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565|回复: 20

[【辩证轩】] 由移栽荔枝水肥胁迫技术谈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23 16:29: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牋牋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原产于中国南部,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不久前笔者偶闻南方某农场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特地将种在山顶上的荔枝迁植到水稻田中,水稻田水肥富足,本以为荔枝树的产量会大大增加,但是没想到却只长叶子不长荔枝了。农场技术人员百思不得其解,束手无策。
牋 后来请国内一位园艺方面的教授实地考察,把脉问诊。实地考察后该学者建议,将这批荔枝树的根破坏一部分,将它的枝干、树皮也破坏一部分,总之是让这批荔枝长的不能那么痛快,吸收养分不能那么太顺利。农场工作人员甚为不解,但是还是照办了,没成想荔枝树不但恢复了挂果,而且产量高、品质好。有人问该教授,答曰荔枝树的栽培思想和技术和培养人相似,既不能让它长期缺乏阳光、水肥,但是也不能把这些东西供应的太足量了,要让其在这些的供应的胁迫作用下生长,这样才能成才。或许培养人也一样,既不能让它在生长发育的时候长期营养不良,但是也不能让它太顺利的生长,应该按照其天性,和培养目标,在知识、劳动、体能等等的胁迫下,让其生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3 16:3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许是顺境和逆境对成长的作用的另外一种解释吧。看来自然界许多原理是相同的。
植物的顶端竞争优势,水肥胁迫等等与人的培养似乎同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3 20: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还是第一代植物暂时没有适应这么理想条件,过量的营养推送过来,植物本身没有做好消化吸收的准备,相当于中毒的效果吧。
如果慢慢培养,一点一点增加营养和水分供应,或许植物经过两三代能适应这个理想环境然后按照人的意思生产出相应的产品。

植物的变化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我们人类不太一样,当然按照我们的标准,或许植物有点缓慢,不过植物生长很长时间不依赖人的设定和培养,有原先的惯性表现出来或许也比较正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4 10:36:4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说的这个故事其实很重要,个人认为其实在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其实是个非常大的阻碍,我们的学生考试起来比美国的牛多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的内容特别是数学之类的教材也比别人的要高深,好多考去美国的研究生们成绩也是非常牛叉,但是为什么真正出成果的却少之又少,在创新领域比起他们的同学们来说要落后很多了?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孩子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只能照老师的模板一步步往下走其实是在扼杀他们的创新思维,理工科还好一点,文科类比如历史更是离谱了,背考点一二三四,说甲午战争的意义只能按照标准答案去理解,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也没办法,考试就算写得对不是标准答案要扣很多分的),越来越标准化的模板使得学生越来越趋同化,这次的宁财神吸毒有个评论我觉得特别好,就是说吸毒就是一种逆向激励(本来吸毒是错的,但是从心理感觉来看却是飘飘欲仙的感觉,我们的生理器官给出了奖励而不是呕吐这种惩罚,这种激励机制使得戒毒困难重重),在我看来填鸭式的模板教学在道理上跟吸毒是一样的,几千年前的孔子就道出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经典哲理,在目前的体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要转型,而家庭教育更要跟上,这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4 18: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引用第0楼golden21c于2014-07-23 16:29发表的 由移栽荔枝水肥胁迫技术谈起 :
牋牋 荔枝(学名:Litchi chinensis Sonn.)原产于中国南部,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与香蕉菠萝龙眼一同号称“南国四大果品”。不久前笔者偶闻南方某农场为了提高产量和品质,特地将种在山顶上的荔枝迁植到水稻田中,水稻田水肥富足,本以为荔枝树的产量会大大增加,但是没想到却只长叶子不长荔枝了。农场技术人员百思不得其解,束手无策。
牋 后来请国内一位园艺方面的教授实地考察,把脉问诊。实地考察后该学者建议,将这批荔枝树的根破坏一部分,将它的枝干、树皮也破坏一部分,总之是让这批荔枝长的不能那么痛快,吸收养分不能那么太顺利。农场工作人员甚为不解,但是还是照办了,没成想果然荔枝树的荔枝不但恢复了挂果,而且产量高、品质好。有人问该教授,答曰荔枝树的栽培思想和技术和培养人相似,既不能让它长期缺乏阳光、水肥,但是也不能把这些东西供应的太足量了,要让其在这些的供应的胁迫作用下生长,这样才能成才。或许培养人也一样,既不能让它在生长发育的时候长期营养不良,但是也不能让它太顺利的生长,应该按照其天性,和培养目标,在知识、劳动、体能等等的胁迫下,让其生长。
牋燵/quote]
听了这个事情,我脑子里边盘旋着一个词形容我的感觉,上工治末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4 22: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楼inzazi于2014-07-24 10:36发表的 :
楼主说的这个故事其实很重要,个人认为其实在培养人才特别是培养创新人才方面我们的应试教育体制其实是个非常大的阻碍,我们的学生考试起来比美国的牛多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的内容特别是数学之类的教材也比别人的要高深,好多考去美国的研究生们成绩也是非常牛叉,但是为什么真正出成果的却少之又少,在创新领域比起他们的同学们来说要落后很多了?我们在基础教育阶段让孩子们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只能照老师的模板一步步往下走其实是在扼杀他们的创新思维,理工科还好一点,文科类比如历史更是离谱了,背考点一二三四,说甲午战争的意义只能按照标准答案去理解,而不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思考(这也没办法,考试就算写得对不是标准答案要扣很多分的),越来越标准化的模板使得学生越来越趋同化,这次的宁财神吸毒有个评论我觉得特别好,就是说吸毒就是一种逆向激励(本来吸毒是错的,但是从心理感觉来看却是飘飘欲仙的感觉,我们的生理器官给出了奖励而不是呕吐这种惩罚,这种激励机制使得戒毒困难重重),在我看来填鸭式的模板教学在道理上跟吸毒是一样的,几千年前的孔子就道出过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经典哲理,在目前的体制下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要转型,而家庭教育更要跟上,这才是不输在起跑线上。


创造性的教育需要一个环境,但是目前我们教育职能主要不是创造性,主要功能是培养又红又专的螺丝钉,首先必须是红的,其次才是专才,所以创造性这样奢侈品最好还是去国外花钱补上,国家也没有限制,派人出去国外留学回来后这些人只能作为工具使用,所以制度设计不是要你贡献创造性的,要大家贡献忠心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4 23: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5楼henry2000888于2014-07-24 22:35发表的 :



创造性的教育需要一个环境,但是目前我们教育职能主要不是创造性,主要功能是培养又红又专的螺丝钉,首先必须是红的,其次才是专才,所以创造性这样奢侈品最好还是去国外花钱补上,国家也没有限制,派人出去国外留学回来后这些人只能作为工具使用,所以制度设计不是要你贡献创造性的,要大家贡献忠心的


个人觉得不是说我们的教育职能不要创造性,一个是制度环境,就是说高考这样一种选拔方式是相对公平的(虽然说应试教育有很多缺点),在目前的体制下搞个性化选拔人民大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还是很好的大学,另外一些大学可想而知只不过没爆料出来而已,造成的后果可能更严重;再一个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如果真的搞素质教育其实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他们的师资差太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25 08: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楼golden21c于2014-07-23 16:34发表的 :
或许是顺境和逆境对成长的作用的另外一种解释吧。看来自然界许多原理是相同的。
植物的顶端竞争优势,水肥胁迫等等与人的培养似乎同理。
以前的上山下乡,回乡当农民,有眼光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5 09:0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6楼inzazi于2014-07-24 23:20发表的 :



个人觉得不是说我们的教育职能不要创造性,一个是制度环境,就是说高考这样一种选拔方式是相对公平的(虽然说应试教育有很多缺点),在目前的体制下搞个性化选拔人民大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这还是很好的大学,另外一些大学可想而知只不过没爆料出来而已,造成的后果可能更严重;再一个就是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如果真的搞素质教育其实农村和不发达地区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因为他们的师资差太多。

我想国企和国家机构用人首选不是创造性,首选肯定是必须要红,其次才是专长,我们的教育机构培养的人优先是给国企和国家机构使用的,这就是一个关键指针,一直在影响我们的教育机构。
其次很多高校学生注定毕业后要走向社会,社会是需要所谓创造性,这是一个带着破坏性思路的设计路径,所谓江湖藏龙卧虎,行走其中必须有创造性。
所以我们的高校其实也蛮痛苦的,要在关键指针和多数毕业生需要中间找平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5 10: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8楼henry2000888于2014-07-25 09:02发表的 :


我想国企和国家机构用人首选不是创造性,首选肯定是必须要红,其次才是专长,我们的教育机构培养的人优先是给国企和国家机构使用的,这就是一个关键指针,一直在影响我们的教育机构。
其次很多高校学生注定毕业后要走向社会,社会是需要所谓创造性,这是一个带着破坏性思路的设计路径,所谓江湖藏龙卧虎,行走其中必须有创造性。
所以我们的高校其实也蛮痛苦的,要在关键指针和多数毕业生需要中间找平衡。

我觉得这个看法倒是值得商榷,其实我们的政府最需要创新型人才,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些新问题,比如说政府对资源控制过多如何过渡为市场化调节?央行被很多人骂,但是我很佩服周小川,那个位置非常难,资金管制、货币传导机制不正常、无法独立决策等等问题都捆住了手脚,这些问题导致国外很多经验你都不能直接去套用存在很多的水土不服,能做到目前这样不容易,但是目前的体制能不能选出人才是另外一个问题(需要上级认可才能选得出来,风险也比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5 11: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inzazi于2014-07-25 10:00发表的 :


我觉得这个看法倒是值得商榷,其实我们的政府最需要创新型人才,因为我们面临的是一些新问题,比如说政府对资源控制过多如何过渡为市场化调节?央行被很多人骂,但是我很佩服周小川,那个位置非常难,资金管制、货币传导机制不正常、无法独立决策等等问题都捆住了手脚,这些问题导致国外很多经验你都不能直接去套用存在很多的水土不服,能做到目前这样不容易,但是目前的体制能不能选出人才是另外一个问题(需要上级认可才能选得出来,风险也比较大)。

选拔人也是需要看社会管理的数字化水平的,我们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一直就不高,而且采用大量的比如户籍档案限制的手法,用吴伯凡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还处于一个熟人社会过渡到陌生人社会的过渡时代,再对应就是我们社会管理还处于工业化社会前期,而西方已经后工业化社会管理水平了

前两天看甲午战争反思文章(凤凰网),文章说日本为啥明治维新一开始就立刻脱亚入欧坚决从里到外全面转型向西方学习,就是因为日本工业制造业也是核心产业,在西方的打击下,立刻就明白了西方的制度文化等等代表的是新工业时代的先进性,也是新技术背后必然需要准备的社会管理等等制度必须的,所以他们很快就转型了,中国这边农业国为主,对制造业的这些革命性变化不了解也不敏感,加上官员基本没有制造业出身的,所以最终一败涂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5 15: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0楼henry2000888于2014-07-25 11:04发表的 :


选拔人也是需要看社会管理的数字化水平的,我们的数字化管理水平一直就不高,而且采用大量的比如户籍档案限制的手法,用吴伯凡老先生的话来说就是还处于一个熟人社会过渡到陌生人社会的过渡时代,再对应就是我们社会管理还处于工业化社会前期,而西方已经后工业化社会管理水平了

前两天看甲午战争反思文章(凤凰网),文章说日本为啥明治维新一开始就立刻脱亚入欧坚决从里到外全面转型向西方学习,就是因为日本工业制造业也是核心产业,在西方的打击下,立刻就明白了西方的制度文化等等代表的是新工业时代的先进性,也是新技术背后必然需要准备的社会管理等等制度必须的,所以他们很快就转型了,中国这边农业国为主,对制造业的这些革命性变化不了解也不敏感,加上官员基本没有制造业出身的,所以最终一败涂地

    选拔这个不多说,我们是人治他们是制度(也会有裙带,但是公开透明要好得多有制约);大多数官员对制造业革命性变化不了解这个是对的,但是还是有很多官员早就意识到了革命性变化的,李鸿章修铁路、建电报线可谓不遗余力,铁路建好后为了规避争论不用机车拉煤,而是用骡马拖着走,洋务派们还是做了很多事的,但是困难重重。个人觉得主要阻力在于心态问题,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一直学的是中国,但当美国摆了一道后明白老师水平落后了,于是全面转向学西方的工业革命,反正一直是学生跟谁学而已,这个心态好转过来,中国则不是,中国一直唯我独尊,要屈尊去学别人心态的转变过于剧烈(像士农工商这种排序是根深蒂固的,要官员去尊重经商的很困难,别说那时,就是现在官员们都是高高在上往下看经商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14: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1楼inzazi于2014-07-25 15:52发表的 :


    选拔这个不多说,我们是人治他们是制度(也会有裙带,但是公开透明要好得多有制约);大多数官员对制造业革命性变化不了解这个是对的,但是还是有很多官员早就意识到了革命性变化的,李鸿章修铁路、建电报线可谓不遗余力,铁路建好后为了规避争论不用机车拉煤,而是用骡马拖着走,洋务派们还是做了很多事的,但是困难重重。个人觉得主要阻力在于心态问题,日本在明治维新前一直学的是中国,但当美国摆了一道后明白老师水平落后了,于是全面转向学西方的工业革命,反正一直是学生跟谁学而已,这个心态好转过来,中国则不是,中国一直唯我独尊,要屈尊去学别人心态的转变过于剧烈(像士农工商这种排序是根深蒂固的,要官员去尊重经商的很困难,别说那时,就是现在官员们都是高高在上往下看经商的)。

不一样,意识到了和能做到差了很远的,今天网易凤凰网刊登英国当时学校评价甲午前去英国留学的邓世昌等管带的评语,其中说的比较重的有这么几个点:

第一没有男子气
第二动手能力差
第三精神上比较孱弱畏缩

就是这样的人仍然回去后挑起来中国北洋海军的重担。
其实这不能怪我们的这些先人,首先他们成长于农业国的环境中间,数学教育少,动手做制造工艺品被认为是不入流的低等人做的,还有他们上升提拔的环境用凤凰网锵锵三人行嘉宾的话来说就是偏女性的大阴环境养成的他们的精神气质。

英国当时海军培养偏重的就是数学计算,还要有海盗一般的精神气质进取心,同时还必须精通机械常识和武器物理常识。李鸿章战前就已经知道了这批人其实不堪大用的,但是没有办法还得用这批人,因为这是他自己私军,已经用李鸿章自己格式化标准格式过,其他大臣的人不敢用信不过,换句话来说还是处于农业社会的小农思维算计范畴,他不知道本国内其他还有什么可以使用的自己放心的人。

到了今天我们仍然没有完成这个工业化社会要求的对全部国民的标准合格的教育待遇医保等等的标准格式化,还要分成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小城镇的人群三六九等,还要用所谓城镇化来给本来就是最底层的农民做一种赏赐,而日本已经过渡到了后工业化社会的模式中间,结合了东方的和西方的两大体系的长处,做出来自己的独特的创新。

我们教育体系一再强调的又红又专,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我们的一种缺陷,因为教育的这种要求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就是精细化数字管理不够,对于人才的红的状态不能确认,某种程度上就是不放心,根源在于我们的全民管理上还是分等级的,没有形成一致的标准待遇,这样对于人的担心也就是自然而然同时成了一种先天上的限制,能不能发挥全民的能力和热情,这是存疑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18: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henry2000888于2014-07-26 14:13发表的 :


不一样,意识到了和能做到差了很远的,今天网易凤凰网刊登英国当时学校评价甲午前去英国留学的邓世昌等管带的评语,其中说的比较重的有这么几个点:

第一没有男子气
.......

    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开放的心态,文艺复兴为什么发生在欧洲?这跟欧洲开放性的拥抱阿拉伯文明是息息相关的,正是欧洲文明与阿拉伯文明的融合(当时的欧洲数学上未必比我们高明),使得阿拉伯的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这些当时极为先进的文化被广泛引入欧洲促成了伟大的文艺复兴以至于孕育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开启了新世界的篇章。
    闭关锁国(不开放)才是我们落后的原因,我们领先了太久使得优越心态保持了太久,在世界开始深刻变革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90年代的摩托罗拉还风光无限,在模拟通信时代傲视群雄,忽视了数字通信的未来(本身他在数字通信的积累也是非常深厚的),小弟弟三星在数字通信上孤注一掷才成就了后来的三星帝国;诺基亚曾经也是不可一世,可是现在呢?在变革的前夜很少有旧时代的领导者能够意识到新世界能够如此的颠覆。
    总体上来说各种文化都有其可取之处,如何取长补短才是快速发展之道,取长补短无疑是需要开放的。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才有了如此成就,以开放促改革确实是高明的手段,新任美驻华大使不是说了吗,当时朱镕基对他说需要外部的力量来推动中国的发展,朱说需要美国的助力来推进改革。只要保持开放就会有希望就会有未来,民智已开就很难走回头路,至少不会落后太多。就像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跟东欧以及俄罗斯的激进型经济改革,文化的逐步融合才会更好地发展,激进的变化未必就是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6 19:0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3楼inzazi于2014-07-26 18:45发表的 :


    最重要的是什么,我觉得是开放的心态,文艺复兴为什么发生在欧洲?这跟欧洲开放性的拥抱阿拉伯文明是息息相关的,正是欧洲文明与阿拉伯文明的融合(当时的欧洲数学上未必比我们高明),使得阿拉伯的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这些当时极为先进的文化被广泛引入欧洲促成了伟大的文艺复兴以至于孕育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得欧洲开启了新世界的篇章。
    闭关锁国(不开放)才是我们落后的原因,我们领先了太久使得优越心态保持了太久,在世界开始深刻变革的时候根本意识不到。90年代的摩托罗拉还风光无限,在模拟通信时代傲视群雄,忽视了数字通信的未来(本身他在数字通信的积累也是非常深厚的),小弟弟三星在数字通信上孤注一掷才成就了后来的三星帝国;诺基亚曾经也是不可一世,可是现在呢?在变革的前夜很少有旧时代的领导者能够意识到新世界能够如此的颠覆。
    总体上来说各种文化都有其可取之处,如何取长补短才是快速发展之道,取长补短无疑是需要开放的。改革开放的30年我们才有了如此成就,以开放促改革确实是高明的手段,新任美驻华大使不是说了吗,当时朱镕基对他说需要外部的力量来推动中国的发展,朱说需要美国的助力来推进改革。只要保持开放就会有希望就会有未来,民智已开就很难走回头路,至少不会落后太多。就像中国的渐进式改革跟东欧以及俄罗斯的激进型经济改革,文化的逐步融合才会更好地发展,激进的变化未必就是对的。

阿拉伯的成果引进到西欧这边出成果还是有其他因素配合的,如果没有这些因素,西欧和阿拉伯一样还是循规蹈矩:

第一新教在德国这边诞生,绵延到荷兰,渡过海峡到了英格兰,正是这个宗教因素,点燃了欧洲的思想解放的火种。

第二大航海时代对于机械数学的渴求,比如天文学定位导航需要航海钟等的发明,这些都需要对数学物理做突破研究,阿拉伯因为生产技术停滞和处于两大陆交汇处的地理原因,没有这么急迫的需要,而西欧这边悄悄开始开拓新的航线。

第三西欧沿海的海盗精神的传播,北欧神话和宗教的哺育,带来的航海上的技术控制和人员协作配合,这些都极大锻炼了当时欧洲人的协同精神还有组织特性,他们随时可以变换两种身份,当发现对方实力特别强动武代价太大,于是他们船上就整体变成商人参加贸易,当发现对方实力很菜,于是整条船就变成有组织海盗,亮出宝剑,这样的灵活性不是农耕民族多数处于内陆的群众所能理解的。

因为一条船人数有限,所以必须时时刻刻精心计算行动的路线,安排,还有必要物质准备,这样长期锻炼下来,数字管理和组织协调都远远超过农耕社会多数组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7 00: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4楼henry2000888于2014-07-26 19:03发表的 :


阿拉伯的成果引进到西欧这边出成果还是有其他因素配合的,如果没有这些因素,西欧和阿拉伯一样还是循规蹈矩:

第一新教在德国这边诞生,绵延到荷兰,渡过海峡到了英格兰,正是这个宗教因素,点燃了欧洲的思想解放的火种。
.......

    历史从来都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也许大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期间的曲折与迂回也许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如此,但对阿拉伯文明的包容与发展是文艺复兴的基石,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的发展才使得工业革命具备产生的土壤。中国加入wto的黄金十年,如果没有911事件,美国不会这么轻易地几乎彻底放弃冷战思维,中国的这十年发展能否取得这么大成绩也是要打问号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7 11:05:5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5楼inzazi于2014-07-27 00:04发表的 :


    历史从来都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也许大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期间的曲折与迂回也许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欧洲的文艺复兴也是如此,但对阿拉伯文明的包容与发展是文艺复兴的基石,数学、物理、化学、医学的发展才使得工业革命具备产生的土壤。中国加入wto的黄金十年,如果没有911事件,美国不会这么轻易地几乎彻底放弃冷战思维,中国的这十年发展能否取得这么大成绩也是要打问号的。

我觉得没有911,中国也能在美国的夹击下面突围的,而且因为外部压力大,我们的房地产不至于像今天这样奇葩的绑架了中国地方财政小金库。

我的理由是:

第一即使没有911,美国施压中国的时刻也是俄罗斯加速武装中国的时刻
第二美国压力大,这样大家没有购买房地产增值保值的冲动了,因为成天担心战争不会想着购买房屋
第三因为压力,我们的教育不会像今天满地商品化教育结果,我们的理工科教育还会更上一层楼,因为面对战争准备,理工科高等教育是首先保证的
第四因为压力,我们会更加注意团结所有海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会出现今天这样到处烧钱还未必有正面回报的现象,因为这些年的宽松我们弄了一大堆美元资产,但是质量不高
第五因为压力,国内肯定不会满大街的圈地造城而是玩命做农业基础和物质保障产业

因为中国普通百姓是全球比较优秀的一群,如果没有多少管制,我们普通民众自己一样能做出成绩来的,因为东亚民众普遍天生的就是勤勉吃苦耐劳

这就回到本帖主贴内容,荔枝因为地贫而努力生产高质量成果,因为沃土而变得不事生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7 16: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没有说过没有911中国就不能突围,我的意思是发展没有这么顺利,我的那个意思就是小平同志对毛的那个评价:没有毛主席,我们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个人非常不喜欢毛,但是无法否认毛对共产党的贡献。个人觉得房地产绑架这个事情跟外部压力大不大没啥大关系,资本的管制、利率没有市场化、投资渠道匮乏才是很多人投资房地产的主要原因;现在钓鱼岛、南海争端有战争威胁难道我们的教育就能更上一层楼?2011年朱镕基在清华谈话时对房地产这个事情谈过,我比较认同,部分重要原因就是政策选择的失误(当然政令不出中南海也是重要原因,下面的政府对建保障房没动力甚至损害短期政府收益,扯起来考核制度也是一回事了这个就复杂了)。当然压力可能也是重要原因吧,就如同我在这里码字就是因为uv0.12版看书太痛苦了(高版本的好多功能没有,看书眼睛看起来比较累),没财富啊就等着版主多赏几个好买老马的uv,没这压力估计不会这段时间发言这么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8 00: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上面扯了不少不少与版主主题不太相关的东西,版主还是很大度地评了分,很是感谢。简单谈谈我对这个小故事的一些认识:解决移栽荔枝的方法竟是破坏荔枝的一部分根、枝干和树皮,应该说至少大部分人是不理解的(就连农场工作人员也甚为不解,按说农场工作人员也算是业内专业人士)。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金庸小说中的玲珑局,虚竹误打误撞乱点一通“先杀自身,再攻敌人”解开了棋局,只不过虚竹是误打误撞,而这里专家是调查研究之后胸有成竹地出手;个人觉得就是农场工作人员与专家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所站的高度不同,专家掌握了更多的专业知识故能一击而中,就如同拿经典力学来研究高速宏观物体一样无论如何不懂为什么会错,只有掌握了相对论明白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才能更好地解释高速微观物理现象。说到培养人这方面来讲还是比较复杂的(受太多的因素来影响),社会现象是非常复杂的一套系统,到目前为止都还很难有一套完善的研究体系来完整解释这些东西,也许我们都还是盲人摸象,就如同牛顿晚年买股票巨亏之后说的话:“我能算出天体运行的轨迹,但算不出人类的疯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7-28 11: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7楼inzazi于2014-07-27 16:58发表的 :
我没有说过没有911中国就不能突围,我的意思是发展没有这么顺利,我的那个意思就是小平同志对毛的那个评价:没有毛主席,我们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个人非常不喜欢毛,但是无法否认毛对共产党的贡献。个人觉得房地产绑架这个事情跟外部压力大不大没啥大关系,资本的管制、利率没有市场化、投资渠道匮乏才是很多人投资房地产的主要原因;现在钓鱼岛、南海争端有战争威胁难道我们的教育就能更上一层楼?2011年朱镕基在清华谈话时对房地产这个事情谈过,我比较认同,部分重要原因就是政策选择的失误(当然政令不出中南海也是重要原因,下面的政府对建保障房没动力甚至损害短期政府收益,扯起来考核制度也是一回事了这个就复杂了)。当然压力可能也是重要原因吧,就如同我在这里码字就是因为uv0.12版看书太痛苦了(高版本的好多功能没有,看书眼睛看起来比较累),没财富啊就等着版主多赏几个好买老马的uv,没这压力估计不会这段时间发言这么多了。

发展的顺利和改开三十年没有对民间做过多管制有关,最近看吴晓波的中国历代经济改革得失的讲座,归纳了几千年中国经济的状态,基本都是在严格管制和放松开放之间打摆子,从最早的管仲到秦始皇的严刑峻法,中国的发展很多要归功于我们民众的坚韧勤勉的民族特性上面,只要放开管制,我们一般都能发展的特别好,但是由于几千年官府的权力过于集中和对于民营经济的警惕,所以我们这个国家一直也在一种循环中间不断重复。

所以我们远远没有完成现代化国家很多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比如前些日子我们财政部宣布要到2020年才能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所以在这些制度没有完善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充分调动地方个人积极性,于是三大改革就出来,教育,医疗,房地产,成了我们当时改革的一个重要实验方向。当然结果也不负众望,教育中国扩招后培养了10%的中国人成为高等教育的受益人,医疗改革树立起来一个庞大的医院体系并且培养了一个巨型医疗市场,房屋则是成为中国经济第一火车头。

但是到了现在,因为原先制度设计上的缺失,我们的改革的几个方向都出现过度发展的倾向,这个时候是重回权力控制一切继续循环走历史重复很多次的老路,还是继续往前改革,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市场经济的框架,这或许就是我们能看到的全球最大规模实验的现实场景,或许也是我们这些身在其中体验的最深刻的历史。

回到本帖的开始讨论,荔枝无法选择环境,它只有适应环境,我们人则是可以选择改造环境的。当年民国初期,也是在战争威胁和国内乱局情况下面,因为焕发出来大家尤其是知识分子的热情,才有了公认的大师云集的新的科技文化开花的新的时代,钱学森这样的也是在哪个虽然内忧外患但是有充分鼓励没有限制的环境中间成长起来的,所以我们要对普通中国人有信心,就是没有911就是有严苛的外部压力,中国人只要发挥积极性不用太多管制,一样能创造出奇迹了(钱学森所属家族在江南也算大家族但不是顶级家族,属于中间偏上的程度)。这也是中国体量大,人才库存多的特点决定的,就是我们的基数足够大,有充分的回旋空间,就是开头出现偏差,只要保持好多样性,一样能走好接续下来的路径,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的灵活性足够支持我们走出新的路径和做出真正改变来。

前两天看央视军事节目讨论中日比较,嘉宾说日本特点是开局研究比较透,做开局是日本特长,它总能弄出大家始料不及的开头来(因为开局情况可以总结优化就是这么几个步骤,日本人是研究这块比较强,可以玩出高水平,比如偷袭珍珠港),但是随后中盘进入变化局面,日本的劣势就出来的,日本比较机械死板的特性这个时候劣势充分暴露出来,而这个时候才是中国特长发挥的时候,就是开局中国不太严谨但是随后中盘因为我们资源多回旋余地大,这样中盘往后就是中国人玩日本的时候,中国人的灵活性和坚忍的长处发挥出来,这才是最好精彩的地方,也就说我们应对难题时候不用着急什么没有人带的问题,我们自己摸索一样能找到最优的路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1 23:59 , Processed in 0.516177 second(s), 5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