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90|回复: 5

[【心情日记】]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4-5-5 14:3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我也不太懂这两句怎么讲。

欢迎有懂的给讲讲。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5 14:3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反者道之动,就是反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5 16: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5-5 16:10 编辑

这个不好妄测。没有丹道体验。但我以为黄元吉真人《道德经讲义》说的比较合理。象曾仕强那种俗解就不值一读。南怀瑾《老子他说》也属于这个层次,为敷衍之作。但其《我说参同契》有很好的参考价值。憨山大师《老子道德经注》属于禅门圆解,可能高于老子本人,且一般人难以理解。限于篇幅,从黄元吉和南怀瑾书中分别摘录一点如下,供参考:

黄元吉:
大道人人具足,个个圆全,又何待于复哉?不知人自有生以后,气拘欲蔽,知诱物化,斯道之为所汩没者多矣。苟非内袪诸缘,外袪诸扰,凝神调息,绝虑忘机,安得一阳发生,道气复返乎?故曰:反者道之动,炼丹之始基也。迨至药已归炉,丹亦粗结,汞铅浑一,日夜内观,而金丹产焉。自此采取之后,绵绵不绝,了了常存,以谦以下,以辱以柔,就是还丹之妙用。然非但还丹当如此,自下手以至丹成,无不当冥心内运,专气致柔。盖丹乃太和一气炼成,修道者当以谦和处之,苟稍有粗豪,即动凡火,为道害矣。故曰:弱者道之用。天下万事万物,虽始于有形有象,有物有则,然其始不自有而肇也。

此言金丹大道,非有他也,只是真气流行,充周一身,其静也,如渊之沉,其动也,如潮之涌。惟清修之子,冥心内照,自考自证,方能会之,非言语所能罄也。人能明得动机是我生生之本,彼长生不老之丹,岂外是乎?况人人共有之物,无异同,无欠缺,只为身动而精不生,心动而气不宁,于是乎生老病死苦,辗转不休,轮回不已。若欲脱诸一切,非先致养于静,万不能取机于动,反我生初元气。但此个动机,其势至微,其气至嫩,稍不小心,霎时而生癸水,变经流,为后天形质之私,不可用矣。故曰:见之不可用,用之不可见。由此一动之后,采不失时,则长生有本,大丹有根。如执所有而力行之,笃所好而固守之,虽得药有时,成丹可俟。无如冲气至和,而因此后之采取不善、烹炼不良,一团太和之气,遂被躁暴凡火伤之。道本至阳至刚,必须忍辱柔和,始克养成丹道,太上所以有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之教也。然道虽有气动,犹是无中生有;有而不以弱养之,则不能反于虚无之天,道又何自而成乎?人第知一阳来复乃道之动机,而不知反本还原,有象者仍归无象。盖有象者,道之迹,无象者,道之真也。知此,则修炼不患无基矣。

南怀瑾:
朱云阳真人说,“此结言,金丹之超出常情也。”修道的路子,同你平常所想象的完全两样,是相反的,所以以“反者道之验,弱者德之柄”来说明。“何谓反,常道用顺”,我们普通人走顺路,“丹道用逆”,“丹道”走相反的路。所以“颠倒元牝,抱一无离,方得归根复命,岂非反者道之验乎”?换了一个字,老子的原文“反者道之动也”,这个字换得好,换成“检验”的“验”字,越修越弱没有关系,你懂了这个原理,晓得是有效果了,反而会高兴呢。
“何谓弱,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这是老子的原理,人很坚强,坚强是死之徒,那个柔弱的是生之徒。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5 21: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点物极必反的意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6 18: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许春梅 于 2024-5-6 21:36 编辑

这里的反,既有正反的反又有返回的返的意思。道的运动规律如环之无端。从圆周上某点出发沿着圆周运动,看起来越走越远,结果走着走着,又回到了起点。地球月亮的运动是如此,阴阳的消长变化也是如此。 五代后梁布袋和尚有一首《插秧诗》可以帮助理解这一句: 手把青秧插满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心地清净方为道, 退步原来是向前。

弱者,人生之初始于婴儿,最柔弱莫过。然而却象初春一样,有着无限生机,活力呈增长态势。人至老年虽然也很弱,但是向死之人每况愈下,生机呈衰减状态。比如牙齿,婴儿能生,而老人不能生也。道的实用就在于想方设法回归婴儿的状态,只有这样生命才能久住。故曰,弱者道之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5-6 19: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20 00:46 , Processed in 0.303214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