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超星 读书 找书
查看: 3703|回复: 21

[【读书进行时】] 【原创首发】叶曼《智慧人生》读书随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8-29 22:3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叶曼 智慧人生

读书是世界上最便宜的事。一本书流传下来,是一个人一生的研究,一辈子的观察,一身的勤劳,用文字记录下来,而我们只用几小时或几天的时间便受用了它,拥有了它,多便宜!多值得!

“一个人,无论男女、老少、美丑,若想风采翩翩,言语隽永,唯有读书。一个人三日不读书,便会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了。”

点评:叶曼先生对书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里的这个便宜用的很生动,仿佛我们在菜市场买菜,遇到既新鲜又廉价的蔬菜,抢购时的那种心情。对于三日不读书的描述,记得有人也这样说过。这里是值得思考的,为什么三日不读书便会感觉面目可憎?我认为是因为浪费了如此多的时间而感觉羞愧吧?


我每天要看九份报、五种中文杂志、两种英文杂志、三种翻译杂志,面对这些报纸杂志,它们既像债主,又像是鸦片烟,总觉得是一桩心事,是一种瘾头,躲不了,割不断。

点评:叶曼先生好精力啊。我是能够理解那种瘾头的,就像自己那段时间带领朋友早读一样,每天挑不出十篇精彩的文章,就感觉不舒服一样。

我不敢希望彻悟涅槃,只想死时落个明明白白。

点评:在世的时候糊里糊涂,死的时候明明白白。

我读《圣经》,看佛经,习老庄,听牧师传道,听居士谈禅,听朋友谈哲理,东碰碰,西摸摸,希望有一天能够触到了机钮,探得了消息,然后可以长长吁一口气,说声:“哦!原来这就是人生。”

点评:或许只有终其一生,在死的时候才能明白吧。

虽然他们忙的是大的重要的,我忙的是小的微末的,但它们同样都是要到死方休,没法子,都是劳碌命。

点评:好一个“到死方休”!

人生七十古来少,
前除年幼后除老,
中间所剩已不多,
还有一半睡掉了。
     ----唐伯虎

点评:时间啊,总是那么的残酷,当我们意识到它的存在的时候,它已经消逝的无影无踪。

人生到处知何似?
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那复计东西。
      ----苏东坡

点评:人生能留下多少痕迹?就如同《好了歌》所唱:古今将相何其多?荒冢一堆草末了。

智慧二字的组成,是日知而心彗。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点评: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今社会,一日千里。这三日不读书而面目可憎,也算是轻的了。

有真智慧的人,他的一生消极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积极的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换句话说:“我们希望别人如何待自己,我们便如何去待别人。”这便是“智慧人生”。

点评:那些每天都在哀怨自己的人生的人,是需要认真思考下自己的人生为什么会变成那样。难道都是别人的错?

智者不惑,不惑于名利权情;仁者不忧,不忧于得失荣辱;勇者不惧,不惧于威迫压榨。

点评:谈何容易?

2011-08-29 阅读至25页

中山若水读书园地首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9 22: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本书我在手机上读了一半,发觉还是需要精读一番,才能彻底领会叶曼先生的生活智慧。特别是她对美学的理解,让我深有体会。故将自己的阅读记录发布于此,一方面分享给大家自己愉快的阅读感受,一方面督促自己每日都阅读。

附书籍下载地址:http://u.115.com/file/dn12vijl#Download
《智慧人生》叶曼着2010.pdf

祝大家阅读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08: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本书流传下来,是一个人一生的研究,一辈子的观察,一身的勤劳”

这句话在今天不适用了,个把月东拼西凑就出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09:1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看法略有不同。
现在粗制滥造的书是很多,但自己还是有鉴别能力的吧?我认为上面所说的“书”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书。这样解读要好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0 10: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曼《智慧人生》读书随录之二

暴发户一定要花大价钱买贵东西,不贵不过瘾,他们不是购买货物的本身,而是购买它们的价格。他们家中的一草一木,阿猫阿狗,都要有个名堂,说得出渊源家谱。

点评:炫富心理在目前的社会非常普遍,当财富已经不能代表什么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借助一些东西来提升自己的地位。

这些声声色色,成人安之若素,孩子生于斯,育于斯,教于斯,将更不知美化为何物了。

点评:美学与大众的普遍认识已经背道而驰,似乎只有财富才能造就美,人们审美的眼睛已经被金钱所蒙蔽。

我们忘记了竹篱茅舍苔痕侵阶的幽美,窗明几净纤尘不染的洁美,蝉鸣树间蛩泣隅角的静美。我们却以为凡是美都是金钱买来的,其实一切的美,都是清高的心情融化出来的,而这种心情却可以培育。

点评:美由心生!心灵的美是美的源泉。

当一个人精神颓废意志消沉时,我劝他先把自己打扮起来,我不能想象一位蓬头垢面、连睡衣都不肯换下、鞋子都不愿穿上的人,会对身外人,身外物,还有多少兴趣与感情?许多人向我诉苦抱怨,不是说受人歧视,便是说了无生趣。我毫不同情地告诉他们:活着是为自己,活着也靠自己,生趣弥漫天地间,抓来就属于我,丢掉便连自己也成了行尸走肉。我们能把自己的心美化了,自己的环境美化了,箪食瓢饮,茅茨土阶,都会变得生意盎然,妙趣横生。把脸洗净,头发梳好,衣服熨平,房屋理好,桌椅揩净,内心的烦躁不平怨艾,将会随之平息,声音也就放低了,待人也谦和了。人人如此,家中将充满蓬勃朝气。家家能如此,社会将孕育着祥和瑞气。

点评:这段话说的真好!活着只能靠自己。不能把自己的幸福寄托于别人的身上。只有改变自己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人生。

无论植物、动物,包括人在内,最基本也是最实际的问题,就是如何生存下去,其次才是如何让种族延续下去,所谓食色,性也:食,是为自己的生存;色,则是种族的延续。

点评:这个解释的好。

没有人不好美的,而美化容貌,也有一定的步骤,那就是,第一,要做到清洁。

第二是整齐。

第三是调和。

点评:清洁、整齐、调和,三步造就一个崭新的自我。

“美而韵”
这儿所说的“韵”,是内在的聪明、才华,加上读书与教养,而形于外的神韵和气质。

点评:一个人要有内涵,这个内涵就是“韵”。我们以前看王朔的小说,记得一句话:情操不高可以陶冶。意思是内涵是后天养成的,当然这与环境、自我的努力都有很大的关系。

金钱、势力与名位,往往使人变俗,因此,如何使人内心干净、内心才华不致被污染,不致变得俗气鄙陋呢?人人可以装成绅士淑女的模样,可是,这算美化到家了吗?有许多人雅得俗不可耐,这是因为不真。

点评:俗气与平凡,是需要区别对待的。有些人喜欢将其混为一谈。有的人非常出名,却依旧是一身俗气,有的人平凡一生,却超凡脱俗。这主要是思想境界上的区别。叶曼先生在最后点明了美的另一层境界:真。这让我想起一个回族同胞给我解释的“清真”二字的含义:清而不浊,真而不假。看来这“清真”二字蕴含着美学原理呢。

思考:“真”与“直”也是有区别的吧?有人认为性子直就是“真”,我认为这是鲁莽,人生需要处事智慧,而不是“一棍子捅到底”的倔脾气,这样不但不能体现出“真”,反而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美,还要”真“;美不是对“真”的伤害,而是加工。
美在“真”之后,而礼在“本质”之后。

点评:对于上述的“真”、“本质”等概念,还需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仁”字,是二人,一个人如果只爱自己,就不算“仁”,必须有对象,才是“仁”。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推广“仁”,便是“善”,凡事慈悲、同情、谅解和宽恕,就是“仁”,不嫉妒,不猜疑,与人为善,也是“仁”。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点评:儒家的一个“仁”字,值得一生去体会。

我们看到人做好事,却往往吝于夸奖,一个人太和善,倒反容易被误解是沽名钓誉,我们总是吝于付出同喜布施。捐钱,是财布施;教人方法,是法布施;与人同喜,就是同喜布施。既没钱、又没法,我们只能做到同喜布施,这也是最惠而不费的。

点评:同喜布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总是担心被别人误解,呵呵。

爱物,是爱惜物力、人力。一个人真正有好的行为,就不能慷他人之慨,不能因为自己不用出钱,就大大地浪费能源。做到了美而善之后,还要往上提升。

点评:人生终归逃不脱一个“情”字。

2011-08-30 阅读至35页
中山若水读书园地首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0 22: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七十古来少,
前除年幼后除老,
中间所剩已不多,
还有一半睡掉了。
     ----唐伯虎

这是唐伯猫的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08: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管他是猫是虎,名字不就是个符号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09:5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曼《智慧人生》读书随录之三


“自然美”是天人合一的境界。“天”字代表自然,“人”是自我,为善能做到不觉自己在做善,就能领会“自然美”的个中真义。

点评:何谓“自然”,我曾经也试图解释过,但毕竟因为自身的修为不深而认识的比较肤浅。我想自然的东西,或许可以用“浑然天成”来形容。就像孩子们做好事,他们自己并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好事,我们现在的社会风气是: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生怕别人不知道,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做善事就是要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随口一个赞许,不经意的一个建议,都是“自然的善”,只要心中有一丝想要回报的心理,就已经落入俗套了。所以说,真善不是装出来的,是发自内心的。

这种天人合一的境界,用一个名词来概括,那就是“祥和”。

点评:这里的“祥和”用的甚是恰当。

阿拉伯有句谚语说得好:“不要埋怨玫瑰生刺,应该庆幸从荆棘丛中,长出玫瑰来。”

点评:如同人生一般,没有必要埋怨自己的人生不幸,应该看到的是自己能够拥有生命的幸运。

依照李笠翁的论断:一世知衣服,二世知居室,三世知饮食。他就人们对衣食住看重的情形,分别出新贵乍富与大家世族。

点评:这样的划分值得深思。从一个人的饮食品味即可看出家世背景?

不要讥笑狗眼看人低,世上多少沐猴而冠者,多少衣冠禽兽者,还不是就仗着那份行头在驰骋纵横。

点评:这倒是一针见血的说出了一种社会现象。我们总认为做人要低调,衣着要朴素大方,却忽视了人靠衣冠的道理。看那些衣着光鲜的骗子为什么屡屡得手,就是因为这些人深知这外表与身价的联系。再怎么说,自己的衣着也要配得起自己的身价,要不就不要埋怨别人看不起你。这是社会现象。

我们对于旗袍之如此爱好,与其说是保存国粹,毋宁说是打穷算盘。

点评:不费料子!原来如此。

每逢遇到洋朋友夸赞中国的饮食,我总觉得周身不得劲,不知如何搭讪才算得体。有时一夕长谈,总是在吃圈子里打转,不知是他们用谈饮食来阿我所好,还是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只有吃?要不就是他们以为和中国人做朋友,除了酒肉,便无他话可谈?

点评:“酒肉朋友”闻名世界了。不过在日常交际中,用吃来作为话题倒真是百试不爽,而且还要会吃,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品味。这倒应了上面李先生的“三世知饮食”了。

日本的房屋布置虽然很够含蓄了,可是有时含蓄得过于做作。

点评:没去过日本,但是看过很多日本的影视作品,只要是居家的布置,还是挺温馨的么,呵呵。至于是不是做作,就不得而知了。或许叶先生说的是那些大户人家?

夸张的趋新难免于俗,刻意的求雅也失之做作,我倒宁愿看俗得雅不可耐的人和物,也不愿周旋于雅得俗不可耐之间。

点评:俗得雅不可耐,有意思,这就是大俗至雅?

归根结底一句话:所谓艺术。是顺了自然的本性,因势利导,所加的人工斧断,过犹不及都是切忌的。

点评:顺其自然还是最妙的。

中山若水读书园地首发
2011-08-31 阅读至47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10:35: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曼先生的经历比较多,曾从师于南怀瑾,很有修为。期待叶曼先生更多的大作。
若水这个读书笔记,挺喜欢看的,加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4:4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态度读书,能无弊端吗?

回陶梦先生:本人照原文忠实记录,未曾想去探究典故。试问:知识的出处有多重要?毕竟本人不是学术研究,不要用什么态度来压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5: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aann888 朋友。

感谢你的鼓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15: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中山若水于2011-08-31 14:43发表的 :
如此态度读书,能无弊端吗?

回陶梦先生:本人照原文忠实记录,未曾想去探究典故。试问:知识的出处有多重要?毕竟本人不是学术研究,不要用什么态度来压人。



好吧,我不应该与您讨论态度。您那一楼的回答,如您所认为的那样,是不存在所谓的态度问题了。

我将您给我的质疑信和我的回复贴出来吧:

Quote:
[blockquote]照原文所录,如原文有错,修改就是。不用直接上升到态度上吧?[/blockquote]

照原文所录,如原文有错,修改就是。——这个态度很好,是读书人的求真务实的态度。我没有核对原文,但是有书友跟帖提出疑义(原信写别字了,应该是“议”),作为主帖的主人,您应该实事求是,核对原文,然后给予回答。您那个被我提醒的回帖,是一种不礼貌的回帖,冷冰冰的或世(应该为“市”,谢谢中山若水楼下的提醒)侩的回答背后,就是一种不与人交流、对自己读书这个举动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读书参考版读书,应该尊重知识,也应该尊重与您交流的其他书友,不是么?

如果您认为我上升到态度不对,请给出理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5: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陶梦先生。

世侩是什么?如果在您的心目中已经被定性为市侩的话,我还有必要解释?

我倒想问下:对方的回复又是什么态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15: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9楼中山若水于2011-08-31 14:43发表的 :
如此态度读书,能无弊端吗?

回陶梦先生:本人照原文忠实记录,未曾想去探究典故。试问:知识的出处有多重要?毕竟本人不是学术研究,不要用什么态度来压人
后生可畏呀!

知识的出处也是一种知识,自然有其重要性。
没有必要人人都知道知识的出处。
有人告诉我们新知,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接受,不管这个新知是否为真,不管这个人以什么态度告诉,始终这是我们不知道的,保持适当的谦逊不是坏事。

如此,请允许俺也来买弄一下:
中国穆斯林有以‘虎’为姓的,多数都读着‘猫mao’,假如唐寅也清真,不妨写成唐伯虎,读为唐伯猫,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15:2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2楼中山若水于2011-08-31 15:21发表的 :
回陶梦先生。

世侩是什么?如果在您的心目中已经被定性为市侩的话,我还有必要解释?

我倒想问下:对方的回复又是什么态度?



谢谢。我刚才打别字了。谢谢提醒。

这个问题,我不再争论了。因为我的提醒,影响了您读书的心情,我道个歉吧。无论我是否错了,我都不想让这个争论,影响您在本版读书。好了,不争论了。读书吧。读书可以解决一些问题,我们这样的争论,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31 15: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 zs2k 朋友。

感谢您的指点,请恕若水无知。

本人也不是要与人辩论什么,对方说是唐伯猫,本人更没有气愤。一句调侃之言,就被扣成“态度”问题。有些郁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22:59:53 | 显示全部楼层
争论适可而止,观点可以保留,祝君阅读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8-31 23:06:38 | 显示全部楼层
引用第16楼桃子于2011-08-31 22:59发表的 :
争论适可而止,观点可以保留,祝君阅读愉快。


桃子你这和事佬形象,与你给我的印象是一致的。我只能说,我很庆幸那么早就看明白了。祝你开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1 16: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曼《智慧人生》读书随录之四

一笑一少,一怒一老

点评:浅显的语言,丰富的内涵。很多人都听过“笑一笑,十年少”的俗语,但是真的能够对事情“一笑而过”的又有几人?怒气因何而生?多半都是不遂自己的心意,难以包容,才一怒而起,但是这一怒又会引起多大的后果,有几人能够仔细思量?

然而我们经常在使自己老,每发一次脾气,就使自己愚蠢一些,也使自己老一些。

点评:看来不是“岁月催人老”,而是“脾气催人老”。

“怒”字即是一发怒,心就成了奴隶,随它指挥。

点评:解释的好。愤怒容易使人失去理智。

“贪”字由“今”“贝”组合,指出是求“现在的好处”。虽然有些人的境界较高,从不在乎“利”,但是他们很在乎“名”。

点评:中国的“面子文化”或许就是在乎“名”的具体表现吧。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

点评:暂且不说这个典故的真伪,只看其中蕴含的道理,就能理解叶先生想要表达的观点。

陶渊明曾说:“读书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点评:能够通过前人的著述领悟新的知识是人生幸事。

如果常“笑”,面色便带喜气;如果常“怒”,面色便带愁云。“相随心转”,心开朗,相也开朗;心狭窄,面相也狭窄。

点评:确实如此。习惯性的表情会在脸上留下印记。只要仔细观察,就能感觉的到。

“很可能还会更坏”

点评:记得是李笑来先生说过一个观点:你不是孤独一人。意思就是,还有比你倒霉的人。哈哈。

平常心即是“道”。

点评:《士兵突击》一剧中有个“平常心”先生,他或许是深刻的领悟了其中的道理。

假如造物主要我挑选,是做二十年前愚蠢的我,还是做现在不太糊涂的我?我绝非矫情的,将选做现在的我。虽然我并不喜欢衰弱老大,但是我却更喜欢智慧聪明。

点评:如果是我的话,我会如何选呢?智慧来之不易,或许我也会选择智慧,人生无悔。

我虽然承认年龄代表着智慧,权威代表着苦修。可是我依然坚决否认今不如古,后不如今。而且我诚恳、真心地盼望着,并且也确切地相信着,下一代将会高明过我。不是因为他们天生比我强,而是因为我已经、而且还在努力为他们垫高他们的立足点。使他们眼界更高,视野更广。

点评:好宽阔的胸怀。

我认为活着就得“活”着,若只为了穿衣吃饭而生存,虽然他只有二十多岁,却已入土大半截。

点评:没有独立思想,形同行尸走肉。

“習”字造字的由来,是人们看到刚出生的小鸟,由母鸟教飞,常常飞不好,便摔了下来,会有性命之忧。母鸟用翅膀帮助并逼迫它学飞,一天又一天,慢慢地,学飞成了习惯之后,也就成了自然,它终于能从低处往高处飞了。孔子和曾子提出“習”字,用意在于告诉我们,读书也是习惯的养成。

点评:对于习惯的养成,还是需要很多努力的,比如环境的营造,以及自己的坚持等等。

其实读一本书,就算其中只有一两句对我有帮助的话,也是值得的。读到一句我们真正想说而说不出来的话,这种心里德快乐,只有喜欢读书的人才能体会到。

点评:现在人读书,功利性太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做一件事情,真正喜欢且感觉快乐,这才是最重要的。

点评: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才有机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好书不厌百回读”

点评:看过只是看过而已,真正理解的又有多少?真正体会到作者苦心的又有多少?真正把作者看做知己的又有多少?

中山若水 读书园地首发
2011-09-01 阅读至59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9-2 13: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叶曼《智慧人生》读书随录之五

看书囫囵吞枣,不经过思考,那就成了书的奴隶,书错了我们也跟着错,读书会愈读愈糊涂!这就是“学而不思则罔”,自以为书读得很勤,反而变得非常狂妄执著,脑子也十分糊涂紊乱。

点评:只读书不思考,是读书大忌。我很早就有这样的认识:为什么而读?需要非常清晰。是为了消磨时间?还是为了增长知识?还是为了启发思维?目的不同,效果不同。

读书切忌“以言废人,以人废言。”

点评:当我们对一个作者产生一种印象的时候,有没有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呢?还是一时的冲动?我们经常会对自己的第一印象记忆深刻,所以才导致叶先生说的问题。我认为给一个作者不能轻易下结论,起码要亲自阅读,还要多读几本,而不是道听途说,或者是随意盖棺定论,这样的话我们可能会错过很多东西。

读书不要赶时髦。

点评:国人都是一窝蜂,缺乏独立思考。

看某人的书,不要老想作者一定是“书如其人”。

点评:这个观点值得思考。

《西游记》中的人物,各有不同的隐喻:唐僧代表人,孙悟空代表心,猪八戒是欲,沙和尚代表理智,所以沙和尚最不出色,唐僧不太理睬他,就像我们少用理智,任由欲望扩张或是任从心飞。唐僧的白马代表意志,没有它,无法完成西天取经的任务。

点评:叶先生对《西游记》的解读来源于哪里呢?对里面的人物这样的理解,让我又产生的重读《西游记》的兴趣。

前几天作家何凡有个报告,我们每年每人花在买书上面的钱平均是三百八十元台币,还不够在好饭馆里吃一顿自助餐!

点评:我们有没有算过我们自己每年在买书上的开销呢?

“人非有品不能闲”,没品的人一闲下来,不是去玩,就是去挥霍,造很多孽,最后没有不害惨自己的。

点评:这里的“品”我的理解是品味。不知大家有没有其他的看法呢?

延伸:这是出自乌尤山上乌尤寺内的一幅对联: “事到无心皆可乐,人非有品不能闲。”意思是说,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只要你不以功利为目的,这些事物都会呈现让你赏心悦目的姿态;而做到了这一点,当然就有了品位,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保持悠闲,相反则终日浮躁而无法清静。

能读书的人,情感、兴趣是独立的,不会怕寂寞,为什么怕寂寞?是因为觉得没有人会注意我。

点评:很多人总是感觉有人关注的时候才有机会证实自己是真实存在的。为什么会寂寞?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中山若水 园地首发
2011-09-02 阅读至68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网上读书园地

GMT+8, 2024-5-17 16:22 , Processed in 0.441663 second(s), 4 queries ,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