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639|回复: 1

硕果仅存的北大文化大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8-3 02: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硕果仅存的北大文化大师
——一位“北大边缘人”致季羡林先生的祝寿信
柳哲
尊敬的季老台鉴:
您好!好久没有听到您的音信了,最近还好吗?今天早上,我看到《新京报》关于温家宝总理亲切看望您的报道,知道了您的一些近况。温总理如此重视老知识分子代表的季您和钱学森先生,我很感欣慰。在报道中得知8月是您的94周岁生日,我为您高兴,为您举杯,衷心祝贺季老生日快乐!
虽然不能经常与您见面,特别是最近几年,也经常传来您身体欠安住院疗养的消息,作为一名在北大曾经聆听过您教诲的“北大边缘人”的我,也很是牵念。
您可能不知道,当我一个人每每走过朗润园您的住处前,就会油然而生敬意。因为我知道,这里住着一位“国宝级”的文化大师,虽曾历经风雨,您却是黄山峭壁上挺立的“黄山松”,越是风吹雨打,越是遒劲挺拔。您是朗润园湖中的一朵莲花,在一片碧绿的莲叶衬托下,一枝独秀,光彩照人。您是我们年轻学子心中的一盏明灯,您的博学,您的勤勉,您的平易,您的良知,无不指引着我们年轻人的方向。
我看过您的《留德十年》、《牛棚杂忆》以及系列描写和回忆北大的散文,都有很深的印象。读您的散文,我们可以读出您的真性情,您的散文好像山中的一股清泉,沁人心脾,无比舒畅。特别是您很有规律的作息生活,是我们许多年轻人做不到的。早睡早起的习惯很好,这也许是您能够长寿的秘诀之一吧。
清晨的空气最清新,多少人还在睡梦中,您已经挥笔书写您的生活,您的感受,您的心声,在您的书房里不知产生了多少优美感人的散文,多少真知灼见的学术著作。近年来,您常在医院治病疗养,病房成了书房,您的工作室从朗润园搬到医院,《学海浮槎》也许就是您的新作吧,可惜我还没有看到您的新书,有机会,我一定好好拜读。
季老,您在清华早期的散文,我也很喜欢,您的激情,您的细腻,您的想像,您对母亲的爱故乡的怀念童年的回忆,都是不朽的散文佳作。您的散文,不论是早期,还是晚期,语言风格可能有些变化,“真善美”却是贯穿始终的。
非常遗憾,最近几年,我忙于生计,对于季老的作品没有时间细读研读,否则我肯定会多写一些读书心得,向您老人家请教。
季老,不瞒您说,我10年前初来北京时,竟然没有读过您的任何作品,甚至您的大名都不知道,可见一个长期在乡村的青年是多么的孤陋寡闻。
我在报上看到您向温总理建议将《留德十年》入选课本,觉得是很好的建议,课本是读书人必读的书,如果您的佳作早已入编课本,也许就不会那么晚阅读到您的作品了。
记得,在北大最初见到您,好像是在96年的一个读书文化节的开幕式上,后来就经常在北大聆听您的讲座。凡是有您的讲座,我总是争取去听讲,您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的说法对我印象很深,您认为东方文化优于西方文化,我觉得是很有道理的,东方文化在以后要引领世界文化的潮流是很有可能的。
西方文化的弊端现在已经很明显,如果不用东方“和文化”与“天人合一”的思想去引导,人类很可能将遭遇重大的人为灾难。曾经有不少人误解理解您的观点,对您有所批评,我觉得是没有道理的,他们没有全面了解您思想的全面。东方文化优于西方文化,就不等于否定西方文化的一切文明,更何况东方文化是个包容性很强的文化,您说是吗?当然,东方文化中的弊端也很多,如封建专制、重男轻女等等,都是需要改进的。
在这里还要特别感谢季老,曾对曹聚仁研究纪念工作的重视和支持。我在98年3月开始筹办曹聚仁研究资料中心,我冒昧登门求教,请季老为纪念曹聚仁先生题词,您欣然答应。不久,您的题词通过您的秘书转交给我,我真是非常感激。那时我个人经费紧张,登门拜访没带一点水果,而您仍然那样的热情支持我。记得您的题词时间是1998年6月28日,题词写到:“聚仁先生是鲁迅先生的朋友,著作等身,在中国文坛上功不唐捐,中国学人会永远怀念他。”
因为有季老和程思远先生、夏衍先生、张岱年先生、曹艺先生等的题词支持,才鼓励我10多年来坚持曹聚仁研究纪念事业从未间断。
今年6月26日是曹聚仁诞辰105周年纪念日,我撰写了《曹聚仁的“三不朽“》等文章作为纪念,在这一天我因陋就简在住处创办了“曹聚仁纪念室”,以宣传曹聚仁的学术成果和爱国精神。
季老,最近我也学着写散文和时评,在博客网、天涯网、新浪网等写专栏,我会好好学习您的经验,有机会希望能够再次聆听您的教诲。
季老,您也许并一定记得我的名字,因为您的忙大家都是公认的。我也简要与您介绍一下我的近况。我今年35周岁,在北大游学已经10年,在这里成家,女儿已经三岁半,在北大幼儿园上学已经快一年了。我现为北京东方文化馆馆员,主要从事姓氏文化与曹聚仁的研究,业余写点散文和时评。写作方面,希望有机会得到季老的指导。
季老,8月是您94周岁的生日,作为曾经在北大游学的我本来应该当面去祝贺,但我知道您的时间很宝贵,身体也需要静养,所以我给您写这封信表示祝寿,真心祝您长寿。您早已过了“米寿”,我们真心希望“茶寿”庆贺的时候,我们这些曾经得到过先生教诲的北大编外学生“北大边缘人”,与季老举杯喜度寿辰。季老,您说好吗?
传道授业解惑,不论出身,唯传播知识和真理为第一要务,这正是北大的优良传统之一。蔡元培如此,胡适鲁迅李大钊陈独秀如此,张岱年先生季老也是如此,这是北大人的庆幸,也是中国人的庆幸,
北大有季老等大师和优良传统的存在,北大才不愧为北大。
祝健康长寿、永葆青春!
一位曾经得到过您教诲和帮助的“北大边缘人”柳哲顿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12-22 18: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据说是元儒柳贯之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6-1 17:50 , Processed in 0.363635 second(s), 6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