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244|回复: 7

[【原创】] 同情之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6-4 08:3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6-4 10:28 编辑

本来我对郭德纲的相声是不大感兴趣的。曾经听了一两个,觉得并不好笑。



最近偶然又听了几个郭德纲的相声,还是不觉得很好笑,但想法却变了。以前会想“这不是我的菜”,然后就不再去碰它。现在却想到,我对它不太感兴趣,其实是因为它和我以前听过的传统相声不太一样。我以前听过的和爱听的相声,如《歪批三国》,《打灯谜》,都像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需要正襟危坐来欣赏,而郭德纲的相声,却是“闲聊”的风格。虽然并不觉得很好笑,但听起来比较轻松,不用打起精神来听,漏过几段也没关系,偶尔也能听到一两句比较好笑的。至于题材,郭德纲的相声比较“俗”,却也符合“闲聊”的风格。这样去理解,虽然仍然说不上喜欢,但似乎比较容易接受了。


人的认识往往很刻板。接触了有限的事物,就以为其他事物也应该长一个样。看了几篇小说,就以为小说就只能这样写;听了几首歌,就以为歌就只能这样唱。抱着这样刻板的认识,就会轻易排斥自己不熟悉的东西。虽然也说不上有很大的不妥,但至少视野比较狭窄,观点也容易偏颇。

曾看到有人评价周作人的散文,说《知堂回想录》最好。这本书我前段时间也读过。读了头几章,我似乎能理解那人的看法。因为这书读起来,似乎比较接近我们熟悉的那类文章的写法。而周作人的有些文章,特别是“掉书袋”的文字,如果让那人来读,可能会觉得不堪卒读吧。我少年时读周作人散文,碰到这类文字,也是读不下去。现在来读,仍然是草草翻过。但是,现在似乎对这些文字多了一点理解。感觉周作人就是喜欢这些东西,所以不厌其烦地抄录古书,津津乐道,未必有什么微言大义,只是因为他就好这个,他就是喜欢这些古书里说的东西,比如花鸟虫鱼什么的。他就是喜欢翻翻古书,把玩老物件,品尝各种小吃,再搞一点研究,过这样的生活。虽然和他的兴趣不同,但有了这样的认识,再去看那些掉书袋的文字,就不是觉得“真没劲”,而是想“哦,他就喜欢这些东西”。

陈寅恪先生好像说过,对于历史要抱同情之理解的态度。其实,对于文艺作品,乃至其他一些事物,也应该是同样的态度。多一点理解,少一点刻板的认识,评价会比较客观公允,可以减少一些误会,少一点鸡同鸭讲,自说自话。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4 10: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一点理解,说起来容易,其实有点难,因为有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懒。舒适区的概念现在很流行,但其实它还是有道理的。以楼文说的相声来说,楼主的舒适区可能是官方修改的“传统相声”,郭德纲的相声则偏于原汁原味的“传统相声”,超出了舒适区。楼主走出了他的舒适区,但更多人却赖着不走。回想我自己接触郭德纲,最初也有点不适应,但有朋友推着,很快就出了我自己的舒适区。所以克服懒的动力有时候是别人的推动,像楼主这样能自助的是少数。大部分钢丝其实也是被推动的,包括被媒体。

第二个障碍是学习难度。舒适区的外面是学习区。学习区里的学习难度要大于舒适区的学习。比如粤语在我的舒适区之外,虽然早早就买了学粤语的教材和磁带,但至今粤语水平还不如意大利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4 10:26:31 | 显示全部楼层
gongqi 发表于 2023-6-4 10:21
多一点理解,说起来容易,其实有点难,因为有障碍。

第一个障碍是懒。舒适区的概念现在很流行,但其实它 ...

学语言因为主要靠记忆,所以年纪大了不适合学。年纪大的优点在于理解能力强(因为经验丰富,当然老革命也会碰到新问题),缺点是记忆力差,反应速度慢。不同年龄学习不同的东西,最好能扬长避短。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4 10: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agent124 发表于 2023-6-4 10:26
学语言因为主要靠记忆,所以年纪大了不适合学。年纪大的优点在于理解能力强(因为经验丰富,当然老革命也 ...

您说的这个应该是晶体记忆和流体记忆。不过,对于我来说,学粤语好像还不是卡在记忆。因为学意大利语时年纪也差不多。

回想起来,大概是卡在两个地方。一个是没碰到好教材,一个是对粤语声调的恐惧。

另外,身为中国人,但似乎东方语言对我反而比较难。比如日语韩语也都学得很差。我觉得这个可能和期待有关。不当期待导致恐惧,恐惧后直接就跳回舒适区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3-6-4 11: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agent124 于 2023-6-4 11:16 编辑
gongqi 发表于 2023-6-4 10:36
您说的这个应该是晶体记忆和流体记忆。不过,对于我来说,学粤语好像还不是卡在记忆。因为学意大利语时年 ...

学语言有了经验之后,教材应该不是大问题。比如外语教材,固然有的教材采用较老的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等,但只要懂得如何去利用它,老教材也能发挥积极作用。学外语初学阶段,不外乎大量的机械模仿练习。

我也学过日语,现在除了五十音图尚记得一点,其余忘个精光。这也说明学东西一定要学到入门的程度,否则遗忘很快。感觉日语要记的东西太多,英语只有一种拼写,日语则既有假名又有当用汉字。


现在学外语对我来说已经不太现实了。如果有可能学,只对俄语有点兴趣。因为俄罗斯文化(主要是文学)对我很有吸引力。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4 11: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ongqi 于 2023-6-4 11:25 编辑
agent124 发表于 2023-6-4 11:03
学语言有了经验之后,教材应该不是大问题。比如外语教材,固然有的教材采用较老的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等, ...

教材教法是这样:如果不计时间成本,那的确教材不是大问题。因为你可以花时间自己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处理任何教材,甚至干脆自己编教材。

但问题是这个时间成本可能很大。比如我曾经想给我们家宝宝编德语法语教材,能找到的教材还是最新的,但处理起来也很费时间,哪怕是我相对更熟悉一点的意大利语也一样。时间成本大到了我只好暂时放弃的程度。

至于日语,我其实连五十音图都没啥印象了。原因就是当时学得太慢。语言这东西,如果学几天还没感觉,那可能学一辈子都很难。但是编这个几天就有感觉的教材,难度的确很大。

俄语呢,情况和日语差不多,卡在了希尔斯字母。否则,应该比日语好得多。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4 11:45:3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方可下笔。盖古人著书立说,皆有所为而发。故其所处之环境,所受之背景,非完全明了,则其学说不易评论,而古代哲学家去今数千年,其时代之真相,极难推知。吾人今日可依据之材料,仅为当时所遗存最小之一部,欲藉此残余断片,以窥测其全部结构,必须备艺术家欣赏古代绘画雕刻之眼光及精神,然后古人立说之用意与对象,始可以真了解。所谓真了解者,必神游冥想,与立说之古人,处于同一境界,而对于其持论所以不得不如是之苦心孤诣,表一种之同情,始能批评其学说之是非得失,而无隔阂肤廓之论。否则数千年前之陈言旧说,与今日之情势迥殊,何一不可以可笑可怪目之乎?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3-6-4 15:59:34 | 显示全部楼层
jardinp 发表于 2023-6-4 11:45
陈寅恪《冯友兰中国哲学史上册审查报告》:

凡著中国古代哲学史者,其对于古人之学说,应具了解之同情, ...

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要了解哲学史里的哲学家和哲学的来龙去脉,当然最好周围一圈都了解。另一方面,要了解哲学史里的哲学本身,则周围一圈并不重要。这就好比数学史,要了解两河的60进制的来龙去脉,当然最好了解context;但要了解60进制本身,context就不重要了。

至于同情或同理心,在了解哲学本身时,则是有帮助的。这个帮助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因为它唤起情绪,而情绪对理性并非毫无用处。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7 00:57 , Processed in 0.482339 second(s), 1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