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1171|回复: 0

[【立法评述】] 律师五态——写给“准律师”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2 17:3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律师五态

    ——写给“准律师”们

                    刘小铃铛   

2005年6月13日,北京市司法局通报,北京律师行业共有人员13636人,其中执业律师10000人,约占全国执业律师总数的9%,是全国第一个律师突破万人的城市。北京的律师占全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七多一点儿,平均每万人拥有7名律师,西方中等发达国家是每万人拥有10名律师,北京已经相当于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上述官方通报,对于法律毕业生,尤其是准备在北京从事律师职业施展拳脚的法律毕业生来说,是喜是忧呢?律师行业,是由金砖铺就的坦途,还是布满荆棘?选择律师工作,是为了获取较高的收入,还是为了伸张正义,抑或出于求职的无奈呢?律师在美国被认为是没有灵魂的职业,在中国古代被称作“讼棍”,那么在今天,它又有多少名誉可言?这些,我们有无想过?

现在,律师业仍被称为新兴行业,它在摸索、效仿中成长。律师业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从取缔到恢复,从神秘到世俗,这是时间给出的答案,它又需要时间进行积淀。今天,律师业仍然是备受社会关注的行业,仍是许多法律学子倾羡的职业。

笔者13年前入了法律这一行,做过律师、检察官、法律研习者。去年、今年,笔者与北京三十家律师事务所进行了深浅不同程度的接触,感触较深。深层次的问题留作以后研究,但是,胸中块垒,不吐不快。在此,有一些体会和思考,与新近进入律师业的学弟学妹共勉:

● 背负一座山——司法考试  

没有司法资格,就什么都不是。所以,备考司考就成了比吃饭还重要的事,节衣缩食上辅导班买辅导书,头悬梁锥刺骨用尽浑身的力量,其重要性远远高于曾经的高考。一旦考试通过,便鲤鱼跳龙门,反之,则擦干眼泪,泣血再来。司法考试就是分水岭,它的决定性和一劳永逸性一旦被充分认识,“门外”学子自然“不待扬鞭自奋蹄”。

● 忍辱负重一年间——实习律师  

实习律师要在律师所里实习一年才能转成律师,这是律师法规定的,俗称蓝本变红本(执业证封面颜色的区别)。实习律师,进行学徒式(由师傅传帮带)的学习,本是好事。但是,既然有了“学徒”字样,那么,也就有了旧中国手工行业中的学徒待遇,地位上、工资待遇上、自由度上皆然。薪水极低,勉强维持低水平的生活。工作累且杂,诸如进行询问记录、写法律文件、解答咨询、翻译外文资料、陪律师会见当事人、送文书、为律师进行文字录入,处理律师师傅的个人事务,为律师所接转电话、订餐、购买办公用品等等。人的能力有差别,律师所在使用实习律师时也区别对待。但,每个实习律师很难空闲。律师所通常认为,你(实习律师)来我这里实习,我不向你收学费,就已经便宜你了。不论律师师傅究竟传帮带给了徒弟多少技能,实习律师的勤恳工作,事实上助长了律师师傅的惰性,很多律师师傅早就不再“事必躬亲”了。

● 为伊消得人憔悴——提成律师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案子才有事情做,做了事情才有钱赚。有案源的律师可以去任何一家律师所,他可以给律师所带来收益,律师所欢迎他们。毕业不久、从业不久的律师,因为社会关系单纯、人脉未建立起来,社会经验尚有不足,个人能力还未得到认可,不可能有太多的案子,这种现实使得他们的基本生活受到影响,心理压力可向而知。

某老律师说过北京律师现状:10%的律师拥有90%的案源,90%的律师在争夺10%的案源。竞争残酷!为了得到案源,在街头小报上发豆腐块似的小广告;委托所有认识的人向他们认识的人辐射状派发名片;在网上论坛、法律博客上频繁发表见解同时不忘宣示律师身份;投入大量时间金钱发展与权威机关(尤其法院)人员的紧密关系;周游各个企业游说经理主管之流祈求获得提供法律服务的机会;与同行竟相压价恶意抢夺案件……像商人一样思考,像武士一样拼杀,这幅图画的颜色是猩红的。

● 蒙眼拉磨驴的悲凉——工薪律师  

为了逃离案源争夺的拼杀,可以选择在一家中等以上规模的律师所做工薪律师。这类律师所有一定的案源,招聘一些工薪律师来承办,律师所拿收益的大头,支付给承办律师固定的薪水。这个薪水一般高于实习律师,能够以此满足生活开销。但是,付出与回报并不成比例。位于东长安街上贡院的一家律师所合伙人说:我们所的律师晚上要工作到半夜,早上经常从六点多开始,我们没有上下班时间。《劳动法》在这里失灵。可悲的是,这些受聘律师对此的惯从。

● 柳暗花明又一村——公司律师  

市场经济的深化,公司企业越来越注重运用法律规则参与市场,核算成本:从律师所聘请一位律师当顾问需要年支付5万——50万元,人家还不坐班,如果在本公司设一法律事务职位(简称法务),只需支付一份职员工资3万——5万元,既是全职,又便于管理,尤其这是自己家的人。于是诸多公司便向律师抛出媚眼。许多律师于是奋然下海,到了水中,竟然体味出种种乐趣:自己是本公司的法律权威,不论它是IT业还是汽车行,受到上到总裁下到工勤人员的尊重,薪水福利休假什么都不少,前景也非常美好:听说美国华伦公司的一把手是律师出身,AMERICAN EXPRESS的一把手是律师出身,花旗集团的一把手也是律师出身。公司律师可以说是黑夜中的亮点吧。

同一事物,一百个人有一百个评价。对年轻律师的感触,姑且算一家之言。但愿我的所闻所见所思,能给在法律之路前行的学弟学妹一些参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2 09:07 , Processed in 0.325783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