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595|回复: 0

[转帖]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思路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27 22:55: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药研究思路方法

2005年3月7日     周福生程宏辉 [返回首页]




(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510405,广东广州//第一作者男,1950年生,教


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摘要: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祖国医


学虽无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但可将其归于“腹痛”“腹泻”“便秘”等疾病进行治疗及


研究。近年来,中医药研究肠易激综合征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存在无统一的疗效及证型标


准等问题。故从心主神志、中医证型、生存质量量表与肠易激综合征几个方面探讨中医药研


究肠易激综合征的思路。?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药;研究思路?

中图分类号:R574.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276(2004)06-0969-03??


周福生,教授,男,广东惠来县人,1950年7月出生,197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医疗系


,1


988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现为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所长、临床研究





主任;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二内科副主任、内镜室主任。中西医结合临床(消化内


科)博士生导师,以脾胃虚实病证本质及其证治规律为主要研究方向。任广东省中医药学会


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药品评审委员。1995年,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中青年中医


药、中西医结合工作者。?

周教授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内科的教学工作,参与《脾胃学说研究》、《中医临床研究基


本知识》、《消化道药理与临床》等教材的编写;先后主讲了《中医内科学》、《脾胃学说


研究》、《消化道药理与临床》、《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与思路》及临床专题讲座等,教学


中能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好评。目前,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2名,


协助培养博士研究生4名。?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rown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


一组包括


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便秘)等临床表现的


症候群,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指标等异常)的


证据??〔1〕?。其发病率相当高,在西方国家约20%~30%的人群有此病的症状,对工作





活质量有一定影响。我国潘国宗教授报告:符合Manning标准IBS检出率为7.01%;符合罗马


Ⅰ标准IBS检出率为0.82%,男女比为1∶1.15,多见于18~30岁。IBS病人占消化门诊量的3


0%~50%??〔2〕?。?

IBS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明了,一般认为与精神心理因素、胃肠激素分泌失调、免疫功


能紊乱、胃肠动力紊乱、内脏高敏感性等因素有关??〔3~6〕?。是一个多因性、多态性


疾病。故目前西医对其治疗多采取对症治疗,因多只能阻断一二个病理环节,往往疗效不尽


理想。而中医药的整体调节治疗,可起到多靶向、多环节的治疗目的,疗效突出,越来越受


到重视。笔者从心主神志与IBS、中医证型与IBS、生存质量量表与IBS几个方面探讨一下中


医药研究IBS的研究思路。?

1中医药研究IBS的现状?

尽管中医药在研究IBS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除观察了多种中药方药对IBS的疗效,也有


一些结合现代医学来探讨中医证型与IBS的关系及中医药治疗IBS机理的,如陈永萍等探讨了


不同中医证型IBS患者的神经内分泌的不同??〔7〕?,而谢建群等则发现疏肝理脾方药可


使肝郁脾虚型IBS异常的胃动泰水平恢复正常??〔8〕?;笔者的研究则显示自制制剂顺激


合剂可通过影响肝郁脾虚型IBS的胃肠动力学而起一定的治疗作用??〔9〕?,但同研究其


他疑难病一样,目前,中医药研究IBS主要集中在对其辨证论治规律的探索及观察中药方药


对I


BS的疗效方面。近3年关于IBS中医药研究文献有100余篇,但90%以上是观察中药方药对IBS


的疗效方面,由于目前中医尚没有统一的关于IBS的证型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同时这些研


究又多缺乏双盲对照,使其可信度大大丧失。这也是目前国际上不否认中药对IBS的作用,


但也不承认中药对IBS的治疗作用的原因之一。?

2中医证型与IBS?

制订统一的IBS证型标准及加深对IBS基本证型的本质认识必然促进中医对IBS的研究。笔者


对5年内在核心刊物发表的70余篇文献资料中所出现的关于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应用SPS


S-Freauencies和Descriptives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BS共有证型37种,其中肝郁脾虚


证占了70%,其次是脾胃虚弱、肝胃阴虚及脾肾阳虚。说明肝郁脾虚是IBS的主要临床证型?


?〔10〕?。但由于肝郁脾虚等证型尚无全国统一的证型标准,故至今还无全国的关于IBS


的证型标准。因此应多单位协作,尽快制订出统一的IBS证型标准。?

肝郁脾虚证是IBS临床的主要证型,因此,对IBS肝郁脾虚证的病理生理本质进行研究对我们





讨中医药治疗IBS的机理及提高疗效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研究显示,肥大细胞在肠





增多及其活化释入5-HT、PG等介质与IBS的发病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PG广泛存在于胃肠道


,有研究显示其升高是导致IBS患者腹泻的原因之一。亦有人认为,脾虚泄泻是由于肠组织





成和分泌PGE2增加兴奋胃肠平滑肌所致??〔11〕?。5-HT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和胃肠道的神经递质,它在中枢内水平的改变可导致失眠、焦虑、烦躁等精神行为障碍;在


胃肠道则影响胃酸分泌、胃肠肌电活动导致腹痛腹泻等表现??〔12、13〕?。这与肝郁脾


虚证肝郁有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胁腹胀痛,脾虚时有纳呆、腹泻等临床表现具某些一致性


,中医肝郁到肝郁乘脾到肝郁脾虚这一病理过程与肥大细胞活化,5-HT、PG等介质分泌释放


引起临床表现极其相似。因此,笔者推测肥大细胞活化及分泌释放5-HT、PG等介质可能是IB


S肝


郁脾虚证的病理生理本质之一,IBS肝郁脾虚证与肥大细胞活化,5-HT、PG具有一定的相关


性。以此为切入点通过检测回盲部及乙状结肠黏膜中肥大细胞及其活化状态、5-HT、PE2以


及血浆中的5-HT、PGE2,探讨IBS肝郁脾虚证与肥大细胞活化、5-HT、PGE2的相关性,对我


们加深对肝郁脾虚证的本质及其规律认识,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建立肝郁脾虚证型标准,为


临床和科研服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3心主神志与IBS?

IBS作为一种心身疾病已为大家公认,IBS病情的发作和程度的加重均与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


切。据报道40%~50%的IBS患者常发生神经质、情绪易激动、不安、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异常


及睡眠障碍??〔14〕?。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对IBS患者评分亦显示IBS患者普


遍存在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异常??〔15〕?。中医亦认为,情志失调是IBS的主要病因之一





中医学里虽五志与五脏相应,但情志主要由心主神志及肝主疏泄的功能调控,其中心主神志


处于主导地位。但由于肝与脾胃同居中焦,肝气郁结易克脾土,而肝气郁结有心烦易怒或精


神抑郁等表现,故长期以来人们往往重视肝主疏泄这一功能在胃肠疾病方面的作用,而忽视


了作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的心,特别是心主神志这一功能对胃肠的影响。笔者在临床中亦发现


有些胃肠病病人员具有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等肝气郁结的症状,但经疏肝解郁却


疗效不佳,而改从心论治,用调心安神和胃之法而起到了良好的效果??〔9〕?。因此,





医的整体观出发充分认识心与胃肠特别是心神与胃肠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发展中医情志


病学及胃肠病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6〕?。笔者提出了心胃相关理论,认为心与胃


肠在病理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特别是心主神志(精神心理因素)的功能与胃肠(消化


系统)主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等功能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种“心胃”之间的相互


作用可能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来实现的,其中作为神经内分泌网络中的信息介质的脑


肠肽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从心胃相关与脑肠肽的相关性来探讨心胃相关的





质,这不但对我们认识和治疗IBS等胃肠功能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亦可促进中医情


志病学的发展。?

4生存质量量表与IBS?

没有统一的全国证型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阻碍了中医药IBS的研究,因此,应尽快制订出统





的全国证型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功能性疾病由于没有客观的理化指标来判断其疗效,因此


,用对症状量化的方法来研究和评判中医药治疗IBS是一种有益的尝试,笔者将生存质量量


表引入到IBS的研究中来制订了中医证候量表,用以评判中医药治疗IBS的疗效。?

生存质量量表可以克服传统药物评价的不足。尤其在临床治疗期间,不同的病人对相同的药


物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却不尽相同。期间细微的差异难以用药物结构和作用机制加以解释,


但却可以从心理和社会因素中得以说明。普适性量表如SF-36,WHO-100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


患者的一般健康水平,但难以在临床中敏感的反映出药物治疗对患者的全面影响。另外,目


前临床应用的量表多为直接引用国外的量表,但量表中有很多内容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条目


,有必要根据国际上较为通用的原则研制与评价适合中国医药特色的疾病特异性量表。根据


中医理论体系的特点并吸取国内外生命质量评定法的经验,结合WHO生命质量量表的研制指


导原则,制定出一套临床操作性强的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候量表,必将可克服中医辨证的模


糊性和不确定性,为中医辨证标准化和疗效评定客观化服务;充实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和疗


效评定标准;为肠易激综合征的防治、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既而更好的为社会服务创造条件


5研究思路?

总之,中医药研究IBS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首先必须制订出





一的证型标准。可采取多中心、多部门协作,运用已有的对脾虚证、肾虚证、湿热证等证型


的研究方法,用现代统计学方法与专家辨证及问卷调查等相结合,尽快制订出统一的全国证


型标准。同时必须结合现代医学,开展对这些基本证型的病理生理本质研究。其次必须制订


出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将生存质量表引入到IBS的研究中来结合中医证的特色制订中医证


候量表,用以评判中医药治疗IBS的疗效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及可行的思路。我们必须重视情


志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从中医的“心主神志”这一角度出发结合脑肠肽来探讨“心”





胃”的相关性及其本质,对我们认识和治疗IBS等胃肠功能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最后我


们必须将现代医学对IBS的研究与中医证型研究相结合,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与IBS、肥大


细胞及其介质与IBS、胃肠动力学与IBS等多方面加强对IBS的发病机制及其与中医证型的关


系的研究。

?

参考文献?

〔1〕桂先勇,柯美云,潘国宗.肠易激综合征,见:潘国宗,曹世植主编.现代胃肠


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293?

〔2〕潘国宗.北京地区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一个整群、分层随机


的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0,21(1):26~29?

〔3〕Salmon P,Skaife K,Rhode J.Abuse,issociation,and somatization in irri


table bowel syndrome:Towards an explanatory model〔J〕.J Behav Med,2003,Feb,26


(1):1~18?

〔4〕Singh RK,Pandey HP,Singh RH.correlation of serotonin and monoamine o


xidase levels with anxiety level in 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


e〔J〕.Indian J Gastronenterol,2003,22(3):88~90?

〔5〕Gwee KA,Ccollins M,Read NW,et al.Increased rectal mucosal expressio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5:06 , Processed in 0.339581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