些低矮、破旧的茅屋,那些干枯的河流……当时我曾幻想:假如有一天我能离开这块土地,我绝不会再回来。”

1976年,莫言参军入伍,终于实现了他摆脱故乡的愿望。为了不再回到那个充满痛苦回忆的偏僻村庄,莫言开始埋头进行小说创作。因此,在他最初的作品中并没有关于故乡的描绘。其处女作《春夜雨霏霏》虽然受到了老作家孙犁的赞赏,但是身处军队这一特殊集体之中的莫言时常会有灵感枯竭的担忧。

“故乡的回忆一直宿命般地萦绕着我”。莫言在谈到自己的创作历程时说,“1980年,我开始了文学创作。我拿起笔,本来想写一篇以海岛为背景的小说,但涌现在我脑海中的却都是故乡的情景……当时我没有明确意识到我的小说必须从对故乡的回忆里不断地吸取营养。在以后的几年里,我一直采取回避故乡的态度,我写海浪、写山峦、写兵营,但实际上,我在一步步地、不自觉地走回故乡。1984年,在一篇题为《白狗秋千架》的小说里,我第一次在小说中写出了"高密东北乡"这五个字,第一次有意识地对故乡认同。”

在此后的一系列创作活动中,莫言开始把目光更多地投向自己的故乡,将幼年时期的体验写入作品,为其文学创作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故乡的风景变成了小说中的风景,在故乡时的一些亲身经历变成了小说中的材料,故乡的传说与故事也变成了小说中的素材。除《红高粱家族》中著名的高粱地外,《球形闪电》、《透明的红萝卜》等作品中的荒草甸子、桥洞……也都是在莫言童年时真实存在过,甚至现在仍然存在的景物。《红高粱》写爷爷和父亲去伏击日本鬼子的事更是有其故事原型的,即县志记载的发生在1938年3月15日的孙家口伏击战。包括确立莫言文坛地位的重要作品《透明的红萝卜》的产生,与他年幼时在一个桥梁工地上给一个打铁师傅当小工的经历有密切关系。此外,《爆炸》里狐狸炼丹、《金发婴儿》里八个泥瓦匠庙里避雨、《草鞋窨子》里笤帚疙瘩成精、《红高粱》里綦翰林出殡等等,也都是他从爷爷和大人们那里听来的故事。

1984年12月,莫言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同学那里借来了福克纳《喧嚣与骚动》的中文译本,并为之深深吸引。福克纳的叙述方式及其作品中体现出的独特而深邃的历史观,对莫言的创作给予了重要的启示,也成就了他的“民间写作”理论。

和女儿一起读书


对女儿的疼爱,莫言与天下所有的父亲是一样的,他给女儿取名“笑笑”,就是希望她能够永远幸福、快乐。但是,由于工作繁忙,莫言很少有时间带女儿出去玩。每当提及此事,都感到很对不起女儿。

莫言的女儿管笑笑,小时候一直和妈妈住在老家高密,直到1995年才随莫言来到北京生活。也许是受到父亲的熏陶,笑笑从小偏爱文学艺术。大学和研究生阶段,都将文学作为主攻专业。而莫言书柜,则是笑笑回家后的小型图书馆。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院后,笑笑迟迟不能确定硕士论文的研究方向,感到很头疼。看到女儿为论文烦恼,莫言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利用工作之余的一切空闲时间,找来准备论文需要的书籍和女儿一起阅读,然后告诉女儿自己的意见。

其实,莫言更喜欢在闲暇的时候和女儿共同阅读一本好书,相互交流。而与之相比,作为一个父亲最希望阅读的当然是女儿的作品。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2003年初笑笑以处女作《一条反刍的狗》杀入文坛。这本描写大学校园生活的小说很快得到了读者的好评。

对于笑笑来说,父亲的爱更多的是深埋在平静的外表之下的,默默无言的关爱和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6 23:4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不在多,有理有据即可,坚决要求原创,不欢迎粘贴复制,因为楼主是第一个响应者,发五豆以贾勇引玉。期待后出转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6 23:50: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实在的莫言没听说过,到现在为止,不知道他为什么会被提名诺贝尔文学奖,今天看百度排行榜,才知道此人的存在,惭愧了!村上春树名头到很大,主要是他的书卖的很火,不想知道他估计都很难,喜欢读书的人很少有不知道的,此人的书我也没读过,说实在的,我对日本人写的小说类东西比较反感,几乎未读过,逛书店时几乎都能看到他的书,但从未去翻阅。
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他们两位间产生?看到新闻的第一眼,感觉不可能(只是感觉),至于为什么?中国至今好像未产生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这肯定是有文化因素的,再者像我这样常常泡在书海、网上的人,都未让我知道他的存在,这埋的也有点深了,一鸣惊人的情况估计很难发生,文化、政治因素摆在那。
至于村上春树,我觉得过于火爆,有了被炒作的嫌疑,商业化形象太浓!看他书的人估计学生占了很大的比例,可以想象到学生的“偶像崇拜”=“诺贝尔文学奖”估计很难话上等号吧!
未看过两位作者的书(一本都没有看过),未了解两人之人生经历与简历的局外之人的一点“胡乱之言”!
如果做网上投票的话村上春树应该要比莫言多很多,但大众必定不是评委。
结局:愿望是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两人中选的希望个人感觉比较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8 2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实说人文类的诺奖标准很有问题,换句话说并不权威,经济学的大忽悠不论,鸽子奖……算我没说,文学的托翁没得过,萨翁活到有诺奖怕也未必能得。所以淡定一点好。不过以莫言土头土脑一不反党二不反社会的农民德行,如果有网络投票必死无疑,哪怕他的对手是日本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9 16: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有些东西可以比,有些东西没法比,完全是看个人喜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9 20:57:5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9 22:4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言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当然中国的作家似乎在现行体制下都有先天不足的毛病。

还在我读高中的时候,泛览过现当代很多作家的作品,莫言的小说很独特。独特在他能将无法形容的感官感受用文字表述,而且很形象化。

印象最深感觉最好的还是早期的《红高粱》,也是他的成名作,后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结成长篇《红高粱家族》,说真的,看完之后我很久都不想去看电影,因为人的想象力是最好的“显卡”,电影是再造的镜像。

早期短篇小说,比如《透明的红萝卜》,基本感觉是实验作,但是才气逼人,一白遮百丑,可以让人无视其不少作品思想内容空洞的缺点。这个毛病即使到后来也没有克服,莫言最擅长的,在我看来,最后变成了他无法克服的弱点。

比如《檀香刑》,说真的,我不知道这种作品要表达什么表现什么,旧时代的残忍?欧洲有火刑有五马分尸,我看除了萨德那样的人没人会津津乐道这个,不过萨德作怪的领域是性,不是这种肉体残害。但是在《红高粱》里让正常人无法正视的割耳朵的细节,在这本书里被放大,变成了病态的津津乐道地描述甚至是把玩。这个刑具体是怎么样的,真不想说,凌迟然后将人当香肠穿了,我大学所有宿舍舍友一到晚上,一关灯就有人在低吟:第一刀。。。比975夜故事还吓人

就源头来说,莫言的老师是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当然模仿不代表copy,莫言有自己的特色,在模仿的时候走出了新路,这是要肯定的,但是马尔克斯的作品至少有所指向,而莫言,几乎没有。不知道市场对其有多大的左右力。

此书以后断绝对莫言的兴趣。说真的,现在如果选择,我更推荐阎连科。正视人性的黑暗,也需要有勇气有深度,如果是迷恋,那跟变态没有区别。

村上的文字很热,可惜这种简白的文风就不像是我心目中的文学。成名作《挪威的森林》读过之后觉得不过尔耳,人生要多的书多呢,经典也多呢,就再没碰过,怕浪费时间。说真的,我相对比较传统了,老了,1Q84什么的,年轻人读不进歌德、席勒,觉得好我也没什么话说。

只是个人觉得,如果诺奖在此二人中角出,那就是天大的笑话了。不过既然LXB都能得和平奖,中国人有个脸面,大家都高兴,看看,世界终于正视中国了,承认中国了。一厢情愿的天真。即使得了奖,问起身边多数人,人家还是不知道LXB或者是莫言。当然,会刺激翻译,这个毫无疑问。不过德国人对于余华的《活着》,反响比我想的好。

中国要走向世界,现在才是开始,想靠几个奖就引领世界民族之林,有点像门面工程的心理吧。30年赶英超美,还是再等100年吧,浮躁没有好结果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0 07:24:47 | 显示全部楼层
现行体制下,莫言确实不是中国最好的作家,他的作品质量,离大师级还远,何况是诺奖。可以说,莫言有九

成多可能会无缘诺奖。当然作为国人,衷心盼望诺奖能出人意外的颁给莫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0 18:5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用非英语写作的,比的还是翻译的水平。从这个角度来说,日本得过2次奖。可见日文的整体翻译水平超过中文。因此村上春树的得奖概率应该大于莫言。
对我来说,两个人的作品都未读过。没法说。想来应该是莫言的要好些。一般母语的要好过翻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06: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奖很快就会公布了,不过我估计两人都不会得奖的概率更大一些。我无从判断,因为评奖是专业人士在评,诺贝尔委员会几名委员在评选,但候选人至少几十个。所谓大热倒罩,而热门都只不过是赌博公司搞出来的名堂。因为真正的评奖委员会人士按照惯例是不会提前透露消息的。
  至于两个人的作品, 很遗憾,都没读过。只知道是两名作家而已。文学的东西不是我的所爱,出了校门以后就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专业一些的东西,文学作品早已是过去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1:53:4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这么紧张的,发几个关于诺贝尔的小幽默吧,算是题外话。

(一)洛克菲勒大学有一位生物学教授A做得非常好,大家也普遍认为他是诺奖的有力竞争者。话说,诺奖揭晓的日子来了。凌晨,他在睡梦中被电话铃惊醒。“我们是Karolinska研究所,请问您是A教授吗?”顿时他激动得不行“是,是,是”。对方:“请问B教授的电话您知道吗?” 啥叫天堂与地狱啊?一秒之差啊。

(二)MacKinnon在诺奖颁布那一周恰好和太太外出旅游,后来他从别人那知道自己得奖了。他非常肯定地告诉我:我一定比他先知道的这个消息。(可不是么,我记得很清楚,那天一大早我们实验室几个人从同步辐射收完数据开车回普林斯顿,路上老板娘打电话给老板,主要是为了告诉他Johns Hopkins的Peter Agre得奖了)。然后他找个地方听家里的电话录音。一个带着口音的女声:“Prof. MacKinnon, Are you there? Are you there? If you are there, please pick up the phone ...”如此三次电话。第四次:“Prof. MacKinnon,如果你在,请立即接电话。我们有很重要的消息。请放心,这不是收费电话,你不会因为接电话而付费”。

补充:信息提供者为清华大学生科院颜宁教授。以上是真实的事情,故事1中的A教授是David Allis;B教授是Ralph Steinman。

(三)2011年Saul Perlmutter获物理学奖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在LeConte Hall的山坡上,画了一个新的停车位,这是伯克利的传统:只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才有免费的停车位。Perlmutter教授幽默地说:“终于在学校有自己的停车位了。”

我们是不是太在意这些奖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2:5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张艺谋的电影《红高梁》,是由莫言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在柏林电影节上为中国人捧回了第一个金熊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3: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希望不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4:25: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学奖也是有评委的吧,先观察一下评委这些年稳定的挑选口味,大致能做出一个判断。

如果二选一,我觉得莫言的可能性小一些

第一咱们给自己本土的国内正常发表作品文学家海外公关的力量不大,除了孔子学院等少数几个项目,其他的貌似蜻蜓点水没有体系化
第二村上是市场化体系下面的一个运作成功的日本典型符号,我们的莫言比较起来造势等等市场化的手段不多
第三国际评委里面对日本有印象的比对中国有印象的要多一些,历史上日本获奖的人也比较多
第四村上的书籍读过挪威的森林和1q84,莫言的就看过电影红高粱
聊聊我看这两位的经过吧:
莫言的红高粱是单位发票,父母不看给我们看。
村上的书籍是因为同事朋友看过赞了几句,为了不落后于时代,借了挪威森林买了1q84,纯属虚荣心,纯属赶时髦,感觉村上的病毒营销方式很厉害。

第五诺贝尔文学奖项,感觉是一种酬佣,无所谓,中国文化几千年都过来了,还需要一个洋奖项来提气励志吗?需要吗?不需要吗?

第六:中国本土文学,我觉得最大希望在草根里面,莫言的红高粱写的就是草根,余华的活着也是前阔少现草根的,就像民间美食里面的臭豆腐干,各地都有自己名牌,比如沪杭高速上我常常在嘉兴服务区里面专门停下来找那家卖臭豆腐干的,抹上红红的泡椒,站在高速车道边,吃着臭豆腐,这本土的美食好吃极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9: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奖了!莫言自己的微博上还没说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19: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奖了。
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The 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2012 was awarded to Mo Yan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
不过,还是不会看他的作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21:5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有些跑题,其实我非常希望获奖者是北岛。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这20多年几乎很少能看到他的新作品,我只看过80年代他的那些朦胧诗,非常震撼。他的诗哲理浓郁、文彩飞扬,我很怀疑100年内是否还会有人有他这样的文才?他这样的大师才应该是中国文学的领军人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11 22:05: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数人把诺奖和国力联系起来,得不到的时候渴望,得到了会不会更空虚了?不论怎么说,这个奖应该满足了许多人的精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莫言在一个特定的时代,特定的地方,得到了这个特殊的奖项,虽然他的作品我从未读过,还是恭喜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4-28 11:45 , Processed in 0.438661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