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楼主: 大野叟

[摄影随感♡] 端午陕北游之黄帝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15: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龙尾道向上即登临庙院山门。山门为五间廓庑式花岗岩(仿汉代木)建筑,显得格外庄严雄伟。







  入庙院山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轩辕手植柏。传为轩辕黄帝亲手所植。此柏高19米,树干下围10米,中围6米,上围2米,遒枝苍劲,柏叶青翠。









  再北为诚心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祭祀官员至此须整饰衣冠,静心净面,方可进入大殿祭祀。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19: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20楼第一幅的标语真是败笔,应该把它挂在景区门口才对,无端影响了整栋建筑的美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5 21: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1楼zhiyongtao于2009-07-25 19:11发表的 :
20楼第一幅的标语真是败笔,应该把它挂在景区门口才对,无端影响了整栋建筑的美感。
  毛桃说得对,当时额真想搬个梯子将它扯下来,又想到总书记的和谐话语,还是以和谐为重,否则额就会被景区和谐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10: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香港、澳门回归纪念碑,旁边还有一个位置看来是留给台湾的。不过台湾本来就属于中国人统治,与二者不是一样的性质。黄帝泉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其后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黄陵谒祖祭文、台湾光复致敬团祭黄帝陵文碑。

  年代久远,树身上破了一个洞,用水泥堵上了

  发扬中华文化,振奋民族精神,这块石碑上的字是李鹏写的



  再北为碑亭,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卷棚顶。亭内立有毛泽东手迹“祭黄帝陵文”和蒋中正手迹 “黄帝陵”碑石。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6 13: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天30张图片的上传额度用完,其中20张用来展示额做的馒头了,更多精彩图片留待明天
http://www.readfree.net/bbs/read.php?tid=477992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6 18: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还不错,有机会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0:4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孙中山题词



  轩辕庙正殿面阔七间,进深三间,歇山顶,门楣匾额“人文初祖”,系国民党元老程潜手迹。



  江泽民题词



  毛泽东题词





  路旁有一高大古柏,即“汉武挂甲柏”,枝叶茂盛。
  据说,武帝修起九转祈仙台的第二天,旭日东升,汉武帝命令18万大军列队桥山,俯首默祭。武帝卸下盔甲,挂在一棵柏树上,然后独自登上祈仙台,祈祷黄帝保佑他长生不老,日后成仙升天;也保佑大汉江山永远太平。祭祀完毕,当天领兵返回长安。这就是后来人们所说:“18万大军祭黄陵”。
  从这以后,汉武帝挂过盔甲的这棵柏树,周身上下,斑痕密布,纵横成行,柏液中出,似有断钉在内,枝干皆然。这就是桥山柏中独一无二的“挂甲柏。”特别是每年清明节前,这棵古柏枝干上流出的柏液凝结为球状,就像挂满了珍珠宝石,闪闪发光,晶莹夺目,经阳光反射尤为壮观,吸引着各地前来谒陵拜祖的人。然而清明节一过,柏液中断,古柏从枝到杆又恢复了原来密密麻麻的甲痕。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1: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前面围着一些人,干什么呢?我凑过去看看,原来黄帝的脚印吸引了大家。
  凡是来黄陵县谒陵拜祖的人,几乎都要到轩辕庙院内看一看黄帝的脚印。这双脚印留在约一米见方的青石上。看的人总爱把自己的双脚,放在黄帝脚印上试一试,用他们的话说,这是“踩着黄帝的脚印前进。”












   
  黄帝的这双脚印为什么能保存到今天?这里还流传着一个故事。
  相传黄帝时期,当初没有衣帽,更没有鞋袜,不是用树叶遮体,便是以兽皮缠腰。黄帝也和其他的群民一样,腰间缠着兽皮,光着脚板,长年累月奔走各地,为民造福。每到冬天,天寒地冻,黄帝出外巡察时伤脑筋光着双脚。
  后来,胡巢和于则发明了了帽子和木屣,有人给黄帝也做了一双木屣。穿起来虽比光着脚板走路好多了,但行动却有些不便,出外巡察、上山狩猎仍不能穿。到了冬天,有人给黄帝也做了一双木屐。穿起来虽比光着脚板走路好多了,但行动却有些不便,出外巡察、上山狩猎仍不能穿。有年冬天,黄帝出外回来,脚冻烂了。穿木屐不方便,黄帝身边的一位名叫素雀的女子偷偷用麻布给黄帝缝了个布筒。黄帝在脚上试了试,太短小了。根本穿不上。即使如此,黄帝也不见怪,还表扬了素雀的创造精神。素雀却十分难过,有一次她去河边担水,发现黄帝独自一人从河滩走过,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素雀仔细一看,心里亮了。原来黄帝的脚特别大,如果按脚印做下去,就不会再小了。于是素雀担完水,取来石刀,在黄帝脚印四周的胶泥上划了四方格,晒干后,捧回家,放在了石板上,然后按尺寸做成了一双软木作底、麻布作帮的高筒靴子。黄帝试穿后,觉得很满意。人类第一双高筒靴子就这样做成了。黄帝十分珍爱这双靴子,平时舍不得穿它,只是遇到节日或开庆功会时才穿上它。
  黄帝乘龙升天时,臣民们今璎藏在黄帝东宫。到了近代,这块刻有黄帝脚印的青石板被移到轩辕庙院内,一直保存到现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1: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碑亭东为碑廓,其中有历代碑石40余通,其中有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奉旨栽植松柏1413棵记事碑。元泰定二年(公元1371年)禁伐黄帝陵树木圣旨碑,明太祖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祭黄帝陵御制祝文碑,清圣祖康熙二十七年(公元1689年)祭黄帝桥陵碑,以及1912年孙中山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派代表团带上他新自撰写的《祭黄帝陵文》前往桥山致祭轩辕黄帝陵的碑石等。






  前面就是轩辕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7 21: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毛桃真小气,到现在也没给人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7 22:0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9楼josephe于2009-07-27 21:37发表的 :
四毛桃真小气,到现在也没给人评分。
毛桃惧内,一应开支由内人掌管,每月零花钱绝对不超过五毛,以至于来到这里拿着公款也不敢花,这也怨不得毛桃,习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08: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29楼josephe于2009-07-27 21:37发表的 :
四毛桃真小气,到现在也没给人评分。

赵师傅现在是无业游民,只好靠给各大店铺打杂为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7: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轩辕殿是由陕西著名女设计师张锦秋设计的,陕西历史博物馆、钟鼓楼广场、陕西历史博物馆、大唐芙蓉园等这些当代西安引以为荣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古都西安名扬世界的标志性符号,都是出自张大师之手。



   设计师将大殿花岗岩石屋的屋顶设计成圆形的漏天天井,当游客在一定的角度举起双手,正好形成托起天井的视觉效果。每一个到此一游的客人,都会兴致勃勃的参与拍照,大过一把设计乾坤的领袖隐,尽现指挥千军万马的大将风度,顿时枯燥的历史题材活灵活现的,通过由游客的参与来诠释,非常过瘾。

   游客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展现出各种有意思的画面。看这位大嫂饶有兴致地托起一片天空,你是否也跃跃欲试







   站在轩辕殿前往四周看看,山下就是黄陵县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9:30: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不耽误下面的行程,在轩辕庙停留的时间有限,该回走了。



  黄帝陵现在的状况是1992年整修的,那年4月4日(清明节)奠基,8月25日动工建设。



 整修黄帝陵工程的范围包容了黄帝陵所在的桥山及其周围山水、城镇,面积达3.24平方公里,整修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一是以黄帝陵、庙深刻的内涵为基础,通过整修黄帝使黄帝队成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增强民族精神凝聚力的圣地;二是保证好现存的文物古足迹和古柏林,为古柏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三是建筑与天然山川水势相结合,融陵、山、水、城于一体,体现出“雄伟、庄观、肃穆、古朴”的气势;四是吸收传统思想的精华,追求汉代更古朴粗广的建筑风格,并使所有建筑风格形象力求统一。







 整修工程规划确定了以黄帝陵、轩辕庙为重点保护范围,总体结构包括庙前区,庙品,功德场及神道,陵区,县城和外围景观六个区域,形成祭祀谒陵完整的建筑休系。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8 19:4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来的路上也不能让相机闲着,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视角,你们说呢?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8 19:5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来的路上也不能让相机闲着,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视角,你们说呢?

行了,该走了,一车的人都在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07:2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35楼zhiyongtao于2009-07-28 19:54发表的:
行了,该走了,一车的人都在等。
走,这么轻易走了,对得起这张票吗?
花了钱,买了票,多待一秒是一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2:3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团的游客一拨一拨的,往回走时趁机补拍了几张,游客充斥镜头的图片,怎么看怎么不舒服


  游客纷纷与轩辕手植柏近距离接触

  黄帝的脚特别大,这个给游客的印象最深

  蒋中正民国31年题“黄帝陵”三个字



  碑亭,系重要石碑存放亭,内陈列孙中山祭词碑、蒋中正题词碑、毛泽东祭文碑、邓小平题词碑。

  邓小平题“炎黄子孙”四个字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3:0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夸父追日山石





  按照导游约定的地点,早早地来到轩辕手植柏前等着。利用这点时间,拍几张照片也是理所当然的。





  导游点齐游客,带着大家去登山拜谒黄帝陵。据导游讲徒步上山需要半个小时,下山后还要赶路,只有坐电瓶车了。每人十块钱,跟抢钱差不多。
  交钱后上了电瓶车,坐在了最前面,准备在途中拍几幅照片。结果一路上苍松翠柏,五六分钟的路程也没有什么好拍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7-29 18: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下了电瓶车拾级而上











  “文武官员至此下马”
  在桥山顶上距离黄帝陵200米远的路旁,立着一座长形石碑。上面写有“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字。封建社会不论大小文武官员,到此必须下马。这一规定体现了后辈对祖先的崇敬。到了现代,人们都以车代马,但所有大小车辆,到此仍主动停车,人们都下车后步行到黄帝陵祭奠瞻仰。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6 00:27 , Processed in 0.515230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